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义务的探析

时间:2022-09-26 09:25:00

消费者义务的探析

[摘 要]目前我国对于消费者的权益采取了倾向性的立法,着重保护消费者的各项权利, 而对消费者负有的义务却少有涉及。全球气候危机,资源、能源、生态危机,要求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明确消费者的基本义务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引导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参与到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行动中,有利于保护、建设美好的生活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消费者;权利与义务; 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2 — 0060 —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贯彻了对消费者进行倾斜性保护的原则,赋予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监督权九项基本权利,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其对消费者权益和经营者义务的规定是社会利益本位原则的体现。但是,消费者作为社会主体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气候危机,资源、能源、生态危机,要求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生态消费。消费者依据法律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权利和义务结构的完善是消费者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协调的需要,是达到消费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平衡协调的需要。

消费者的义务是指消费者在参与消费市场交易的民事活动中所应当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积极的作为义务和消极的不作为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义务的存在是权利存在的前提, 权利人要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 权利与义务、 责任是相伴相生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消费者义务就具体内容而言,至少要涵盖以下内容: 受教育义务,即积极获取和运用相关消费知识的义务;消费者特定信息的提供义务;守法守约的义务;依法行使权利的义务,不得为害的义务;诚实守信的义务;尊重社会公序良俗的义务等等。

对消费者的特别保护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义务的消灭。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忽略了消费者应当承担的义务,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出现,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为了社会群体权利的实现,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如何对消费者进行义务教育、引导,倡导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生态消费。

一、 环境保护的义务

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使总体布局从原来“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环境保护是全社会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成为消费者的义务之一。

加强环保意识,建立节约型社会。加强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意识,纠正错误的消费行为,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树立起保护环境光荣,勤俭节约高尚,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消费行为向着生态化、人性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杜绝如炫耀性消费、浪费性消费、超前消费等。

理性消费,保护资源环境。消费者应当优先购买环境标志产品,使消费活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消费无污染的物品。其次,合理消费产品,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实施低能耗消费行为,节约能源、自然资源,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使用再生产品,防止过量消费、一次性消费,构建良性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令2008年第8号),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此举有利于我国遏制“白色污染”的蔓延,保护生态环境,也能养成消费者循环使用和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消费习惯,是采用收费的经济手段来引导消费的有益尝试。再次,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任意丢弃或不适当处理的垃圾都会污染环境,“绿色消费者运动”已席卷了欧美各国。在英国1987年出版的《绿色消费者指南》中将绿色消费具体定义为避免使用下列商品的消费:(1)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2)在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3)因过度包装,超过商品本身价值或过短的生命周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费的商品;(4)使用出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商品;(5)含有对动物残酷或不必要的剥夺而生产的商品;(6)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影响的商品。

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与消费活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如汽车大量消耗着石油并排放大量废气污染大气。过量消费、一次性消费更是加速了资源短缺和浪费,任意丢弃或不适当处理的垃圾都会污染环境,这将会制约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个人的消费和环境质量、区域生奁环境、全球环境问题都联系起束,自觉地在社会消费中履行自己的环境保护义务,已经成为共识,成为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也是消费者的义务之一。

二、 行为自律的义务

消费者为了满足其需求和欲望而进行产品与服务的选择、采购、使用与处置,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知识经验、购买习惯、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其消费行为具有差异性;但从消费行为本身具有共同的规律性,有共同的行为自律的一致要求。

遵守社会公德。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的消费者,要尊重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的劳动和合法权益,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应主动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有礼貌,做一名文明的消费者。

合理挑选商品。消费者挑选商品时应当爱护商品,在选购高档商品时,要按照商家的要求进行挑选,不得随意触摸、翻动、拆封、拍照等;在选购易损、怕碰、不能倒置等商品时,拿递、搬动、摆放等动作,要稳当轻巧,不要随手乱扔,确保商品品质完好;为了引导消费行为,商家会让消费者感受体验商品,如试听、试看、试穿、试戴、试玩、试尝等,消费者要规范体验,否则举止轻浮、言谈粗鲁,动作拖拉、漫不经心,则会产不悦或冲突。

正确使用商品。消费者要学习认识、辨别、挑选、使用商品的知识以及简单的维修常识;按商品使用说明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商品、遵守规定或约定的服务制度。《消法》第13条第二款:“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信守契约的责任。消费者在消费过程,实质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了合同关系,是负担行为。合同成立,要按约定履行权利和义务,确认合同效力。例如,瑕疵损失承担。所谓瑕疵,是指商品或服务不符合其应当具有的质量要求。消费者在明知存在暇疵的情况下,仍然接受该商品或服务,这是消费者的自愿行为。经营者只要明示了商品或服务存在何种暇疵,没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并且消费者是自愿接受服务的,那么,经营者就不必承担法律责任。消费者在接受瑕疵商品或服务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将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

三、 合法消费的义务

违法性消费行为指消费者基于过错实施的违反现有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消费行为。民法、刑法、消费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广告法等法律对消费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作了比较广泛的规定。消费者为了实现自己狭隘的利益偏好,置他人权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于不顾,将危害社会整体利益协调、稳定和发展;危害健康和谐的消费秩序,破坏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物)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法律认可,消费活动和过程合法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基本保障。如的消费现象;国家文物的倒卖;报废车辆拼装买卖等是违法的消费行为,触犯法律法规,并构成刑事犯罪。

从“法无禁止既自由”的角度看,有些消费形式上合法但实质违法。如女体盛宴、男女同浴等恶俗低俗的消费现象;享用珍稀的野生动物;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等,为不道德商品和服务提供了市场空间。作为合格的消费者不仅不要购买假劣商品(如“知假买假”或参与黑市交易),还应积极抵制假冒伪劣商品,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盗版产品,积极参与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

这些消费行为与公序良俗、诚实信用、社会整体利益是相抵触的,从本质上是消费者应与拒绝。我们广大消费者还应积极勇敢的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主动向行政执法机关提供调查线索,或向厂家建言改进。以避免更多的消费者再次上当受骗,同时让那些坑害消费者的黑心商家早日落马。

四、 依法维权的义务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维权机制还不能够及时回应社会利益的调节需要,加上消费者法律观念还不成熟,导致一些不当消费维权现象的出现,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甚至会导致矛盾激化。如“牛车拉宝马游街事件”等等。我们遇到消费争议时,投诉商品、服务的质量、价格、损害等问题时应提供有关证据,有针对性地选择争议解决途径,防止事态扩大,冲突加剧,构建和谐的消费关系,杜绝、消除破坏性、有害冲突。

首先,保存消费证据。消费过程当中,会形成一系列的证据材料,如合同、发票、产品的合格证、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等;还有其他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那么产品的样品,财产损失人身受到伤害的相关证据材料,经有关部门鉴定结论;还有损害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损害的现场,对现场勘验笔录等,没有消费证据,就没有相应的消费受损害的事实,在操作层面上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者要认真收集和保存这些消费证据。

其次,注意诉讼时效的适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时候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在损害发生之日起及时维权。民通意见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⑵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⑶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⑷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产品质量法45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最后,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维权渠道。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⑴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⑵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⑶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⑷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⑸向人民法院提讼。消费者要依据争议的性质,有针对性地选择维权渠道,有效合法的解决问题,节约成本,节约司法资源。我们向有关部门申诉,解决问题,当然是很好的办法,但是有关部门在调解,处理消费纠纷的时候,往往没有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司法诉讼是解决消费争议的最后的保障。

总之,人们负责任的消费意识和可持续消费意识养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构建,有利于社会整利益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于阳春.消费者社会责任研究初探〔J〕.商业时代,2007,(03).

〔2〕夏乙岩,付军华.论消费者的义务〔J〕.法制与社会,2011,(01) .

〔3〕张艳丽,李亚楠.浅析消费者的义务〔J〕.商场现代化,2012,(09) .

上一篇:提高劳动报酬问题研究述评 下一篇:老子哲学在品牌价值观整合传播中的现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