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9-28 07:56:25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建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其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对思维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要求很高,所以,数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培养探究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思维能力。而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些看法和做法。

一、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得到新思想、新理论以及新方法,这种思维的方式和能力,我们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很多时候数学教学中忽略了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下面着重分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首先,要改变以往种种思维障碍,教师应当对学习的目的进行明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好奇心。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和学生生活实际相接近的素材,问题的背景和目的给予生动的讲诉,促使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和研究;组建相关数学模型,提出相关节点上的数量关系,利用数学概念和符号对其相互关系进行表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感悟,不断启发创造性思维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情境进行设置,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实际上,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促进学生求知欲提升的同时,也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引导创新,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开展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维方法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三、一题多变,组织问题链,让学生举一反三

要通过具体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索和钻研,领会数学的方法,达到对知识和问题的举一反三。①把习题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命题等,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更有新意的新问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②对一个数学基本题的讨论、推广和引伸,就形成了问题链,问题链的结构具有联系性又具有发散性,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材料。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善于发掘教材,通过对例题、习题的改造、引伸和深化,组织各种适当的问题链,让学生探索。

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①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②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③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⑤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⑥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

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①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即看教材,看图片,看例题。要做到看前编好提纲,并指导学生看的方法;②引导学生学会“想”。即想思路、想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解题技巧等;③让学生会“讲”。即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在讲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表达;④带领学生“做”。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六、潜心钻研教材,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创新,这就要有较强的独创能力,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潜心钻研教材,敢于突破知识的局限性,经常给出标新立异的解答,这样往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

例2:计算+-。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解法:解:原式=2(x-2)+5(x+2)-4(x+3)=3x-6显然,解法错了,“张冠李戴”,把方程的变形搬到计算题上,但给我们一个启示,若能将该题去掉分母来解,则其“解法”确实简洁明快。于是一个新颖的解法就出来了。解:设+-=A,去分母解得A=3/(x+2)(x+3)

例3:解方程(x-1)(x+2)=70。解:(x-1)(x+2)=10×7=(-7)×(-10)因为x+2>x-1,所以x+2=10或x+2=-7,即x=8,x=-9。诚然,教师的独创精神能使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考虑问题不拘一格,如果在学习上忽视这一点,则有碍学生成绩的提高,即使学生偶有“越雷池一步”的想法,也可能会被教师有意无意地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加以扼杀,挫伤学生的独创精神。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我们当今数学教学中必然趋向。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上一篇:浅析生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下一篇: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