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范文

时间:2023-03-01 09:33:05

诊断学

诊断学范文第1篇

《中国实验诊断学》(CN:22-1257/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实验诊断学》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于2002年成为科技部中国科技优秀期刊。宗旨是促进临床实验诊断学和临床检验学术交流和发展,评价实验检查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帮助临床各科医师提高应用临床检验和诊断学的分析能力、理论水平、教学和科研素质。

诊断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诊断学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91-01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知识的讲授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较强的技术型专门人才。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其能力是一项主要的任务。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座桥梁。因此,诊断学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记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临床的动手技能和思辨能力。工作数年时间,对诊断学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是我对诊断学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重视课堂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搞好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生层次,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最终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学习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对于前后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教师可采用前后联系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前后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比较。

二、实训课和理论课教学要融合在一起

诊断学中很大一部分是体格检查,光说理论枯燥无味,同时也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理论和实训联系起来。教师除了把理论课讲好外,还要在实训课上把检查方法和技术做规范,一边讲要领,一边动手做示范,这样,能使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加深印象,学习效果才更明显。通过边操作边讲解,课内外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至于自己的讲课过于乏味,还可及时加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可充分利用好课时。

三、精选教学内容,培养自学能力以及临床系统思维能力

1.精选教学内容 我校目前上诊断学的专业有中医专业、口腔专业和影像专业。因此,作为教师首先需要精心挑选一些更符合他们教学培养目标的内容;其次要适当把临床上的一些内容融入到诊断学的一些知识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讲解内容时要详略得当,以前讲过的或重复的内容一带而过。但对与执考有关的、与临床典型的疾病相关的内容应重点讲解。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的课程中,除了要按照课程讲解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延伸思考。比如在讲到缺乏维生素D引起佝偻病时,让学生课后查资料找小孩子晒太阳为什么能预防佝偻病?小孩子什么时候晒太阳比较合适?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在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诊断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和发展。

3.培养学生的临床系统思维能力 随着现在教学改革的不到深入,诊断学的教学不仅要求在人才培养阶段重视人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让学生在临床中不断培养自己的临床系统思维。只有基础扎实、素质高、知识面广的医学人才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四、让诊断学知识走入现实生活、走入临床

为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学好诊断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即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个模拟病人,在学生之前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让学生扮演医生,和模拟病人交流,沟通,找出其主要的症状,思考需要重点做的体检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两个目标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语言、动作还能体现学生的态度目标。通过模拟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构筑自己的知识网络,并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者教师可以利用课余,组织学生到学校附属医院,亲自去看看临床医生诊治病人的过程,亲自去给病人体检一下。同时教师还可以临时给学生讲一下该病病人的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此外,教师还可提前和一些医院联系,让学生在寒暑假去见习。通过这些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还可加深所学内容,同时也可学到一些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五、教学与执考、就业、生活信息联系

鉴于目前大、中专学生的就业倾向来看,50%左右的人毕业后不能进入医院而从事乡村医疗工作,这一形势使学生缺乏对未来职业的信心,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教师不妨在授课间歇给学生谈谈现在医疗行业的一些规定,如从事医生必须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护士要有护师资格证。如果没有这些证件,他们在医院无法单独工作,否则就是违法,就属于非法行医。而有了这些证件,又有了一定的经验,就可以应聘到县里、市里的医院等。告诉学生在学校就必须为了医学而学好各们课程。当然,学好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对学生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学好诊断学知识、懂得一些临床知识,可避免自己及家人生病后盲目就医等。这些现实的例子,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和前途,这些话也会鼓励他们暂时去学好诊断学。

总之,要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诊断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灌输知识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更为灵活的多种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学生的厌学、颓废、学无所用的心情会大大改观,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出现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龚世凤,吴惠珍.浅谈《诊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的培养.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99-100.

[2]吴东,潘慧,朱峰.浅析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4:247-248.

作者:李小英,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教法改革,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

诊断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诊断学;互联网+;教学策略

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教学形式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让各地优秀的教学资源能够真正实现共享。其中,诊断学是卫校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性课程,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地将互联网技术与诊断学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身到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诊断学的教学效果。

一、“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育领域是较为封闭的范围,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限制,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将“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合理应用到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共享的优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诊断学教学模式应用的不足之处。同时,以互联网教学模式为重要的依托,整个教学载体并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书本内容,还能够通过多种网络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如文字、声音、图标和视频等形式。这样能够让各个地区的学生都能够在共享资源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互联网+”背景下诊断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微课教学

网络教学课件呈现的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PPT模式,还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制作生动有趣的视频或是动画上传到网站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诊断学教学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通常情况下,在诊断学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制作10min的微视频对学生深入理解诊断学的教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可根据不同的诊断学知识点,尤其是部分重点和难点内容,如心脏体格检查、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等章节的内容,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结合教材内容制作成小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上,以供卫生院校的学生学习。其中,卫生院校的学生可充分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学习微课视频上的内容,改变以往诊断学课堂教学固定的上下课时间,以解决问题作为诊断学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诊断学”中关于“疼痛”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广泛搜集关于疼痛的教学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疼痛常见病因、病理生理、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多个层次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将微课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前时间利用微课视频来掌握诊断学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再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诊断学的相关知识点,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

(二)交互式在线教学

由于诊断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复杂,所以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在线教学方法,老师可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前上传到网络上,以便学生能够在提前学习之后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诊断学的相关知识点。例如,在学习“黄疸”这个章节的内容时,因不同种类的黄疸所发生的机制和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一些深层次的病理生理和解剖问题,如果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便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掌握和理解。这样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时,则需要学生在不断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提升诊断学教学的水平。

(三)及时更新诊断学教学内容

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诊断学课程教学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便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其中,依托“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能够及时更新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以便为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创造更好的条件。例如,在学习“检验诊断中的感染性指标”的内容时,由于教材中都只是介绍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速率的内容,但在临床中主要涉及的是感染所发生的新指标,如降钙素原测定对感染的发生和发展的诊断意义。因此,在依托“互联网+”的诊断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更新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诊断学课程教学中涉及多个案例,所以对学生更好地掌握诊断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在诊断学的实际课堂中,多层次的互动不仅体现在实际教学中,而且还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开教学活动,不断丰富诊断学的教学途径。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地收集和归纳诊断学的教学案例,能够为提升诊断学的教学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提升卫校学生的医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逯晶,易东平,易纯.“互联网+”新形势下医疗教育类APP应用于诊断学教学的探索与分析[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96-98.

[2]曹颖平,王梅华,郑培烝等.互联网在检验和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1):52-55.

诊断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课;教学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良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途径。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基础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完成,而诊断学有大量教学活动在医院中进行。这就成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和关键。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3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就我校的学生和教学特点而言,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3.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是诊断学实验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一般在心脏检查之后进行)和腹部模拟人检查穿插在检体训练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形象性。

3.3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因专业不同而异,例如,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就选择进行此项环节,其他如非医学专业因学时少,教学要求不同不进行此项环节。

3.4临床实践是教学的又一关键和难点。诊断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上应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接触患者,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根据见习结果进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改革,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高校扩招,学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给临床见习带来一定困难。

3.5因学生专业和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环节。

3.6分组多以15人/组为标准。如果分组过大,学生观察和学习、老师示教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7问诊和病历书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练习。这部分理论课讲完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写几篇病历,以便学生掌握一般的病历格式。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临床接触患者,亲自问诊,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和书写病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病历完成情况不好。加之学生学习诊断学时初步接触临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心理影响,所以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4就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提一些个人的拙见

4.1加强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中,老师必须做到统一手法,规范动作;学生要分组训练(最好两人一组),互换角色。由于实验课堂上的练习,毕竟太少,应嘱学生回寝室再自己练习。课堂训练时,老师应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学生专业的区别,医学专业学生可基本保证实验课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应把重点放在检体训练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着重进行检体训练,这样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即笔试和实习前临床考核(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录像考试以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展示在受试者面前,并且把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交给受试者,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诊断学考试近乎床旁考试

4.3实习课分组不宜过大。搞好诊断学的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4.4目前检体训练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经典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管性和学生的自觉性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4.5多进行病历讨论教学带教老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难度适中的病历,让学生根据病历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分析讨论,提出完整诊断和诊断依据。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基础。

4.6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投资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区投资建设了实训中心。如果能够建立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那会更好。

笔者认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应建设:

(1)模拟病房:下设心肺听触诊训练室,腹部检查训练室,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和五官检查训练室,急重症抢救训练室,病患处理训练室。

(2)模拟门诊:使用SP(标准化病人)[4]进行教学,并建立为SP的模拟候诊场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临床见习面临新的困难,如病人和主管医生不配合教学、病历不易查阅等。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与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采用SP(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增加课时及交叉轮转教学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教学的矛盾,对保证临床见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室:选择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静脉插管术等),利用模拟人进行训练。

(4)多媒体学习、评估室:利用现有诊断学课程网站,建立多媒体学习中心,同时建立网络化的训练评估体系,对每位训练者进行评估。

当然,这些不是简单的设想所能达到,需要再努力。

4.8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这门课程临床基本技能为医学重要桥梁课程,也是实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开课条件,可选择资深诊断学方面内、外、妇产科、儿科等专家教授,辅以护理、影像及计算机方面教师担任,再根据需要从临床抽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与教学。为学生训练和老师示教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基本技能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拟听触诊训练就是很好的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例,只是开放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9多开展诊断学技能比赛 诊断学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技能训练检体诊断的方法,并且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诊断学的教学与学生的临床实习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内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实习前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以便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回顾性复习,到临床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

5总结

本文对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9.

[2] 羊裔明,吴谨渚,欧阳饮.医学生诊断学考试方法的探讨.

医学教育,1991,(6):27-29.

[3] 梁仁,陈远存.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浙江医学院学报,1991,(2):77-78.

[4] 严谨,邹天然. 医疗体制改革后临床见习的困惑及相应

诊断学范文第5篇

1.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虚拟实验室具有3个特色,即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4]:能够使学生沉浸在虚拟场景中,投身于实验活动中,并及时准确得到反馈信息,使学生从视听触摸各方面获得直观感受。虚拟实验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虚拟实验技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将学生带入问题存在的环境,有针对性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并能将抽象的学习和现实病例结合起来,诱导学生展开联想,主动思考;学生可以直接与周围虚拟环境进行交流,图文并茂的功能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逐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并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虚拟实验室应用于临床诊断学,打破传统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主动思考,逐步解决问题,培养临床思维的能力。将学习新知识、反复练习和自我测试有效地结合,形成一种积极、生动、高效的教学模式。这是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2节约教学资源,弥补教学条件欠缺

传统的临床诊断学包括理论授课和实习教学两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书写板书、结合幻灯片演示和示教来进行教学。面临教学场地限制、教学经费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而且,学生主要获得的是间接知识。虚拟实验室可以创建出虚拟的学习环境,解决上述存在的教学问题,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进行观察和学习。而且能够反复利用,节约教学成本和资源。诊断学教学无论问诊、体格检查还是辅助检查的判读,都需要反复演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可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医学生数量和有限的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

1.3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经验,减少医患矛盾

在医学院校中以往的传统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纸上谈兵难以很好掌握诊断学基本功。虚拟实验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让学生们反复实践,改变原来只能听,而摸不着看不见的状态。能够模拟各种疾病,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因材施教,反复训练。另外,医学领域需要与患者、家属密切接触,而目前医患关系欠佳,学生很难单纯通过临床实习全面系统获得诊断学的实践经验,甚至存在增加医患矛盾和医疗隐患的风险。而虚拟现实技术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规避矛盾,消除隐患,减少风险。

1.4完善临床技能考核综合评估体系

以往的医学考试通常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而轻视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学生往往死记硬背,而不会活学活用。虚拟实验室应用于诊断学考核中,可以根据情况设计出各种模块,如某种疾病的问诊,阳性体征的查体,心电图的判读及临床基本穿刺操作,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便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遗漏,查漏补缺,及时修正,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2虚拟实验室在临床诊断学各部分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医学教育涉及人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传统教育依靠教师口头讲授、板书、挂图,即使结合多媒体声音、图像等也无法将人体的立体结构呈现给学生。而虚拟实验技术可以将人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内部到外部,包括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等,均可立体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步掌握相关知识[6-7]。临床诊断学作为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将虚拟实验技术贯穿至诊断学各部分教学内容中,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临床诊断学主要包括4个部分:

2.1问诊

问诊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前所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而且对于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但初学诊断学的学生,在学习问诊阶段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患者的配合、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影响问诊的效果。而利用虚拟患者,人机对话问诊,模拟问诊全过程,反复演练,有利于医学生掌握规范的问诊用语和正确的问诊方法。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有效地掌握问诊方法和技巧。

2.2系统体格检查

该部分是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论授课讲述内容多,必须结合实际演练才能很好掌握,而临床实习中,由于患者数量及病种的限制,常常出现实习内容与住院患者不匹配的现象。而且,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维权意识强,很难充分配合。利用虚拟标准化病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虚拟标准化病人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电子标准化病人和多媒体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可将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可能模拟真实患者设计[8]。学生可以在虚拟标准化病人身上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可以反复练习心肺腹部视触叩听4步查体操作;可以看到虚拟标准化病人疼痛、病理反射等反应;触到甲状腺肿大、肝脾肿大等阳性体征;叩出清音、浊音、鼓音、实音;听到正常或异常的心音、呼吸音、心脏杂音、肠鸣音等。其中,心脏听诊最为复杂抽象,学生难以很好掌握,虚拟标准化病人可设计各种类型的杂音反复对比,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可将杂音产生原理与心脏运动、心动周期、心电图相结合以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呈献给学生。另外,虚拟标准化病人具有纠错功能,并给出评分,使学生们在反复演练中逐步掌握扎实的临床基本功。

2.3辅助检查

以心电图教学为例,在心电图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记忆。要想提高心电图认识的水平与能力,就要让学生们从原理入手,了解心脏的结构,传导系统解剖以及心电图形成的原理。虚拟实验技术可以创建出心脏三维模型,让同学们直观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切面研究心脏结构,明确心电活动的产生原理[9]。另外,给虚拟标准化病人反复行心电图检查可使学生多动手、多练习、多思考,一边操作,一边学习图形,并结合具体病例判读各种异常心电图。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2.4临床基本操作

比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等,以往医学生在诊断学实习阶段不可能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只能通过听课、读书、观摩来学习,没有实战经验。利用虚拟标准化病人则可进行各种穿刺操作,而且可以反复练习,体会穿刺针进入皮肤的阻滞感,进入胸腹腔的落空感,抽出液体时的感受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真正掌握操作技巧,积累经验教训,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虚拟实验室的模拟病例系统还可以客观且逼真的模拟医生的临床诊疗过程,使医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下,对虚拟标准化病人进行系统问诊、查体、检查及给出相应的诊断治疗意见[10]。计算机可将每个步骤记录并评分反馈,使学生在不断练习中逐步提高基本检查能力、结果判断能力、诊治能力等综合素质。总之,虚拟实验室应用于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中,为医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使知识立体直观,便于掌握,使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增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医学生掌握临床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诊断学范文第6篇

摘 要:学以致用对于医学生学习诊断学临床技能是重要的。尤其在医学、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提高学生的问诊和体检能力,有利于顺利开展工作,减少纠纷。

关键词:诊断学 技能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当前临床上有过度依赖仪器检查而忽视诊断基本技能的情形。因此,在《诊断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地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是重要的课题。就怎样提高学生诊断基本功,结合我科多年的教学,作一粗浅的探讨:

1 问诊的缺陷与交流方法、技巧

1.1 问诊缺陷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数据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辱骂、殴打、威胁、围攻医务人员[1]。其中由于医患双方交流不够的占总量的2/3。因此,学好与病人沟通的艺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另外,在对我校2011级中西医临床专业50名本科学生进行的问诊检测中发现以下问题:(1)问诊内容不全面;(2)条理性差;(3)说话语气生硬,让患者感到冷漠;(4)没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过多的使用医学术语;(5)不善于启发病人,重点不突出;(6)自信心不足、紧张。

1.2 提高对策

创造和谐宽松的就医环境,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情。与病人沟通不摆架子,态度和蔼;关爱、尊重病人;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获取病人的信任,得到病人的配合。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2]。

问诊技巧如下:(1)善于倾听。若时间有限,可以用适当的方式给予患者提醒或另约时间再谈话。交流也是一种“治疗”。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有两件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应有解答;(2)了解患者的意向:关注病人的不适,获得有关疾病的所有信息,以建立准确诊断;(3)问清病史:先开放性询问,再针对性地展开;(4)换位思考;(5)避免使用医学名词;(6)以礼节谈开始,问题宜先易后难。(7)接诊病人时先热情地问候,而后体检;(8)不取笑患者的口音,不能表现出厌恶患者散发出的异味。

多行实践。分组带学生到病房学习。可先由教师作示范问诊,然后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分别对病人进行问诊,教师在现场旁听。每次问诊结束后,进行小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采集的病史写成作业,老师进一步对病史部分的缺点进行点评。通过反复的问诊实践,加强学生的问诊技能。我教研室通过加强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问诊能力。

2 动手能力差与提高对策

虽然现代的临床诊断技术日新月异, 但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对疾病的诊断仍不可替代。探讨检体诊断教学的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有现实意义。

2.1 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

学生的体检手法生疏、不规范, 甚至个别同学不能独立完成全身体格检查。

2.2 依托医院,在病人身上学习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多接触临床,这是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临床上的众多体征如心脏杂音、肝脾肿大、脑膜刺激征等,虽可从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有点感性认识,但只有从患者身上才能体会得深刻。在临床带教期间,尽量让学生多实践。“熟能生巧”,学生动手勤练习了,才能学好操作。

2.3 学生间相互练习

每个组由1名教师带教。让男生坐模特,用规范的动作加以示范。然后学生2人一组,一人扮“患者”,一人扮演“医生”,进行角色互换练习[3]。在学生过程中教师巡视,答疑、纠正错误手法。帮助同学分析错误动作原因,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

2.4 应用模拟病人

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同时加上学生较多,为临床实习带来了困难。一般而言,患者只会配合一、两个医学生的检查,而多数学生的动手机会很少。电子标准化病人用以心肺听诊。电子标准化病人不仅可以模拟典型体征,且又可以供学生反复学习。临床上的心脏杂音、肺脏呼吸音变化和音等表现,都能被模仿出来。以心脏听诊为例,内容有瓣膜听诊区、正常心音的特点、异常心音、心脏杂音等上百种听诊心音[4]。

2.5 标准化病人

指非医学专业人员经过专业训练后既能模拟患有不同疾病的病人,供被测者问诊和体检,又能根据病例标准要求评估被测者的问诊能力、体检能力。自80年在北美研究和灾施以来,其在医学教育和考试中的价值已受到肯定,现今医学院校都不同程度地使用标准化病人。[5]在医患关系不断变化的今天,使用标准化病人培养医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亚伟,戴兵,姚定康,等.医患沟通技能在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60-61.

[2] 杨继兵,金桂兰,刘军楼.提高西医诊断学操作课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9,28(3):30-31.

[3] 张德信,刘原,孙秀珍,等.电子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2:17(1):190-191.

[4] 周汉建,田虹,汤美安,等.检体诊断序贯教学方法初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78-79.

诊断学范文第7篇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CN:31-1876/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读者对象以主治医师、主管技师和主管药师等中级职称者为主,兼顾高级和初级职称者。

诊断学范文第8篇

上海地区汉族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1418位多态性研究 钱高潮,李稻,程建新,尹俊,王鸿利

肾外肾盂的CT诊断 夏文骞,鹿梅

孕妇IgG型血型抗体效价分析 陈森泉,季春雷

35例克罗恩病临床分析 沙莎,吴云林

四肢血管畸形的影像学检查临床应用评价 刘学键,李世正,陆民,秦中平,李克雷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其应用 王鸿利

卵巢纤维上皮瘤一例报告 查二南,麻玲爱

心室起搏时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徐惠芬,吕宝经,荣烨之

产科疾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 王学锋,侍庆,王鸿利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鄢盛恺

营养不良性心脏钙化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 胡敏,于金德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诊断与分型进展 薛鸾,郑捷

重组活化因子Ⅶ的研究进展 陈昀,沈志祥

诊断学教学改革前景分析 吕卓人,薛小临,张军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心脏性猝死诊断剖析 王泰蓉,周志宏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魏斌,金莱,胡慧仙,何定珠

过敏性紫癜病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测定 徐佩红,袁定芬,张名莉

骨髓活检切片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作用 刘隽,胡钧培,常春康,彭永军

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 王学锋,王鸿利

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试验选择和评价 杨惠

血友病A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丁培芳,王勤友,申法奎

我国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培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李坤成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剖析 王鸿利

以尿崩症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下丘脑淋巴瘤1例报道 韩洁英,陈芳源

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反复的医疗实践 陈文彬

深入开展临床血液学的实验室检查 王鸿利

POCT——检验医学的新领域 陶义训

进一步提高肾活检病理诊断的质量 邹万忠,王海燕

影像诊断学进展及几点思考 陈克敏

分子诊断——实验诊断学的崭新领域 樊绮诗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 陈君雪,王红,张宏伟

SDS-AGE尿蛋白电泳与原发性IgA肾病病理的相关分析 倪莉燕,俞海瑾,王朝晖,潘晓霞,董晓蓓,陈楠

多囊肾病患者肾脏体积与临床表现关系的研究 汤兵,梅长林,张玲,章建全,孙田美,张树忠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严玉澄,钱家麒,朱铭力,曹励鸥,徐筱琪

颈部囊性病变的CT检查 吴斌,顾雅佳,彭卫军,王弘士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检测在卵巢癌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郭林,高翔,左桂兰

尿蛋白和肌酐比值测定在蛋白尿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饶佳,张小凤,徐虹,沈茜,葛杰

IgA肾病的两种少见病理表现 于建平,于光,许静,李保春,崔若兰,袁伟杰

PCR-SSP方法在人类粒细胞抗原HNA-1c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李阿中,虞容,严力行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陈晓农,陈楠,潘晓霞,谢静远,郝翠兰,储谦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沈莉菁,韩洁英,陈芳源

遗传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一例 高原,姜林春,熊树民

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凝学所见二例 王淑娟,袁家颖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张文,陈楠,任红,陈晓农,朱萍

树突状细胞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孙桂芝,吴开胤,周同,陈楠

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骨肉瘤发病机制的现状 王向军

消化道癌前疾病的病理学进展 肖家诚,金晓龙

组织微阵列 田雪飞,吴秉铨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检测 潘秀军,沈霞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检验医学 杨振华

加强体检诊断学的教学与研究 赵景涛

浅谈心电图教学 吴杰

以合成多肽抗原检测EB病毒抗体ELISA法的应用 谈景婴,周文达,俞炳耀,盛婪,甄子刚,王鸿利

Castleman病一例 褚晔,袁耀宗,潘华君

原发性输尿管癌19例的超声诊断 江开文,陈东风,康宝金

活化凝血时间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傅晓,黄毅,刘蔚,刘慎微

PCR-SSCP检测肺癌PTEN基因的点突变 徐龙,倪培华

绒毛膜癌并肺、脑转移一例 查二南,付海英

以端粒酶为靶点的肿瘤诊断与基因治疗策略 苏长青,钱其军,吴孟超

中性肽链内切酶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张智,陈楠

胃癌术前分期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严超,朱正纲

微嵌合体、大嵌合体、调节性T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 于颖彦,周光文,沈柏用,尹路,彭承宏,李宏为

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的进展 鲁怀亚,卢兴国

Her-2/neu和乳腺癌 李玲,吴秉铨

循证实验诊断为临床医学决策提供证据 熊立凡,王鸿利,王家良

伴高滴度抗体血友病A患者施行截肢术的诊断剖析 周荣富,王学锋,王鸿利

实验诊断学实习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薇薇,赵晓英

核医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2) 李彪,朱承谟

CYP3A5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K562/A02细胞逆转耐药的研究 王婷,陈芳源,钟华,黄洪辉,钟济华,欧阳仁荣

CD55/CD59缺陷检测及其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诊断中的意义 曹文俊,王枕亚,石厚荣,陆盈,樊绮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三药联用对U937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钟济华,陈芳源,韩洁英,滕晔,王海嵘,欧阳仁荣

槲皮素对HL-60细胞形态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钟璐,陈芳源,王海荣,滕晔,王晨,欧阳仁荣

T细胞功能相关性标志物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中的变化 李莉,周云芳,蒋黎敏,徐羽中,沈立松

组织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尹俊,石刚刚,刘幸平,谢舜峰

脐血血浆化疗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姚一芸,程毅敏,朱琦,叶为德,唐勇,胡钧培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核型与预后相关性的观察 张晓燕,夏震,李军民,陈冰,王晓敏,沈志祥,陈赛娟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的细胞免疫改变 巩惠芸,夏文权,石厚荣,陈瑞明,丁磊

多排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价值的研究 朱艳清,童林军,刘林祥

磁共振检查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价值 张欢,潘自来,宋琦,杜联军,凌华威,丁蓓,陈克敏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李佩,谢毅

白血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分析 黄洪晖,韩晓凤,钟华,徐岚,陈芳源

诊断学范文第9篇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简单介绍超声诊断原理、正常声像图和异常声像图之间的区别,超声诊断学与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教学不同步,往往出现讲到的相应系统疾病的超声特征时,相关疾病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并未讲解,学生无法理解超声诊断与疾病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疾病超声诊断的整体认识,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诊断思维的混乱。此外,超声诊断学内容具有综合化、融合化的特点,超声诊断学教学学时少(20~30学时)与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多、超声诊断学概念抽象、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快等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要求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强调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外,应重点强调临床常见病的超声诊断原则及鉴别诊断。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及临床实践,多举例,联系疾病讲解分析,如讲到超声检查时,让学生回忆以前体检或到医院做超声检查的经历。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超声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汇合点,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超声诊断学以后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影像检查手段是最优的(比较影像学范畴),能够理解超声诊断报告的内容,从而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诊断。在每次授课结束前,授课教师应对本次授课及近期授课内容做简要总结,突出了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重点,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优化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超声诊断学的讲解内容,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巧。

二、加强对学生超声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超声诊断学是医学中的形象思维学科,观察超声图像时要有三维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学生单纯的平面观念,使其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习惯,对学好超声诊断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可以从不同方位和角度观察病变的回声强度(强回声、等回声还是低回声)、形状是否规则、最大直径、病变的边缘是否清晰以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或浸润情况。超声诊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思维习惯在日常学习和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较好地掌握利用超声波分析诊断疾病的正确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诊断能力,如条件允许,可以将便携式移动彩色超声诊断仪(床头彩超)带进课堂直接应用于理论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彩色超声诊断仪(此方法也已被用于心电图教学过程中),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此外,我校设有超声诊断实验室,拥有多台教学用彩超,使学生都能上机操作,让他们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三、改进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超声诊断学需要从观察图像来诊断疾病,传统的教师讲授利用板书、挂图或绘图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一些内容难以理解,单纯依靠死记硬背,遗忘较快,使学生在超声诊断学的学习中总处于被动状态。采用多媒体辅助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形象、动态、直观、交互式等优点,可以真实形象、直观具体地反映超声波诊断的特点,为超声诊断学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超声诊断学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使传统的超声诊断学教学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教学虽然已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但超声诊断学多媒体教学中也应注意在幻灯制作上必须多下功夫,教学内容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背景和文字要对比鲜明(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采用白底黑字效果较好),适量加入动画、声音或实际患者超声诊断录像,对超声图像加以讲解、分析,可以极大提高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效果。避免对超声诊断学教学幻灯片的简单复述,放映幻灯片过程中避免速度过快,讲授时语速适当,讲到重点时应放慢速度,给学生思考和记忆的时间,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例如眼神、声音和动作等)突出超声诊断学的重点知识和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最好在讲授过程中能做到抑扬顿挫。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不能过分依赖,应根据超声诊断学教学的需要和特点,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传统教具,使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突出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利用联想式、启发式、探讨式和回顾式等教学方法,把难懂的超声诊断学概念、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记忆。有些重点部分,还可利用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必要时可采取PBL教学法或CBL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激发培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超声诊断学课程难点、重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沟通

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不能简单地利用“填鸭式”教育完成超声诊断学的教学任务,否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医学生的学习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并且应该持续终生。目前,一般医学院校的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医学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因为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支撑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是对医学的兴趣和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每个医学生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现代大学医学教育学强调医学生是医学学习的主体,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是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大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以“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对这一群体笔者并无偏见),但客观上不少学生在自立方面比较薄弱,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

差,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缺乏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解决上述问题,超声诊断学授课教师应积极主动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向临床医学学生明确学习超声诊断学的重要性、实用性和必要性,严格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此外,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均为附属医院的超声心电科医生,而非学校专职教师,师生之间相处时间短,日常沟通较少,师生感情较为淡薄。因此,超声诊断学授课教师应做好自我介绍,给出联系方式(手机、固定电话、QQ号码、微信和E-mail地址等),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有任何问题而不方便课堂提问的,均可向超声诊断学授课教师咨询或与教师讨论,做到教学相长。 五、完善超声诊断学的考核方式

诊断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传统教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参与式教学列为我国未来十年大力推广和普及的重要教学模式和方法之一。理念上,参与式教学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和共同参与;方法上,参与式教学要求师生平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目的[1]。近年来以参与式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绩[2-4],但有关将参与式教学运用在医学教学中——特别是将其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的文献鲜有报道,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

1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意义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的医学学科,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诊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能获得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影像成像技术的原理,掌握成像手段的选用原则,掌握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培养独立阅片及分析诊断的能力。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重在实习阶段。但常用的传统的信息灌输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且医学影像诊断学内容繁杂、理论抽象,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很多学生仍不知如何阅片,亦不知如何获取课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知识以进行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探索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探索式、开放性、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同为主体,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以及进行高层次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根据教学效果即时调整授课内容和难度。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过程中,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获取教学反馈、评价并进行反思,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取得进步[5]。

2参与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的应用

教学实践证明[6],参与式教学较传统教学法具有优势。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7]。由于医学院校师资匮乏、学生众多及医学知识繁杂,可将采用后者,即将参与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机结合,探索符合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参与式教学。将医学影像诊断学参与式教学实践的过程分为课前准备、理论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和反馈评价反思四个阶段,使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8-9]。2.1课前准备。如何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呢?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首先按教学大纲要求展示,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及要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设计参与式问题、储备病例和相关图片。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乐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应该确定这一点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教他们”。实习阶段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及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课程,进一步地实习医学影像诊断学若能与既往知识融会贯通,将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可据此来设计本学科范畴内的相关的参与式问题,比如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分期及相应的影像表现和临床症状等,并储备病例和相关图片。2.2理论学习阶段。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将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传统授课模式的形式围绕课前设计的问题进行精讲,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经典病例的影像图片,围绕影像图片进行讲解,并授予文献检索方法,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2.3实践阶段。理论学习结束后,将学生分组,将参与式问题及病例分发到感兴趣的各小组,保证小组各成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充分自主性自行分配组员搜索及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解释参与式问题,并对病例进行分析诊断。在此期间,同时要求学生定时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各自工作完成情况,鼓励小组间及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在指定时间如分派问题及病例后一周,组织小组病例讨论,由小组主讲人提出病例的定位、定性诊断、可能的定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与影像相关的病理学基础、阐述临床治疗方案及陈述该病的影像学最新科研进展,小组主讲人发言结束后小组其他组员可进行补充,同时提出需教师解答的疑惑问题。在各小组讨论时,教师要记录需解答的问题,发言结束后点评问题,并分析学生的诊断思路,对每位学生的发言和全体同学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思辩表达能力。2.4反馈评价反思阶段。每一次小组病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针对本次教学进行检查,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问卷回答、建议等形式获取学生对该教学方案的反馈评价,并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取得进步。

3参与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的应用效果

自开展参与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的应用以来,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均认为参与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且很好地补充了后者的不足。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反映虽然学习压力大、花费时间多,但提高了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发现问题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使师生之间关系更为融洽。此外,参与式教学是教学相长、互动的过程,其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更新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以驾驭课堂。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培养学生进行高层次思考的能力,还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与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是可行的,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时见.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J].教师教育学报,2014,1(4):108-111.

[2]汪玉侠,黄忠东."参与式教学":提高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9):70-73.

[3]王静.参与式教学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14-15.

[4]慈向科,赵玉宏,万莉,等.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口腔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3):345-348.

[5]陈时见,谢梦雪.参与式教学的形态特征与实施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6):91-95.

[6]张健,向永孝,王文军,等.参与式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6,27(15):2564-2566.

[7]陈瑞华,欧珠罗布,付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1(6):88-89.

[8]魏小娜.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技术[J].教师教育学报,2014,1(4):116-119.[9]牛东亚.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J].出国与就业,2011(7):128.

上一篇:体外诊断范文 下一篇:诊断性刮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