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基础,彰显教学魅力

时间:2022-02-24 12:50:32

基于学生基础,彰显教学魅力

一节好课是在一次次打磨中造就,磨课的过程也是教师历练、成长的过程,更是体现个人教学魅力的过程。现摘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中的部分磨课环节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学有目标,学有侧重。(导入部分)

第一次打磨:

【课堂再现】

师:同学们,用三张牌(3、4、5)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生答)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所有答案一一罗列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新策略——“一一列举”(板书课题)。

【分析与思考】

优点:这样的问题是学生二三年级所学的知识,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依据学生经验直接引入课题。

缺点:没有新意,且学生的关注点在解决这个问题上。

第二次打磨:

【课堂再现】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讲述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谁知道田忌是怎样转败为胜的呢?

师:是啊,用同样的马比赛,调换马的顺序,这就是一种策略,解决问题就要有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一种新策略。

【分析与思考】

优点:用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策略”。

缺点:课前播放故事占用了学生课余休息的时间;另外从课堂实施效果看,学生回答“田忌是怎样转败为胜的”这个问题时花了比较长的时间。

第三次打磨:

【课堂再现】

师(黑板上已有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很会观察!从课题看,你认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在哪里?(生答“策略”。)是的,《田忌赛马》的课文大家都学过,换了一种策略,比赛的结果就不同。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同样如此,策略非常关键。

【设计意图】

对学生来说,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建空中楼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往的学习经验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策略的认识,在以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已经初步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并不一定关注到了解决问题时隐藏在“背后”支撑解决问题的策略,即学生对策略的认识处于潜意识阶段。课始,让学生看着课题说说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地感受到重点是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一提炼,学生学习的目标指向性更明确了。带着目标去学习,学习将更有效。

二、依据经验,自主探索。(例1教学)

第一次打磨:

【课堂再现】

(师出示例1及其场景图,指名读题。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师:从题中你知道哪些信息?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那看到18你先想到什么?

生:18÷2=9,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

师:老师就提示到这里,接下去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可以结合已学的方法,画图、摆小棒操作,也可以不画图不操作,直接用列表的方法写一写。

【分析与思考】

优点:学生对“18÷2=9,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理解比较深刻,学生思考时可以少走弯路。

缺点:看似例题的教学比较放手,其实还是在老师引导下的放手,有点“牵”的感觉。

第二次打磨:

【课堂再现】

(师运用屏幕出示例1改编题及其场景图,指名读题。例1(改变教材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可以怎样围?)

师:可以怎样围呢?同桌两个同学讨论一下。有困难的可以借助桌上的小棒进行操作。

师:你是怎样围的?(指名一生答出一种方法,其余学生还在举手。)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啊?看来围法还不止一两种,那“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课件改变例1问题)把你的围法记录下来(出示不完整表格),记录的时候想想怎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独立列举)

师:把你记录的情况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记录的?

生:18÷2=9,从宽想起,宽1长8,宽2长7,宽3长6,宽4长5。

【分析与思考】

优点:改变例题问题呈现的形式,让学生在解答“可以怎样围?”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围法的多样性,从而顺其自然地出示“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同时提醒学生思考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例题的呈现自然,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围法的多样性,在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中找到了所有不同的围法。

缺点:在学生第一次独立思考“可以怎样围”时,大多数的学生就不止找到一种,只不过有些同学有遗漏或列举无序。面对学生的现状,第一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

第三次打磨:

【课堂再现】

师(出示例1):只看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师:从问题看,就知道围法有好多种,那你有什么好的策略能把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而且做到“不遗漏”呢?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师:你有什么窍门做到“不遗漏”的?

生:按顺序地一个一个写出来。

师:这个策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一列举”。

【设计意图】

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每个问题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只看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让学生从问题中就发现围法有好多种,引发他们列举。“你有什么好的策略能把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而且做到不遗漏呢?”让学生带着“策略”意识解决数学问题,这个环节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时刻提醒学生“寻找”本课的新策略。“你有什么窍门做到不遗漏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有序”,同时提炼出本课学习的新策略“一一列举”。正如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下思考、实践、探索、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性。

三、抓住关键,建立模型。(练习环节)

在前两次磨课中,教学例题之后直接进入练习环节。第三次打磨中增加了以下环节:

教学例1后指出:像这样的一一列举是最简单的列举,我们可称它为“简单列举”。

教学例2后指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分类,像这样的列举我们可称它为“分类列举”。其实,分类也是列举。

接着出示教材练习十一中的1~3题,让学生先思考这一题属于“简单列举”还是“分类列举”?

【设计意图】

“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面对学生实际,在教学例题环节把例1这样的列举归纳为“简单列举”,将例2这样的列举归纳为“分类列举”,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一列举”的两种形式的模型,帮助学生列举时做到更“有序”。为了突出“一一列举”这个策略,在练习前增加了一个环节,即判断所有练习题属于哪种列举形式,厘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巩固“一一列举”的策略,进一步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常常有老师抱怨某些名家的案例、教学参考资料等束缚了自己的思想,让教学设计跳不出“框框”,其实错不在模式教法名家教参,错在我们自己拿别人的东西当枷锁,捆缚了自己,使自己的个性魅力迷失。课堂教学魅力与每位教师的教学功力有关,它是长期经验积累的产物,是思想理念的体现。如果我们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基于学生基础,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教学魅力就会不断增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

上一篇:基于“小人书图画读物”的阅读教学实践 下一篇:包昌升:语文课堂要“慎守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