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科技企业的动态能力

时间:2022-09-29 09:35:23

民营科技企业的动态能力

摘要:文章以民营科技企业动态能力为研究主题,在对动态能力理论发展历程及目前存在的分歧概述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模型及启示,对民营科技企业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产业组织理论;SCP模型;动态能力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180-0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的日益残酷,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变化成为企业持续成长的惟一出路。动态能力理论以复杂多变的环境为背景,强调能力的动态特征,它不再局限于利用现有能力,而是更加关注能力的改进、整合和重构,谋求持续的形成一系列暂时的竞争优势。这一新的理论契合了当今基于速度且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超竞争环境,为企业成长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从而也为研究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动态能力理论概述

动态能力理论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RBV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在“企业内生成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基础理论(RBV)。20 世纪90 年代,在资源观基本理论框架内,核心能力理论流派逐步兴起,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具有适用性、价值性、难模仿性,能够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随着核心能力理论的快速发展,核心能力的一些局限性也浮现了出来,Barton(1992)提出了核心能力存在核心刚性问题,它使企业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力理论遇到前所未有的自身发展障碍,不能解释动态的超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以及为什么某些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由提斯、匹斯安欧、舒恩于1994年发表了《静态规则与动态能力》一文,作为核心能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并在1997年提出了动态能力框架。随后获得了学术界乃至企业界愈来愈多的关注,艾森哈特和马丁、苏巴那拉希姆、佐罗和温特、布莱勒和科夫等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我国,弋亚群、李垣、刘益等众多学者也开始运用动态能力理论进行相关研究。

随着动态能力理论的不断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也不断扩展,不同学者从动态能力的内在机理、外在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研究视角也趋于多样化,一是从单纯的经济学视角转向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视角,二是从企业层面的个体研究向微观流程和宏观产业研究两个方向延伸。研究方法上,除了案例研究与数量化研究方法以外,其他一些方法,例如计算机仿真模型、GA算法、数理模型推导等也开始在动态能力研究领域获得应用。可以说,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行为―结构―绩效(SCP)”模型及启示

产业组织理论关于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的分析,以哈佛学派的“行为――结构――绩效(SCP)”范式为代表。所谓SCP是Structure(市场结构)、Conduct(市场行为)、Performance(市场绩效)的简称,哈佛学派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后SCP 流派”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企业(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修正了SCP 范式,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修正后的SCP范式。

根据修正后的SCP范式,产业组织理论的行为――结构――绩效模型(如图1):

根据修正后的SCP模型,产权作为组织内权威的主要来源及履行权威的动力,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劣。其次,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企业家的素质和努力程度,而企业家的素质和努力程度组织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策略同样产生影响。而企业行为正是企业家的素质和努力程度、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企业的经营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组织内部来看,行为――结构――绩效模型对影响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的分析是比较全面的,根据这一模型,我们认为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其中,企业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绩效,公司治理通过间接影响企业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而对于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之间以及他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人们早有认识。崔克认为,管理是运营公司,而治理的作用是确保这种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之上。德顿认为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上述分析适用于对一般企业的研究,而结合民营科技企业的实际,我们认为,对民营科技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除了上述两个因素以外,还应当重点考虑技术因素。自新技术革命以来,技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实在民营科技企业中,技术是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他要素的组合都以它为中心,民营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主要体现在技术的竞争方面。因此,在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分析中,有必要把技术要素单独列出来。因此,民营科技企业的绩效主要受企业管理、公司治理、技术三大因素的影响。那么,以保持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绩效为目的的组织动态能力同样主要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

三、民营科技企业的动态能力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企业通过不断的组织学习、提高管理柔性和技术创新的动态适应能力,以提高组织绩效的持续过程。这一概念解释有三层含义:(1)动态能力的获得主要通过对外部知识的学习、整合和对内部要素的优化、提高;(2)动态能力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绩效;(3)动态能力孕育于持续不断的过程当中。从这一概念内涵出发,民营科技企业的动态能力主要体现在管理柔性、组织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的动态适应性三方面。

其一,管理柔性方面。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异性与波动性,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客观上要求企业在管理和协调中建立柔性化的机制。尤其对民营科技企业而言,管理柔性对于其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柔性主要体现在:(1)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基于环境的动态性日益增强,民营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求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既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又能为组织成员的自我完善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能比较好的满足人本主义管理的组织要求。在整体上应该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多极化、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灵活化。(2)柔性化的管理思想。民营科技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位置,因此,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方式的柔性突出体现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强调控制转向重视指导和激励。要注重提供服务、规划总体、确定战略和创造员工必要的工作条件与环境。这也强调了民营科技企业组织文化的包容性。

其二,组织学习能力方面。民营科技企业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吸收、消化和转化三方面。企业要改变现有能力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吸纳外部知识,这种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就是吸收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民营科技企业的吸收能力主要包括对传导知识的吸纳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在不断吸收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对吸收的知识以及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身积累的存量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即对知识的说明,这种说明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促使企业迅速调整已存的惯例。通过对知识的吸收、消化,需要及时地进行知识的转化,即知识的重新编码。编码是内部选择过程的一个因素,它能够帮助企业在准备改变目前惯例时识别其优点与缺点。

其三,技术创新的动态适应性方面。在民营科技企业中,技术是整个企业取得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创新对于其生存和发展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技术创新的动态适应性首先要求建立动态的技术创新系统,即在企业统一的战略研发目标下,建立、整合和重构企业内外部的创新资源,建立起与环境变化动态适应的技术创新组织系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决定民营科技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不是纯粹的技术能力或管理能力,而是带有管理性、外交性和技术性等多重属性的综合能力体系。在这一能力体系中,既有处理内部关系的管理柔性能力,又有处理组织关系之间的组织学习能力,还有处理人与物之间的技术创新的动态适应能力。这三种能力统一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企业的动态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战略优势。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校研人文2007019;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黔科合体R字[2008]2003号。

上一篇:波浪能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 下一篇: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