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要凸现人文关怀

时间:2022-10-07 08:24:59

班级管理要凸现人文关怀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要凸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凸现人文关怀,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在理解、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关爱和帮助学生,最终达到管理好、教育好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174-02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只有搞好班集体建设,才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班级管理是学校内部的基层管理,它是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以及思想教育等各项工作进行的管理。学校围绕教育教学开展的各项工作,最终要通过班级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搞好班级管理固然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凸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离开了这一点,班级管理就会失去重心,就会偏离方向。

在班级管理中凸现人文关怀,班主任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为指导,通过研究、了解学生,在理解、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关爱和帮助学生,最终达到管理好、教育好学生的目的。

一、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认真研究和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生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智力、体力、兴趣、爱好、性格等存在不同的特点。从学生家庭成员的构成,家长的教育方法、要求入手,可了解学生个性、性格形成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劳动的态度;从学生在集体中的表现方面入手,可了解学生学习水平、活动技能,以及对同学、对集体的态度;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入手,可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学生特点了解清楚了,就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当保持宽容的心态,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疏导,少一些批评。

美国《优秀教师守则二十六条》中有这样一条:“要求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也需以礼相待”,这是很有道理的。按照现代教育主张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把自己置于“班集体中的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应、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尊重他们也值得他们尊重的“班集体中的一员”。

“对教育主体的尊重”是人文关怀的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因人制宜,这是班级管理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只有师生、生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形成心灵上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融洽的班集体。

三、相信学生,信任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离开了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的班集体是很难形成的。”班集体的主体是学生和学生组织,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能使每个成员民主参与集体事务,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有效促进每个成员自我意识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在班级管理上的自我意识,发挥班级管理组织的能动性,让学生及学生组织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班主任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学生视作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的传统观念和做法。转变的关键是班主任不能以“权威”自居,而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不能以教育者、管理者自居,而要把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不能越俎代庖,而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要充分相信学生,允许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发掘和表现自己的能力,让他们从自己的探索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要充分相信学生干部,把管理的权威交给班集体。班主任的信任必然会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进取精神,从这个意义来讲,信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四、关爱学生,帮助学生。

教师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真诚地关爱学生。教师全身心地关爱学生,学生就能亲身感受到关爱,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如何为他人着想,从而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形成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建设良好的班风。

教师多一点关爱,少一些批评,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班主任不仅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疑难问题,更有责任帮助学生丰富情感,健全心理,完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管理学生,教育学生。

从教师的视角来看,班级管理的根本任务当然是对学生实施卓有成效的管理和教育。人文化的班级管理,应当做到严格要求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大面教育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相结合,培优促尖和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相结合。

1.严格要求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严格要求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班级有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等,是维护正常的班级学习和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在搞好班级环境的同时,不能忽略制度的约束,从思想、学习、纪律、卫生、文体等方面对全班同学提出具体的要求,对班级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出细致入微的规定,并利用这些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教学是双边活动,也是师生在情感上交流互动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能成为行为的动力。教师挚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情感的响应,使其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任感,进而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迁移到班级的活动上,表现为:一是喜欢听教师的课,积极回答提出的问题;二是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2.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有的需要当头棒喝式的严厉批评,有的需要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感化;有的需要给予卧薪尝胆式的磨砺,有的需要给予阳光雨露式的温情;有的需要及时警醒以挫其骄气,有的需要多加鼓励以增其信心……总之,要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充分创造学生学习、发展的有利条件。

3.改变观念,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

转变学困生的关键,首要的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对待学困生,班主任在态度上,要不带任何成见地施之以积极健康的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疮疤,要与优生一视同仁;会表扬、会谈心、会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要教育得法,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

思想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强化,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持久性。在班级管理中凸现人文关怀,这同样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的工作,我们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或者一曝十寒,时松时紧,而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万 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2 张晋峰主编.中国教师手册.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3 屠大华主编.现代师德修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1997.8

5 扬光斗主编.素质教育探索.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上一篇:例谈极值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下一篇:提高认识 加强统筹 做好高校年鉴编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