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计教学中课题训练变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07 07:15:35

基础设计教学中课题训练变革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已成定势。设计既然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这种结合就应同时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而正确的课题训练不但使学生具备了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观察方法,还能进一步培养一种创新精神。我们必须认识到,具有开发学生创意性的课题,才能使教学达到预设的目标。那种无设计意识、贫乏单调的重复课题和教师按部就班的辅导过程,使学生感到无趣和厌倦,既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确立课题时,必须确保在教学中能与学生产生互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给他们自由的想象空间,应更多地注重思维的启发和引导,最大限度地扩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形态启示――观察思维课题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往往习惯首先从源于包豪斯基础教育体系的构成学出发,教师更多的是讲解构成中的重复、渐变、放射等,让学生去尝试做各种各样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思维的训练。几把钥匙可以重复构造出美的形态,但也能通过对其形态和功能的认真观察构造出体现人生、开启心灵等多重含义的图形。如荷兰画家埃舍尔的版画《凉台》,作品以房屋建筑凉台为中心,进行坐标网格中心膨胀外翻的设计,使普通建筑像吹足了气的橡皮球,凉台被吹起来了,使原来并不重要的细节清晰和重要起来,“凉”与“风、飘”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幻想?是现实?生动地表达出《凉台》的主题含义。埃舍尔的作品之所以成功,在于他创造性的视觉艺术思维,大胆自由想象、具象与抽象联想的完美结合。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物体形态的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对物体形态与功能关系的深入分析是首要的,紧紧围绕它才能进一步寻求表现形式。因此,加强思维训练非常重要。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所熟悉的物体(自然形态或人工形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产生条件、形成规律及物体形态的功能和形式,从中进一步引发出物体的相关性、过程性、作用性、审美性的思考,使学生养成连续思考的好习惯。

二、传统图形现代演绎――创意思维课题训练

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极其丰富,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任意选择一至两个自己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图形,对其优劣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并引发思考图形的构造。

1.中国传统图形与中国文化的内在联系

中国传统图形最有个性的特征是“主观意象化”,它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沿袭至今并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传统图形“龙”为例,就是主观意象化地将蛇头、鹿角、牛耳、鱼鳞、鹰爪、虎掌等九种动物集合为一身的图形,其用意在于赋予它智慧、勇敢、强大、神圣的寓意。真正认识和理解它,我们只有从远古图腾原意上去究其所以然,进而达到理解这一文化现象。这无疑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打开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领域。“主观意象化”的作品其含义更加隐晦和深刻。如中国传统图形“盘长”,在民间它常结合“方胜”图案来使用,并以此表达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十个空处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吉祥之气。因此,将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意”,沿用到标志所属公司的固有的内涵之中,能够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和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民族性、社会性。

2.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新的创意形式

中国传统图形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中国传统图形,从表层上看主要注重的是实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组构时多遵循求整、求对称均齐的骨式。从更深层上看,其特征是“公用”形与线,以简洁的形和线来表达多重的意。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中国最原始、最基本的吉祥图形“太极纹”,由两个娃娃的头、身、手、足巧妙连接而形成的上、下、左、右都能看到四个娃娃的“四喜人纹”,它们无疑和现代设计追求简洁的造型方式不谋而合。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精华,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进行重组创造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想象思维活动,进一步强化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多元综合――反超越思维课题训练

在信息社会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热潮中,现代设计正以前所未有的多元文化相综合的趋势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现代艺术是表现的艺术,它在诸多艺术流派中不断地反思艺术的本质,不断地实验各种观念和技法,从而在对传统的分析与反叛中,实现每一个新观念的诞生与超越,并提示我们对观念、材料、技法的更新与融合。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训练,使思维不再停留在单一的形式和表层的技巧上,避免毫无个性、千人一面的局面。我国自古就流传有“醉酒”“醉画”的故事,其实也就是“超常思维”“反超越思维”。几块钱币(旧与新)、几根香烟(燃与灭)、几栋房屋(高与矮)、几棵树苗(大与小)等,可展示不同人生、成功与失败、社会进程、生命历程等多种含义,为想象和创造带来空间。张冠李戴、异想天开,能使思维无羁无绊,激发兴趣,唤起不同气质才能的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反应。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评论是非曲直,学生的创意仅仅是想法不同,不该有优劣之分。另外,鼓励学生打破专业和学科之间的界限,进行综合性思考、综合性技法、综合性材质的练习,勇于探索和发现,使用自己能看到和能想到的一切方法、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吸引的了解,促使学生综合思考直接的、间接的、经验的或记忆中的一切典型元素,按照一定的创意目标进行综合创造,在综合中创造奇迹,在综合中超越自我。

课题训练的研究与创新是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课题的设置离不开客观具体的分析判断、抽象形式的探索实验、图解意念的创新表现等。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与理解、归纳与综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经强调,学校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人。我们应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训练有素的创造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布鲁诺・恩斯特.M.C・埃舍尔的魔镜[M].李宏述,马尔丁译.重庆出版社,1991.

[2]李砚祖.造物之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

上一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之探讨 下一篇:以“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