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时间:2022-09-13 08:52:24

在职业教育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摘要:健康人格作为影响自身行为和认知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课。笔者通过对教育中塑造健康人格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素质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具体的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健康人格 职业教育 心理学

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近几年成为社会、学校日益关注的任务。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活动。这里提到的身心发展,指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通过教育最终获得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首要决定因素,即被教育者有完整的、健康的人格。在职业教育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重中之重的任务。由于社会知识结构的排列,职业教育已经排在了教育的末端,多数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价值观,进而影响到其自身的人格塑造。社会用工单位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而对学生整体素质却非常重视。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达到应有的重视,以及人们所期望的质量和效益。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多数教师没有把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性提升到意识中。大多数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只是单方面地强调培养学生素质,而往往忽略了人格的塑造。其结果就是教师永远都是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达到教育最终的目的“自治”相距甚远。所以,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能把学生人格塑造系统体系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素质教育功用,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

重视。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职校学生,大多数对自己的评价不高,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自我纳悦,多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能够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这一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与满足感,冷静地看待得失。另外,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关注自己的成长,对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整理,了解与把握自己,并且积极地进行自我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职校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常容易冲动、易怒。教师在教育中,要让学生学会随时体察自己的情绪,“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例如,当自己老师对自己提出批评而对老师有过激言行时,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现在是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要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对老师的批评,可以尝试把自己羞愧的感觉传递给老师。教师要让学生适度地疏解自己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关注,让学生得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培养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联系。人际关系反映个体或群体寻求满往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交往的心理距离接近或拉大,决定于交往双方各自需要的满足程度。

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训练,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仅只注意身边的几个好友。要让学生练习找出他人的优点,并且学会赞美,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宽容待人。另外,要让学生了解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以为越接近、越亲密越好,甚至丧失自己的个性,盲目服从。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由于职校生多数学习成绩较差,长久以来家庭对于他们的期待有所下降,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期待也不高。同时,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学生也难免受社会中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例如,有些学生家长对于他们的期待就是学不学没关系,将来是不是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没关系,只要别出事,平平安安就好。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多给学生树立一些榜样,引导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要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学生。

总之,通过教育,应该把学生塑造成能自我尊重、正确了解认识自己,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的人,使他们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能关注他人,具有追求精神生活、心胸开阔、看重现实、放眼未来的健康人格。

(作者单位:北京应用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建构中职学生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