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10-05 03:48:50

彩超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急性腹痛的患儿进行高频彩超检查,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结果:统计发现在所有病例中,有90%(83/92)显示肿大淋巴结,以右侧腹为多见(77%,64/83),其次分别为左侧腹(16%,13/83)和脐周(7%,6/83),皆为多发,未见单发。结论: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高频彩超;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130-01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的小儿急性腹痛症,早期明确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此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难以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及儿童阑尾炎鉴别,易误诊误治。近年来由于高频彩超的广泛应用,肠系膜淋巴结能清晰地显示,极大地方便了病症的确定,因而进行诊断时,应首选高频彩超检查。本研究对经过临床诊疗已确诊并筛选出92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儿进行高频彩超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2006年经超声诊断的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92例,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其中,伴呕吐者6例,伴腹泻者10例,均为急性起病。

1.2 方法

使用TOSHIBA Apli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2 MHz。检查前禁食、禁水8 h以上为宜,患儿临床症状发生在24 h之内,急诊患儿随到随诊。超声检查过程:患儿取仰卧位,依次扫查中上腹部、脐周、左右下腹部等肠系膜分布区域,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用CDFI 显示肿大的淋巴结内部及周围的血流情况,测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测量肿大淋巴结的纵径、横径并计算其纵横比值,并将结果进行列表比较。此外观察腹腔有无肿块、积液及肠管蠕动、套叠、扩张、积液等征象,了解阑尾有无增粗等异象。

1.3 诊断标准

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在2~5 mm之间,淋巴门无血流信号。由于腹部胃腔及肠管充盈条件不同,半数以上正常病例的正常淋巴结不显示。纵径>5 mm,纵横比>2,并有2个以上淋巴结呈弥漫性均匀性改变者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2 结果

在所有病例中,有90%(83/92)显示肿大淋巴结,以右侧腹为多见(77%,64/83),其次分别为左侧腹(16%,13/83)和脐周(7%,6/83),皆为多发,未见单发。淋巴结体积最大约2.5 cm×1.3 cm×1.8 cm,最小约0.8 cm×0.3 cm×0.5 cm。其淋巴结形态均规则,大多为椭圆形,其长径与前后径之比>2( L/S>2)。淋巴结髓质明显增宽,回声增强,皮质回声减弱,CDFI显示血流信号较丰富,多在2级以上,在以上病例中,有5例为肠套叠,其中3例显示淋巴结肿大;6例为化脓性阑尾炎,其中3例显示肿大淋巴结;有6例为肠道蛔虫,均未见淋巴结肿大。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多发于15岁以下儿童,男孩略多于女孩,多见于冬春季。该病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系非特异性炎症,由于肠系膜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肠系膜血管周围,收集沿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支配的淋巴结的淋巴液。回肠远端的肠系膜淋巴结非常丰富,由于回盲瓣作用,内容物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长,毒素及细菌代谢物易被回结肠系膜淋巴结吸收,因此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生于回肠远端的肠系膜。在细菌感染时,淋巴系统是细菌入侵的最初管道,淋巴结像一个过滤器,许多病变首先反应为淋巴结肿大,因此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常见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引起的淋巴结肿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肠系膜淋巴结炎还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鉴别: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受累的淋巴结数目较多,可同时累及数个相邻解剖区域内的淋巴结,包膜可不完整,可有融合。肿大淋巴结的内部回声既可表现为实质均匀低回声,也可同时伴液性暗区或钙化,可合并大量腹腔积液、肠管粘连等改变。当淋巴结包膜被破坏后,其大部分和全部结构消失,在声像图上形成不规则形肿块。②与恶性淋巴瘤鉴别:肠系膜恶性淋巴瘤表现为肿大淋巴结趋向圆形,纵横比<2,累及节段较长,可有融合、中心坏死、点状钙化,与本病有明显区别。③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都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分,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通常首选高频彩超检查。前者肿大的淋巴结数目较多,常见淋巴结成串出现,CDFI显示内部及周边均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PSV(20±5) cm/s,RI在0.5左右;后者在显示肿大的阑尾声像图周围可见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图像,肿大的淋巴结数目较少,散在分布。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高频探头检查,详细围绕肠系膜分布范围扫查,结合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做出准确诊断,较易与其他疾病相鉴别。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痛无损,诊断准确,容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因此值得普及应用和推广。利用彩超作为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伤成像方式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准确率高,对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伟,邹旭祥.小儿急性阑尾炎首诊误诊3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7(16):3793.

[2]洪玉蓉,刘学明,张闻,等.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11):849-852.

[3]武国良 , 李建华 , 张华超 ,等. 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0):142-143.

(收稿日期:2007-09-24)

上一篇: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