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养成教育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20 04:19:10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调查报告

[提要] 为更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开展养成教育,课题组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高职学生大多能坚持主流的价值观,但同时存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学习方向明确但缺少自控能力,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强烈但是行动力不足。结合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深化思想、文化先行,丰富学习、授人以渔,表率生活、榜样力量,培养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养成教育

本文为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养成教育研究”(编号:SZ141250)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收录日期:2015年8月3日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当前高职学生主张独立、追求新潮、标榜个性,但同时部分高职学生形成了纪律松弛、沉迷网络、公德沦陷以及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惯。高职学生终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他们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现状,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养成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对象、方法及过程

课题组于2014年11月,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500名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学生,全部为送达问卷。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不记名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内容涉及思想、学习、生活三大方向。课题组教师利用上课时间将问卷逐一发放至学生,讲解填答要求,让学生独立、真实的做完问卷,现场回收,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到了100%。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思想方面。关于理想信念的指引作用,调查中高职学生认为其“很重要”的有42.2%,认为“重要”的有41.4%。但是,对于践行自己的理想,他们或者没有行动,或者没有方向,真正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的只有29.2%。面对未来,51.4%的同学“充满信心”,15.2%的“不敢想,也不愿想”,9.4%的“没有信心”,24%的只愿意“活在当下,没想过”。由此可见,学生虽然能够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但由于心理、思想的不成熟和社会实践的局限,他们很难找准方向并为之努力。这既是他们心智尚不成熟的表现,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时,有12.6%的同学表示“主要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57%的选择“兼顾国际、集体和个人利益”,12%的“主要考虑个人利益”;还有19.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后两种比例虽然不占多数,但是这部分同学在随后的两道题目中会更倾向于做出功利化的选择。

“您认为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这个题目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题目中选择“主要考虑个人利益”或是“说不清楚”的同学,选择“A.为国家发展多做贡献”的比例要远低于平均水平;他们更多的会选择“C.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和“D.拥有权力和金钱”。极少数同学对“要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说法非常认同,但是选择“有一定道理”和“不认同”的几乎各占一半,分别是44.4%和49.4%。同学们的价值观可以说紧跟时代潮流,没有出现大的偏颇,但是一部分同学存在的功利化趋势也是不能忽视的。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和文化正侵蚀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也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对“社会主义终究会战胜资本主义”的观点有14.2%非常认同;45%比较认同;23.6%较不认同;17.2%不认同。后两个选项加起来有40.8%,说明当代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这种先进的制度缺乏信心。由于缺乏信心,他们自己的政治信仰也很难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上,只有19.6%;更多的同学选择了“实用主义”,或者是“没有信仰”。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看法,27.4%的同学认为“为国家做贡献”;21.2%的认为“是件荣耀的事”;高达40.6%的同学认为“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好处”;还有10.8%的“不关心”。这些反映出新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党的宗旨、性质等不了解,不明确。因为不了解所以产生误解,因此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别需要注意的。

是否关注国家大事和政治性话题,14%的同学“很关注”;61.2%“当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时比较关注”;22.6%“很少关注”;2.2%表示“不关注”,有大约1/4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他们是否“一心只读圣贤书”呢?答案是否定的。通过访谈得知,他们的课外时间大多花在游戏、追剧、购物、聚会等方面。即使看新闻,很多也仅是泛泛了解,深度关注的,少之又少。

如何看待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大部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较理性。我们认为对国家大事关注度低是同学们缺乏民族自豪感的一个因素,事实证明,这两个变量的确正相关。第二十七题中“不关注”国家大事的同学,在第二十八题上73%集中在C和D两个选项。

37.8%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爱国热情影响最大的是“社会舆论导向”;19.0%的认为是“家庭的潜移默化”;36.4%的归因于“课本知识教育”;6.8%的认为来自于“同学或者朋友”。爱国主义本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面,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也是社会舆论的阵地。这说明学校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方面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教育者要肩负起这一重要责任。

(二)学习方面。问卷显示,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预期是良好的。38.2%的同学最希望“得到过硬的专业知识”,50.3%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活动和实践能力”,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加起来占88.5%,甚至强调“实践能力”的还要多12.1%。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有着非常美好的憧憬,希望拥有与众不同、十分精彩的高职生活。

高职生活相对高三而言,压力骤减,学生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娱乐方式瞬间就占领了课余时间。通过个别访谈得知,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后,都会在学习上给自己 “放松一把”,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他们自控能力较差,有的一放松就很难收心。在问及“有没有旷课、上课玩手机或睡觉的现象”时,仅有10.6%表示不会。他们虽然有良好的学习预期,但是自控能力比较差。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这种不积极的学习行为呢?59.4%的同学认为“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缺乏组织性、纪律性”,20.8%的认为“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18.2%认为“高职学生有自由安排时间的权利”,还有1.6%的同学将其归咎为“学校或者老师管理不严格”。很明显后三个选项都是站不住脚的,但是他们加起来的比例却高达40.6%。这说明学生的自控能力弱是一方面原因,错误的认知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大学和高中的讲课和学习模式是不同的,对大一新生来说,暂时摸索不到适宜的学习方法也属正常。不过比较意外的是有44.6%的同学明确表示“有一套自己的方法”,21.8%的表示“除了刻苦学习,别无他法”,19.2%的“找不到方法”,还有14.4%的同学比较聪明,他们“经常借鉴别人的方法”。其实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也算一种方法。由此看来,在“学习方法”方面只需要老师稍加点拨就能有不错的效果,或者直接以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沟通,他们就能受益匪浅。

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已经感觉到或多或少的压力,感觉“压力较大”的占30%,“一般”的占57.2%。而他们解决压力的办法更多是倾向于“自我调节”,占80%。高职学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高职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等,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作为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上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的面对压力、困境。

(三)生活方面。在问及是否有人际关系困扰时,仅有23%的同学表示没有;“经常困扰”的占8.4%;“有时困扰”的占42.4%;“偶尔困扰”的26.2%。当他们与舍友出现矛盾时,1.6%的同学“请老师或家长帮助”;13.4%的“向同学朋友求助”;78.8%的“自我解决”,“置之不理”的仅占6.2%。这说明他们绝大部分会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化解矛盾,能够自主地调整人际关系。

90%的同学认为“环保是一件很紧迫的事,应该人人参与”;1.8%认为“那是国家的事”;6.2%认为“应该先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再谈环保”;令人意外的是,竟然仍有2%的同学认为“还没到刻意保护环境的地步”。从中可以看出,大一新生总体上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是一涉及具体行为,特别是不起眼的微小行为,他们往往就“做的不如说的好”,仅有19.6%的同学表示不会“浪费水电、乱扔垃圾”。说明高职学生的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不强,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具体行动上缺乏毅力。

对于一些不文明的用语或者行为,如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教学楼内吸烟等,同学们的态度大体明确,也相对一致。30.2%的表示对此“非常反感”;45.6%的“比较反感”;15.6%的“无所谓”;8.6%的选择“很正常”。“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您是否会伸出援助之手?”尽管锁定了“力所能及”这一定语,但这道题目的答案仍旧比较分散:选“不管是谁,都会去帮助”的有35.2%;选“如果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就会帮助”的有43.2%;选“如果是身边的人,就去帮助”的有20.4%;1.2%的认为“不会,帮助别人也落不着好”。通过课后访谈,我们了解到,高职学生有很强烈的助人意识,特别是在虚拟的网络上,诸如论坛、QQ、微信等社交工具,常常是一方求助,八方响应,但是他们的援助之手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不愿伸出。

“您是否认同高职学生拖欠助学贷款是不诚信的行为?”很多寒门学子在求学之初就受益于助学贷款,却在学成之后拒不偿还,这种道德和诚信严重缺失的行为,在高职学生眼中竟变得很好“容忍”。A、B两个选项为正向选择,C、D为负向选择,它的两个负向选择加起来占50.8%,对拖欠助学贷款行为的容忍极有可能让他们自己也变成欠债不还的人。

同学们对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是比较认可的。25%的认为“非常重要,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44%的认为“比较重要,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28.2%的同学“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对于不选择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利的行为,69.2%的同学将其归因为“人们的法律意识不强”;17.6%的认为“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有11.2%的认为这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由此可见,高职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有着明显的不成熟性,个别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身行为等与社会期望有着较大的偏差。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对问题背后的原因探究发现,高职学生大多能坚持主流的价值观,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存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他们主张个性、心态开放、真实但不够成熟、爱国但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学习方向明确但自控能力不足,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强烈,但是行动力不足。这些现象的产生除了学生的个人原因外,还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关。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出现的新问题,要思考和研究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养成教育成为我们选择的途径,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深化思想,文化先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理念和生活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建设校园文化上,应着重构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文化、校风文化、学风文化、校歌文化等;二是环境文化,包括格言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和宿舍文化等;三是制度文化,包括学生守则、一日行为规范、双休日管理办法、综合素养评价等;四是阵地文化,包括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网站、宣传栏等。融合先进思想道德、优秀传统文化和校本教育资源,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培育特色鲜明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自觉地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实现文化育人。

(二)丰富学习,授人以渔。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平等、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能主动地、积极地、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倡导丰富多彩的大课堂,并非指知识量如何之大,而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心、好奇心、求学心,老师需要像导演一样,引导学生在大课堂中自我学习。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终身,授人以渔的本质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三)表率生活,榜样力量。在高职学生养成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并运用正面典型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感召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学生。这是我们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主要做法,比如说女教师、司机和警卫战士等“最美”人物的出现,以及其他许多好人好事的显现,让学生看到社会上闪光的一面。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示范带动作用,除了社会上出现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以外,还应该树立高职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如学习上成绩优秀或是生活中自强不息的学生。这些更加贴近学生的事例使高职学生无形中接受心灵净化,发挥养成教育的作用。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并使之成长”,这种培养类似于养育,通过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和帮助高职学生良好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并持之以恒。我们正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问题,然后经过一系列探索来找到养成教育这个最优化、最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伴随他们成长、成才。

主要参考文献:

[1]薛德昱.高职生自制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6.

[2]杜静.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对策探析――基于“主体”的视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5.

[3]张静.“90后”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0.

[4]苏小河,蒋满英.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智能特点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0.6.

[5]廖建梅,徐念农.关于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09.5.

上一篇:对做好农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雷文斌 ... 下一篇:关于团场职工增收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