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艺术设计学科综合素质教育探析

时间:2022-09-14 04:43:35

当代高职艺术设计学科综合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特殊的教育职责。时代演进下的社会风貌日新月异,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着改变。面对信息化、多元化、数字化的时代特征,对于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随之而来的艺术设计学科综合素质教育愈发引人注目。本文以当代高职艺术设计学科综合素质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对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等问题的分析,进而探析其实施所可能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综合素质教育

引言

艺术设计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实用性、交叉性等显著特征的复合型社会活动,从内涵上说就是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效用与宜人性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策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机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品的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的外延较为广泛,涉及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各个层面。从其功能与审美并重的根本属性看,它既包括功能性较为突出的实用品的设计,也包括审美性较为突出的观赏品的创作;从其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发展属性看,它既包含以手工艺为媒介的传统型设计,又包含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型设计1。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即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沦、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各环节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形式。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雏形的生成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虽不能与国外众多发达国家的悠久的艺术设计教育历史相比,却也不同教育层次上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积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其鲜明的特点推动者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艺术设计作为一项极具时代特性的复合型社会生产活动,其教育并不局限于以某一阶段、某一行业的划分为基础的功力性教育,而是一种建立在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基础之上,以现代工业生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设计活动的艺术内涵、科学内涵、文化内涵的实现为主线,以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

一、当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雏形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工艺教育,其后随着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破旧迎新的社会运动,使中国教育迎来了拂面的春风,艺术设计教育也随之扬帆起航。然而,究其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具备现代性特征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虽然,我国的现代高等艺术教育起步较晚,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前进的浪潮下,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更为迅猛。

从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看,艺术设计教育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其不同层次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尽相同。另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学科建设上,各个院校都争先恐后的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据不完全统计,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建立自1998年开始,急速扩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井喷状。面对看似一片生机的向荣景象,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教育缺失问题,并已逐渐凸显于世。高职职业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产、学、研为基本途径,承担着不同于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特殊教育功能。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切实承担起其应有的教育功能,而是在式的教育革新与构建中迷失了方向。通过对当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不难看出其大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它相较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重点在于培养技术应用性,而非研究性人才。然而,当前大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学科并没有切实的贯彻这一方针思想,没有构建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使得其在一个近乎混乱的状态下游离与技术与理论之间,期以二者兼顾却无一落实的尴尬局面。

2.教学模式不清晰

由于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其中,延续本科教学模式中重理论教育,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也严重违背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初衷。此外,以美术教育为蓝本,模糊艺术设计的概念,也是当前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重要问题。

3.软硬件设施薄弱

艺术设计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操作的要求很高,专业技能课程基本上都需要通过一系列实践动手环节完成。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其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也相对严格。那么,针对高职艺术设计学科在教学中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并非只是简单地专业教师加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专业画室这一原始模式,而应是符合时展需求的崭新面貌。目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学科的软硬件教学设施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以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并严重阻碍了其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高职艺术设计学科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提出“学校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是当今高职教育改革对艺术设计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是高职艺术设计学科人才培养职能的外延。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伴随逐年递增的艺术设计专业扩招幅度,社会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已显现出结构性疲软的态势,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面对日趋复杂的人才需求形势,往日单一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已于社会脱节。由此可见,我国当代高职艺术设计学科教育尚存许多应改革和完善的方面。艺术设计教育的服务对象是现代经济和市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市场对设计人才需求的不均衡,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不同,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其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艺术设计学科的构建,势必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探讨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以推动现代设计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无疑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艺术设计学科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2.自我实现的内在要求

在市场多元化的今天,对设计人才和从业人员的需求愈发趋向多元化和复合化。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为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出现,高校学生大多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陈旧单一的学科教育以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并迫切希望获得更为广泛、多元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此提升其自身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在这一趋势下的高职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目标,应超越过去以工业与企业为主的物质经济和竞争逻辑为基点的教育,应重视知识价值为基础的精神与物质、人性与社会环境价值之间的有机联系,不断探索并创造出和谐的人类生活环境。即设计教育要使设计人员明确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让他们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活动为社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为所服务的对象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当代高职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必然趋势,是对受教者实现自我内在要求的满足。社会的发展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思想文化情操,懂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是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符合人才自我实现对于综合素质提升的本质要求。

三、高职艺术设计学科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战略路径

艺术设计学科逐年增长招生数,成就了一个事实上的设计教育大国。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认知到,设计教育大国并不等同于设计教育强国,两者之间有着明显差别。当前,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规模扩张而质量下滑趋势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成长,相反,这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设计教育强国"的最大阻碍。鉴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既有教学现状,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无疑成为高职艺术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的重点。面对严峻的现实境况,笔者认为,切实实施高职艺术设计学科的综合素质教育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对于培养对象的预期展望,它指明了将要培养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的人才。高职艺术设计学科要想有效的实现综合素质教育,势必要先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当前高等教育,尤其是各层次教育对于其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的现状,急需得到有效的解决。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社会职能,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其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一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清晰明确的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区分开来,以实现其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总体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力图结合区域市场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依托有利的地域经济、文化资源,开展相应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

2.优化教学模式

高职艺术设计学科综合素质教育的构建需要一系列适应社会需求,科学合理的配套教学模式作为支撑。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着实与社会脱节,尤其是针对高职艺术设计学科而言,亟待进行整体性的教学优化和模式选择。针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对高职层次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在教学模式上应以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交叉学科知识的补充,同时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量推进专业工作室建设,切实有效的开展项目化教学设计,并积极拓展校企合作,进而多轨道的进行高职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模式的优化,以期为实现其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证。

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保证,对于教学结果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高职艺术设计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从两方面入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教学资源的建设,一面方面是硬件设施,即教学场馆、实训基地、教学器材、教学资料等资源的建设;一方面是软件设施,即教师资源的优化,适当的选聘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和具有深厚艺术素养的艺术家作为外聘教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袁熙吻.艺术设计教育与相关历史概念的辨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0(4).

[2]肖敏.林家阳谈中国设计教育[J].艺术?生活,2002(2).

[3]纪春.艺术设计教育探索[D].南京林业大学,2007.

作者简介:姓名:倪磊,出生年月:1985年2月6日,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论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纳税筹划的影响 下一篇:PBL教学法在《汽车文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