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

时间:2022-09-23 01:36:25

高校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

[摘 要]为适应社会快节奏带来的各种压力,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心理素质;积极心态

一、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现状

由于社会、家庭多项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异常现象屡见不鲜,因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案例也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还有很多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择业就业方面存在障碍,感到生活没有目标,对学业、生活感到倦怠。这些对大学生成长造成了很大影响,高校对此已充分重视并着手开展正确引导。

二、积极心态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积极心态是一种对任何人、情况或环境所持的具有建设性的思想、行为或反应,是面对挑战应具备的“我能”而且“我会”的心态。它在看待问题时既考虑到问题有积极的一面,也考虑到问题有消极的一面,但强调积极的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

1、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拥有积极心态的人通常比较乐观,能坦然面对现实,热爱生活并富有幽默感;当遇到压力或问题时善于寻找解决途径,不会一味沉浸于困扰中,能够适度宣泄情绪,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2、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提升

人际交往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积极心态可以使内心对他人充满真诚和尊重;容易接纳和理解对方、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懂得有效聆听,善于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积极心态会调整你的思维,不会过于强调自我或封闭自我,能够带着关心、平常心、宽容心等心态与人交往;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认识到自身不足,善于听从他人劝告与帮助,及时改正。

3、有助于抗挫折能力增强

当代大学生拥有较优越的家庭环境,社会发展也使他们从小有着开阔的眼界;然而正是物质环境的优越使其抗挫折能力较薄弱,当进入大学需要独立面对和解决一些问题时就会产生实际的困难,影响其情绪和心理健康。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使之认识到人生中挫折不可避免;同时,运用积极心态会使他们意识到:挫折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财富,它也能促使很多人发现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4、有助于学业成功

积极心态能够使大学生及时调整自身心理状况,明确学习目标,消除学习焦虑,培养学习兴趣,主动扩展学习面,提升学习成绩。

5、有助于择业、就业心理调适

如今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在择业过程中存在未做好就业心理准备、自我定位不准确、不愿从事基层工作等现象;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未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选择职业是人生的重大抉择,在择业和就业中会遭遇许多比以往更复杂的矛盾和困惑,要经受心理素质的考验。积极心态可使毕业生正确自我评价与定位,树立自信心;避免就业焦虑、面试怯场等求职误区,有助于毕业生心理调适。

三、积极心态的培养途径

积极心态包括自信、乐观、宽容、责任、谦虚、知足、自强、感恩、合作、创新等心态。

1、发挥辅导员心理教育作用,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活动

辅导员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校园活动,或是台前表演,或是幕后筹备。通过舞台展现和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心、成就感与参与意识;通过组织筹备工作,可培养其责任与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组织与社交能力。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相关课程与讲座

我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心理学、积极心态学等多门课程纳入教学体系。讲授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以指导学生培养健康心态为重点,加强开展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心理教育课程,以及相关讲座,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态,解决成长和适应方面问题。

3、构建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体系

心理咨询可使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有所变化,解决他们学习、生活、爱情、疾病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可及时了解和监控学生心理危机,通过专业途径与方法进行心理干预,控制心理疾病发生率。

4、开展拓展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可培养团队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可培养果断、自信、敢作敢为的优良品质和克服心理恐惧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与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增强自信心。

5、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生动开展心理、励志协会等社团活动

培养积极心态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社团可组织心理情景剧、心理影片、心理宣传月等,让大学生在自我组织和参与中提升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拿破仑•希尔,N • V •皮尔:《积极心态的力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乔治林,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及探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赵晓芳,女,(1977――)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辅导员、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研究,赵晓敏,女,(1975――)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讲师

上一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环境的... 下一篇:立足当地特色 大力发展经济――馆陶县寿山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