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旅游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29 11:10:53

职校旅游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对导游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和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衔接,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拥有一定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导游人员。但目前培养导游人员的职校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较薄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提高职校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迫切之需。本文立足职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从多方面分析了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结合教学经验,通过改变课堂交际环境、教学模式,对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职校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也蒸蒸日上,大量的外宾来我国旅游,由此对导游人员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谓“口语交际”是人们在交往中利用口语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相互关系的活动。口语交际能力则是在此交际过程中表现出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为此,我们应在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目前一些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都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力求通过强化英语口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对口语课重要性的认识虽有增强,但教学进展缓慢,其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因素致使学生口头交际能力依然薄弱。如何改变现状,改进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分析

职校旅游专业的学生都是不参加中考和中考后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家长对旅游专业持有偏见,认为这是服务性行业,好的生源都在商务和财会专业。学生的入学成绩和英语基础都不是很好。一些连基本的话题也不会,如欢迎与介绍,问路与指路。有的甚至学的是哑巴英语。加上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只注重英语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能力,缺少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薄弱。

二、影响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

(一)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

大部分旅游专业的学生进校时英语基础都不太理想,缺少词汇和语片的积累。而口语交际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累积的基础上,脱离了这些便成了无本之木,这样的口语如何说得起来?原来基础没打好再加上新的更难的知识学生自然也失去了学习口语的兴趣。再加上教师上课“讲解式”,课堂气氛沉闷,教材过难等,诸多原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生懒惰心理作祟。

中职学生中很多人在初中时就是学习不努力,缺乏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而且英语本身是一门靠背靠记忆的学科。要想学好它需要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听、去读、去说、去练。这恰恰是中职生最忽视、最不愿做的事。这样他们的口语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了限制。

(三)学生不敢开口说。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平时缺少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一旦被老师叫起来说就会紧张不安。这种恐说心理引起的焦虑和紧张影响了正常的思维和顺畅的表达。再者学生很注重口语交际时语法的对错和语音的正确与否,一旦说错就害怕招来老师的纠正和别人的嘲笑。如果有了这种经历就失去了自信心,下次不敢再在课堂上开口了。

(四)缺少口语交际的氛围。

中职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是课堂,且口语练习局限于书本上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三、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举措

(一)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用鼓励的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勇于发言,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在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优等学生和差等学生。性格开朗、胆子大、成绩较好的学生总会积极发言,就有较多的机会练习口语,而那些内向、孤僻、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就会害怕讲错而主动放弃练习的机会,一旦被叫到就会因为紧张、焦虑变得结结巴巴、错漏百出。这个时候如果老师立刻让他停下来纠正他的错误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这样他们就更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了。教师应该消除他们的焦虑,安抚他们不安的情绪,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开口。只要他们敢讲、能讲、比上一次讲得更多就要立刻表扬他们。他们讲错的地方可以下课之后单独找他们,告诉他们哪些地方讲错了,巩固知识,争取下次能讲得更好。这样学生受到了鼓励,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就会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从而爱上学习英语。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就能慢慢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只要当堂发言就加课堂分,讲得好的还可以分数加倍,这样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了。

(二)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克服学生惰性。

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多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同学交谈中用英语口语表达一些简单的话语,如见面问候,兴趣活动等话题。多让学生看一些英语原版,看中英文字幕的迎合学生兴趣的简单的影片。如电影“辛普森一家”就是一部很好的英语原版电影。学生在欢笑的同时记住了一些简单、朗朗上口的英语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看过几遍之后把字幕遮起来,让学生把一些听到的简单的语句记录下来,从而养成记忆的习惯,克服母语的干扰,减少对母语的依赖。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获得了语言的信息,逐步获得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创设有效的口语交际情境。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努力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职校英语口语课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词汇量少,口语基础原本就薄弱,再加上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口语课堂氛围往往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一味指责学生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更加排斥学习英语,这严重影响了口语课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应做到一视同仁。成绩好的学生固然会得到老师的青睐,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不能放弃。要让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培养他们说的能力。要努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老师从没有放弃他们。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为口语课的有效实施打下情感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调节课堂气氛,如讲一些简单易懂的幽默故事、笑话,播放一些流行的英语歌曲等。或者可以讲讲李阳学习英语的故事激励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讲英语小故事作为进入课堂的热身运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胡春洞,1990)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应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马小花,2006)

以往的口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语言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学生成了听的工具,没有话语权或只是机械性地重复教师的话,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因为它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答案都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永远学不会知识要点。其实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参与者,但作用各不相同。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Breen和Candlin的观点来说,教师有两个主要的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组织:协调课堂中所有参与者之间、参与者与不同的活动及课文之间的关系,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第二个作用是参与:教师在活动小组中扮演独立的参与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合作,并促进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既是所有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又是所有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Breen和Candlin把学生的作用描述为“自我、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语间的谈判者”。(Breen,M.,and C・N・Candlin,1980)

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练习讲话,努力创造条件,强化学生语言的输出。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没反应就自说自话,唱独角戏,让学生成了配角。此外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教学。

3.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切合实际的真实的语境练习口语。

语境,指语言环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石。Malinowski认为语言是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的。话语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被人理解。(Malinowski,B.,1923)何自然把语境分成了三类,“语言语境、社交语境和认知语境”,其中后两种属于非语言语境。(何自然,1997)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境的交际功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境可以帮助听的人根据具体情景正确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二是语境可以帮助听的人根据具体环境选择合适的话语来说。

口语交际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创造一个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真实语境对口语课堂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在口语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境从而有利于语言的输出。非真实环境的语境只会使学生的操练变得机械,无实际意义,而这种与实际脱离的语境会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缺乏切身体验,达不到口语交际的真正目的。语境应用在职校旅游专业的课堂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实施教学。如模拟导游课可以组织学生去景点实地讲解,亲自做一回导游。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练习讲解词,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那么在英语课堂上也可以把一些场景如就餐、看病、旅游、购物等搬进教室,把教室布置成特定的场所,让学生准备道具,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导游模拟实训室,让学生体会一次带团的感觉,这样学生在提高了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水平。

当然我们在组织学生练习口语时还需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不能胡搬乱套。如我们与外宾交谈时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国情、生活习惯。举个例子,在中国“龙”代表着吉祥与富贵。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象、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中国人激动、奋发、自豪。“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交际时要注意这些文化差异,否则会闹出笑话,引起误会。

总之,在提高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除了学生个体因素外教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我们要钻研怎样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满足旅游业的需求,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Breen,M.&C・N・ Candlin.The Essentials of A Communicative Curriculum in language Teaching[J].Applied Linguistics, 1980,1(2): 89-112.

[2]Malinowski,B.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M].Supplement to Ogden,C.3.K.& Richard,I. A. The Meaning of Meaning.New York: Harchourt Brace Jovanovich,1923: 297-336.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0.

[5]杨旭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研究[J].西南大学,2006.

[6]马小花.关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J].学术理论,2006,(9).

上一篇:素质运动会是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法宝 下一篇: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