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迪

时间:2022-10-23 08:11:02

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迪

摘要:颜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颜李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实学教育思想涉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具有近代启蒙意义,这对于处于发展困境中的中国职业教育无不有着借鉴与启迪作用。

关键词:颜元;实学教育;思想;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83-02

一、颜元实学思想简论

1.教育目标,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颜元从“经世致用”的观点出发,认为教育通过培养人才,直接为国家的“富强”服务。“教以济养,养以行教;教者养也,养者教也。”将“养”与“教”相提并论,相资相辅,他已经注意到生产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他的观点是,教育是为国家培养“经济臣”的,他们是能为国家、民生办事的官吏,上自“君相”下至“百官”,而不是培养无益于国家的“庸碌”官吏。颜元培养人才的宗旨是“以经世为宗”,密切结合社会与国家的实际需要。他针对自古以来培养“全智全能”的“圣贤”教育,提出了各行各业有各种圣贤,一技之长,一专之能,都可为“圣”或“贤”。颜元提出人才不求全智全能,要求不必过于苛刻,只要在某一方面有专长,并能对“生民办事”,为人类作出贡献,都可称其为圣贤。颜元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在教育过程中,他依然强调以学以致用的实学为目标。

2.教育内容,采用“真学”和“实用”。颜元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是以反传统、反教条、反程朱理学的姿态出现的,其特点是“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一句话,是崇“实”而卑“虚”,以“实”代“虚”,以有用代无用。提出“真学”、“实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彼以其虚,我以其实”、“救弊之道在实学,不在空言。”颜元强调教育内容要“以事物为教”、“以人伦日用为教”,即教之以尧舜“六府”、“三事”、周公“三物”、孔子“四教”的“实学”。颜元还主张身心兼顾,性形并重的教育,反对程朱“重心轻身”的教育;主张“实学”、“实用”的教育,反对书本教育;主张“文武兼备”的教育,反对“重文轻武”的教育。颜元主张的教育既能兼顾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又能联系客观实际,使学习不限于书本,培养出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实才,达到正德、利用、厚生的目的。

3.教育方法,推行“习行”和“实行”。颜元反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宋明的“穷理居敬”,静坐读书,空谈心性,虚妄无实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主动”的教育方法,强调“常动则筋骨竦、气脉舒”,就是说,只有习动才能培养出有强壮体魄的人,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掌握六艺技能,成为有实用的人才 。认为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亲身的“习行”,“躬行而实践之”,求诸客观的实际事物。把“身实习之,身实行之”作为治学的根本。在知识技能方面,也只有通过“习行”在实践中学习,反复巩固,才能获得真知识,颜元认为读书无他道:“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在德育方面,不仅可以通过“习行”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而且更可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并有防止和革除不良习惯的作用。他一贯坚持“习行”是读书求学最重的方法,“读书无他道,只需在‘行’字着力。”颜元强调“习行”,并非简单地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反对“将学全看在读上”,“专为之则浮学”。

二、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迪

颜元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探寻教育新路的一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冲破了多少年来教育为经学所垄断的局面,开创了经世致用的一代新风,对后世特别是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学者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要》中曾评价:“颜元以实学代虚学,以动学代静学,以活学代死学。”其评价非常恰当。在中国近代,特别五四以后,为了提高民族士气,改变体质,曾有不少仁人志士极力宣扬其“习行”、主动的思想,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具体来说,颜元就是要培养“通儒”和“专才”两种类型的人才。他们开始要求教育从空谈心性转向“经世致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今天,面对中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缺失,从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中寻求智慧,获得启迪,不失为一个可资借鉴的方法。

1.转变人才观念,凸显培养目标实用价值。说到职业教育,我们自然想起黄炎培先生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群服务”。晏阳初先生也曾提出,职业教育主要是治愚、治穷、治弱、治私等。这些著名论断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性。颜元的教育目的论,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民命”,即为解决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而办教育,这可以说是全新的教育目的论。而颜元则将教育目的定位在“民命”上,其最终目的是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中国的考试制度单一,“选择性分流机制”在现实中却被演化为却是“淘汰性分流机制”,职业教育在学历社会、精英教育等浓厚的大众情结之下,自然地被边缘化了,读职业院校是一种无奈之举,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职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让人人成为精英,而是让人人在这个社会上找到他自己的位置,前提是让他认识自己。职业教育要有强大的吸引力,最为重要的是观念的变革,成功的途径多种多样,不囿于读大学一条路。在就业时,不再有“劳动力”和“人才”之分,而是按职业或工种类别实行就业准入制;在待遇上,不是看重“学历”,而是凭“能力”,依照职业资格等级确定薪酬。在社会生活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独特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其他的教育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又有它自身的特色。要办出职业教育特色,就要发扬优势,形成特色;要勇于创新,创出特色;要持之以恒,提升特色。

2.革新教育内容,力求课程教材务实有用。颜元提出,汰除虚文,着眼实用;身心双修,道艺并崇;文武兼备,劳技济世观点和主张,发展和丰富了传统教育内容,以“实用性”和“科学性”为其标志,为中国近代教育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和教育新方法上崭新的尝试。中国职业教育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在中国大部分职业学校里,办学传统化、封闭、呆板;教学普教化严重。偏重基础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理论教学内容多,联系实际不够,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许多的学校劳技课局限在课堂内,缺乏实践环节,教室里讲养殖、种植,黑板上搞科研的比比皆是,书本知识陈旧,其技术过于传统和常规。现在是一个市场化的社会,职业教育也是如此,求学者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选择专业,办学机构也必须按照市场需求开设课程。市场机制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社会化,课程设置市场化。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专业设置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更加贴近。与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训,都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合作。职业教育,应将教学与社会服务、市场服务、企业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让企业等用人单位深度参与到职业学校从专业调整到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考试考核等办学全过程;在学校内部大力推行“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校内办厂、厂内办校”的办学模式。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广泛开设的“三明治”课程,是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变革。多科技术学院使英国的高等教育在结构上大大改变了长期以来重人文学科和理论研究,轻应用学科和技术的状况,为培养实用型人才,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作出了贡献,这种课程叫做工读交替制课程。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无论是就业前教育还是在职在岗培训,都是与就业紧密联系的。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特殊性所在。职业院校的课程教材要讲求实用,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实现人生的价值。

3.创新教育方法,彰显实践性教学。颜元在传统的教学法统治了千百年的情况下,勇敢地揭起了“习行” 的旗帜,提倡用手足的躬习实践、习动、劳动,以及强调观察、实验等的实学教学方法来代替单纯的布道和静坐读书的千年封建书院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少讲读而多习行。这可以说是在中国古代教学法发展史上一次手足解放的运动。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在其方法上的缺陷就是实践性不强,长期“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对实践教学产生负面作用。技能主要不是通过“学”而获,主要靠“习”而得。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离不开实践。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为主,他们的实践教学改革,应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把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去,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实践教育的认识,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和模式。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学习更为主动,学习方法更为灵活,思维训练更为开放。

颜元提倡培养经世致用的“实才”,重视“实学”和“实用”,强调以学以致用的实学为目标。在培养人才的观念上,颜元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充分反映了一位教育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其思想的前瞻性,在如今看来依然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值。这对于解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均有裨益,都可以从他的实学思想中寻求到智慧,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颜元.颜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雷娟利.近年来颜元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4]邓志军.美国农业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特色[EB/OL].www.省略.[责任编辑 陈鹤]

上一篇:传承人文精神和幽默文化 下一篇:优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