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问题

时间:2022-10-06 09:42:47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问题

摘要:我国公共图书馆目前数量稀少,处境艰难,没有发挥出其在继续教育中的主流地位,这和我国长期将其定位于以收藏为主的文化部门有关,造成的恶果是国民中识字的人中有一半不看书,解决困境的主要方法是重新定位、立法保证和寻求社会支持等。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继续教育 学习社会 图书馆立法

为了培养人才,人们提出了“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的观点。“终身教育”,强调学习的时间就是人的一生的时间,而不再分“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社会,指的是学校、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企业和职业训练设施等各种公益场所和设施都为人们的学习服务。在这样的社会中,无人不学习,无处不学习,无时不学习。

在此国际大环境下,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的地位日益凸出。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可以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知识结构的调整、新一代知识型劳动力的储备起到巨大的作用。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宣言》,《宣言》声称:“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求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

然而现实中,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却非常严峻,公共图书馆事业非常萎靡。在世界各国开展继续教育,提倡学习社会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国民的再教育问题却因为公共图书馆的萧条陷入冷清。这只能加大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剧我们的贫穷,增加我们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愿我们的政府真正重视起来,不要再建一些如广场之类的形象工程,未来几年把公共图书馆的普及当做工作中的重点,这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我国公共图书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数目和藏书严重不足。据2004年版《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所,约45.9万人一所公共图书馆。有些省市的情况更为严重,如河南省郑州市(不包括所辖市县)251.28万人口(不包括流动人口),每125.64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国际标准是每2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

据2009年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统计,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有5.5亿册藏书,人均0.41册,但县级图书馆总藏量仅为2.2亿册。各地图书馆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上海的人均藏书是3.39册,而最少的3个地方安徽、河南、都只有0.17册。根据联合国的公共服务指南。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应该以每人1.5到2.5册为标准。河南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情况是:省直264万册,市直98万册,考虑到外来流动人口,郑州市民人均不超过0.5册。

城乡差别悬殊。公共图书馆的数目和藏书严重不足的情况在农村更为突出。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一个县一般只有1所图书馆。如河南中牟县68.22万人,藏书22045册,人均0.032册;新郑市62.86万人,藏书3万多册,人均0.047册。

经费缺口大。以2007年至2008年统计资料为例:与2007年相比,2008年图书定价上涨幅度高达30%~50%。200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的购书总支出已达到344076万元,较10年前增长了约20倍,仍然远低于书刊价格的上涨幅度。

建筑面积不达标,也制约着图书馆功能的发挥。馆舍面积过小,常常导致大量文献无法上架。

馆藏资源分布不均,存在一枝独秀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界重藏轻用,表现之一就是衡量某地公共图书馆水平的主要标准是当地省图书馆或市图书馆的藏书和规模。有意无意地忽视公共图书馆在社区中的普及和当地市民的使刚情况,结果造成省或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数以百万计,大多数市民却由于远离公共图书馆而放弃借阅的怪象。社区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比政治生活更能够真实地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折射人们的生存状态,塑造地区公民的气质。社区居民再教育的普及率与学习社会的营造是息息相关的,故公共图书馆在社区的普及是非常重要的。

公共图书馆商业化倾向比较严重。由于经费不足,为了弥补亏空,几乎所有公共图书馆都存在办证收费现象,这无疑会将一些贫困阶层的人阻挡在大门外,不利于他们文化教育的开展,从而为社会增加一些不稳定因素。一些图书馆为追求经济效益,向公司或个人出租场地,更是本末倒置。

造成公共图书馆目前局面的原因

定位有误。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隶属于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其职能主要定为系统地收集本地区内各种图书文献,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使其长久地保存和流传。没有把它们当做学校系统的延伸和补充,没有把它们当做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我国目前一个城市通常只有1~2所公共图书馆。

法规建设滞后,公共图书馆建设未得到法律保障。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公共图书馆建设需要法律保障。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了250多部图书馆法规,全世界有三分之一国家有图书馆立法,图书馆法能确保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延续、规范服务范围和标准、保障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和公民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我国至今仍未诞生一部系统的图书馆法,立法上的滞后导致图书馆法律地位的不确定,其建设规划、经费、人力资源得不到法律上的保障,造成了公共图书馆馆舍陈旧、设施落后、藏书不足、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等种种困境。

管理体制问题。我国图书馆管理体制上的主要问题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协同运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效服务的图书馆体系。

我国都市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条块分割所形成的市、区(县)两级,成人、少儿分设的传统分散管理体制。在这种分散管理体制下,各馆形成小而全的格局,每馆均设馆长、副馆长、书记、办公室,馆领导及财务后勤等行政管理人员平均占人员总数的15%~20%。行政人员人数过多,支出庞大,造成了“人吃书”的现象。

这种分散管理体制使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布局往往受到各区政治分割的局限,造成公共图书馆在地理区域上分布极不均衡,图书馆的馆舍、藏书、专业人员等现有资源未能完全合理利用。比如成人馆往往不具备接待少年儿童读者的能力,少儿馆同样也不具备接待成人读者的能力。

政府舆论导向不够,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不强。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教会学生现成的答案,而很少指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自主到图书馆或其他文化设施去找答案,结果造成我国国民普遍没有利用图书馆的坏习惯。

这几年。国家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危害性,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一改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的办法,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很大发展,教育步入了良性循环。但目前素质教育体系中存在一

些重要疏漏,公共图书馆的缺失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一块非常重要,因为学校教育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但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益,而且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它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在公益广告中,政府在引导国民培养阅读习惯上的宣传做得不够,图书馆的重要性没有被认识。图书馆自己同于财力、影响度等各方面的因素,有限的几次宣传也只是蜻蜓点水,起不到多大作用。

缺乏规范机制,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意识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目前我国图书馆普遍存在大锅饭状态,缺乏竞争、缺乏监督、缺乏制约,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许多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实在是不怎么样。有相当数量的领导者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低,大多采用传统手段管理,管理水平落后。由于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估机制,图书馆界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也很普遍。

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首先,非专业人员过多。据统计,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40%。厂期以来,图书馆被认为环境简单,工作清闲,成为广大领导安置家属或子女的首选。这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方面能省则省,成为滞约图书馆发展的一大障碍。

其次,知识结构比例失调。谢拉曾认为,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是精通自己负责管理的资料,甚至认为“图书馆事业百务之九十是学科实际知识,百分之十是专业技术,或者说得难听一点,是职业手腕”。这也是美国图书馆学教育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坚持从其他专业本科生中招生的理由所在。

而我国随着图书馆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许多图书馆,大专、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虽然已达到了比较大的比例,但是其中多为单一的图书情报人员。相关学科尤其是一些理工科专业人员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捕捉信息、处理信息和加工传递信息的能力。

另外,由于图书馆待遇较低,高层次人才外流的现象相当严重,具有博士学位者留在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寥寥无儿。

改变公共图书馆现状的一些对策

对公共图书馆重新定位。改变以往把公共图书馆视为以收藏文献为重点的文化部门的观点,把公共图书馆纳入教育系统,组织专家学者考察论证,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图书馆布局方案,并逐年加大公共图书馆在城市中的普及率,让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国民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

尽快制定一部图书馆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曾明确要求每个国家都应制定图书馆法,一个国家只有制定并实施图书馆法,才能确保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可参考欧美等国图书馆法的内容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

建设以总分馆为标志的都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参照国际上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建设以总分馆制为标志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打破我国传统公共图书馆市、区两级,成人、少儿分设的分散管理体制。建设统一的市中心图书馆(即总馆),将各区(县)图书馆改造为与总馆有隶属关系的分馆,形成由总馆、分馆及流动图书馆组成的统一的图书馆系统。

成立专门监督机构,不定期考评图书馆。成立由政府官员、图书馆专家、读者等方面的专门监督机构,一方面不定期对各个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接受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投诉,年终作为奖惩图书馆的主要依据。

实施资格制度,打破铁饭碗。世界著名的图书馆学先驱阮冈纳赞说“图书馆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也指出:图书馆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书、人、法,而馆员的地位和作用最为重要,因为馆员是沟通读者和馆藏文献的纽带和桥梁,充当着文献信息传递的重要角色。

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以提高从业者基本素质为宗旨的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标志着图书馆行业被世人公认为成熟的行业。

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既可以培养具有基本图书馆专业技能的一般专业人员,也可使在职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继续教育得到提高,它是规范和促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还应该实施优胜劣汰制度,打破馆员的铁饭碗,把不胜任图书馆职业或服务态度恶劣的职工清理出图书馆。

为弱势群体降低门槛。目前国际上公共图书馆通行的是免费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困难,一般都收取少量费用,但这对一部分生活困难的人来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而这部分人其实是最需要图书馆的人群,如开导心情、普及法律知识、学习谋生技能等,所以公共图书馆应为这些人开辟绿色通道,免费满足他们的借阅需求。有关这方面的损失,应由政府买单。

编校:施宇

上一篇:浅析我国古诗词的跨文化传播 下一篇:服饰凤纹的历史与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