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启示录

时间:2022-09-24 09:04:51

现代启示录

30年来,深刻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当然是改革开放。1992年春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南巡,发出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呼唤。还是在春天,总书记视察广东,要求广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或许是个巧合,小平南巡10年之后,2002年的春天,朴方来到广东调研残疾人工作,提出了“广东要率先基本同步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期望。

如今6年过去了,广东残疾人事业迈向现代化的步履踏出了怎样鲜明而坚实的足迹呢?

上篇:抓发展契机 锲而不舍开生面

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全省GDP总量16年居全国第一,2005年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到21701亿元,人均3148美元,跨入了中等收入地区行列,因而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富裕安康的奋斗目标。然而在2002年,作为经济强省,广东残疾人事业却未能与社会进程同步前行,发展实力和水平还比较有限。

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发展契机,把局面一下子冲开。

朴方视察广东,难得机遇就在眼前

机遇真的来了。2002年2月,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到广东走了20天,深入广州、顺德、佛山、惠州、汕头、潮州、揭阳等地,调研残疾人工作。他向广东省政府提出几点希望,包括由政府投入建一个残疾人工作基地、在政府机构改革50%乡镇残联被撤销情况下建立残联完整的组织体系,还有就是把福利公益金的20%给残联解决事业经费。广东省残联同志常说,没有朴方视察广东,就没有广东残疾人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今天。

抓住关键契机,锲而不舍打开局面

广东省残联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契机趁热打铁,提请省政府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解决事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于组织体系,由省编委发文,使乡镇残联做到了3有:有人管、有牌子、有工作内容。然而在20%福利公益金给残联问题上,却遇到了阻力。

在省政府联席会议上,有关部门提出,为什么这笔钱要给残联,你有什么项目我可以批给你嘛。省残联理事长郭德勤翻阅历史记录发现,省人大关于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明确写有“福利公益金的20%给残联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10年来,残联提出过上百个项目,但一个也没被批。联席会上,郭理拿着历史记录据理力争说,你这样做是绝对不对的,我这个钱若用得不对,审计、纪检可以查我,但这个钱不能给你卡住。经过几次省政府联席会议力争,最后主管副省长李容根拍板:还是依法办事。2003年,省残联与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共同制定《广东省福利公益金残疾人事业专项管理办法》,明确从福利公益金提取20%作为残疾人事业专项资金。

从此,包括全省各个市也照此办理,一年的经费由原来的200万元一下子长到1000多万元,对解决当时残联经费不足起了重要作用。

南粤助残工程,定向募捐创出品牌

这个缺口一打开,为乘胜前进增添了底气。2002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启动了“南粤助残工程”,募集社会资金,明确提出用于解决残疾人实际问题:包括资助1万名残疾儿童康复,资助5000名残疾儿童读书,而且登报向全社会公告。由此,社会了解了残疾人疾苦,看到了资助实实在在的成效,因而反响很好,积极性极高,一共募集资金2553万元。更由此,“南粤助残工程”成为发动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一个响亮的品牌。

2005年“六一”儿童节,启动了“救助残疾儿童、建设和谐广东”的新一期“南粤助残工程”,为2000名贫困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服务,把需要救助孩子的名字在网上公布,募集了500万元。

2007年又推出作为“南粤助残工程”子项目的“爱耳计划”,每年由省政府财政出资1200万元,为1000名聋儿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实行两免一补:免费配助听器、免费训练、补助食宿费。

解决康复经费,按辖区人口列入预算

康复是残联永恒的主题。然而当时全省残疾人康复水平低,依然是囿于资金的严重不足。省残联几经上下反复,争取到与省财政厅联合发文,采取按辖区人口安排康复经费的办法,有效解决了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问题。按辖区人口安排康复经费这一招很厉害,文件规定,珠三角地区按辖区人口人均0.5元至1元,粤北、粤东山区按人均0.4元作为残疾人康复经费。省财政拿出1400万元补助贫困地区的康复经费,即贫困地区人均0.4元中,有0.2元是省财政补助的。2007年全省投入康复经费已达4亿元。

有了这笔钱, 康复工作得以全面铺开,广东省近两年经过康复训练的残疾人达到200万人。

就业扶贫新招,集体智慧整村推进

在就业扶贫方面,省残联亦连年有新突破。在城镇,通过民营企业“定向培训、定点就业、集中管理” 模式安置残疾人就业;在农村,与爱心企业合建扶贫培训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培训和扶持残疾人发展生产。为使贫困山区和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2006年,省残联提出了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理念,把年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地区的残疾人转移到珠三角地区去工作,一个人一年能挣5000元,比全家的年收入都多,真正是转移一人、解放一家啊。省残联为此报请省发改委核准,规划在广州南沙区建立4.4万平方米的省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让残疾人经培训之后转移出去,摆脱贫困。

这么多新的突破,是省残联集中了集体智慧的结果。“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就是一例。

2006年春节刚过,省残联教就部陈部长来到郭理办公室。郭理问,扶贫方面有什么新招?陈部长便把思考了一年的“整村推进”提了出来。郭理一听,认为很好,大力支持。整村推进是从新农村建设演变而来,叫做“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依托扶贫基地或种养大户,与镇村干部签订责任书,培训残疾人开展种养,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陈部长经调研提出的方案,郭理召开省残联理事长会给予议定。陈部长向郭理要项目经费,郭理同意了。方案初稿拿给办公室看。办公室主任叶丽容把方案给省财政厅看了,财厅一看认为,这个方案很好。叶主任就向财厅要钱,一共试点50个村,每村从就业保障金中补贴5万元,每户3000至5000元发展种养业。财厅同志非常支持,说5万太少了,给10万吧。开展整村推进,2008年春节慰问,省残联组联部部长张永安就与分管组联的副理事长孙俊明商议,应该改变往年的分散慰问残疾人为整村慰问,而且地级市、县(市、区)、乡(镇、街)慰问对象均不重复,另外选点,可以扩大残疾人的受惠面。方案报给郭理,立即就被采纳了。这次整村慰问,省残联一共花了10万元,大家都觉得花得值。

下篇:树发展理念 系统推进争排头

建立健全发展残疾人事业长效机制,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保证。考虑残疾人长远利益,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教育以及全方位的保障制度,就应成为一个系统工程,系统推进,系统发展。这些都是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所要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加大教育投入,让残疾人有书可读

郭理说,朴方视察广东时反复强调教育,要求广东把特教工作搞上去。 广东残疾人教育薄弱,全省只有67所特教学校,入学率表面达到90%,实际不到50%,随班就读实际是随班困读。残疾人缺乏教育,就缺乏竞争能力,就永远是受穷的。作为省人大内司委委员,2004年,郭理提出了加大特教学校投入的提案。省残联联合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教育厅、省政府发展中心写了调查报告,2008年已经有了结果。省政府发文,省财政和福利每年拿出3000万元改造特教学校,60万以上人口的县必须建立一所特教学校。

为在一个地级市建特教学校,郭理曾和当地以及省里领导有过一次特别的思想沟通。郭理陪省里有关领导去一个贫困地区。当地领导汇报说,残疾人最好随班就读,没必要建特教学校。郭理一听就急了,当场很不客气地指出那位领导的说法是错误的。 郭理的做法受到在场省里领导的批评,认为郭理不了解当地情况。郭理又与省里领导辩论了40分钟。吃饭时,郭理找到省里领导做解释,请领导多多包涵。郭理说,我是管残疾人的,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如果我知道情况却不敢说话,这里的残疾人就没书读了。那位领导也感到问题重大,回省后立即责成省教育厅组成调查组前去调查。调查组经过一个星期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这里必须建立特教学校,以解决4000名残疾人没书读的问题。在省里和当地政府支持下,那所特教学校建立起来了。郭理非常高兴,特意亲笔致信省里领导,对他的宽容和支持表示隆重的感谢。

广东特教工作这几年有了很大的突破。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盲人大专自考,广州中医药大学办起20多名学生的盲人班。人民日报专门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盲人也能上大学”。2007年,广州大学办起40多名学生的两个聋生班,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聋人学生部,省残联特意聘请原广州聋校校长戴东红去当主任,戴校长推掉别处高薪聘请欣然受命,有她负责管理,聋生班就不成问题了。

省政府出台政策,实行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免掉学杂费,小学寄宿生、中专生和大专生,每年分别补贴400元、600元和800元。残疾人通过普通高考,上线考生100%录取,每年达200人。2005年,通过智力扶贫,省财政资助100名贫困家庭的残疾学生在6所技工学校就读,每人每年补贴5500元,2008年这首批100名毕业生由省残联负责安排工作。

此外,广东省培英中专暨省残联职业培训中心,在副省长李容根直接关心下,于2003年从市区小巷迁往占地50亩的新址,盲、聋、肢残在校生达680人,远程教育学生400人,成为全国残疾学生人数最多的职业中专,将来培英中专还准备办成特教学院。

儿童康复立法,建立康复保障系统

残疾人康复经过多年发展,残联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儿童康复机构,残疾儿童和家长要求康复训练的呼声很高,但拿不出训练费用,康复机构缺少生源,生存也难以为继。现状需要为学龄前残疾儿童义务康复立法,这也是从源头上维护残疾人权益,按照美国算法,现在为残疾儿童康复投入1元钱,将来政府将少花10元钱。

2003年,郭理在省人大提出提案,要求出台《学龄前残疾儿童义务康复条例》,提案在社会反响很大。2003年,广东残疾人康复协会成立,一批康复专家为义务康复条例发出倡议,中山大学刘星教授组织20多人包括博士生,制定了义务康复条例立法的整套文件。2006年,根据总书记“全社会都要关爱残疾儿童”的讲话精神,中国残联、民政部、教育部、妇工委在北京人大会堂召开座谈会,对通过义务康复条例加以推动。2007年省人大将其排在预备立法草案的第一个。目前,义务康复条例向全省各市政府征求意见,已有2/3市反馈,表示总体同意,学龄前残疾儿童义务康复立法已经水到渠成。

随着康复经费的解决、儿童义务康复立法的提出,康复救助的理念也随之被提了出来。康复救助就是,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所有的康复项目给予免费救助,包括白内障手术、配助听器、脑瘫和智障儿童训练,满足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

全国省级第一个广东残疾人康复协会首创了康复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和机构认证,使全省的残疾人康复机构都规范起来,形成系列,按同样的模式范本去建设。2007年10月,配备国内最先进声学效果隔音室的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听力门诊部投入使用,对聋儿来说当然是福音。

推进事业现代化,建立系统形成系列

什么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广东省残联的思路是:最根本的是要建立高水平的、全方位的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并出台相关政策,使广大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有保障,使贫困残疾人有稳定生活补助、有养老保障等一系列社会生活保障,真正让残疾人享受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社会福利,这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郭理说,我赞同副理事长谢禧乐提出康复保障系统的观点:即两个覆盖。一是覆盖所有的康复项目,二是覆盖所有的残疾人,钱多钱少是另一码事,先要覆盖。珠三角地区可以高水平覆盖,那是真正的事业现代化,贫困地区可以低水平覆盖,那也是向着现代化的迈进。

就事业现代化而言,形成上下互动、严谨融洽的残联系统也极为重要。2001年底,郭理刚上任时,残联系统的上下互动比较薄弱。郭理采取的办法是,帮助基层残联解决实际问题,让基层感觉到,省残联是他们的“老豆”(广东话老爹的意思)。郭理向省里打报告,要给60个贫困县残联每县10万元配小车。郭理找到管财政的上级领导,开始并不同意。他说,除了公安以外,其他部门没有这个先例,开什么国际玩笑?郭理就和办公室主任一起跑财厅,坐在财厅门口等人家上班,从厅长到处长到科长,一个一个宣传、说服,使他们了解,残疾人工作山高路远,没有汽车很难做,使他们感动,同意给基层残联配车。后来,那位省领导同志见到郭理说,老郭,你配车的几百万,我特批给你了,从来没有过的呦!郭理连声道谢。在贫困地区,残联有了小车,在当地就“抖”起来了,其他部门全都刮目相看,工作也好开展了。经过这样的努力,基层看到省残联真的千方百计为下面排忧解难,一个上下融洽、互动的系统就慢慢慢慢建立起来了。

抒发爱的感言,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郭德勤理事长是2001年8月到省残联的。至今已有6个多年头。2008年,他被选为省人大常委,过不了多久,他就要从残联岗位退下来,去省人大赴任了。

这6年,郭理在带领省残联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中,为自己、为同事,也为残疾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到残联之前,郭理被称为“郭主席”,在省总工会工作12年。省委组织部找他谈话。他曾表示不愿意到残联。因为,他听说,残联工作很难搞。最后是服从组织分配,他才到省残联的。真正进入角色,是亲眼目睹的事实触动了他。他第一次下乡,看到100多个农村妇女参加聋儿家长培训班,但她们的孩子没有一个配得起助听器;看到一个聋儿经康复中心培训,能够叫出妈妈,年轻的母亲听了吧吧地掉下眼泪,他被感动了。他感到,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他要求自己,既然坐在残联理事长这个位置上,就必须尽心尽力为残疾人说话办事谋利益。

从此,他为推进残疾人工作投入了全部精力。用他被人称为“郭大侠”的侠气和甘愿为残疾人服务的“草根精神”,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省残联的同志说,郭理没架子,残疾人协会活动,基层残联有事,只要腾出空来他都会参加。他到基层,从不敷衍,为残疾人推推轮椅,拍拍肩膀,拉拉家常,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一片。由于他经常利用自己朋友遍天下的优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基层残疾人和残联同志都很信赖他。

郭理是广东狮子会的创会会长,是广东“狮王”。广东狮子会有20多个分会,基本都在双休日活动,都会邀请狮王参加,不来就是不给面子。于是从2002年创会,郭理几乎就没有休息过双休日。狮子会5年共筹善款1500万元。

他为残疾人事业的敬业和忘我,令同事称道。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关键时刻,他夫人患乳腺癌,主管调查的孙副理事长要去看望。郭理说,你把抽调抓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结果,孙理真的坚守在岗位上,一次也没去看望。

对于残疾人事业,郭理发出这样的感言:

残疾人工作者首先一条,必须要爱。从残疾人身上看到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应该爱得起来;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应该多一点关爱。从个人角度讲,常怀慈爱之心,对我本人就是一种福,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常做善事,我心情很好,身体很好。佛经第一句话说,常怀慈爱之心,福必将至,祸必远行。我希望,每个人都怀着慈爱之心去关爱残疾人,我们的和谐社会一定会建立起来。

采访后记

我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正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残疾人事业的现代化也应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前行。在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中,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残疾人工作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上一篇: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 下一篇:残奥培训 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