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时间:2022-09-29 04:57:00

现代德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德育目标是德育的首要问题。确定德育目标对于整个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一种方向的引领和保证,是确定德育内容、制定德育原则、选择德育方法等工作的前提。德育任务是一定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只有通过确定与德育目标相适应的德育任务,德育目标的达成才有了可靠的保证,否则,德育目标就成为空文。可以说,德育任务最直接地体现着德育目标,是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服务的。

现代德育的目标与任务,归结起来就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就是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更准确地说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德育的任务是要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服务,这既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的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德育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开放以及保持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等,还包括地区和行业的统筹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努力实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共同理想的重要举措。

和谐社会的外延广泛,内涵丰富,它蕴涵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为德育指明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向德育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规范要求。因为德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启发、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实践我们党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为此,德育要发挥作用,具有实效性,必须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最大的实际展开。首先,德育要坚持用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为引导,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掌握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提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高度,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识上的共识性与一致性。其次,德育要在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中起到沟通、平衡和稳定作用,正确解决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和辨别能力,在面对利益关系重新调整、部分群众心态失衡的背景下,德育应为协调关系、化解冲突、稳定局势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和创造舆论氛围,应在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和法律约束之外矛盾的化解,我们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即只能通过德育加以解决。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是必须加强德育,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素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将起到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为社会主义社会所确立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人的内在需要出发,强调了人自身发展的和谐性与全面性,重点论述了人的思想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矛盾、冲突和失衡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生存危机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突出,从人的外在作用论述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强调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性,强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和谐,使人们在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享受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工作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类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德育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社会观和自然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三、实现人格现代化

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目标,德性现代化就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注重人的德性养成,发挥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促进道德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发展。为此,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和办法,改变传统道德教育硬性单向灌输的模式,通过教育双方的双向互动,促进人的德性养成和发展,营造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氛围,构建实现人格现代化的活动模式,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合力育人的格局。有的学者把人格现代化归纳为“六心”:热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关心献给环境,信心留给自己。

参考文献

[1]郑永廷 张彦 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55。

[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7,1。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中式英语”的生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