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观察与思考

时间:2022-10-09 03:52:25

对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观察与思考

摘 要 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产生方式问题和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发挥将直接关系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水平。为了保障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尽快出台新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同时,在各级法律法令和章程方面,需要明确指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还需对家长委员会进行科学的指导。

关 键 词 家长委员会;职能;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 赵玉如,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2014年1月23日在《中国教育报》刊登了这样一段报道:

目前的家长委员会成员一般是由班主任推荐,学校审核同意后产生。记者查阅了所有接受采访学校的校级家长委员会名单,上面全部注明了家长的工作单位和职务,一般10人左右规模的家长委员会中,公务员、经理、老板占据了4位以上。一位小学家长委员会培训部部长说:“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平时也不怎么参与学校事务,自然对活动没有积极性”。在农村学校,这一现象更加令人担忧,很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成员是由村干部、社区领导和退休人员临时拼凑的。家长委员会在履职过程中,为家长代言、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和评议的初衷就难免走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此后,不少中小学校纷纷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在数量得到迅猛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正如报道中所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如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产生方式问题和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发挥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的解决将直接关系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水平,也影响着现代社会民主发展的进程。

一、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委员会成员以教师指定为最多

2012年2月教育部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指出,“学校组织家长,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

然而,现实中,正像案例中所反映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多以教师指定为主。

笔者曾在北京市16个区县的1260名家长委员会成员中进行了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一般来说,每所中小学都具有三级家长委员会:校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在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中,由教师指定的人数占26.6%,由家长选出的占22%,自愿担任的占20.6%;在年级家长委员会中,由教师指定的占28.7%,由家长选出的占18.8%,自愿担任的占23.8%;在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中,由教师指定的占34.6%,由家长选出的占19.8%,自愿担任的占33.2%。无论哪一级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产生,教师指定的比例都是最高的。

教师指定的做法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师指定的做法往往缺乏客观标准,随意性大。从前面的案例和一些关于家长委员会的研究资料中发现:教师指定的标准不确定,有的以官职大小为标准,有的以身份地位为基础,还有的以捐资助学额度为依据等等,以致于使一些家长委员会成员都不知道家委会成员是怎么产生的[1]。第二,家长委员会成员产生的程序不透明、不民主,缺乏群众基础,家长热情不高,成员只有话语权却没有决定权。因此,在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产生方面要突出家长们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今后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家长委员会的组织结构不健全

笔者就“章程”“领导者”和“办公场所”三个方面分别在321名校长和1260名家长委员会成员中进行了调查。对校长的调查结果为:57.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章程,51.1%的人认为有领导者,16.2%的人认为有活动场所,前三项均不具有的学校有14.2%。对家长委员会成员的调查结果为:60.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章程,51.6%的人认为有领导者,24.5%的人认为有办公场所,前三项均不具有的为15.9%。从对校长的调查和对家长委员会成员的调查结果来看,两者的回答基本一致。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是:相当多的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组织结构不健全,其中,章程的情况要好于其它两个方面,最为缺乏的是办公场所。

笔者还对家长委员会章程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发现各校的章程不尽相同,大多数章程都包含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家长委员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些还提到了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当选条件、规定了家长委员会成员和领导者的产生方式等。但是有一点是很相同的,即制定章程的主体是学校。有些学校将制定好的章程交给家长委员会成员去执行,还有一些学校在制定完家长委员会章程后,在家长委员会成员中进行了意见征求。家长委员会成员主体性的缺失在组织结构中再次得到了反映。同时,笔者还分别将来自校长的“组织结构”调查数据和家长委员会成员的“组织结构”调查数据与家长委员会职能的发挥进行了比较,结果均发现“组织结构”对职能的发挥有着特别显著的影响((P<0.001))。

(三)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正确的和充分的发挥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家长委员会应履行三项重要职责:沟通学校与家庭、参与教育工作以及参与学校管理。沟通学校与家庭主要包括负责从其他家长中收集信息,将学校事情传达给其他家长以及帮助其他家长支持孩子的学习等。参与教育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家长支持学校开展活动,帮助学校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以及为学校和班级开展活动提供资金、人力和场地条件支持等。参与学校管理主要包括帮助学校解决面临的主要困难,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以及校长经常和家长委员会成员讨论学校的重大事情等。

在现实中,家长委员会职能作用的发挥存在着两类问题:职能的异化和职能发挥的不充分。

家长委员会职能的异化是指家长委员会不仅没有发挥上述三种基本职能,而且发挥了与上述职能要求相违背的作用。正如前面案例中所提到的“在一些地方家长反映,家长委员会扮演着学校‘挡箭牌’的角色,教育部门对学校收费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家长委员会就成了学校乱收费和推卸责任的傀儡。”这些都是家委会职能异化的具体表现。

家长委员会职能发挥不充分是指上述三种职能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参与学校管理”职能在较多学校都显得非常薄弱。笔者对上述三类职能进行了调研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家长委员会的“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职能发挥得最好,其次为“参与教育工作”,再次为“参与学校管理”。[2]三种职能看似独立,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反映了家长委员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具体来说,沟通学校与家庭、参与教育工作和参与学校管理是家长委员会履行的三个不同阶段的职能。沟通学校与家庭属于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分享信息,但它不需要任何共同的活动。分享信息是为了给学校或其他家长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帮助双方把工作做得更好。参与教育工作属于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协调配合。即家长委员会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但为了使学校或班级目标得以实现,家长委员会需要改变自己原来的计划,配合学校一起工作,即家长和学校有共同的活动,但允许家长和学校双方保持他们各自确立的目标、期望和责任,是一方寻求另一方帮助的过程。通常是家长委员会帮助学校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参与学校管理属于第三个阶段,家长委员会和学校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参与活动、共享资源和分享成果,它是建立在前两种职能基础之上的,是前两种职能的进一步的发展。

二、改进家长委员会的保障措施

家长委员会产生方式、组织结构和职能是家长委员会自身建设的三个重要方面。家长委员会在上述三个方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家长委员会在服务学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实际上是家长委员会自身建设中出现了问题:自身制度缺乏、家长的主体意识没有唤醒、家长的主体能力亟待提高、组织结构没有建立起来、职能的发挥受到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从前面关于家长委员会产生方式、组织结构以及职能发挥的论述来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家长委员会成为了学校的附属,家长主体意识缺失处处可见。家长委员会和学校是两个相互独立又关系密切的组织,因此,只有加强了家长委员会的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在学校建设中发挥作用,并通过服务学校,进一步促进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建设。为了使家长委员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充分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我们需要从政策和组织结构方面提供保障,并在认识方面给予指导。

(一)加快制定保障家长委员会的全国性法律法规

时至今日,国务院和教育部已经颁布了多个指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文件,如《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又如2012年2月教育部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家长委员会的基本职责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等内容,这些规定彰显了建设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性。为了保障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尽快出台新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如《国家各级学校学生家长委员会设置办法》,对家长委员会的构成人选、程序、职责任务、经费以及家长委员会代表大会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还可以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增加“家长参与教育”的相关规定,如在《教师法》中规定学校设置的“教师评审委员会”须含家长委员会代表一人,参与学校教师的聘任、续聘的审查……随着家长参与教育立法工作步伐的加快,将全面建构家长参与教育的机制。

(二)加快出台各省市层面的行政法令

有关保障家长委员会的全国性法令出台后,它将成为其他各地颁布家长委员会设置办法的有力依据。省市相关的法令出台也将为县市和地方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的规范化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同时,在各级法律法令和章程方面,需要明确指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长期以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受到忽视,相反,家长参与教育的义务不断得到强化。正是由于家长参与教育中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导致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体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的削弱。这一点从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产生方式、家长委员会的组织结构以及家长委员会的职责等方面都可以得到证实。只有从法律法规方面加以保障,家长参与教育的主体意识才会被唤醒、主体参与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三)加强科学性的指导

《纲要》颁布以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的高涨热情与家长委员会基本建设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又如大量的家长委员会成员急需要接受培训,从我们对1260名家长委员会成员的调查结果来看,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人数达到了53%。此外,校长和家长委员会成员对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关系的认识以及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发展作用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亟需对家长委员会进行科学的指导。为此,一方面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辖区内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统筹管理工作,加大对当地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成员的指导和监督;与此同时,逐步在国家、省市、区县、学校等不同层级建立家长委员会组织,使得各级组织能够在专业方面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只有为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在各个层面上提供法律法规的保障和认识方面的指导,才能有助于推动家长委员会自身建设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徐艳丽.家长委员会的三要三不要[J].校长参考,2013(6):11.

[2]赵玉如.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现状及改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2(8):28.

上一篇:让“家”最大限度地存在 下一篇:汽车电商:钱烧得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