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

时间:2022-09-26 05:38:26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一方面要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应社会生活变化、激烈的社会竞争及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因此产生心理失衡的问题比较普遍。为此,笔者对河北省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的14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56。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及前途充满困惑、惶恐和茫然,心理压力较大,并因此容易产生抑郁、偏执、敌对等情绪,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环境和评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来的多元价值观冲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调查显示:经常感到社会复杂多变的有690人,有时感到的有502人,很少感到的有164人;受到多元价值观冲击的有1228人,没有受到的有128人。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问题,使得一些企业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进行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不良行为,以及社会上不断涌现的“假文凭”“假证件”等现象,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不利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受到与普通大学生不同的待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显示:经常感受到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不同待遇的有952人,有时感到的有98人,很少感到的有306人;总是感到与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不同的有76人,经常感到的有490人,有时感到的有694人,很少感到的有96人。

近些年来,现实社会重文凭、重学历、重学校牌子的客观事实,使一些单位和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看待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戴着有色眼镜,不能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平等对待。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高职院校大学生是高考中的“后进生”,是被挡在重点高中门外的一群人,是普遍不被重视的“三等公民”。这种认识偏差,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程度地自卑、焦虑、忧郁、偏执等不良性格的不时显现。

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专业设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显示,72名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占调查人数的5%,606名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为一般,占调查人数的45%。该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专业满意度是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专业兴趣有紧密的关系,随着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的逐步降低,新生在各项因子上得分越高,发生相应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

考证压力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1028名大学生经常或总是听不懂课,占调查人数的76%;716人感到学习困难,占调查人数的53%;只有174人学习负担不重,占调查人数的13%;232名学生曾经补考或重修过,占调查人数的17%。由于这些无形的压力,大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包括厌学、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考试焦虑、学习竞争带来的压力、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定位迷惑、学感的体验、自卑、书呆子现象、失眠症、学习强迫症等。

就业压力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显示:为找工作而担忧或苦恼的学生有958人,占调查人数的71%。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过度焦虑和急躁、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心理、盲目自信心理、患得患失、攀比与嫉妒、不满心理与行为、生理反应失常等方面。在各种不满与不良就业心态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和反应,如故意旷课、酗酒、闹事、打架、不良交往、过渡消费等,严重时还导致违法与违纪行为。

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调查看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学生有104名,占学生总人数的7.67%;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为194人,占总人数的14.31%。

高职院校是否举行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学校经常开展心理讲座的人数是220,其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人数为6人,占总人数的2.7%;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数为0人;学校经常有时开展心理讲座的人数是664,其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人数为74人,占总人数的11.14%;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数为72人,占总人数的10.84%;学校经常很少开展心理讲座的人数是236,其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人数为16人,占总人数的4.26%;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数为94人,占总人数的47%;学校没有开展心理讲座的人数是96,其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的8.33%;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数为28人,占总人数的29.17%。

由此看出,学校是否开展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情况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大城市、城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家庭经济,本次调查表明,家庭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学生有182名,占调查人数的13.42%,年收入在1万~2万元的学生有338人,占调查人数的24.93%。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他们表现出更多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行为。

独生子女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调查的1002名高职院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这一结论打破了以往认为独生子女由于受到父母的溺爱,变得自私、适应性差、社会交往能力弱、依赖性强等传统观念。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成长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良好的教养方式、和睦的家庭关系以及宽松的家庭经济状况更容易使孩子具备活泼开朗、乐观大方、通情达理的性格。

家庭结构、关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学者研究认为: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比较严重,家庭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关系是否融洽,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宽裕等方面。

本次调查显示:家庭关系冷淡的有16人,占调查人数的1.18%,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与家庭关系和睦的大学生。虽然单亲家庭子女一般只占学生总数的l%~3%,但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占到了60%以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人冷淡,性情孤僻,不愿交际;二是悲观自卑,缺乏进取精神;三是性格怪僻,易标新立异,逆反心理强。

由此可见,有特殊家庭结构的大学生90.91%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咨询和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远比正常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有特殊家庭结构背景的学生,易形成孤僻、自卑、多疑、偏激等灰暗心理,是大学生中具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学生个体差异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年龄、性别、应历届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龄跨度为17~24岁之间,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负相关,这可能与毕业、就业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调查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男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恐怖(p

本次调查显示:1182名应届生大学生各项因子分均低于174名历届生大学生,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历届大学生。

大学生活事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活事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量是大学适应状况,是否融洽相处,平均月消费,丢面子、名誉受损,惊吓,体育锻炼。

本次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活适应很好的有39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9.35%,且对大学生活适应很好的大学生各项因子分均低于适应差和较差的大学生,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适应差和较差的大学生。与人能融洽相处的有118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7.61%,且各项因子分均低于与人相处不融洽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有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16%,且各项因子分均高于月平均消费在500元以上的大学生。

本调查显示:472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612人偶尔参加,252人较少参加,20人从来没有过,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各项因子分要低于偶尔参加、较少参加、从来没有参加过的学生,所以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多参与体育运动,以此激励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成长目标,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上一篇:探索高职高专类院校培养复合式英语人才的新模... 下一篇:探求技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