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人人都会做的事情

时间:2022-10-04 05:23:16

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人人都会做的事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先后实施,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中小学已经凸显出来。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校长,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或校本主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也提升了学校的品位,从中着实尝到了不少甜头。但更遗憾的是,至今尚有不少人谈“研”色变。究其原因,都认为“太难,一线教师做不了”;更有一些教师认为“太忙,没有时间,影响了升学率谁负责?”其实,这是对教育科研莫大的误解。笔者以数十载教育科研的经历,情愿扶你们上马,并送一程。

一、中小学教师应对教育科研做出合理的定位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认识活动。作为中小学教师,自己做的教育科研没有必要必须像专家那样去“创新”,更不用去“填补空白”。主要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把研究和工作结合起来;研究方法也没必要那么“无懈可击”,可用观察、调查、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和个案为主,或尝试一下“准实验”研究。而“科学的理论”,主要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作为教师,在师范学校或进修时早就学过。至于“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更不在话下,谁不在天天与这些现象和问题接触呢?

可见,只有“方法”这一要素才算“难”,但决不“太难”。如班主任通过个别交谈、小组访谈或问卷,了解班内的情况,并把搜集到的信息作为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依据,这实际上就是观察法和调查法的初步运用;老师们经常通过写课后体会、记录工作中遇到的事件,将这些体会、记录进行分析、归类和评议,这实际上就是叙事研究的雏形;还有一些教师常常针对学生个体或群体进行的追踪关注和教育,这其实就是个案研究;也有一些教师得知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时,就在自己的班里进行实验,且将其它的班级作为参照,最后用某种方式来评价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这个过程其实你就已经尝试了准实验的方法了。通过对教育科研的一番剖析之后,我想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此时心中定会豁然一亮。

二、中小学教师应该把握住教育科研的一般特点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它具有教育科研的一般特点,也具有不同于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自身研究特点。中小学教师要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正确地解决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应该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般特点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1.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的一体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效性和应用性。

这是因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始终处于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状态。教育者就是研究者,教育活动的对象就是研究的对象,课堂就是“实验室”和“研究所”。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是一种密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研究。

2.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取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体验性和针对性。

中小学研究的课题(包括学校的总课题和实验教师的子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相关的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展开研究,积累资料与体会,并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规律上升到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和提高,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以行动研究为主

主要是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是一种行为研究,重在解释实际问题,它不排除使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但更多的是学习、讨论、观察、思考、总结、实践,并不断地验证,在行动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4.一种校本研究

所谓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单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分管领导和实验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即是密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学校自行确定课题,自主制定研究计划并实施的两种研究活动。其基本特征在于:校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学校的实际,具有解决学校现实问题的针对性;以观察――访谈――案例――行动等研究方式为主,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具有解释学校现实问题的实用性。

三、中小学教师应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选好课题

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教育科研的价值不在于创造、创新多少理论,而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研究活动,实实在在地解决教育中的一些棘手问题,探索出规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选好课题是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课题本身规定了科研的任务与主攻方向,是决定整个教育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中小学教师要选在自己最感兴趣、乐于去研究来自教育教学当中的身边问题为研究课题。现提供几个方面,以起抛转引玉之功效。

1.从课改理念中思考、筛选,提炼课题。

新课课改下的教育科研强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如何正确地将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教师迷茫和困惑之处,也是问题萌发之处。如以“课例为载体”的教育科研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题。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实践智慧。因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够深度渗入,教师们“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2.从教育对象中发现、筛选,提炼课题。

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对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典型的现象,正是课题产生的切入口,也是培养科研教师敏锐眼光的切入点之一。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只有教师的提问,不见学生的质疑。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开展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3.从课堂教学困惑中筛选,提炼课题。

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是针对课堂中的困惑和问题而写的,是一个丰富的课题库,利用教学反思提炼问题,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因此,从平时的听课、评课、授课中,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是提高教师科研的又一条有效途径。如,在听课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忽视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学生书写的姿态歪歪斜斜,书写的字体“千姿百态”,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教师关注却无方法,于是就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书写习惯”,“这些习惯如何养成”等课题。

因此可以说,中小学教师都会教育科研,也经常在搞教育科研,而且他们的研究比专家更便利。因为,他们每天置身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拥有比专家难以拥有的活生生的课堂、学生和家长,拥有评价与反馈的多种渠道。

一些教育大家,如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等之所以成为“大家”,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始终不离开教育第一线;一些名校之所以有“名气”,正是因为他们重视一线教师搞科研。因此,中小学教师是最应该、最能够、也最容易把教育科研搞好的!

参考文献

1 景国成.千万别误解了“教育科研”.人民教育,2006.(10)

2 董文起.如何开展校本主题教研.教育与管理,2006.(10)

上一篇:基于校企联合的“科研与教学一体化模型”研究... 下一篇:沙地之果?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