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16 07:46:55

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分析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提出了加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应用能力培养措施

计算机学科是集知识性、操作性、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发展速度快、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我们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走出把计算机作为一种理论课程来学习的误区,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掌握,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注重多练多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广大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然成为人们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社会职业需求的基本要求。信息化社会将打破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熟悉并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培养的学生都应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也是信息社会对未来劳动者的要求,对培养社会新型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国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以及很难满足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属于“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制约,教学模式缺陷较多,教学内容也较为陈旧,很难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接触并不多,而课堂上又不注重培养、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娱乐和游戏,计算机的应用潜能发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其必要性,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注意培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且要将这个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发挥教师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上的主导作用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上的主导作用。作为计算机学科的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原有知识的重复和记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关键。著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先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方面曾精辟地指出:很难想象,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脱离了实践环节,学生还能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如果一名计算机教师只能在黑板上讲授计算机的相关理论而实际操作计算机能力不强,则教不好这门课程是毋庸置疑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师理应是计算机操作的能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熟练的操作技能会给学生以无形的感召和激励;教师能在操作训练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迅速准确地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任何疑难,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愉,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教师动手能力强,会给更多的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技能操作训练的教学目的。

其次,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而且应该着眼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通过知识的传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终生受益。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最后,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起主导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广泛采取讲授式、启发式、问题式、训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是实际的、容易引发积极思考的问题;教师讲解的例子,应能从特殊推到一般,能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愿意求新和创新,因而使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充当领路人及指导者的角色,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充分调动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内发挥,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3.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多采用一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师起主导作用,是外因。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有可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发掘自身的创造能力,同时为活跃学习氛围,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在交流、试验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主动投入到执行任务过程中。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成就感、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主动建构起概念、原理、方法。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意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是与教师交流的过程,还有学生间的交流,同学交流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有其重要性,学生能够获得由其他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生从与他人的交换意见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思考,组织完善自己的观点与结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发思维活动,学生可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主攻方向,完成相关知识的建构,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4.加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主要措施

4.1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是大锅饭的教学模式。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受到家庭原因、地域因素等的影响会比较大,因此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能力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既照顾到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又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提高计算机技能的需求。同时,我们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辅导、重视应用等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来。另外,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可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开展计算机讲座、知识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课外活动,构建开放式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活动不受课堂限制,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合理安排课程,做到学以致用。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知识的不断出现,我们需要在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上做到合理安排,学以致用。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中,我们把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在各个领域中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而不是计算机专家。我们在建立课程体系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加强基础教学,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教学实践,以提高应用能力为主线,确定课程内容。在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上,从应用能力培养角度出发,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好上机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一门课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长时间以来,课堂教学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而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却达不到课堂教学的一半。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来说,不管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等基础课程,还是数据库、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专业课程,都要求学生具备非常强的操作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对很多概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计算机技术的抽象性和实践性使得我们对很多知识与概念的理解很困难,只有依靠具体的实例实践,才能有更为全面和透彻的认识。我们也要通过实例性的试验,使得学生在试验中更好地将正式与实际应用领域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4.4引导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计算机教学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己理论学习、上机实践、创新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其核心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意识,从而实现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4.5构建网络平台,强化教学效果。

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计算机教学,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的限制,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很有限,加之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有很多新知识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一部分教学活动放到网上进行,教学信息,教师答疑、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提交作业、提问和考试均可在网上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QQ、E-mail、FTP、BBS等网络工具实现跨时空的交互,它们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交互,是计算机教学课堂交互的一个有效补充,为学生学习和复习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照顾到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兰彬.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7):36-37.

[2]张晓丽.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1-112.

[3]单维锋,丰继林,高方平.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J].计算机教育,2010,(5):30-33.

[4]沈东.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80.

上一篇:职校旅游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坚持“三贴近”原则,上好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