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EMVC习得情况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01 01:04:48

中国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EMVC习得情况比较研究

摘 要: 英语中动语态构式与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共同构成英语语态的完整连续统,它相对于主动态和被动态,既表现出独立性,又呈现出统一性的特征。独立性在于它与主动态和被动态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性特征,而统一性则表现在句法形式带有主动语态的特征,而语义上又具有被动语态的意义。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基于认知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为理论背景,以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试卷测试的形式,对EMVC的习得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对EMVC习得情况存在三个层面的异同,通过对三个层面异同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EMVC的区别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英语中动语态构式 习得原型理论 行为链模式 比较研究

引言

英语中动语态构式(English Middle Voice Construction,以下简称为EMVC)的现有研究主要从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三个维度展开理论探讨,结合习得对EMVC进行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一般只研究某个特定的习得对象。本文将通过实证对比研究,以期发现英语专业学习者与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EMVC情况的异同。本文研究问题主要关注英语专业学习者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在以下三个层面习得EMVC上呈现出的异同:

(1)两者习得EMVC的优劣程度是否均与其英语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2)两者在习得EMVC时,典型与非典型习得是否表现出相同的难易顺序?

(3)两者对EMVC三个重要成分:中动动词、副词修饰、隐含施事的习得难易顺序是否存在异同?

1.EMVC的句法特征

英语中动语态构式不同于英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构式,在句法上表现出不同的句法特征,英语中动语态的句法特征一般表示为:NP+V+C,NP为受事即主语,V为中动动词,C为附加语,一般为副词或者表示副词作用的短语。比如:

(1)The window breaks easily.

(2)The bread slices with little effort.

(3)The keyboard types well.

(4)The bed sleeps comfortably.

(5)The book sold well several years ago.

(6)The door cannot open.

通过以上例句可知,其句法形式类似主动语态,但是主语却都非施事,谓语动词后虽未加宾语,却可以是及物动词。

2. EMVC的语义特征

英语中动语态的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同的句法成分上,即中动动词、隐含施事、附加语。

2.1中动动词的语义特征:

中动动词尽管在句法上表现为主动形式,但是在语义上表现为被动意义,而且典型中动语态构式中的中动动词必须为及物动词,比如:The window breaks easily. The book sells well.其中的break,sell均为及物动词,语法上window,book与break,sell分别为主谓关系,而语义上呈现出动宾关系,表示被动意义,但中动动词的形式上又表现出主动形式的特征。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英语中动动词不仅可以为及物动词,还可以为不及物动词,比如:The bed sleeps comfortably.句子中的sleep即为不及物动词,bed与sleep语法上为主谓关系,但是语义上bed与sleep却构不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除了以上特征之外,中动语态中的动词还可以有时态的变化和肯否定的形式,如:The book sold well several years ago. The door cannot open.

2.2隐含施事的语义特征

在中动语态构式中,关于是否存在隐含施事始终没有达成共识,Van Oosten(1977,1986),Lakoff(1977),Kemmer(1993)等人认为中动语态不存在隐含施事,主语受事被认为是事件发生的唯一参与者,是能量传递的发起者。而以Sweet(1891),Halliday(1985/1994),Fagan(1988,1992),Stroik(1992,1995,1999),Fellbaum(1986),Fellbaum等为代表的研究者们认为中动语态构式中存在两个事件参与者,即主语受事与隐含施事,施事才是事件的真正发起者。本文采纳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动语态存在施事,且被隐含。其中的一个理论依据便是兰盖克的弹子球模型理论,根据兰盖克,在句子中所表示的事件的发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而能量的传递一定有能量的源头。比如主动态中:Jordan plays basketball very well with his skillful hands.其中能量的源头即为能量的发出者,句中的主语施事Jordan,能量通过hands,最后传递给basketball。如果没有能量的发出者,这个事件则难以实现。同样,在中动语态构式中:The book sells well.显然主语受事,自身在没有外界力量的参与下是不可能实现sell的动作的,这个句子隐含了施事by the people。因此施事才是能量的发出者,只是在中动构式中被隐含了而已。

2.3副词修饰语的语义特征

典型的中动语态构式副词修饰语一般为:easily,well,quickly,等等。而非典型的中动语态副词修饰语往往为介词短语,或者不出现具有副词性质的短语,而在句中体现为动词时态的变化、否定、情态动词等特征。副词修饰语在中动语态构式中表示的语义常常为隐含施事完成事件动作的灵活性、容易程度等,同时体现出主语受事本身的属性具备副词修饰语语义所表达的特征。比如:The bread slices easily. The bed sleeps comfortably. 在句中,easily显然是指面包柔软的特性切起来很容易;句中comfortably同样是由于床本身舒适的特性让人感到舒服。因此中动句中副词修饰语的出现,更好地表明中动句受事作为主语,直接凸显其本身特性的理据性,好像不需要有施事的参与就能表达其特征,这是为什么中动动词可以直接采用简洁的动词原形即能表达被动的复杂意义。

3.EMVC习得比较研究

英语中动语态作为英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多侧重理论探讨,有限的习得实证研究也往往只是关注某一特定对象的习得情况,针对两种或以上特定对象EMVC习得情况的实证比较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从实证角度对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EMVC习得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两者在EMVC习得情况方面存在那些异同,从而为EMVC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受试分别为:英语专业学习者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学院2009级大学二年级的99名学生,其中有效试卷为98份,一份为空白卷;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为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2014级大学一年级编导实验的31名学生,其中有效试卷为30份,一份由于翻译部分均未完成,视为无效。以下将从三个层面比较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EMVC情况的异同。

3.1两者习得EMVC情况在其英语水平层面的异同

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得知:两者EMVC的习得情况与其英语水平总体上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英语专业学习者“高水平”与“中水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中水平”与“低水平”及“高水平”与“低水平”组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对于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中水平”与“低水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水平”与“中水平”及“高水平”与“低水平”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通过比较可知: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EMVC习得情况与其各自英语水平均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差异在于英语专业学习者“高水平”与“中水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中水平”与“低水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人类的认知发展机制告诉我们,人类的认知水平越高,其理解和接受事物的能力越强,习得知识的效果自然会越好。两者的差异说明中等水平以上的英语专业学习者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程度都是比较高的,这与英语作为其自身专业有一定关系,毕竟这是英语专业学习者擅长的科目;相对来说,非英语专业学习者高水平学生基本都是对英语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中水平和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几乎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可言,所以被动学习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效果一定是不同的。对于英语专业学习者,因为既然选报了英语作为专业,那么至少大多数学生都对英语感兴趣,也就是说,最起码高、中水平的学生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自然学习效果都会比较好,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为什么两者习得EMVC的情况在英语水平层面表现出以上异同之处。

3.2两者习得EMVC在典型与非典型中动句层面的异同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习得EMVC时,典型的中动句习得情况均优于非典型中动句,只是在习得五种类型的非典型中动句的难易顺序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均按照难易度由易到难的顺序):英语专业学习Instrument-patient EMVC≈Location-patient EMVC> Auxiliary(positive/negative)EMVC≈Adverbial phrase EMVC> Other-tense EMVC;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Instrument-patient EMVC>Location-patient EMVC>Adverbial phrase EMVC>Auxiliary(positive/negative)EMVC>Other-tense EMVC。通过比较发现,两者习得非典型中动句时存在相同之处,即工具类中动句最易习得,而时态类最难;不同之处在于英语专业学习者习得工具类和地点类及助词类与副词修饰语类习得情况无明显差异;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以上几种非典型中动句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即明确的习得难易顺序,但总体难易顺序趋势两者基本一致。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在一个范畴中存在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之分,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一般是最常见的、最普遍的,因此也是最容易被人们理解和认知的。也就是说,典型的EMVC句应该更容易被学习者习得,而非典型中动句则存在较大的难度。

3.3两者习得EMVC在中动句三个重要成分层面的异同

实验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习得EMVC时,其中三个重要的成分中动动词、隐含施事、副词修饰存在不同的习得难度。具体表现难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副词修饰>中动动词≈隐含施事;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EMVC时,其中三个重要的成分中动动词、隐含施事、副词修饰存在不同的习得难度。具体表现难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副词修饰>中动动词>隐含施事。分析可知,两者在习得中动句三个重要成分时的相同之处在于最易习得的均为隐含施事,最难习得的均为副词修饰语。不同之处在于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习得中动动词和隐含施事时,不存在明显差异;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相对于隐含施事的习得来说,习得中动动词的难度更大,两者更易习得隐含施事可从基于认知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的视角来解释。认知参照点告诉我们EMVC的存在是由人们在观察同一事件时采取的不同的视角的结果,如:The glass breaks easily.由于我们把焦点放在了受事参与者即“glass”身上,为了突出其自身的内在属性,即玻璃易碎的属性决定了它破碎的容易程度,因此把它进行凸显放在主语的位置。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可以从能量传递的视角阐释隐含施事存在的必然性,兰盖克的行为链模式告诉我们一个事件的发生必须有能量的发出者,在这里即隐含施事。因为中动句中的主语即受事本身,如果离开施事者的参与是不可能导致事件的发生的,所以隐含施事更容易被习得。中动动词的习得难度大于或等于隐含施事,这与学习者平时接触到的被动语态的负向迁移及过度概括有很大关系,所以在面对此类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所谓“特殊被动语态”,就容易把中动句的动词形式误用为被动形式。副词修饰是习得难度最大,主要因为副词是表示动作发生的状态、方式,这可由除了副词以外的其他副词性的短语充当,所以副词修饰的习得对于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来说难度较大就自然而然。

结语

本文对英语中动语态构式进行了句法、语义简要分析,并且结合笔者前期分别对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EMVC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实验运用了SPSS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发现了英语专业学习者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在习得EMVC时存在的三个层面的异同。同时从基于认知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理论解释了两者习得EMVC时出现异同的可能原因,解答了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为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EMVC的区别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此外,应该将EMVC作为一个不同于主、被动的独立构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地教授典型与非典型结构,对于EMVC中的三个重要成分按难易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练习,同时特别注重学习对象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EMVC,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本文的研究存在需要完善之处,比如:受试的选择标准包括年级和人数的对应,等等。由于受到时间、地点、条件的局限,没能够做到相对统一。其中,英语专业学习者习得EMVC的实验为笔者早期的实证研究,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实验为近期研究结果。同时受试的人数没能够很好地做好平衡,这些都是笔者在今后的研究当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相信通过今后更科学、合理的实验安排,更有代表性和更广泛的受试者数量,以及不断完善和进步的数据统计方法的运用,EMVC习得的实证研究会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中变得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The Hague:Mouton,1965.

[2]Fagan,S. The English middle[J].Linguistic Inquiry,1988,19:181-203.

[3]Fellbaum,C. On the middle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 Club,1986.

[4]Halliday,M.A.K.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J].Part 1.Journal of Linguistics,1985/1994,3(1):37-81.

[5]Stroik,T. Middle and movement[J].Linguistic Inquiry,1992,23:127-137.

[6]Sweet,H.A new English grammar[M].Oxford:Clarendon Press,1891.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2014-116。

上一篇:关注孩子的“插嘴”现象 下一篇:以英语演讲训练为载体,构建提高听说能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