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产品遇国外反规避调查的案件分析

时间:2022-10-03 07:45:55

中国出口产品遇国外反规避调查的案件分析

反倾销规避是指绕开或避免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方法。而反规避(Anti-circumvention)是指进口国为限制国外倾销出口商采用各种方法排除进口国反倾销税的适用而对该种行为进行相应救济的行为。随着各国反倾销措施的不断强化,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出口商为避免失去已经开拓的国外市场,便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试图逃避进口国的反倾销制裁,对上述这种行为征收反倾销税的做法称为反规避。显然,它是反倾销的延伸和发展。

一、出口商反倾销规避的方法及特点

反倾销规避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一些主要西方国家反倾销措施力度的不断加大,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出口商,为了绕开原欧共体、美国对其电子、机械等产品征收的高额反倾销税,转而向欧美出口相关产品的零配件,在进口国内组装成相同的产品继续以低价进行倾销,规避行为由此产生。由于该方法十分隐蔽,以至于原欧共体和美国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陆续开始采取相关立法措施来制止这种规避行为,但反倾销规避的方法也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加,规避形势愈演愈烈。1987年6月,原欧共体将2176/84号反倾销条例修改为1761/87号规则时加入了反规避措施的条款,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约束反倾销规避行为的法律条款。受欧盟的启发,1988年,美国在订立的《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也对反规避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反规避趋向法律化和制度化。

就目前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的方法主要有4种:一是进口国境内组装。出口商将征税产品的零配件出口到进口国,并在进口国组装后销售。这种规避方法主要利用零配件与制成品在各国海关税则中属于不同类别的特点来规避反倾销关税。二是第三国境内组装。出口商将征税产品的组装阶段转移到第三国进行,然后将制成品以第三国产品的身份出口到进口国。采用这种规避方法主要是因为在认定倾销时进口国当局只对来自被认定为出口国出口商的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三是产品的轻度改变。出口商对征税产品进行非功能性改造,但这些改变不影响产品的最终用途、物理特性和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这种规避方法适用于那些根据进口国当局反倾销税令的描述确定的征税对象,从而规避反倾销关税。四是产品的后期开发。出口商使用新技术对征税产品进行功能上的改造,使其成为一种在原反倾销调查期间并不存在的新产品,这种规避方法的原理与产品轻度改变大致相同。

根据《欧盟反倾销条例》第13条和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第781节的规定,规避行为至少应当符合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规避行为是出口商实施的行为。这一“出口商”特指被进口国裁定缴纳反倾销税的公司、企业和自然人。它可以是该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其商,以及与他们相关联的其他公司、企业、自然人。第二,规避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关税税则的透明性和不可变性。一国根据WTO规则的要求,海关税则必须透明和确定,“透明”则意味着可广而知之,出口商可轻易地查到其具体内容,而“确定”则表现为关税目录和税率不轻易变更,即对于特定目录下的商品及特定国家的商品只能按现有的关税法律和规定进行征税,进口国海关不得超越甚至随意修改现有法律规定的范围。所以,出口商利用这两个特点而实行的改变产品关税税则的归属和出口国的规避作法,进口国一时难以发现,即使发现在短期内也难以有效地制止和控制。第三,从时间上看,规避行为并非出口商一开始就实施的行为,它特指发生在产品被裁定倾销的过程之中或之后的行为。这一点对于反规避的认定是十分重要的。第四,从行为的效果上看,出口商的行为结果是躲开了反倾销税的制裁,继续给进口国造成了倾销损害。规避行为本质上仍是一种倾销行为,它通过出口零件、第三国转运、轻微改变外观、非实质技术的改进等方法逃避了高额反倾销税,继续以低价对进口国进行倾销,使进口国通过反倾销税来屏蔽倾销损害的努力付诸东流。

二、我国出口产品近年来遭遇国外反规避调查的案件情况

(一)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规避调查值得注意

规避与反规避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个新问题,它对各国贸易影响较大,因而引起各国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除频繁遭受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外,出口产品被提起反规避调查的案件也日益增多。反规避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规避调查的主要特点

1.近年来国外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规避调查非常频繁。案件资料显示,2002年2起,2003年1起,2004年7起,2005年5起,2006年6起,2007年4起,截止2008年1月发生1起。从涉案产品来看,涉及草甘膦、氧化锌、活页环、钢丝绳和钢缆、钢铁管配件、滚珠轴承、香豆素、活页夹、节能荧光灯、石蜡蜡烛、绵纸、打火机、皮面鞋靴等。

2.发起调查的国别区域逐步扩大,并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2005年以前,欧盟是对我国发起反规避调查的主要地区。 2005年始,美国首次针对我国的石蜡蜡烛展开反规避调查。接着,除欧盟、美国频繁对我进行反规避调查外,阿根廷、墨西哥,尤其是土耳其,连连向我出口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从2006年至今,土耳其共向我发起反规避调查案件多达5起,涉及绳索和电缆、钢丝绳和钢缆、打火机、合页、空调多个行业的多项产品。2008年新年伊始,1月8日墨西哥刚刚结束对原产于中国的印花毯的反规避调查,紧接着1月12 日,土耳其外贸署通知,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空调进行反规避立案调查。

3.反规避调查成立并征收反倾销税的成功率高。上述26起案件中,有15起已经结案,其中12起征收了反倾销税,反规避调查最后征税的成功率高达80%。例如,1994年10月18日,墨西哥经济部在《官方日报》上发表公告,对中国产印花毯(税号为6301.40.01)征收379%的反倾销税;2000年12月15日,宣布对中国产印花毯继续征收379%的反倾销税,自1999年10月18日起5年;2006年3月3日,宣布对中国产印花毯继续征收379%的反倾销税,自2004年10月18日起5年;2008年1月8日,结束对原产于中国的印花毯的反规避调查,并对制造印花毯的印花长毛绒织物也征收379%的反倾销税。事实证明,反规避调查具有较大的杀伤力。

(三)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规避调查的主要成因

1.借道出口。我国被调查产品从第三国绕道出口到进口国。例如, 2004 年1 月5 日,欧盟委员会收到欧盟钢缆产业联络委员会(EWRIS)的诉讼申请,认为原产于我国经摩洛哥转运的钢缆存在规避行为,应进行反规避调查。2004 年2 月18 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我国的钢缆进行反规避立案调查。

2.第三国投资建厂。近年来,我国一些出口产品遭到国外反倾销后,一些企业为了避开国外反倾销,选择了到第三国投资办厂或组装,继续开拓国外市场。例如,欧盟于2004 年9 月8 日公告,决定对我国出口的节能灯发起反规避调查。由欧洲照明工业贸易组织提起的调查,认为在欧盟对我国节能灯征收反倾销税期间,我国出口商通过越南、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组装节能灯后转销至欧盟,以规避欧盟反倾销措施。

3.追踪性。我国被反规避的出口产品都是被国外已经征收反倾销税或正在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而且这些出口产品一直受到国外的长期关注。例如,2004 年12 月1 日,欧盟对原产于我国的钢铁管配件做出反规避终裁,对从印尼和斯里兰卡进口的钢铁管配件(无论是否标注“原产于印尼”或“原产于斯里兰卡”) 征收58. 6 %的反倾销税。1994 年2月3 日,欧盟曾对原产于我国的钢铁管配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1996 年4 月3 日,欧盟对此案做出终裁,对所有我国公司征收58. 6 %的反倾销税;2001年4 月3 日,欧盟对此案进行日落复审立案调查;2003 年6 月6 日,欧盟对此案做出终裁,继续对所有我国公司征收58. 6 %的反倾销税;2004 年3 月3 日,欧盟再次对原产于我国的钢铁管配件进行反规避立案调查。 2006 年11 月21 日,欧盟对此案做出反规避终裁。

三、我国政府及企业应对反规避调查的基本策略

(一)政府应加强对国外反规避规则的研究,适时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对于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所采取的不合理的反规避措施,在没有通过双边磋商解决的情况下,我国要适时诉诸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虽然WTO目前没有就反规避进行明确规定,但我们可以基于WTO的基本原则将他国不合理的反规避措施诉诸专家组。一方面可以维护我企业及国家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对其他有意对我进行反规避调查的国家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二)积极参与反规避多边规则的谈判和制定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代表,积极参与WTO多边规则的谈判和制定。虽然WTO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并未就反规避措施达成一个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多边协议,但是可以预见,将反规避措施纳入WTO多边规则体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们应以积极的姿态和坚定的立场参与反规避多边规则的谈判,争取在反规避的多边规则中更多地融入发展中国家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与合理。

(三)企业应认真研究国际通行的规避做法,建立反规避预警机制,合理进行“规避”

企业在认真做好反倾销指控应诉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规避如此繁多的反倾销指控。这就要求企业认真研究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规避反倾销税的做法,依托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做好反倾销及反规避的预警工作,综合国际贸易领域的实践,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规避方法,在不违反WTO规则和相关国内立法的前提下尽可能隐蔽地实施规避行为。

(四)海外投资决策时应考虑东道国的反规避立法与实践

我国企业在东道国当地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要特别注意研究那些市场冲突严重的行业和在当地比较敏感的行业。在投资时,要注意防止单纯为躲避已经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产品而建立的相关组装厂和深加工企业,否则会因规避反倾销而被立案调查,征收反规避税。

(五)充分利用东道国反规避的具体规定,把握好尺度与界限

首先,科学地控制在第三国加工组装的产品所使用的我国零部件在组装产品总成本中的比例,使其不超过东道国规定的具体比例。同时还应注意利用东道国在规避行为认定中时间上的要求。其次,我国企业还应充分利用欧盟反规避认定中的“25%规则”,在加工组装过程中的附加值必须保持在25%以上的比例。最后,我国企业还应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原产地规则,使我企业在第三国的投资组装的产品依据东道国相关法律规定能够被确认具备第三国的原产地。

(六)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创造国际化品牌

中国出口产品长期以来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价格策略和营销战略上,出口产品缺乏核心技术,低价竞争是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指控的主要原因。我国出口企业应当将竞争策略从价格优势转向其他非价格优势,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力争创造国际化品牌,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规避”反倾销的目的,这也是“规避”反倾销的长久之计。

(七)适时通过承诺协议避免败诉

按照欧盟反倾销法的规定,反规避调查可以因规避企业的承诺而中止,如果原来有规避行为的企业向有关的调查当局和政府部门保证扩大使用其他来源的零部件或原材料,特别是要大幅度增加欧盟产的零部件的价值,减少使用来自倾销制成品国家的零部件或原材料,同时保证企业今后不再出现规避行为,那么有关当局的调查将在审议报告后中止。在应诉过程中,企业经过分析,觉得形势对已不利、没有必胜的信心时,应该抓准时机主动与调查当局磋商,做一些必要的让步达成承诺协议,避免一旦调查结束当局认定规避行为的存在,企业就会面临退出当地市场的危险。

参考文献:

[1] 王琴华.《反倾销规避反规避》.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2] 武长海. 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中国需要反规避法[J].中国经济周刊,2005,(33).

[3] 刘蕴莹、任荣明.浅谈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规避与反规避问题.国际贸易,2002(5).

[4] 黄保勇.WTO反倾销制度下反规避措施的评析及我国反规避立法的完善.2004.

[5]武长海.积极防范新贸易壁垒―反规避调查 商务部贸易救济信息网.

[6]贸易救济信息网站 www.cacs.省略/DefaultWebApp/index.htm.

上一篇:浅析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下一篇:我国大豆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