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融资的立法构思

时间:2022-09-25 07:52:40

文化创意融资的立法构思

在具体制度设计上,明确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这一组概念,继而设定政府投资主要是投向公益性文化单位这样一个基本的法律原则。银行贷款。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只靠公益性文化单位是不够的,大量的经营性文化单位活跃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线,对它们来说,通过银行贷款是一个更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然而,由于文化产品的无形性特点,长期以来这些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已经出现了可喜的突破。2007年11月2日,首笔文化创业产业中小企业版权保证贷款诞生,北京一家影视公司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成功获得了600万元的贷款。2012年,各大银行频繁与文化产业企业及地方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增加文化产业授信。4月,陕西广电网络产业集团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在西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3年内,将获得农业银行80亿元的意向性信用额度支持;8月,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分行与无锡市文广新局签订《金融支持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5年内,为无锡市文化和相关企业提供1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这些合作协议的达成,对于未来经营性文化单位融资及发展注入了催化剂。但是,这些都属于框架性协议,在具体实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知识产权主要是版权的担保贷款的可靠性问题。

对此,可以用法律的形式在宏观上规定一些通过无形资产担保向银行进行贷款的法律原则,为银行和希望从银行贷款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法律引导。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我国拥有大量的民间资本,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风险资本也开始看好中国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出于对国家文化资源的保护而对部分外资的限制是合理的,通过法律确定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可以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格外重要。

在部分公益性文化单位,应当限制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的进入,保持国有资本的控股状态;而在经营性文化单位,则可以向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敞开大门,确保他们合法的投资主体地位,让这些资本可以放心地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当中,发挥其资本优势,促进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构建国家文化产业银行,以保护和开发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3]对于这两种观点,笔者更赞同前者。因为,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金融机构,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时机并未成熟。而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则有一定的基础。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实施,建立国有资本为主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已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当然,仅靠《公司法》解决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还略显不足,应该在规范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宏观法律中,确定这种公司的投资主体、运营模式等。

作者:赵阳

上一篇:文化创意视域下美术学者创业 下一篇:文化创意发展问题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