预防医学的发展和医学进步思索

时间:2022-10-10 05:15:52

预防医学的发展和医学进步思索

医学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重要方面,而预防医学教育则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1994年3月颁发的新的中等卫校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总结了近年来中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新经验,同时也吸取了国外医学教育的适用部分。总的特点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调整了课程结构,增设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人文科学和预防保健内容等等,这些改革,对于加强预防医学观念,重视社会医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学习新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对预防医学的发展,新医学模式斌予预防医学的新任务和社会医学的进步等间题,进行讨论.

一、预防医学的发展

1.个体预防在古代人类为求生存,在适应环境和自然界各种危害因素的斗争中,通过医治疾病和创伤,掌握了防病和养生之道,逐步形成了以个体为对象的医学,我国古代早就注意到环境及精神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在《内经》一书中就有关于气候改变、饮食起居及精神因素与疾病关系的论述。在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学中,都有预防和治疗三个部分.十六世纪起,在欧洲随着解剖学(维萨利,2543)、生理学(哈维,1628)、显徽镜(列文虎克,1676)等学科的创始,发展了近代医学,认识到生物病因(巴斯德,1857)和细胞病理学(微尔和,1858),使医学得到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除传染病威胁居民健康外,增加了物理、化学因素所致职业危害,但当时仅限于个体预防与治疗。

2.人群预防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人类在积累战胜天花、霍乱、鼠疫、白喉等烈性传染病的实践中,认识到单纯的个体预防其效果不佳,必须以群众为对象进行预防,开展预防接种、隔离检疫、消毒杀虫、处理粪便、垃圾和搞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使卫生学的概念逐步扩大为公共卫生学(Public卜ealth》,从而使个体养生防病之道扩大到社会性预防措施。这是医学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此时,个体医学发展为人群医学,个体预防发展为人群预防,把人群预防列为解决卫生间题的主要方法。第一次卫生革命时代中第一本教科书是1913年罗氏(RosenauM)的《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译为“罗氏卫生学勺,反映了个体预防进人人群预防的新时期.

3.人类谈防人类医学的发展,是工业和医学发展的产物.1948年在联合国下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简称WHO),WHO提出的目标是“使所有的人都尽可能地达到最高的健康水平”.这样,使医学的概念更新了,即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疗和预防疾病,还有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功能.1973年《罗氏卫生学》改名为《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标志着预防医学的新发展。从本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医学已开始进人以预防慢性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卫生概念一社会卫生.有人把这一变革称为第三次卫生革命.

二、新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新要求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时期,使医学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整个医学特别是预防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病因研究过去强调生物因素,现在强调综合因素。主要有:①环境因素。除了生物环境外,同时有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吸烟、酗酒)、车祸、体育锻炼、精神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③卫生服务。社会医疗卫生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④生物遗传因素。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其中环境对健康起主要作用,其次是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占较小地位。预防这四个因素的不良作用,远非单纯依靠生物医学方法所能解决,还需注意致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2.疾病流行因素过去对传染病流行有“三大环节”和“二大因素”理论。近年来又有疾病流行的“三大因素仔的理论,即致病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群易感因素。这些虽然都注意到社会因素,但只注意到社会因紊中的物质因素,而忽视社会的精神因素。这说明,人们对社会医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疾病的流行因素中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未被重视。可以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对社会病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如意外辜故(车祸、自杀)、性病、梢神异常、吸毒、酗酒、性变态、青少年妊振等。

3.社会病防治。社会病的防治原则和措施与传染病不同。对社会性疾病的防治主要是社会医学措施、行为医学措施和环境医学措施。

三、社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皿要组成部分或独立部分

1988年wHO在其成立40周年时,与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召开世界医学会议,了爱丁堡宜言,强调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社会医学是八十年代才从预防医学中分化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基本目标同预防医学相一致,即保护人群健康,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1.析发展卫生部1994年3月新颁布的中等卫生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社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总学时为60学时,列为考试课.这标志着社会医学在中等卫生学校预防医学专业的新发展,在杜区医学专业将社会医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在预防医学课11个章节195个学时中.有第9章社会环境与健康10学时,第10章社区卫生保健的实施16学时,主要介绍社会医学的内容,这标志着社会医学在社区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在护理专业,社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医学课8章80学时中,第五章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与策略措施6学时,第六章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10学时,大部分属于社会医学的内容.这说明,在非预防医学专业中社会医学引起了应有的重视。

2.新体来新教学计划和大纲构筑了三级目标体系,即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①在专业目标中,对预防医学专业、社区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分别提出了“培养实用型中等预防医学才人”、“培养实用型中等社区医学防治结合人才”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在具体业务要求中,不仅对预防医学专业提出了“具有较熟练地运用预防医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能力”,而且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社区医学专业提出了“具有一定的社区预防和卫生保健能力”,对护理专业提出了“4毒有一般的卫生宣教、健康指导和预防保健能力”;对各专业还都提出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无疑.这对于加强预防医学观念、重视社会医学教育,适应新医学模式的需要,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提高。②在课程目标中,对预防医学专业提出“阐述社会因家对人体和疾病的主要作用,以及当前社会卫生状况和医学所面临的重要社会医学间题•一”,对社区医学专业提出了“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社会预防观念“一,,对护理专业则提出了“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三级预防,开展健康教育等’,在这时可以看出,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同专业目标的一致性。③对单元目标,预防医学专业的社会医学,对每个单元的目标、内容、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和评价等部分,阐述的十分详尽;非预防医学专业有关社会医学的单元目标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对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析使命。新教学计划的颁布和新大纲构筑的三级目标体系一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三者之间保持严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教师可根据目标体系来确定内容的取舍和深度、广度的控制,使社会医学在教学大纲中的目标分解到单元目标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学大纲时,必须把单元目标分解到课堂教学中去落实,并应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行为性学习目标,即学时目标,使学时目标,同单元目‘坛、深程目标、培养目标,保持严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预防医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医学的进步,新教学计划和大纲的颁布,使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也斌予我们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教师新的使命。我们期待着卫生部统编《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教材能及早出来,促进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的梦兮展。

上一篇:近代农业技术落后因子思考 下一篇:预防医学的中国医学史教学内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