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求知

时间:2022-10-01 04:59:39

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求知

[摘 要]翻转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进一步得以凸显。翻转课堂变单向传输为主动质疑、变被动接受为互动探究、变强调统一为思维多向,让学生在自己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并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主动质疑;互动探究;多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30-01

翻转课堂是源于美国的一种基于视频技术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普及,它很快风靡全国中小学校园,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课堂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进一步得以凸显。同时,学生主动习得知识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升。教学中,我尝试融入翻转课堂的新思路,尊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需要,努力做好他们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辅导者、促进者。

一、变单向传输为主动质疑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他们通过言语交流和辅助工具的运用,将较为系统的文化知识和能力传递给学生。这样的单向线性的传输,让学生在被动中囫囵吞枣地接受教师个人对文化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导致学习过程的单调乏味。英国教育家迈克尔・萨德勒曾将这一做法形象地比喻为小孩从一株植物上采摘一朵花,再从另一株上采几片叶子,然后还指望在家中的土壤里培育出“一棵具有生命的植物”。

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了这种口耳相传的被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收获属于自己的文化。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由于内容与现在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时我们会联系当时波兰的社会状况来告诉学生肖邦的爱国情怀。这些文字传递的信息,基本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都以不痛不痒的结果收场。如何学生的心灵漾起涟漪,能自我感动、自主接纳呢?我尝试以非文本阅读的形式,将课文的几段文字和我国的爱国古诗如《春望》《过零丁洋》《秋夜将晓迎凉有感》《示儿》放在一起投影出示。在感情诵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学生对肖邦到处流浪、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满怀悲愤、将“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的个体经历产生了共鸣。这一主动感悟、真切体验的翻转,让爱国精神没有国界,让陌生的知识融入学生精神生活,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变被动接受为互动探究

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是唯教师马首是瞻,毫无选择地吸收教师传递过来的各种信息,这样的不完整、缺乏体验的理解性接受,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翻转课堂中的教师,则从幕前走到了幕后,成为学习视频的制作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辅导者、促进者,最大可能地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中汲取属于自己的知识。如,教学苏教版《负荆请罪》一课时,我抓住韩勃“若有所悟”的过程,让学生想象表演廉颇顿悟、懊悔、请罪的画面。因为这两者的心路发展历程有着相似之处,学生在第一幕的基础上,基本能将大概情节展演一番。根据课本剧表演所呈现出的神态、语言,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1.表演廉颇的同学的神情变化、语气让你看到了他怎样的心情?2.如果让你做导演,你会给他什么建议?这样,让学生真切地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到廉颇的真诚忏悔,理解支撑廉颇负荆请罪行为的内因。

这样变文字阅读交流为先表演展示再讨论完善,从结果走向原因探寻,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探究能力得以施展,互动交流空间得以打开,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

三、变强调统一为思维多向

在传统的教育意识里,我们强调求同思维,追求整体步调统一,强调积累,而在质疑、求异、创新上鼓励不够。翻转课堂,可以打破传统的一言堂,弱化教师的权威形象,让学生基于问题进行探究,发展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船长》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课堂学生讨论的视频,视频中学生对船长的“吼”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吼”包含着一种急切、威严等。我即时引导学生来辨析、朗读,这样他们的思维被进一步打开,从原先的声嘶力竭、大声干吼变成了语气凝重、威严而又不失慈祥,认识到这时候的“吼”的深刻含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多样化的解读、个性化的感悟,让语言文字充满情感温度,而不是冷冰冰的符号,沉入孩子的脑海中。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主动获取、分析、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中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散思维的能力,真真切切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激活文本张力,构建立体阅读体系 下一篇:探索英语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学生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