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评价机制改革探析

时间:2022-10-06 05:02:31

中职语文评价机制改革探析

在教学改革中,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同时担负着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重任,除了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对中职语文改革的探索中,合理整合课程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已受到相对多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但在调整评价机制方面,却重视不够,效果不明显。

现有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多半还停留在仅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模式。一般是通过期末笔试给学生一个成绩,有时适当考虑平时成绩,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且评价时只注重考试结果,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少关注。这种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是当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头戏。

一、中职语文评价机制改革需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要改变以往学习评价手段单一,仅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做法,采用笔试、口试、表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手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情感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维、多层次的分析,做出客观、公正、综合的价值判断,使被评价者心悦诚服,知道其不足所在,使其价值得到确认,从而激励其改进提高。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学生,既要评价其外显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更应注意对其学习心理活动的评价,因此,要科学地制定学习评价体系,在考核过程中力求客观公正,排除主观随意性。中职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学科研力量建设相应学习内容的评价量规,并切实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三)成就性原则

成功是学习的“助推剂”,特别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中学阶段普遍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很少能够体验到成功后的成就感、自豪感。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应经常、适时地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后的愉悦,那样,他们的求知欲就会得到强化,学习就有了内动力,学生就会踏着一个个小“成功”的台阶,向着更大的成功不懈地努力进取。

(四)分层评价原则

教学过程应“因材施教”,评价过程也应“因人而异”。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和智能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因材”评价或分层评价。在提问、练习、实验、作业、考试、学期评语等教学环节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允许学生“出错”,当学生达到其相应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及时予以肯定或适当的鼓励,这样就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一个心理安全的人际环境,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就得到了保护,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体现出来,学习潜能则会发挥出来,各自的特长也会得到充分发展。

二、中职语文评价机制改革的具体做法

伴随着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已明显不适合“考核需体现课程模块中的各专项能力及应达到的标准”的要求。原针对教材内容的期末试卷考评应转向针对本专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现场对专业知识需求的考评,这绝非一次考试就能够体现的,因此中职语文考核也应动态生成,即除了关注期末考试的终极评价外,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教学的动态评价。

(一)“一张试卷”如何命题

在期末试卷中,体现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常常以若干种题型来表现,在常见题型中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客观题,这类试题一般由命题者规定固定的答题格式和固定的标准答案。二是主观题,这类试题答题的格式和答案不固定,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作答。现存考试制度中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大约是6:4。学业考核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学习者学习活动及其成果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中等职业教育重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易单纯注重现实价值而过多采用客观题型。因此,一方面,中职语文考核内容应体现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并举的要求。另一方面,考试命题应体现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的检测。准确把握试题中客观题占的比例,适当增加开放性的试题,如问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情境分析题、创意题等。避免答案的“唯一性”和所谓的“标准化”,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认知水平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考试题型与答案具有发散性、求异性、创新性的特点。如在《语文》课程考核中,不仅要有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原有的作文可考虑增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情境题、设计题,去考核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答案不固定,但具有一定的联想性和发散性,从答案中能充分体现每一位学生对相应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二)“动态考核”怎样操作

除期末试卷考核这种终结性考核形式外,中职语文评价改革更应注重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是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对学生的表现所进行的评价。如《应用文写作》课程过程性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真实情境下公文类型的选择;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word软件的使用等。考核时教师可提供若干个考核题目,学生也可自己设计题目,但必须难度基本相当。确定考题后,根据考核标准,要求考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考题的全部内容。评价方法主要采用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能力水平、成果质量;评价要素包括题目难易度、工作量、搜集资料能力、选择方案能力、计算机输入和排版能力、成文规范性等,每个要素占一定的分值;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等,不同等级有一定的权重,最后得出综合成绩。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充分体现考核的有效性。

过程性考核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我们将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出更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与评价模式,使学业考核与评价方式更具合理性、多样性与科学性。

(三)从“负面评价”到“正向激励”

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传统做法多为“负面评价”,即多指出学生仍存在的缺点错误和不足之处,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但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却存在不易被接受,缺乏激励性等不足。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中,也应融入教师情感,积极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给学生戴一百顶高帽子”。这些高帽子如何戴?戴的是否合适?学生戴上后是否好看舒服喜欢,这是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和不断尝试的实践。

例如有这样一个作文评价范例:“你的作文进步很大,原本可以得95分,但因为有5个错别字扣去10分,又因不能保持文面整洁扣去10分,所以得75分,请继续努力!”看到这样的评语,学生一定会先找出5个错别字加以改正,在下次作文中也一定会尽力保持文面整洁干净。因为,评价是泵不是筛子,它的功能是激励、导向、反馈和矫正。积极的激励性评价能够使学生树立自信,获得成就感。

总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达成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作为第一资源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创新,积极推进富有中职特色的语文评价机制改革,才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中职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王燕 河南省三门峡市财经学校 472000)

上一篇:读者谈《世纪》 下一篇:复旦首届女生严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