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作业设计有效性探究

时间:2022-10-02 05:31:26

高中历史作业设计有效性探究

摘要: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对作业进行有效讲评,不仅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接受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前后所学到的知识紧密相连,提高思维的发展水平,使思维既具备深刻性,又具备灵活性,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作业;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新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全面展开,新的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已大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与努力,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然而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部分教师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课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素养的提高。

一、传统历史作业的弊端

1、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传统历史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题型仍以填空、选择、材料分析、问答题为主,着重点仍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考察学生能力,情感态度的题目很少。

2、作业提出的单向性。传统历史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缺乏层次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了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3、作业内容的机械性。传统历史作业缺乏时代感,许多老师布置的历史作业往往是把课本的某些段落“搬到”作业本上,或者课后练习、配套练习一股脑全部要求做在作业本上。这类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历史作业失去了兴趣。

4、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传统历史作业强调独立思考,不允许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相互探讨,互相合作,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进行培养。

5、作业评价的绝对性。传统历史作业的评价是由教师一人操作,学生对作业的普遍态度是完成后上交就万事大吉了,而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对比,非对即错,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为新课程作业设计提供了具体而有力的依据。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历史学习环境。

二、历史作业设计应突出以下这几个特点

1、开放性。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它体现为布置作业内容的开放,学生有权自主一选择;作业形式的开放,改变原有的书面作业模式;作业结果、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刻板的;评价方式的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开放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

2、趣味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践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生活的作业,而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行动的作业,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很有效果。

4、合作性。现代社会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合作精神也是新课程着力培养的目标之一。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设计作业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完成合作性作业的过程中相互求教,也可以询问教师和家长。通过合作性作业,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三、历史作业要把握好三个“度”

1、历史课后作业的数量限度

数量限度要严格控制学生的历史课后作业总量。目前,除了历史教材配套的作业外,许多学校都征订了一套或者几套的相关练习,再加上老师补充的各种练习题,题量确实比较多,如果一味追求数量,强迫学生整天埋在历史课后作业堆里,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历史课后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学习兴趣减退,甚至产生反感的心理。反之,过少的历史课后作业量,也达不到巩固掌握历史知识的目的。

2、历史课后作业的时间跨度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所布置的历史课后作业要有兼容性,既有刚学到的“新知”,也有已经学过的需要进一步巩固的“旧知”,两者要兼顾。甚至可以牵涉下节课的知识。二是对学生完成历史课后作业的时限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不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完成历史课后作业的时间,也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一般来说,应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

3、历史课后作业的难易程度

历史课后作业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自信心丧失;反之,历史课后作业太容易,降低了历史教学的要求,也影响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课后作业的难易可理解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业本身就比较难,如一些古文类的,材料理解的等;另一种情况是因人而异,同一选择题,有的同学感到难,有的同学感到不难。我认为作业也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可把作业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不同的同学作不同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民族最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有鉴于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我国历史作业存在着制约创新能力培养的种种问题,作业改革势在必行。中学历史课作业要创新,让作业“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活起来。通过作业有效讲评完全可以让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主体性地位,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上一篇:问题导向与幼儿科学探究式学习初探 下一篇:政治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