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思索

时间:2022-10-06 01:18:42

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思索

实践教学是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素质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这要求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重要环节,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解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作一报道。

1.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参考国内有关高校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对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性设计,逐步建立起系统传授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坚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现场调查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人才能尽快地适应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实际工作的需要。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实验教学改革

在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科学的实验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首先明确实验目的,认真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科研渗透,将科研方法转化为教学试验,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提高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1.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改变过去单一实验间的重复性、验证性,适当增加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及现场见习。例如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和《环境卫生学》进行有机融合,形成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课程,涵盖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将重复、交叉内容整合。同时在科学出版社的支持下,编写《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学实验教程》,剔除原有的交叉、重复的实验内容,形成从实验室内讲解、操作到与现场结合,学生能将实验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应用于具体环境检测中,将所学内容综合地、有机地联系起来。

2.1.2改革课间实习环节,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安排高年资教师和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向学生较全面介绍预防医学有关课程的实验室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规范,按教学计划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配制试剂、调试仪器、样品测定及结果计算和评价。已开设的此类课间实习包括空气中的测定、水中溶解氧和化学耗氧量测定、“三氮”测定、职业中毒病例讨论、三聚氰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及膳食调查等个实验项目。

2.1.3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以科研带动实验兴趣

通过实验室开放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教室延伸到实验室,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并付诸实施。加大对学生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如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等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问题。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科研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课题立项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活动。通过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严谨的作风。我院科研小组积极参加学校的课题申报,年来累计已申报课题103项,获批在研课题项,社会科学类项目项,自然科学类项目项,发明制作类项目项,篇。在第九、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项,三等奖项,优秀奖项。

2.2加强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课外实践能力

东莞市年月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卫生服务站近家。目前我们已与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家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实行预防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区医学人才,医学生必须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之中,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同时进行医疗实践,巩固与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每年的“暑期三下乡活动”、“环境保护日”、“艾滋病日”等参加社区卫生服务及健康宣教活动,培养学生社会活动和创新能力。例如利用寒、暑假期或周末,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慢性病调查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要求他们对亟待解决的社区卫生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社交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3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

在保持原有专业教学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压缩部分专业课程,同时加大当前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及现场模拟和现场见习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兴趣和主动性。

2.3.1加强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建设

预防医学是一门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基地建设将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近年来非常重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广泛的调查和走访,已经在全省建立了家实习单位,并与家签署了协议,建立专业定点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检验检疫机构实践的机会。这些校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建立,既为本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又为本专业招生和毕业分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2调整实习计划,增加实习时间

实习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获得现场工作能力及基本科研能力的关键阶段,而以住的教学计划中仅仅强调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现场工作能力的训练。为适应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机构改革的需要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过去传统的安排周时间进行预防医学现场实习和周毕业设计的实践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在修订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改变了这一传统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专业实时间达周,具体做法如下:⑴第一阶段为周现场实习,分别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检验检疫局和职业病防治院(所)完成;⑵第二阶段为周专题实习(即毕业设计),分别在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环境与职业卫生方向)、卫生监督所、检验检疫局(国境卫生检疫方向)和职业病防治院(环境与职业卫生方向)完成,详见表,具体实习内容增加了社会医学、健康教育、职业病防治、艾滋病防治、慢性病防治、检验检疫和国境卫生监督等内容。

2.3.3依靠实习单位力量,完成专业实习任务

目前我院预防医学教师只有22人,教学与科研任务重,无法解决实习点专职带教教师定员问题,而实习单位的医务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不同实习单位的工作特点和任务,分类拟定具体实习计划,确定实习进度及内容。实习单位负责按照实纲的要求具体安排学生实习,把学生的毕业专题设计放在实习单位完成,由实习单位兼职教师与学校老师一起具体指导学生完成毕业专题设计。同时每年由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一起到实习单位检查学生实习和专题设计完成情况,与实习单位交流经验,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2届毕业生的实践,证明改革的效果非常好,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较高,毕业设计结合了现场资料,克服了以往只在实验室完成,脱离实际工作的问题。

2.3.4严把毕业专题实习关,提高科研及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教学,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学生做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文献查阅方法,课题设计的特点。例如环境卫生学专业教师通过收集有关环境与健康的资料,启发学生从生态平衡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要求学生通过企业卫生达标情况、“三废”排放情况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等环境卫生质量情况来选择专题,进行课题设计,从各个途径收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经过相关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及撰写相应的论文,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这一形式,提高了学生动手的科研素质及查阅文献能力,为学生工作以后的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每年进行毕业实习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开始下到实习单位实习前,指导老师对每位学生提出毕业实习的总体要求,然后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科研思路,写出课题研究设计方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整个科研工作过程中,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完成本课题的各项内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2a来先后有366名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篇,已有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2.4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预防医学专业属于社会应用性专业,取得技能资格证书往往成为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砝码。如何使他们在校期间达到职业岗位的技能标准,是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根据兴趣和社会需求,自愿参加感兴趣的技能资格证书考试,获得岗位技能证书,如“公共营养师”等。从2004级和2005级预防医学专业的就业情况看,证书拓宽了就业渠道,明显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学生的就业信心显著加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小结

本研究是在参考国内有关高校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践教学实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的一些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验教学改革,加强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并通过近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上一篇:皖西山区民歌的文化意义 下一篇:STS教育在临床医学生新生儿学中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