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10 17:11:38

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

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篇1

激发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从专业特殊性的角度进行思想教育,更要采取培养措施,首要任务是积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一,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失去了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规划,学习目标的缺失必将给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惰性。非医药专业的学生因所学的专业没有优势,各方面的学习资源相对较少,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第二,要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关注,改变大学生对于传统高中式学习方法的依恋。学校要教会学生非医药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宽松的大学环境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加强认识。

(二)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在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发展路径比较明确,学校的各项规划和发展目标都有清晰的设计,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清晰的认识。然而,对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因处于不同的学院,该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师资队伍等水平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学校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要扎实构建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机制,帮助学生科学分析未来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既要有自己远大理想的考虑,也有基于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理性、合理地设计未来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非医药专业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的良好氛围。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要对规划认真修订,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水平,不走形式。

(三)完善非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机制

非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机制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对于未来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程度也会明显影响学习的动力。与医药专业学生相比,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意识并不够,因此,在非医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方向的设计过程中,要更加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未来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的力度。一是改变传统的非医药专业学生的考试考查方式,建立适应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的考试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信心。二是非医药专业的课程设计要符合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不单纯让学生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篇2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岗位能力;调查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是社会需求与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而岗位能力培养是课程体系设置的落脚点,因此,构建药品经营与管理课程体系必须经过详细的岗位能力调查研究,才能将社会需求更好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选取12家校企合作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其中药品零售企业5家、药品生产企业2家、药品流通企业5家。

2.调研方法。对12家校企合作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60名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样本分析。

3.调研内容。(1)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了解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现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职责;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企业对毕业生持证上岗的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企业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要求等。(2)行业企业专家访谈的主要内容。了解药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药品经营、服务企业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建议;对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3)对毕业生调查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情况的反馈;了解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实际工作中得知识短缺等。

二、调研结果

1.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人才结构需求与岗位设置,(1)分析显示,药品零售与流通企业一线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高中、中等职业院校毕业,企业经营人员主要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和本科学历层次,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较少。同时,药品零售与流通企业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学历要求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2)分析显示,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从事岗位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以从事药品购销员、药品调剂员、药品营业员等岗位为主;本科毕业生则以从事质量监控岗位为主,研究生更加侧重从事药品研发岗位。调查显示出低学历层次主要从事服务技能型操作,而高学历层次倾向于研究开发。(3)分析显示,药品经营企业的岗位设置主要有门店经理、药品营业员、库管员、收银员等;药品生产企业的岗位设置主要有药品生产、产品营销、研发等。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入两类企业选择擅长的工作岗位,培养独特的技能。

2.药品企业对药品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为了了解药品企业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需求,我们从课程体系设置角度队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见表1。

表中显示,从业人员对企业管理知识、药品储存与养护知识的需求最高,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药事管理与法规和市场营销的知识要求次之,整体反映了药品从业人员对药品管理知识和营销知识的需求。药品炮制技术和药品鉴定技术的低需求反映了岗位的差异,调查对象更多从事服务技能型的岗位,缺少详细的药事指导服务。

3.药品企业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从业人员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要求。(1)企业对专业人员在通用能力方面的要求。通用能力是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主要指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要获得成功都要具备的能力,是跨职业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调查结果见表2所示。

调查结果表明,药品企业对员工通用能力的要求由高到低分别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与他人合作共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往和联系、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其中,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能力,表明企业看中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希望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岗位技能,培养竞争优势。

(2)企业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药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知识、技能、行为以及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的程度等,调查结果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按照专业能力的需求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市场营销能力、储存与养护能力、公共关系、财务能力、药品炮制、药物鉴定能力。

(3)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针对药品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调查分析见表4。

调查结果显示,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从业人员最需要的能力,其次是法律意识、诚信度,还需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挑战精神。其中,企业最为看重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表明企业希望员工具备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并愿意与团队成员一起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三、讨论

1.通过调查显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并且对学历层次的要求正在逐步提升,希望招聘高层次的优秀员工。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多样的岗位类型为毕业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同时也对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提出了综合性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应当在考虑学生的综合性素养养成的同时,注重学生专项岗位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应当按照比例来设置理论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并通过设置实训实践课程增加岗位技能的培养。

2.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应逐步增加场景式和项目化教学方法,营造逼真的教学、实习环境,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场景式教学主要通过模拟药房、沙盘实训室、商务谈判室来实现。在模拟药房教学环节中,按照企业实际运作流程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以此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工作流程,掌握特定岗位的工作技能。沙盘实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宏观决策能力。

3.课程体系应逐步增加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模块,以培养学生工作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法律意识、诚信度和敬业精神

项目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与社会、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实操模拟、讲座和各种兴趣小组。

4.学校教学应当更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办学等模式,强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素质培训。

一是加强教师和企业的联系,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和需求,理解企业对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在授课中积极导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将用人单位引入校园,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对通用能力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通用能力在职场的重要性,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就业心态,客观、真实地认识企业和个人,增强学生对通用能力的认识和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S].教职成[2011]12号,2011-09-29.

[2]杨裙等.基于岗位任务的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

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篇3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方剂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1-0078-02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湖南省某地方医学院2013、2014级中药学专业120名在校生;该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往届120名毕业生(其中医院药房40名、零售药店40名、药品研发与管理20名、其他领域20名);用人单位(医院、药店、药品生产企业等)主管60名。

2.调查方法

本研究针对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包括《湖南省某医学院在校生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调查与建议》《湖南省某医学院往届毕业生岗位及对方剂学改革的调查与建议》《用人单位认同度及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调查与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120份在校生问卷,有效问卷112份;100份往届毕业生问卷,有效问卷91份;60份用人单位主管问卷,有效问卷59份。总有效问卷262份。

3.统计方法

对有效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将调查结果输入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结果分析

1.在校生问卷和结果分析

在校生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接受度与认可度及对教改的建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成效。同时,在校生的建议也是新一轮教改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112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如下。(1)方剂学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度(表1)。(2)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喜欢程度(表2)。(3)在校生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建议。①教学内容方面:尽管大多数在校学生表示当前方剂学教学改革让他们更喜欢方剂学这一课程,但是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并不高,他们希望继续改革。他们提出: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偏差,过分强调了如化学、药理分析等科目,忽视了中医经典与古文知识,传统中医药课程偏少。希望开设中医古籍相关的课程。此外,学生希望通过方剂学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中药组方原理及中药配伍意义;希望能补充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完善方剂学教学内容。[1]②在实践教学方面:有超过90%的学生希望方剂学教学能更重视实用性知识的教授,只有个别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理论性知识。这可能与当前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向有关。据调查八成的中药学专业学生最终进了药房与药品生产企业,这些岗位要求侧重方剂学技能,而非遣药组方能力。[2]学生们希望掌握更多的实用性技能,包括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的能力(37.5%)、把握临床处方的能力(32.1%)、与医生交流用药情况的能力(25.9%)等。因此,今后对方剂学教学的改革应充分重视这一调查结果。毋庸置疑,指导、建议患者和医生用药是一名药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重视实用性技能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学生学以致用。③专业特色建设方面:57.1%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方剂学教学改革未能突出中药学专业的专业特色。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希望更加重视中药学知识,而非中医学知识,这反映了在校学生中药学专业的特色。

2.毕业生问卷结果分析

所调查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来自中药相关岗位,都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而能有效地检验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因此他们问卷同样非常重要。在100份调查问卷中,收到有效问卷91份,统计结果如下。(1)毕业生工作现状。统计结果见表3,从表3可看出,现在的工作与他们工作前期待的职位基本一致,差别较小。(2)毕业生对方剂学的兴趣。相比较于在校生,毕业生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兴趣有大幅下降,但他们普遍承认方剂学知识在工作中有重要作用,超过半数的调查者未来可能继续学习方剂学知识。这一调查结果说明方剂学知识是很实用的,医学院校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增加方剂学教学课时,让学生掌握更系统的方剂学知识。(3)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建议。①有96.7%的毕业生希望方剂学教学能更重视实用性知识的教授,只有个别毕业生更看重理论性知识。毕业生认为重要的实用能力依次为: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的能力(46.1%)、把握临床处方能力(23.1%)、与医生交流用药情况的能力(19.8%)、其他能力(11.0%)。这一结果与在校生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②毕业生在“中医学和中药学知识哪种更应重视”的问题上与在校生存在差异,毕业生认为中药、中医两个学科联系十分紧密,在方剂学知识结构中中药、中医同等重要。中医理论是中药研究的基石,在建设中药特色专业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作用。③毕业生同样认为加强方剂学教学的实用性很重要,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应当增加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案例分析、增加常用非处方药组方讲解、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等教学内容。

3.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分析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能反映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其结果对更好地指导地方医学院校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1)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为药师型人才(66.1%)、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人才(20.3%)。这些单位对湖南省某医学院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满意度较高,这说明方剂学教学改革已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教学改革成效显著。(2)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建议。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以药师型人才为主,希望医学院校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

三、结论

方剂学是中医、中药、临床等应用学科中药的桥梁,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当前我国医学院系方剂学教学仍基本采用“以培养处方能力为主”的中药学教学模式[3]。但是从目前中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来看,药师及药品推介、新药研发等中医药领域的实用型人才是比较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因而,方剂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对中医药行业的相关实践能力而非仅仅是处方能力。近年来,学院为了培养中医药行业的实用型人才,对方剂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改革主要涉及教学方法、教学测评等方面。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在校生认为方剂学教学改革对其学习有帮助,喜欢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的认同和支持,教学改革的成效明显,说明改革是有效的、可行的。但是,方剂学的教学目标应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努力方向,这需要一个全新的课程建设过程,从教材的编写、培养目标的明确等各个环节上都应体现专业化,真正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求。本次问卷分别调查了中药学专业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建议,发现目前方剂学教学改革仍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综合来看,一是希望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要忽视中医经典与古文知识,希望开设中医古籍相关的课程;二是希望通过方剂学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中药组方原理及中药配伍意义;希望能补充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完善方剂学教学内容;三是希望重视实用性技能的培养,增加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案例分析,增加常用非处方药组方讲解、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等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廖慧玲,寇俊闯,王全,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的教学与学习[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14.

[2]王璞,王亚旭,王嘉伦,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和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2):18—20.

[3]王璞,邢丹,黄新峰.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3(17):9—10.

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篇4

关键词:药学 教学改革 存在问题 应对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98-0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药品和食品监督总局向全国监管系统中做出重要的部署,对我国的药学专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的药学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基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药学修养的技能型人才。药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能否适应时展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药学教学过程中年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更新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国家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越来越螽斯对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对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但是国家出台的这些新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对于药学专业的教师来说比较陌生,属于新知识,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认真的研究和学习,然后才能够将其中的一些问题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换句话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这些专业的教师不断的更新自己现有的各种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对于国内外药品行业应该熟悉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的不断发展需要。药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对教学特点进行认识和了解,药学学科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知识面广,不仅涉及到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会涉及到医药市场、现代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就个别教授的教师来说,虽然这些教师在医药法规方面的底子比较好,但是对药学理论方面的了解比较欠缺。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就必须对成为一名全才,既要懂得药物法规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才能全面适应教学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为此教师除了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学习,学校也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的继续学习和深造。

二、实践和理论向结合问题以及对策

药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向结合,这是药物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达到的教学目的,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各种药学理论知识都能够充分的应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材料和文献,不断收集社会热点问题,并将其不断的应用到实际的教学环节当中、例如,毒胶囊事件、齐二药厂假药事件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和说明使得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再那么的枯燥无味,而是变得生动活泼,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新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才能更具说服力,能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在学校内部建立实训教学基地,在学校内部可以创办诊所、药店,并由专业教师负责组织和实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际的实践,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实践和理论密切结合。此外,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仅靠学校内部实训是不够的,为了解决校内实训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学校首先应该在校外通过横向的联合建立稳定而灵活的实训点。药学专业的教师应该定期的到社会上参见社会实践,学校最好能够指派学校的教师去能够去到本地区的已远远和药厂进行实习,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能够对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有着深刻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同时还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到医院、药厂和药店进行实践,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更好的增强学生对药学的感性认识。

三、信息资料问题和解决对策

药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学的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能够及时的把社会上的最新药学内容和国家最新法律动态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现在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不具备这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应付日常的教学活动,照本宣科,并不能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特别是在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制定完毕之后,教师对该种法律规定了解的不是很多,资料收集的并不齐全,很多教学内容都做不到系统。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教师,现代教育对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紧需要有一桶水,同时还应该保证水的流动性,能够引导学生来到水源边,自行进行取水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保证细水长流,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从电视、广播、网络以及书刊等多方面的途径中获取最新的信息。在积累过程中,对于这些新的知识和信息,教师不仅需要充分的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自己弄懂,还需要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解释清楚,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教授药物化学知识时,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国内大量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生命健康权是我们每一个人重要的人身权利。在药学教学过程中,药物使用不良而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会给药物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一种侵权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从而让学生能够全面的对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性进行充分的认识,作为一名药学教师,要承担起新时期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的充电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医学人才。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药品、食品行业在法律法规方面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完善,在进行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想教好药学专业这一门学科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就有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对药学专业教学的热情和爱好。充分的把握教学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的吸收新知识,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途径收集现今的信息,从而培养出更懂符合时展需求的合格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汪茂胜,李洪文. 浅析专科药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 2011(02)

[2]王亚军,余梅芳. 《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3]刘文阁.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的5点尝试与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 2006(07)

[4]王琳,朱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9(21)

[5]代现平.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篇5

关键词:药学教育;职业素养;高职教育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品安全关乎人类的生命健康,它的这一特殊性要求从事药品相关行业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通过专业调研、用人单位走访,企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企业普遍认为知识是可以学习的,能力是可以加强的,但是工作态度是很难培养的[1]。对于未来肩负着为患者提供有效药物治疗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来说,其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今后医药实践活动的质量。

1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高职药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受传统药学模式影响,侧重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忽略职业素养的培养。调查显示,少数学生对药学领域的不良现象认识不清,对药学领域相关法律制度了解不够;当面临利益和道德选择时,或选择自身利益,或不知所措;某些学生在校成绩优秀,工作中业务熟练,但是同事关系不能融洽处理,对待病患态度冷漠,对病患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释,屡次受到病患的投诉,无法适应药学服务工作。

1.2药师职业素养影响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专业性要求较高。患者购买药品时,对医学和药学人员给出的专业药物治疗方案和建议是否合理缺少判断能力,药师对患者的用药选择具有很大影响[2]。在进行销售用药指导时,大部分药店药师掺杂了个人经济因素的考虑,推荐高价药,故意夸大病情、夸大保健品效果,这种指导会最终影响患者的合理用药决策。因此,医药企业所需人才除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外,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1.3法律监管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督措施和法律制度,用来约束药师,但是再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也不能时时监督到位,还需要药师在具体工作中实现自律。培养药学人员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形成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使药学服务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尽可能降低。

2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途径

2.1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帮助学生认清自我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明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匹配度[3]。刚入学的高职药学生因年龄比较小,在职业理念、职业理想、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缺乏明确的认知和方向,也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学生通过挖掘自身潜能和专长,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药学专业因其特殊性,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进行职业分析。刚入学阶段,学生对专业设置、专业特点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的认识不清,学校应组织各个专业负责人在新生军训后,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讲解,同时新生班主任和辅导员参与并补充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解答学生对专业、就业、择业等各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正式开课之前就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外,学校可以开展学团活动及主题班会,举办党团知识竞赛、诚信活动、星级宿舍评比。鼓励高职药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传播用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社会和未来职业的认知水平。

2.2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的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高职院校要构建一个一体化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规范专业课程与人文类学科的设置,形成多项学科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大纲,以适应药学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育及职业素养教育并行,贯穿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实习、入学教育到就业工作的整个过程[4-5]。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强调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开设职业素养课程,编写专门的案例教材,注重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将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作为补充教材的经典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6]。把社会伦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课堂中去,通过专业课程的知识运用,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7-8]。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伦理学等相关的学科,在专业课中有效地将知识点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把人文素养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同时,可以通过开展认同教育和角色模拟教育,在模拟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管理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尊重患者,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同药学服务的价值和目的,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职业价值观[9-11]。

2.3校企合作的实际锻炼中提高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技能锻炼,通过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通过参与企业文化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职业技能的教学训练,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对职业角色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关系的定位,懂得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迅速适应职业角色的要求。首先,校企合作,企业在制订人才教育方案时参与进去。企业可以提供用人标准,让学校有方向地培养学生,通过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来改进高校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学习的课程更适合目前企业需求,符合社会需要[12]。学校也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中深入学习和调查,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其次,邀请公司优秀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企业授课人员在讲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不仅仅讲授了专业知识,也潜移默化地传授了该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使得学生能够真实了解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所需职业素养。

2.4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

职业素养评价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督作用。建立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素养可从职业意识、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3个方面构建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并将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形成层次化的评价模型[13]。在具体操作时,由学生管理部门和专业负责人共同制订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标准,评价者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填表打分,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然后实施量化评价。同时,还应根据医疗卫生行业对高职药学生的要求,建立学校和行业认可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评价因素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等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再建立分级指标[14]。在职业素养教育的不同阶段对高职药学生进行评估,再结合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其职业素养教育成效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永忠,杨曦亮,刘嵩.药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7):110-111.

[2]曹煜玲,张军涛,刘建国.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其规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2):101-106.

[3]陈育煌,申茹,莫颖华,等.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对策[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2):63-64.

[4]高晓妹.卓越医生培养视域下的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实践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696-698.

[5]凡华.职业素养导向下的高职药物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6(8):133-134.

[6]郑蓉,王启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4):136-138.

[7]刘其伟.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的素养教育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9):142-143.

[8]杨孝燕.吗啡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职业,2015(29):124-125.

[9]王向红,丁金昌.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68-173.

[10]储全根,尤吾兵.论医学职业精神及其在当下医学生教育中的塑成[J].中医教育,2014(2):11-14.

[11]于杰,张雪梅.浅谈在药理学模拟药房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7-118.

[12]张勇忠.校企合作构建企业人才培训体系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11):44-45.

[13]张翔云,胡振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56-58.

[14]周烁,贾国葆.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11):83-84.

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篇6

一、中国传统医药的定义

传统医药是和现代医药相对而言一种的医疗系统,是指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为本国或本民族所广泛认同、世代相传的医疗知识的总称。世界范围内主要包括中医药学、印度医学(主要是阿育吠陀学——Ayu九,eda)、阿拉伯医学等。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的传统医药主要由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构成。按照李致重先生的定义,“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方法,研究证候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L2o而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中医药具有系统成熟的理论,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和两千多年的临床实践。在西医传人中国之前的中国人医疗体系中扮演着主要、重要的角色。现代医学从明朝逐渐传人中国,但是直到上世纪30年代后才慢慢在中国发展壮大,并逐渐占据了中国的主要医疗战线。中医和西医是两个有各自特点的不同的医疗体系。共同为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包括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壮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彝医药、侗医药、土家族医药、回回医药、朝鲜族医药等等。少数民族医药植根于各自的文化土壤,在长期的防病治病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诊疗方法等。例如藏医药治疗高原疾病,维吾尔医药治疗白癜风,蒙医治疗骨伤。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与医学积累。在55个少数民族中,已整理出传统医药资料的有30多个民族。各个民族医药都不是中医药的某个分支,而是中医药的姐妹。至于民族医药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一个新创立的、统一的医学体系,而是多种民族医药成分聚合在一起的一个学术总称和工作定义,从其民族性、历史性、传承性而言,它们和中医学有着相似的哲学思维、医疗特点、用药经验和历史命运,都属于中国的传统医药。[3】

二、中国传统医药的特点在世界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沿,中医药学作为中华传统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世界医学的前沿,在中国的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华文化和中医药学在西方的传播,为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启蒙发展做出了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

1.中国传统医药历史悠久、发展不平衡

中国传统医药知识历史悠久,体系完整,理论成熟,资料丰富。民族医药的发展由于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不同,是不平衡的。有的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医学体系。有的正在总结整理,梳理和提炼出系统的理论来。有的则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单方验方和医疗经验。有的甚至没有文献记载。

2.中国传统医学受现代医学冲击处于弱势地位

政府对传统医药学在人才培养、科研投入等方面与现代医学相比严重不足。据统计,1949年,全国有中医人员27.6万人,1972年下降至不足2l万人,1999年为33.7万人。50年间仅增加6.7万人,即增长了22.1%(按万人中中医人员数看,比50年代初期下降了一半还多。1949年,全国西医人员仅8.7万人,以后逐年增加,1999年达169.6万人。50年间增长了18倍。1999年全国有综合医院10793家,而中医院仅2449家(其中不包括医学院校附属的综合医院和牛医院数),二者相差悬殊。【41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中医的经费只有西医的10%。民族医药更是处于弱势。.

3.传统药学价值引起世界的重视,医学价值被忽略

随着化学药品开发难度的增大,在过去的lO多年中,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制药业和健康保健行业投资转向于植物药。利用当地社区居民公知的传统知识,,加速了从植物药中提取新的化合物的进程,从而为投资机构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有人统计过,在119个从高等植物中提取的已批准上市的药物中,有74%是从传统医学的草药中发现的。口1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现代医学发达,所以一般药品的研究机构都采用还原论的方法,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从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并申请专利进行保护。但是他们不了解也不理解甚至鄙视传统医学的理论,割裂了传统医药之间的依存关系。、

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医药市场,中药产业方兴未艾

尽管如此,由于中医药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传统医药之一,我国有丰富的药材资源,有浩瀚的中医药典籍,有全世界最强大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有广大的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从心理上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民群众。所以目前中国的国内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医药市场。旧-据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信息中心统计,2005年我国实现中药工业总产值(现价)1169.6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086.25亿元,利润总额102.09亿元,在全国医药工业占比分别达到26.4%、25.8%和29.O%。2002—2005年,我国中药工业(含中成药工业和中药饮片工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O%、18.5%和11.6%,呈逐年递增之势,发展态势平稳。中药行业集中度提高,技术平台建设不断加强L7J,。

5.民族医药在我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

截至2005年底,全国有藏、蒙、维、傣、壮、朝、苗、瑶、回、彝、土家、布依、侗、哈萨克、羌等15种民族设有本民族医药的医院。全国民族医医院已由1995年的121所发展到195所。民族医医院无论门诊还是住院,其费用大约相当于中医医院的1/2,综合医院的1/3。1999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开考以来,有3477入通过考试取得了民族医医师资格,其中执业医师1864人,执业助理医师1613人;藏医1303人,蒙医1557人,维医617人;全国民族医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达到4853人,比1995年增长了171%。县级以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从1995年的15所增加至2005年的35所。部分高校和企业也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机构,涵盖12种民族医药的科研人员近1500人。民族药企业从1995年的不足lO家发展到2005年的156家,其中90多家通过了GMP认证。民族医药成为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s】。至目前为止,全国的民族药企业约130家:主要包括藏、蒙、维、苗、傣、彝六类民族药,2003年销售约50亿元。综上所述,我国的传统医药处于相对弱势,但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我国应采取的保护措施笔者认为,基于我国传统医药知识的现状了解和前景预测,结合世界传统医药知识国家的态度,我国可以一边在实际中加大对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一边在国际上积极呼吁加强传统知识特殊体系的构建。但应以前者为战略重点。本文拟按照我国传统医药知识的分类讨论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

1.数据库的建立要适可而止,不要精益求精

由于中医药知识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强势地位,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到《伤寒论》、《本草纲目》等著作,总结记录了中医学的辉煌成就。历代中医药科学家迄今开发出12万种中医药配方,其中3万多种配方被详细记载。同样,民族医药在传承方面也有一些著作流传。截止2007年年底,我国已经出版了《中国民族药志》、《朝医学》等100多部民族医药著作。其中羌、侗、毛南等少数民族的医药文献发掘整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中国还组织进行了《中华本草》藏、蒙、维、傣4种民族药卷的编纂工作,收录藏药396种、蒙药422种、维吾尔药423种、傣药400种o[93这部分的传统知识按照目前的知识产权制度就处于公有领域。在讨论过多次的著名的姜黄案中,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授予申请人提出的“姜黄在伤121愈合中的应用”专利(专利号为5401504)。该专利获授权后,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CSm)要求美国专利和商标局重新审查该专利。CSIR指出,姜黄被用于愈合伤口和治疗皮疹已经有数千年了,因此其医药用途并不是新的,并要求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复审这一专利。CSIR的主张得到了有关传统知识的书面证据,包括一份古代梵文文本和1953年印度医学协会出版的一份文献。尽管专利权人反对,但USPTO支持了CSIR的异议并撤销了该专利。这个案例的影响巨大。姜黄案的本质是第三世界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一次胜利,获胜的原因在于有文献支持使审查员认定该发明属于现有技术。在中国有专利审查员在审查实践中遇到过一件外国专利申请,其中涉及一种含有松叶提取物、竹叶提取物和梅实提取物的生发剂“用于治疗头皮瘙痒”促进毛发再生。然而通过对经过整理并重新出版的中医药文献汇编的检索发现,早在约1300多年前中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公元652年)中就有松叶和竹叶用于生发、梅实用于治疗头痒、头疮的记载。申请人面对记述详细,成书年代清楚的古代中医药文献,最终撤回了其专利申请。该审查员同时注意到“由于缺乏对相关文献的了解”,美国和欧洲先后对该申请授予了专利权。【loJ以上两个案例都是涉及处于公有领域中的传统知识被“不正确”地授予了专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发掘、整理传统医药知识,建立相关数据库,可以有效地防止各国审查员“不正确”地授予传统知识专利。在涉及传统医药和现代药物专利申请的审查中,丰富翔实的传统医药文献都是判断申请新颖性、评价创造性所不可或缺的资料库。我国实际已经建立的多个关于传统医药的数据库对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建立了“中国中医药信息网”和“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报刊文献数据库”等。然而“文献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阻止传统医药知识被“盗用”的同时,也把传统医药知识“主动地”挡在了专利制度的门外。尽管为数不少的传统医药知识的公开仅仅停留在文字记载的基础上“而从未被商业使用过”。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目前建立数据库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版权保护的是表达的形式而非思想。因此对传统药物研究机构而言,数据库就像浩瀚的中药资料库,用起来方便快捷而且免费。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院学者MichaelmeCulloeh等在权威主流医学期刊《美国公共卫生杂志)2002年92卷第10期发表了有关中草药与干扰索治疗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meCuUoch及其同事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英文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中医药的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极少。而中文医学期刊中则可提供大量的相关研究报告检索到的345篇相关文献,其中346篇来自中医药文献数据库。【11I西方国家制药企业基于西医还原论的传统,研究我国传统医药的路径主要是从药物中提取“有效部位”或“单体”,这些提取物因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而可以申请专利进行保护。我国的数据库成为是他们筛选最佳药物的方便之门。相对我国制药企业,传统药物中复方是我们研究的强项,但是数据库却成为阻碍我们研发的复方申请专利的“陷阱”,因为数据库的公开使复方丧失“新颖性”或“创造性”的几率大大增加。提取物是否是我国制药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有不同意见,但现实是我国企业长于复方研究短于提取物研究,国外制药企业恰恰相反。这样的力量对比是我们制定政策时不得不考虑的。而另一个重要事实就是:新药不等于好药,我国传统复方是经历了千百年的筛选而保留下来的精品。我们的政策应该保护她。而不是扼杀她。因此笔者认为,数据库的建立要适可而止,不要精益求精。这对保护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利大于弊。

2.利用CBD规则,修改国内立法,保护被利用的传统医药知识

南非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CSIR)因受到南非的布西曼族(桑人)以咀嚼名为Hoodia的仙人掌类消除饥饿和口渴的传统知识的启发,在1995年从Hoodia中分离出活性物质,并且获得了Hoodia抑制食欲的成分(P57)的专利。1997年他们将P57许可给英国生物技术公司。1998年,美国辉瑞制药公司以高达3200万美元的使用费从英国生物技术公司手中得到了开发和销售P57的权利,打算将其开发成减肥药和治疗肥胖症的药品,其预计的市场价值超过60亿英镑。这种利用传统医药知识进行创新所获得的技术方案是可以被“正确地”授予专利的。即使桑人提供出“hood—ia消除饥饿”的书面记载,也不能主张其提取的P57专利无效。因为按照现行的专利法规则,分离出的P57是一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活性物质,可以合法地获得授权。2002年3月,CSIR和桑人达成谅解,其中被认为是与Hoodia植物相关的传统知识的保管人的桑人将会分享以后的所有专利提成费。尽管桑人在该案中可能只得到最终销售额中的极少份额,但是潜在的巨大市场意味着所涉及的金额仍然会是相当大的。该案成为传统知识拥有国民族对他人利用传统知识开发获益后要求获益分享的一个典型案例。传统医药知识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中国制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样面临着传统医药知识被无偿利用的情况。如韩国等多家公司采用高科技仪器对贵州省苗族著名的感冒良药“观音草”进行分析研究,试图解析出其有效的分子式组成,然后注册药物专利为其所用。因此我国对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形势非常急迫。在战略上,我国应该联合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谈判,呼吁建立保护传统知识的国际机制。在战术上,利用CBD(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相关规则,修改我国《专利法》等法律条文,建立知情同意、利益分享制度。维护自己的利益。(1)基于CBD的相关规则,加快国内立法CBD公约第15、16、18、19条,明确了遗传资源的取得;技术的取得和转让;技术和科学合作;生物技术的处理和惠益分配等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是指各国对其拥有的自然资源享有,能否采集遗传资源的决定权属于各国政府,采集遗传资源应当经资源提供国的事先知情同意。这一原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得到了确认,也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目前已经有190多个国家加入CBD。在这一有利形势下,我国应加快国内立法,如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法》、《传统知识保护法》等法律效力较高的法律法规,对传统医药知识全面系统地进行保护。中国地大物博,基层组织在财政投入、人员配备方面都不太可能有效防止发生在本地的“生物剽窃”行为,所以,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赋予海关检查出关的植物动物来源是否经过所属地知情同意的职权。(2)修改《专利法》,要求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实施知情同意原则并要求提供材料来源地证明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实施知情同意原则并要求专利申请人提供材料来源地证明,是防止传统医药被不正当利用并进行利益分享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中国家大力提倡并采用该保护方法,我国正在进行《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应该在专利申请中增加此项要求。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就知情同意和公开生物资源来源地的要求有所规定,包括:印度《专利第二次修改法案(2002)》规定:申请人必须公开任何代替说明而交存的生物材料的出处和地理起源,并在第25部分(反对授予专利)规定:如果“完整的发明物说明没有公开或没有正确提及发明所用生物材料的出处或地理起源”,就允许对该专利提出反对。《生物多样性议案》规定,当地人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可通过对该知识予以注册进行保护,获取这些资源和知识之前应该获得(印度)国家生物多样性管理局的批准,以确保公平分享使用生物资源及相关知识带来的收益。国家生物多样性管理局在批准获取该资源和知识时,将规定确保收益的公平分享条款和条件。南非《保护和促进本土知识》的法律草案规定:所有印刷出版物以及在与向公众传送的信息内,凡涉及到可确认的本土知识的,都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指明其来源,否则将受到罚款。安第斯组织(《安第斯第486号决定》在第26款)和哥斯达黎加(《第7788号生物多样性法律》第80款)除了要求专利申请人提供原产地证明书,还要求提供事先知情同意的证明书,如果不能提供这些信息,将会导致不能申请专利或撤销专利。欧盟在有关生物技术发明法律保护的《指令98/44))第27条叙述条款规定:专利申请应当在适当时包括有关生物材料地理起源的信息(如果知道的话)。但这完全是自愿的,因为它不会影响到专利申请或被批准专利权利的有效性。2002年4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BD—cop)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准备“关于与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有关的公开要求问题的技术研究报告”,2003年在第三十次联盟大会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批准了向生物多样性公约提交的技术报告,CBD—COP第七次会议审议了该报告,并再次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就知识产权制度中要求公开遗传资源来源的相关问题进行审查

3.处于秘密状态的传统医药知识,由政府组织整理,建立保密的数据库进行保护

无论是中医药还是民族医药,都有一部分是依靠口传心授而流传下来,并作为传承人的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商业秘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传统知识的方式。因为权利入是明确的,保护客体也未公开。这部分秘密的传统知识收集应本着自愿、有偿原则。关键的问题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部分属于群体的传统医药知识后继乏人,无人愿意继承、使用,使这部分传统医药知识濒于灭绝。这个问题很急迫。解决该问题投入时间长,短期见效慢i公益目的强,所以,公权力的适当介入可能是必须的。最佳的选择是由政府支付费用,领导组织专人进行收集整理。如果采用整理后出版,获得著作权保护,可以说得不偿失。因为我们都知道,著作权只保护表达形式,而出版后的资料,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免费地研究开发。所以对这部分传统医药知识在收集整理后,笔者认为目前最适合的办法就是用保密的数据库保护。收集整理人负有保密义务,如果泄密应当承担相应责任。任何企业或个人要开发,必须经过知情同意和预先协商合作条件,包括利益分享的细节,用合同约束双方的权利义务。而分享的利益应专款专用,专门用于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从制度层面,该解决方案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一个群体的传统秘密知识权利人。传统知识代代相传,每个传承人其实并不是该知识的所有人。但我们可以确认该社区或群体作为传承人,并赋予其行使所有权人权利的权利。至于社区或群体应该怎么划分,划分的原则,怎样确定代表人以及代表人的权利义务等细节问题,建议由各地方政府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由地方性法规或者部门规章进行规范。此外,传统医药特别是民族医药的开发中,利用商标和地理标志进行保护是很好的措施。如贵州的从江瑶浴药已申请了证明商标,其开发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江县技术监督管理局甚至着手制修订了《从江瑶浴服务规范》等企业标准,并对其进行了登记备案。对从江瑶浴服务规范的术语、定义、服务规范、产品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和包装等都予以严格限定。这种务实的做法值得借鉴。

结论

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篇7

1.1服务模式缺失

目前社区医疗药学服务仍然还停留在旧的工作模式上,仅仅是保障药品的供应。药师的工作往往是被动的,患者与药师的交流很少,患者对药师缺乏信任,药学服务很难打开局面。如何才能确保社区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建立一个新的社区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是至关重要的。①要由专人负责社区药学服务工作,保证药学服务人员队伍的稳定。②结合本社区的人口特点及慢病的普查情况,确定药学服务的工作计划、侧重点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可操作性强。③确定药学服务的内容及规范。药学服务要为患者提供药物选择、药品说明书解析、用药指导、不良反应防治、药学情报信息收集及医疗事故防范等服务[1],在药学服务过程中药师要严格按照药学服务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④设立药师咨询室。⑤对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及老年人建立用药档案,定期随访,追踪病人用药情况、督导病人理性用药,给病人提供合理化建议,并实施信息化管理。⑥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板报、问卷调查及宣传手册等。

1.2人员缺失

社区药学服务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例如没有单独设置的药房、药学服务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等。在对社区药学专业人员的调查中发现,50%的药学专业人员学历为中专学历,学历偏低,专业知识有待提高;30.61%的药学专业人员所学专业为中药专业,社区医疗用药以西药为主,中药专业满足不了社区医疗药学服务的需求;5.1%的药学专业人员所学专业为护理专业,更是难以胜任药学服务工作。所以应强化药学专业人员的准入制度。

1.3能力缺失

由于缺乏对药学服务专业人员的培训,药学专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陈旧、沟通能力欠缺、社区药学服务经验不足等现象,常常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困惑不能给予正确的解答或指导,患者没有感受到药学服务的预期效果,患者对提供的药学服务认可度不高,导致药学服务工作难以持续和深入。

1.4手段缺失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药物的过度依赖日趋严重,倡导理性用药、反对过度用药是摆在社区药学专业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才能打开社区药学服务工作的新局面,首先是通过问卷调查,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普遍存在的用药误区、常见病及慢性病的用药、如何正确看待保健品、滥用药、用药品种过多等现象,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给予用药指导,例如请专家讲座、现场答疑、板报宣传、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等,药学服务要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让社区患者确实感受到药学服务的存在。

1.5信任缺失

患者在与医师或药师沟通时,往往会出现同一个问题得到了不同的解答,造成患者的质疑;药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缺乏足够的耐心;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药学专业人员往往低估了人们对药物的认知,这些都使得患者对药学专业人员提供的服务缺乏信任。

2提高社区医疗药学服务水平的对策

2.1开展常态化的培训

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并举,理论培训应以国家基本药物的培训为重点,国家基本药物的推广使用作为社区医疗机构责无旁贷,药学人员要掌握国家基本药物的种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积极向患者推荐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同时还要加强药学岗位技能的培训,例如规范药品调剂的流程[2]、掌握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解决患者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会追踪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并及时上报。在培训过程中防止走过场,确保培训人数及培训时间,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2.2医师与药师的培训要相互渗透、相互参与

药师要参与医师有关常见病、慢性病的临床培训,熟悉目前的诊治水平及临床用药;反过来,医师也要参加药师的有关常见病、慢性病的用药专题讲座,了解药物治疗效果的最新评价及新药进展[2]。当患者分别与医师或药师沟通时,医师与药师的解答一致,才能赢得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认可及信任。

2.3药学专业人员要定期到大医院轮回

掌握最新的用药动态,引导和鼓励技术骨干到社区服务,确保社区药学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及人才的流动,使社区药学服务得以持续发展[2]。社区药学服务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深入人心还有待时日,需要药学专业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

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篇8

关键词:药学教育;职业素养;高职教育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品安全关乎人类的生命健康,它的这一特殊性要求从事药品相关行业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通过专业调研、用人单位走访,企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企业普遍认为知识是可以学习的,能力是可以加强的,但是工作态度是很难培养的[1]。对于未来肩负着为患者提供有效药物治疗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来说,其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今后医药实践活动的质量。

1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高职药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受传统药学模式影响,侧重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忽略职业素养的培养。调查显示,少数学生对药学领域的不良现象认识不清,对药学领域相关法律制度了解不够;当面临利益和道德选择时,或选择自身利益,或不知所措;某些学生在校成绩优秀,工作中业务熟练,但是同事关系不能融洽处理,对待病患态度冷漠,对病患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释,屡次受到病患的投诉,无法适应药学服务工作。

1.2药师职业素养影响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专业性要求较高。患者购买药品时,对医学和药学人员给出的专业药物治疗方案和建议是否合理缺少判断能力,药师对患者的用药选择具有很大影响[2]。在进行销售用药指导时,大部分药店药师掺杂了个人经济因素的考虑,推荐高价药,故意夸大病情、夸大保健品效果,这种指导会最终影响患者的合理用药决策。因此,医药企业所需人才除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外,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1.3法律监管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督措施和法律制度,用来约束药师,但是再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也不能时时监督到位,还需要药师在具体工作中实现自律。培养药学人员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形成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使药学服务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尽可能降低。

2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途径

2.1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帮助学生认清自我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明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匹配度[3]。刚入学的高职药学生因年龄比较小,在职业理念、职业理想、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缺乏明确的认知和方向,也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学生通过挖掘自身潜能和专长,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药学专业因其特殊性,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进行职业分析。刚入学阶段,学生对专业设置、专业特点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的认识不清,学校应组织各个专业负责人在新生军训后,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讲解,同时新生班主任和辅导员参与并补充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解答学生对专业、就业、择业等各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正式开课之前就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外,学校可以开展学团活动及主题班会,举办党团知识竞赛、诚信活动、星级宿舍评比。鼓励高职药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传播用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社会和未来职业的认知水平。

2.2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的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高职院校要构建一个一体化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规范专业课程与人文类学科的设置,形成多项学科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大纲,以适应药学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育及职业素养教育并行,贯穿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实习、入学教育到就业工作的整个过程[4-5]。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强调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开设职业素养课程,编写专门的案例教材,注重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将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作为补充教材的经典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6]。把社会伦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课堂中去,通过专业课程的知识运用,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7-8]。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伦理学等相关的学科,在专业课中有效地将知识点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把人文素养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同时,可以通过开展认同教育和角色模拟教育,在模拟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管理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尊重患者,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同药学服务的价值和目的,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职业价值观[9-11]。

2.3校企合作的实际锻炼中提高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技能锻炼,通过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通过参与企业文化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职业技能的教学训练,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对职业角色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关系的定位,懂得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迅速适应职业角色的要求。首先,校企合作,企业在制订人才教育方案时参与进去。企业可以提供用人标准,让学校有方向地培养学生,通过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来改进高校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学习的课程更适合目前企业需求,符合社会需要[12]。学校也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中深入学习和调查,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其次,邀请公司优秀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企业授课人员在讲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不仅仅讲授了专业知识,也潜移默化地传授了该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使得学生能够真实了解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所需职业素养。

2.4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

上一篇:梯度下降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下一篇:时间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