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美术鉴赏课中绘画技法实施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09 11:27:46

探究美术鉴赏课中绘画技法实施的必要性

摘要:审美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美术鉴赏课中绘画技法实施能够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鉴赏;绘画;技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82-01

高中生思维能力和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他们的学科知识的体系也逐步构建了起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由于上课的氛围是轻松而又与愉悦的,在紧张的学习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调节,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非常浓厚的。兴趣是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方面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美术流派源流及其发展,另一方面要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调动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欣赏画家的绘画技巧,进而深层次地了解作品的风格及其画作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绘画技法实施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果说体育教学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的话,那么美术鉴赏教学的最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课堂进一步让学生发现艺术之美、感知艺术之美、体验艺术之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欣赏表现派先区著名画家作品《 百老汇的爵士音乐》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欣赏笔画和色调,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把握作家创作意图。在作品中,错落有致的点线面结构让欣赏者直接就感受到了事物在运动中处于严密有致的系统监控下的普遍经验。画家在冷色调的背景下,运用橙黄的直线,在直线之间错错落落深红、深蓝的色块点缀在其间,给人很强的跳跃感和节奏感。在画作赏过程中,画作中井字形的直线街道、色彩鲜明的块状建筑物,通过线条技法的赏析,画家所要展现的平衡下的娱乐性狂欢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表达。原本抽象难懂的表现派的画作,通过有的放矢的欣赏,学生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

2.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多样化、风格各异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最初都是从个人感官直觉开始的。往往首先看一看画作"画的什么",然后再看看画的"是否逼真形象"。面对作品,学生总是力图寻找到作品的故事情节,表现的主题,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看"画得像不像",像的就是优秀的作品。学生欣赏画作的方式还是停留在表面,无疑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每一幅画都有其自身的内涵,我们把握作品的内涵,寻找创作所要表现的主题,并不是欣赏的唯一目的,即使是我们真正寻领悟到了创作意图也并不意味着欣赏的过程就完成了。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现实的真实,不是说"逼真形象"就是好作品,画得"逼真就是好"是相对于某一类型风格作品而言的。美术作品中的形,光,色,结构等要素都是具有审美感染力的表象符号,不同画家运用的绘画技巧不一样,那么风格也就各异了。因此,要想从作品的绘画技巧来欣赏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鉴赏的能力。

比如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作是达芬奇费时三年方才创作完成的,作为一幅名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绘画技巧来进行鉴赏。这幅画画面严整,构思完美,形象塑造与技法成熟,极尽所能表现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从构图方面来看,画家将餐桌画在正前方,桌子就形成了与欣赏的一种阻隔,好比一个戏台,欣赏者可以看到在餐桌的另一边上演的好戏;从人物造型看,人物基本是沿一线排开,人物难以想象地排列在一起,而每个人神情、动作和心理又都刻画得无比细腻,人物简直可以说呼之欲出;从透视技法来看,通过透视方法产生了立体的视觉效果,天花板、挂毡、地板所勾勒出来的透视线条,都一条条地汇聚到基督头部,线条明快清晰,形成一种对称、协调的格局。

通过引导学生对画作技法的赏析,就能够为学生打开一片新的天地,让学生感受到西方不同流派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山水画技巧之间的区别,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还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飞跃与提升。思维是一切创新能力的源泉和基础,创新是最富有激情的思维活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品绘画技巧赏析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合理的想象的翅膀,进入到自由联想的空间,在充满诗意与美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创造出无数新奇而令人遐想的美妙空间。

比如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候,我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和光影效果等方面来进行赏析。粗犷的线条、黝黑的皮肤、粗陋的碗、耳朵夹着的笔,我让学生给画作配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在欣赏绘画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老农的身世。由于没给学生介绍画作的时代背景,学生凭着联想由老农的形象联想到了养育自己的父亲,由农民联想到了中国苦难的农民阶层,由农民阶层联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作者抛给我们一张脸,写实的艺术手法和细腻的刻画,竟然让我们获得了无比的感动。

总之,审美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美术鉴赏课中实施绘画技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等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琼,关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批评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0.03.

[2]侯新宇,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教育界,2012.08.

[3]孙浩华,高中美术有效教学探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05.

上一篇:论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论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