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教学应追求朴实有效

时间:2022-10-07 07:00:40

阅读课堂教学应追求朴实有效

【摘要】理想的阅读课堂教学应是充满生命力的,追求的是朴实的精彩,是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有效的默契和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和反省的自然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本文提出以下四点必不可少:(1)让巧妙的切入牵动全文;(2)让真实的情感活化语言;(3)让文本的“空白”放飞想象;(4)让生活的延伸丰富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课堂永远彰显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阅读课堂教学 追求 朴实 有效

理想的阅读课堂教学应是充满生命力的,追求的是朴实的精彩,是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有效的默契和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和反省的自然境界。如何让阅读课堂教学做到朴实有效,达到上述这种境界呢?根据本人教学的实践,我认为至少以下四点必不可少:

一、让巧妙的切入牵动全文

所谓“切入”,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入手点,它既能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围绕重点学有所获,还能带动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落实学生的思维深入到文本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实现朴实而有效的阅读课堂。 例如,在教学鲁迅的名篇《孔乙己》时,我非常平淡、非常朴实地从这样一句话切入主题:“请同学们细读这一句:‘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请说说从这一句中你读到了什么?”在学生再次自读文本,合作讨论后,我又抓住了一个“笑”字,着重让学生寻找课文中写到笑的句子,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笑进行分析、感悟,以让学生了解每一次笑中的深意。特别是对“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两句,先让学生细细品读这两句,然后引领学生思考:这两句看似相同却多出的一个“也”字应该如何理解?在学生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同样的“也”字出现在了“掌柜也每每这样问他”和“孩子也赶热闹”中,其中的意味又有什么?“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中的“仍然”一词有着怎样的深意?就这样,通过抓住一个看似平常的“笑”字,为全文提纲挈领;这样,通过对那些看似无意却处处蕴含着深意的字词的品读,学生逐渐体味了孔乙己在这笑声中的无限悲伤,看到了孔乙己的泪水。

一个巧妙的切入,牵动了全文,以最快的速度直切要害,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解读。这样的切入比较切合学生实际,深刻有效,真有几分朴实的精彩,也有效地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为追求扎实而有效的阅读课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决不可少。那么,如何理解切入,把握切入,巧妙运用切入呢?我认为关键我们应立足文本,了解学情,深入挖掘,只有这样,无论我们从文题切入,还是从文眼切入;无论我们从关键语句切入,还是从表现手法切入等,都能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进入文本,越来越细致地阅读课文,从而达到对课文本质的理解,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

二、让真实的情感活化语言

语言文字是语文的根本,学习、积累、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知道,每篇好文章,甚至每句话、每个词,都倾注了作者无限的心血。所以我们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进文章的情境中去,与作者一起对语言进行扎实有效的品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本语言文字的生命活力。例如,《散步》这一篇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却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及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方面。为了能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浓浓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解读亲情,在行动中传递至爱亲情。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感情;接着,我提问学生:(1)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具体产生了怎样的分歧?在学生回答小结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浓浓亲情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本文景物描写非常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既为人物和事件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又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礼赞;同时,学生发现本文语言非常美,列举了大至段落,小至词语,并说出了理由。最后,小组合作讨论了为什么说“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个体现文章精髓的问题。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在读中品味语言,自由选取感点欣赏,让他们在研讨中进入本文的意境,把握本文的主题,领略本文的语言,激发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勇于承担责任的情感,做到了让真实的情感活化了语言,收到了有效的阅读效果。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感情的心弦,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感情基调,让学生随着课文的语言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使语文阅读课堂充满生动的魅力。

三、让文本的“空白”放飞想象

文本中有意义的“空白处”,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引导学生填补和续写文本的“空白处”,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扎实探究文本,就是让学生通过那些“空白”,尽情发挥想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探求,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解读文本和创造性思辨问题的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让学生探寻并填补文本的“空白处”,让他们驰骋想象,实现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和对话,使文本从语言材料中挣脱,获得现实生命意义的生成。例如,在教学《变色龙》时,我引导学生:这篇小说的情节丰富而多变,而不变的是主人公丑恶的本质,你能否发挥联想和想象,再构思几个富有表现力的场景,让警官奥楚蔑洛夫再“表演”一番,把他的内心世界暴之于光天化日之下?学生在引导下,抓住了奥楚蔑洛夫的变化是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特点,对文本中的情节进行了想象和再创造,从而使学生得以进一步深入人物的内心,丰富了这个见风使舵、瞒上欺下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形象,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独特的体验,源自阅读文本过程中的再创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独具匠心,智慧地选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空白”,让学生用想象和联想为文本的“空白”插上飞翔的翅膀,与文本不断地进行碰撞,那么,这种朴实而有效的形式,必将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更深一层,创新的萌芽必将破土而出。

四、让生活的延伸丰富内涵

阅读文本实际上是与生活的对话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以生活为本源,巧妙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感受生活,让生活的延伸来丰富文本的内涵,从而唤醒学生感知生活的体验,激发起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背影》,备课时,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会认为《背影》的故事并不新奇,认为父亲给儿子买橘子是很平常的事,因而对作品会“没感觉”。于是,我采用介入学生生活的办法来突破,即,将学生自己家里的故事引进课堂,让学生从自己父母的身上看到《背影》中的父亲的影子,进而达到与作者在感情上的沟通与理解。

生活是一笔财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对多彩的生活进行朴实的拓展和延伸,当然,这样的延伸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就能使阅读课堂从一味地追求“知识拓展”转向“回归生活”,转向自我建构,让学生更有效地丰富文本的内涵,掌握文本所蕴含的现实价值,从而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

综上所述,追求朴实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密切关注“真”“善”“美”三个维度,并能根据文本的“个性特点”,扎扎实实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感悟,立足于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语文素养和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课堂永远彰显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阴徐霞客中学)

作者/张俊英

上一篇:创造充满灵动的阅读课堂 下一篇: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述题的解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