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10-12 06:31:56

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增强人文意识,转变数学观念

我们承认,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对数学的感悟和应用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其中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够受益终生呢?那就是数学中的人文精神。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科学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事业,我们思考着片面数学教育带来的后果,疾呼“要在数学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所谓人文,就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的本质和价值,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身的意义、价值、尊严关怀的精神。数学中的人文精神就是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精神,探索求真勇于发现的精神,是唯物辩证创新进取的精神,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数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化形态,处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重叠范畴中。数学文化可以表述为以数学科学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动态系统。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的各种文化对象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发展,数学以其内在力量推动文化进步的同时,也从相关文化中汲取动力和养分。数学文化具有思想的高度统一性,其确切性、抽象性、严格性、应用的广泛性等都能以一种完整的形式辐射到数学文化的各个层面,数学文化涉及的基本文化领域包括哲学、艺术、历史、经济、教育、思维科学、政治及各门自然科学。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还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

二、融入人文精神,推进课程改革

首先,要适应时代要求,打造现代高职数学教材。教材建设历来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高职使用的数学教材还不成熟,由于片面强调“够用”原则,教材基本上是在工科教材基础上的删减,普遍缺乏文化气息,即使增加了一些数学家简介和数学史料,也使人感觉是生硬的知识组合,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无益于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无益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文化素质和创造创新能力。因此,高职数学教材应该按现代化的要求重新建构,在教材中要着力渗透人文精神和数学文化并与数学知识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应该与专业课程、生产实际、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高职数学教材体系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数学文化素质教育,注重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数学素质与人文精神呢?笔者认为,教学准备要充分。以微积分知识的教学为例,通过微积分理论的教学,使高职生学会用微积分的观点看问题,学会用微积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微积分中蕴涵的数学文化的学习,达到数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的教学目标。备课教师要备“微积分史”及“数学思想、方法”,每一单元、每一课时需要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每一定义、定理发现创立的历史背景,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注重围绕概念进行讲解,从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方法的概括形成过程中,提炼出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概念的过程知识。运用“双重角色”研究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面对教学内容,特别是要侧重从学生的视角看待其所要学习的知识,从发现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数学的严谨性要求,注意揭示数学与外部各种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在讲授中力求使学生体会理论探索的历程。另外,授课不能局限于形式逻辑的范畴,而是要将逻辑的推导演绎与非逻辑的合情推理分析相结合,将演绎与归纳相结合,使教学过程呈现“知识发生”的全景,使其中充满审美情趣。

再次,教学手段要先进。开掘信息技术,依靠其快捷的计算功能、丰富的图形及动画呈现与制作功能、大量数据的处理功能、交互式学习和研究环境等优势,为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提供便利,为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其数学文化性认知提供了方法。再整合体现数学文化的书刊、影视、网络等资源,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微积分的美、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组织以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开展学习讨论,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讨论的作用是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还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讨论的开展一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讨论过程,在讨论过程中要把握讨论的进程和方向,以保证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学完微积分之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关于微积分的数学专题报告。

高职数学教学的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始终贯彻数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加速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促进学生个人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把握教学语言技巧 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 下一篇:在职业教育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