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要关注

时间:2022-09-15 03:33:13

【前言】阅读需要关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和写出《大流感》的约翰・M・巴里,写出《万物简史》的比尔・布莱森一样,本书作者也不是纯正的科学家,却是出于职业需要和科学认知打交道,久而通过自己的理解积累,写出科学发展中的一些人事,不小心就变作了经典。杰弗里斯是BBC电视制片人,同时也是一个作家和记者...

阅读需要关注

科普类

科学松鼠会推荐

科学松鼠会是一个传播科学的公益团体,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科学传播并流行起来。

《阿司匹林传奇》

迪尔米德・杰弗里斯/著 暴永宁、王惠/译 三联书店

和写出《大流感》的约翰・M・巴里,写出《万物简史》的比尔・布莱森一样,本书作者也不是纯正的科学家,却是出于职业需要和科学认知打交道,久而通过自己的理解积累,写出科学发展中的一些人事,不小心就变作了经典。杰弗里斯是BBC电视制片人,同时也是一个作家和记者,因为父亲心脏病服药的缘故对奇药阿司匹林开始感兴趣,顺藤摸瓜对它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充满文化感的梳理。这是一段牧师、郎中、化学家、医生、商人乃至政治家和军事家共同铸就的传奇,它告诉我们,历史上从来不乏最权威广泛的媒体也在中缝中刊登江湖骗子偏方的时期,坚持去辨认方向的人从来是少数中的少数,混沌不清源自主观意愿的观念从来在东西方都一样盛行。在科学规范建立的进程中理性被反复锻炼,必然伴随着对其更深内涵的了解。

《吃的真相》及《吃的真相2》

云无心/著 重庆出版社

委实是举贤不避亲的举措,我们在这个总结推荐中放入了松鼠成员云无心的书,并坚信这样做会得到读者的首肯认同。国内科普书市场上已经多年未见如此深刻又好看、面向一个方向的原创了,更兼它出现在各种养生健康书坑瀣一气危害众人的时期,引起的争议和颠覆都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吃的真相》以有别于任何饮食指南的方式,清晰表达出了坚持什么、相信什么、为何如此,这种声音对于知识持有者来说原是最真实最本色的,却在今日也成为难得,它的被接受甚至不被接受都应当引起思考:对于整个食品市场乃至大众消费品市场,我们想象期待中的客观公正的观察者们哪儿去了?

《失控》

凯文・凯利/著 东西文库/译

新星出版社

在传统生物领域已无市场的拉马克定律,借着人工智能的更新迭代,杀出了一记漂亮回马枪,被认为是达尔文进化改进效率的方向――这就是《失控》在讨论程序设计和机器进化时给人最深的震撼之一。即令诞生于十多年前,著名科学作家、《连线》创始人凯文・凯利写就的这部预言性质的计算机及互联网进化史诗,放到今日来也一点未见陈旧过时,类似于上述这种叫人拍案的创见俯拾皆是。能做到这一点,在于作者本人强大的异于一般的系统化能力――的确,很少看到有谁能对科学技术的某个重要方面做这么完善的参悟,并加以内外整合。他是让我们羡慕嫉妒的,科学写作中,对知识对思想对叙述能力的追求缺一不可,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毫无疑问的巨著。

亲子教养类

蔡颖卿推荐

蔡颖卿,台湾著名亲子教养专家,出版亲子教养书籍数本。致力于生活教室的经营,希望在人生经验较丰富的现在,

带领更多的孩子从实作中体会生活的美与自我照顾的完整经验。

《际遇:梁启超家书》(简)

杜垒/编 北京出版社

亲子教养不可能以理论成专家,但言行一致的身教者会成为大家的榜样。当人们问起父亲与母亲在教养上是否责任不同的时候,梁启超先生的家书集“际遇”是我一再推荐的好书。许多人对于中国教育只感受到威权的一面,对于传统的教养只看迂腐的一面,我们忘了自宋朝以来中国人热情于教养的珍贵遗产。梁启超先生是百年前的中国父亲,但他言语中的细腻温柔、对孩子情感表达的真诚、自然与黏腻,以及生命带领中宏观与实际的平衡,或许会令今天多数的父亲感到惊讶。

“跟孩子做朋友”几乎成为教养中的口号,但怎么做朋友,或做怎样的好朋友,是我在细读《际遇》才看到极为完整的的言行解答。这是一本与方法无关,却是我所读过,对于父母之爱以观念诠释得最完整的一本书。

《越读者》

郝明义/著 网络与书

市面上有许多关于阅读的好书,但《越读者》这本书的书写角度很特别,郝明义先生以饮食观念作为帮助读者理解的角度,一边介绍平衡健康的阅读方法、一边引发我们看见已经累积的阅读问题、又同时提醒这个时代正以不同以往的速度前进,阅读者应该注意的事实。

我把这本书当成“深化阅读”的学习书,所以常常拿起重读。它不是一个观点的启发,而是一份角度很广的提醒与带领。书中的观念很清楚、很深刻,内容的涉及很深也很广,但因为文字不凝重,编排又兼顾了严谨与轻松,所以读起来不困难也很有鼓励的作用。

要懂得营养摄取的基本观念与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才能吃得健康愉快;阅读也一样。“开卷有益”是需要透过正确认识才能培养心灵沃土的活动,我特别推荐“已经相信阅读好处,却不清楚如何得到帮助”的朋友好好阅读这本书。

《人生基本功:建筑师潘冀的砌砖哲学》

潘冀/口述蓝丽娟/撰文

圆神出版社

我喜欢读各种专业人士透过自己的工作来谈人生观的书,因为落实工作的分享使观念变得更容易取法。而透过不同的工作领域,我也得以了解世界有多大。建筑师的养成所需要的磨练与养份在这本书中有深刻的分享,而面对工作时透过工序来解说思考逻辑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因为建筑是纪律的实体,而纪律如何与生活融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这本书以一个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含括最广角的生活分享。无论是个人成长、工作人际、夫妻相处、亲子教养、社会关怀或信仰学习,述者都以很忠诚自然的语言来传达这位建筑师所要分享的“生活基本功”;我想,基本两个字特别重要,因为聪明与快捷方式的思路常常使我们忘了,最有竞争力的,永远是扎得够稳的基本功。

设计生活类

吴东龙推荐

吴东龙,台湾自由作家及设计工作者,出版多本与东京设计有关的书籍,创立“东喜设计工作室”,

并担任木马文化“享读”书系规划工作。

《老房子新感动:东京生活空间的再提案》

[日]东京R不动产/著 龚至贞/译 木马文化

在东京,有越来越多的老房子,也有许许多多的老房子正在被改造再生。所以这本书里面,介绍了许多房子被改造的案例,有顶楼阳台、有迷你住宅、有传统町屋改成的面店,也有以现代主义为特色的集合住宅。这些老房子或许都有些历史痕迹与年代意义,不过透过一些改造专家的创意与巧思,让这些老房子都产生了新的价值,也赋予其新的生命。而老屋改造的价值何在?在于人的生活形态影响了住宅风格,老房子有记忆凿斧的印记,也因新的生活方式而使得这些房子有新生命,更激荡出新的火花。这些房子意想不到的使用方式,也给我们在住宅设计上带来无限灵感,而房子的新旧、交通、尺寸等等,不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旅行的所在》

[日]松浦弥太郎/著 叶韦利/译 大块文化

是作家、是编辑也是书店经营者的松浦弥太郎,对于旅行与生活都有异于一般人的特殊经历,尤其还是年轻时候,一个日本人在美国住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卖牛仔裤、和书商找书,或是住进黑道经营的旅馆,在异乡的生活中,有爱情、亲情也有友情,细腻而生活的叙事笔调,让旅行中的生活也饶富故事的戏剧张力。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仿佛和作者度过了一个纽约的早晨,或是一场悠闲午茶时光。

一位创意人的养成与态度,或许就从松浦先生的旅行历程、生活观察中可以窥探其中趣味,恬淡悠远而绵长。

《太可惜了!创意这样想就对了: 打造送行者的小山熏堂创意学》

[日]小山熏堂/著 欧凯宁/译 猫头鹰

身为创意人、媒体人也是电影《送行者》剧作家的小山熏堂,用“太可惜了!”这句话来贯穿全书,主要在于提醒着我们,很多的创意都藏于无形,或者是来自于不知不觉之中。

因此,若能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事情,时时打开创意的感知天线,去察觉生活中未被发现的有趣思考,处处自我提问: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如果忽视过去的失败,就太可惜了!为了停水而生气,就太可惜了!柜台小姐只当柜台小姐,太可惜了!在日常中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只用单向的线性思考,不能在失败中学习,不能把握好的机会,不去挑战自己、激发自我,放弃了这些可能改变人生的契机,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绿色生活类

林黛羚推荐

林黛羚,台湾住的研究者,致力于提倡绿色生活。出版多本绿色建筑书籍。

《一整年不用钱》

[英]马克・鲍伊/著庄安祺/译 大块文化出版

即使所实验的一整年已经过完(2008~2009),Mark还是继续过着不花钱的生活――没有银行账号、不支付公家机关寄来的账单(例如劳保、老人年金那些),但Mark的“下场”却完全颠覆大家的刻板印象:虽然他至今住的是露营拖车车厢,吃全素,但看起来脸色红润、衣服干净、没有体臭、脸颊干净没有胡渣、甚至还因每天260下伏地挺身,体重从70公斤增到83公斤。

Mark会做出一整年都不花钱的决定,看似很“极端”,其实“正常”。他的反应来自所看到的全球现状:今日大家都太过于依赖各种产品通路与包装形象,而不再思考产品的源头的黑暗面,以及整个环境已经受制于金钱体系。早期人类利用金钱帮助交易的流畅性,但当各种财务及货币开始衍生出虚幻数字时,人类从金钱的主人变成金钱的仆人。

《卯上台塑的女人》

[美]黛安・威尔森/著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笔译组、赖慈芸/译

社团法人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

当大企业、大财团告诉你,他们的工厂不会有污染、甚至有助于带动地方经济繁荣、创造工作机会时,你内心要打个问号。这本书,是一个小虾米对抗大白鲨的真实故事。黛安・威尔森目睹了家乡在延续五个世代的谋生之道以及家乡整个生态系统在政府支持的石化产业入驻后,遭到官商以残暴无情的手段驱离、摧毁,成为全美国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她决定挺身反抗,但是对手都是跨国大企业,其中包括台塑。黛安在书中描述台塑等企业,如何运用政治献金“购买”政治影响力。

除了台塑之外,还有BP(英国石油)和陶氏化学。虽然黛安只有高中毕业,但透过努力研读环保局报告、研究化学术语如二氯乙烯、苯、氯化氢等,她成功写出抗争的诉状,揭发了政府、财团和人民间不愿面对的真相!

《盖自然的家屋》

林黛羚/著 商周出版社

书中每一个家都以“非主流”的方式“美”着,让走进房子的人想赖着不走,或是不断萌发再次拜访的念头。这些屋主许多都是自己盖屋,但都非建筑相关专业,只凭着自己的触感、做中学、失败再试,进而慢慢成形现在的家! 远行的时候,感谢屋主慷慨提供借宿,让我有更多时间与屋主吃茶慢聊,慢慢听着他们述说更精彩的、藏匿在土地上与房子里的生活方式。而听屋主讲述他们的过去的故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他们会选择这样的生活、创造出这样的房子。

本书的使用建议:每晚一则故事,图可以慢慢看,真要盖房子的读者,可以再参考其盖屋的摘要,书中每位屋主改屋的目的,主要是想分享不同的生活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与代价、分享他们的经验。透过这本书,一定可以激起大家心中的筑梦涟漪!

饮食文学类

韩良忆推荐

韩良忆,台湾著名生活美食家,出版旅行文学、美食书数本。目前旅居荷兰。

《韩良忆的音乐厨房》

韩良忆/著 皇冠

虽说“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作者推荐自己的著作,难免有点尴尬,但还是让我厚着脸皮来介绍这本既是2010年新书也是旧作的著作吧。

本书前身为《罗西尼的音乐厨房》,是我写的第一本食书,对作者而言,自然意义非凡。出书时,饮食写作在台湾尚未形成如今这众声喧哗、山头林立的热闹局面。在当时,饮食写作多少仍被文坛视为雕虫小技,书市常见的食书多半不是餐厅指南,就是烹饪食谱,饮食文学书不是没有,却相对较少,像《罗西尼的音乐厨房》这样结合食物和音乐的书,则是听都没听过,遑论看过。

本书尝试以音乐为引,食物为本,表面上介绍音乐与食物搭配之道,实则想传达一种生活态度,希望与读者分享日常生活中简单便可取得的乐趣,激发读者对食物与音乐无限可能性的思考,更因之书中讲的食物多半是不需多么高明的厨艺,用不着“高贵”的食材,便可在自家厨房当中烹调的家常菜色,以西菜为主,贪图的是西菜烹饪较少油烟的好处。

新版的《韩良忆的音乐厨房》最大的不同,是多了食物照片,方便读者一目了然,另外修正原书中漏植与错误之处,同时更新了若干已过时的资讯,至于旧作散文中的情绪和意念,则大致保留,以后记方式记下作者新的想法或发现。

《旅人的食材历》

洪震宇/著 远流

这本书文字浅白,不矫揉造作却也不俗气,不时引经据典却又不令人感到枯燥,作者洪震宇按照一年当中二十四个节气,记录台湾不同城乡的农产与食材,于是读者从书中学到,如果想配合时令而食,可以去哪里,又该怎么做。

好比说,俗话说“正月葱、二月韭”,公历二月,也就是农历正月立春时分,不妨到宜兰,去吃那清甜微辛的三星葱,三月则可以去金门尝尝嫩韭菜配石蚵,来一盘蚵仔煎。六月夏至前后,到三峡去爬山吧,顺便买几斤五寮产的绿竹笋,新鲜的五寮笋据说生食就像梨子般,所以有“梨子笋”之称。

食物与节气其实有深刻的的关系,配合节气而食,不但能养生,还能让人从里到外体会大自然与农产的奥秘连结,更可以心领神会我们的老祖宗因时而食的古老智慧。《旅人的食材历》让我上了这样的一课。

《如何煮狼》(简)

M.F.K.费雪/著韩良忆/译

新星

书虽以煮狼为名,全书却只字未提到底该如何烹调狼肉。书名中的狼毋宁是一个象征、一个隐喻,引自莎士比亚名言“食欲,是一只无所不在的狼”。本书最早写于二次大战期间,当时物资匮乏,食欲这只恶狼却在门外蠢蠢欲动,于是费雪在书中教人如何在非常时期保有简朴自得的饮食乐趣。

多说无益,费雪在书中的夫子自道,或许最能说明为何凡是自认嘴馋的读者都该读读这本书。费雪女士说:“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写食物和吃喝之事?你为什么不跟别人一样,写写为权力和安全感而奋斗,写写爱呢?……最简单的回答是,就跟其他大多数人一样,我会饥饿。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在我看来,我们对食物、安全感和爱这三项基本需求,是如此混杂交错、紧密结合,以致我们一想到其中之一,就一定会想起另外两项。是以,当我写到饥饿时,我写的其实是爱与对爱的渴求,还有温暖以及对温暖的热爱与渴求……当我们掰开一块面包,饮下一口酒时,产生交流作用的,不单只有我们的身体而己。当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写饥饿而不写战争与爱情时,这就是我的回答。”

说到底,这本书讲的不只是饮食,还有生命的哲理与艺术。

推理类

Panpan推荐

panpan,本格推理爱好者,阅读推理小说十余载,大陆豆瓣网谜诡小组组长。

现在美国Georgetown大学攻读研究生。

《人格转移杀人》(繁)

[日]西泽保彦/著王静怡/译 尖端出版社

有人说西泽的文笔天真,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从不注重情节的所谓现实性、社会性;诸如“杀人动机”、“社会影响”这些对逻辑分析本身鲜有直接贡献的元素,在他的笔下往往要么索性被忽略,要么成为调侃恶搞的对象。然而正因如此,才使得他的作品可以把逻辑游戏玩到极致。

《人格转移杀人》正是西泽的许多小说中逻辑结构最精妙、推理过程最过瘾的一部。这个故事通过完美融合“暴风雪山庄式”经典推理小说场景和“人类的肉体可以与灵魂分离、并依某种法则相互轮换转移”的科幻设定,引出错综复杂的谜团和令读者目眩神迷的多重解答。更有趣的是,恰恰因为西泽不重视事件背后的动机,读者甚至可以在这方面自由发挥想象,推理出和原作截然不同却一样符合逻辑的新解答。若想充分体验本格解谜的思维风暴,这本推理小说绝对不容错过。

《蚱蜢》(繁)

[日]伊坂幸太郎/著王华懋/译 独步文化

不甘做上司傀儡的“愤青”职业杀手,专替政客灭口遮丑的自杀教唆者,一心为亡妻报仇的憨厚中学教师……三条风格迥异的故事线逐渐交错、聚拢,迸发出超乎读者想象的火花。坚信“真正深刻的事情应该活泼爽朗地传达”的伊坂,以轻松诙谐的语句勾勒出这部透着讽刺与些许灰暗的故事。虽然,杀戮和死亡远非它的主题。

青绿温顺的蚱蜢,若是生长在同类密集的地方,就会逐渐显露“群生相”,变为黝黑、急躁、残暴的蝗虫。某种程度上,生活在高密度都市的人类何尝不是如此?书里的人物饱受压力和挫折的困扰,而现实中的人们,有多少会走出和他们真正不同的未来呢。 是否只有摆脱社会的影响才能独立思考、认清自我?是否果真“无知才是幸福”?死的理由和活的目标,哪一个比较难找?……读者在被高超的叙事技巧吸引、精神高度集中的同时,也容易被天马行空的文风引得思维无限发散,这种两极的阅读体验,大概是伊坂作品带来的最大乐趣之一吧。

《剪刀男》

[日]殊能将之/著李盈春/译 新星出版社

推理小说最吸引人的“醍醐味”到底是怎样的?读完这本书,想必您会有切身的体会。

殊能将之是位有灵气的作家,也是冷笑话高手。虽然故事主人公的某些行为十分残酷,但字里行间描绘的心理想象又非常风趣,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讽刺也很巧妙和尖锐。这种“冷酷中带着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的风格,会使人觉得就算没有读到故事结尾,也已经非常值得了。然而全书的最大精华也正集中在故事的结尾――或者更准确地说,在全书的后一百页。恐怕从某一章的某一句话起,读者先前的思维就要被全盘颠覆,震惊和被骗的一波波袭来,令人瞠目结舌。最要命的是,当您忍不住回头猛翻书时,会发现作者是非常慷慨的,伏笔从一开始就埋好了,而且处处可见;然而作者又很狡猾,处处企图把读者的思维引向歧路。想要领略推理阅读带来的独特淋漓,《剪刀男》是本绝佳的选择。

旅游文学类

工头坚推荐

工头坚,轻人文旅行者。台湾著名博客“工头坚的旅游空间”博主,

中天电视台旅游节目主持人。

《沧海月明:找寻台湾历史幽光》

朱和之/著 印刻文学

我自己走过台湾、大陆以及亚、欧、美、大洋洲等地,除了赏风观景之外,对于和人物与历史相关的景点,总是多赋予一分关注。因为对历史的兴趣,在担任领队解说、或规划行程之时,也总喜欢用时间的轴线,串起在地理上看似不相干的人、事、物。

作者朱和之,凭借着自身对历史的兴趣,循着台湾近两三百年的发展脉络而行,走过福建、台湾、澎湖、荷兰、日本、琉球等地,探寻明郑王朝、荷兰东印度公司、日本殖民者、大清王朝、少数民族,在这土地上留下的足迹与影响。即使是单纯作为一本旅行文学,读来都令人如同亲临现场、趣味盎然。

《水城台北》

舒国治/著 皇冠文化

台湾的读者爱把舒国治称为“舒老”,其实作家的年纪并不真的那么老,而是其文字中流露出来的那份岁月静好、古意盎然、恬淡自得的生活品味与写作风格;难得的是,他并非像梭罗那般“躲”在偏远湖畔,吾人虽心向往之,却难有几人可完成。舒老大隐于市,是个红尘行者,不是鼓吹人逃离城市,而是提供一种角度,令吾辈庸庸碌碌的城市人,惊觉“原来也可以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原来也可以有这样的观察角度”。在《水城台北》这本选辑中,特别挑出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台北相关的文章,对于曾经生活在此间的吾人,无疑是回忆过往岁月的一则则美好篇章,而对于曾经造访或即将造访台北的旅客,则可以从书中瞥见一个水田处处、沟渠纵横的老台北风貌。

上一篇:董桥别了曾经的笔缘墨情 下一篇:最“霸道”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