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中小学现状的思考

时间:2022-10-27 04:51:24

关于乡镇中小学现状的思考

摘要:目前,乡镇中小学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条件较差、学生大部分来自弱势家庭等发展劣势。我们要实现教育的公平,让每个孩子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就要缩小城乡师资配备的差距、家庭教育的差距、学校硬件建设的差距。只有这样,乡镇中小学才能彻底扭转落后面貌和被动局面,走出困境,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乡镇中小学;教育现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06-03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全面化解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了中小学住宿生享受免费早餐的“蛋奶工程”,中小学教师工资依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这些举措使农村教育开始走出困境。但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大幅度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乡镇中小学仍然存在着诸如农村教师配备问题、学生外流问题、校舍闲置问题、办学不景气问题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否则,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将遥遥无期。

一、目前乡镇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城乡教育差距最重要的是教师之间的差距。一方面,从1998年开始,农村大规模撤并学校,到现在已经实现了一乡一校,乡基本不办中学,村不办小学的格局。集中办学将优秀人才、高学历人才、专业人才吸引到县城。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不高、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县域内教师千方百计挤进城区或城郊。这就导致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目前,许多乡镇中小学的一线教师80%是近年来分配的新教师,个别学科由教龄不足两年的新教师担任。这些年轻教师虽然有高涨的教学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但客观上没有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没有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加上一人承担一个年级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难以开展集体备课等校本教研活动,这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基本上处于自我摸索状态,很难尽快成长起来。

(二)学生来自弱势家庭

一位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老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都转到城里读书了,留下来的都是家庭条件差的,大部分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供孩子读书,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姥姥老爷照顾。他们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是最可怜的。为了他们我也得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发自肺腑而又让人感到无能为力的话语发人深思。

由于集中办学,学校撤并,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去接受优质教育,其他条件不好的家庭只能让孩子离开居住地到中心小学、乡镇保留中学就读。为了监管孩子,许多家长不得不在学校所在地租房屋照看孩子。一个学生的教育成本大大提高,对于普通农民家庭,这笔支出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把孩子托付给父母照看,自己到大城市务工。经调查,贫困地区乡镇中学有近60%的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其中近30%的学生父母双方外出,乡镇中心小学有86.7%的学生住校,其中有50.2%的学生完全由爷爷奶奶照看。这些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祖辈,而且有许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对留守儿童思想上遇到的困惑不能提供帮助、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解决。家庭亲情教育残缺,社会实践活动空白,使本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进行的教育变成了学校的单方面教育,学校教育压力增加,管理难度加大。这些留守儿童也因脱离父母监护,缺乏家庭管教,心理关怀缺失,而致情感发育不良,习惯养成不好,智力发展滞后,综合素质较低。这种缺少亲情教育、社会教育的不完整教育,对儿童成长可能留有重大隐患。

(三)学校条件相对较差

虽说近几年农村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举例来说,农村的多媒体教室,在寒冷的冬天利用率几乎为零。不是教师不想用,而是条件所限,室内气温太低难以启动。住宿条件、。伙食问题同样如此。十几个二十几个孩子住在一间大屋子里,学生太小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强,没有家长的监管,随意吃零食、吃垃圾食品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得了胃病。有的家长疼爱自己的孩子,只能推迟孩子的入学年龄。在一所乡镇小学,我们看到最小的住校孩子只有七八岁,城里的同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他们就已经独自在学校生活,到了小学高年级有些孩子俨然已经成了“老油条”,脸上是与他们这个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孩子这么小,让他们去住校,我们做父母的真是放心不下,但是没有办法。”不少家长如是说。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工作方针。但从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城乡教育差距没有明显缩小,反而有加大的趋势。不管是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每个孩子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乡镇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稳定乡镇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公平首先要做到起点公平。乡镇学校比城市学校要艰苦得多,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不高,好教师不愿意到乡镇学校,乡镇教师拼命想挤到城里。这就导致乡镇教师队伍不稳定,乡镇教师整体素质较低,使农村的孩子们从接受教育开始就处于劣势。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提高乡镇教师待遇,提高乡镇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吸引力,让乡镇教师待遇高于城市,给予乡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实惠,提高乡镇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一方面可以稳定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会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教师队伍素质整体偏低的问题。第二,建立城乡双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实现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城乡教师定期交流,不是要填峰补谷,而是利用优秀教师激活学校原有教师资源。但很多城区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虑到生活、待遇问题不愿意到乡镇学校,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相应的制度,合理确定交流周期,制定考核办法,采取激励政策,对交流学校和交流教师给以一定的奖励。包括工资、福利的发放,评聘职称优先等。第三,教研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对乡镇教师的培训力度。如,将集中培训与教学视导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踪培养;在县域内集中优秀教师资源,定期送教下乡,将“帮教”落实在课堂上;建立县域学科教研网,开展网络培训网上研讨,解决乡镇同科教师少,校本教研活动不易开展的问题;组织城乡学校联合举行多种教研活动,创造机会让乡镇学校教师外出学习,引导教师个体自我发展。当乡镇中小学的教师资源配备平衡、城乡教师素质差距缩小甚至消除时,学生因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而外流的现象也就得到了控制。

上一篇:“文化力”感言 下一篇:从督导评估看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现状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