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充满灵动的阅读课堂

时间:2022-05-26 02:30:44

创造充满灵动的阅读课堂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是巧引妙导,燃情激趣启童心;二是放飞心灵,读中感悟润童心;三是赏识激励,以评促读暖童心。

【关键词】阅读 理解 品味 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通过教师点拨、启发、激励,让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充满灵动的阅读课堂,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肩负的重要职责。我们可以从以下做起:

一、巧引妙导,燃情激趣启童心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始应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形成阅读期待。有位老师执教《蕃茄太阳》时,为了激发学生读文兴趣,导入新课时先播放儿歌《种太阳》,板书“番茄太阳”,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课题要用‘番茄太阳’?为什么‘番茄太阳’要加引号?”。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就明白了,原来番茄太阳就是美丽、善良、乐观、充满爱心的盲童明明。《孔子游春》,我在导入新课时就触及重点,为学生理解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和谐动人的情意打下伏笔。导入新课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孔子的“仁和”思想制作的大型舞蹈,展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自然板书“和谐”,引领学生阅读孔子“和谐”理念充分体现的《孔子游春》一文。新课伊始就让学生直奔主题,走进文本。

二、放飞心灵,读中感悟润童心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课堂上我们应充分重视读的训炼,在不同时机、不同内容上,建构阅读话题。教师通过自己对文本深入的解读,独特的感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章字里行间,走进作者的心灵。教师站在文本之中教语文,使阅读课堂充满神气、文气、灵气。我在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首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读文本,让学生融入作者的童年。然后引导学生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在读的过程中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在读中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又在读中感悟作者对祖父深深的思念,对自由的渴望。《赶海》,我设计了多次范读和学生自读的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想象赶海的意境美。自读文本,圈画找“趣”;精读语句,发挥想像“悟”趣;师生交流品读“追赶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在反复的品读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味过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了出来。品读感悟,让文本的内涵滋润孩子的心灵。阅读课堂充满着诗意、生命与灵动。

三、赏识激励,以评促读暖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评价语言情真意切,学生听后必然如临春风,如沐春雨。课堂上,教师及时的评价像一面镜子,指引学生客观地认识问题;又像一双温暖的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位老师执教《蕃茄太阳》时,通过丰富的评价语言,让学生经历着“情感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当老师引领学生用笔划出文中描写盲童明明的句子,感受明明这个5岁盲童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时,她发现有的同学读书浮躁,急着举手发言,于是说道:“不要忙着举手,你们要到课文的文字当中去认识这位叫明明的小女孩。描写明明的句子,明明说的话,你们要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当她发现有的学生不但划出了描写明明的句子,还在书上写出了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时,她又说:“有的同学不仅划下有关写明明的句子,还用一句话概括,这样才是会读书的孩子!”。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明明、学生、作者、教师的情感交融在了一起,学生把文本与自己的生活、自己独特的情感也融在了一起。教师精彩的评价语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动的故事、美妙的景色,精彩的画面、曲折的情节……

多姿多彩、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触摸、荡涤学生心灵的一溪活水:或是真情的传递、或是真心的欣赏、或是真实的表达。评价语言对学生产生的激励、唤醒、鼓舞,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体悟到的是课堂上学生个性的飞扬。课堂上流动着“孩子气”,飘散着“语文味”,生长着“创造力”。如果我们耐心倾听学生睿智的语言,热心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诚心赞美学生创造性的生成,“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必然能拾到一根根“最大的麦穗”。

灵动的课堂像一首奇丽的诗,给人以诗的意境,美的享受;又像一件件流光溢彩的艺术作品,让人赏心悦目。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歌,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尊重、体验、感悟生命,领悟真、善、美。我们将致力于创造充满灵动的阅读课堂,让语文课凸显生命的灵动,焕发青春的活力,展示个性的飞扬。

(作者单位:河南省潢川县桃林中心校)

上一篇:现代金属艺术的技术创新分析 下一篇:阅读课堂教学应追求朴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