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5 11:47:53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Sinthern先生介绍了BIBB的概况和他的同事,BIBB固定员工600人,短期项目的参与专家80人左右。另外还有非全日制工作人员,即兼职人员。他的同事曾参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早期建设。

BIBB有四个部门,第一个部门是国际合作部,主要研究的课题是,欧洲部及以外的研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咨询。第二个部门是完全搞研究的。主要任务一是研究职业培训的质量。二是研究培训师及培训师的激励。三是研究欧洲的资格框架和德国职业框架。联邦政府每年出一本报告,关于培训数据、质量等,都是由他们来编订。他们也做一些工作给联邦教育部出具数据报告,培训的职业等数据。另外劳动市场的预测,纽伦堡的职业预测研究等。第三个部门是项目部,开展试点项目的活动,比如联邦政府出钱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九年、十年级学生),让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和培训;为手工业协会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建立项目的支持,联邦政府就委托他们分配资金去建立这样的跨企业培训中心,联邦政府拨付的资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由企业出钱;项目部还对培训师进行培训,搭建企业培训师的平台,企业培训师在上面进行交流。第四个部门负责职业的现代化、课程研究与课程制订、进修及一些科研项目。

Sinthern先生首先为我们介绍职业教育章程是如何制定的。职业教育需要多方参与,有劳工方(雇员)、有资方(企业)、还有社会(政府)。政府主要是在这两者之间协调、组织,三方利益不同,在职业教育领域找到共同结合点。雇员期望的是,要有收入、个人满足感等等,如果把他的兴趣点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就是我要学习,要获得证书,获得认可。企业方期望的是,要赚钱,要有效益,要不断保持生产力和竞争力,要有非常高素质的员工来源,同时让员工产生认同和归属感。企业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留住员工,不是企业间相互挖人,而是让员工长期留在企业里,防止其他企业高薪挖人。职业教育提供培训,是成为合格员工的根基。职业教育对社会而言,能让社会稳定,促进就业,促进发展,三方的兴趣点无论在体制、法律层面都有结合点。

他举例解释了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在提出职业现代化和职业教育现代化,哪些因素促进现代化。他说,现代化的农业,要求有现代的农业人才――比如农业机械师,2014年德国将研究制定出农业机电一体化标准。这就产生了职业的现代化要求,需要对职业要求标准每10~15年进行更新,包括技术的发展、工艺流程、工作组织及过程的变化。他们提出对机械师的要求就是独立的诊断、处理、咨询、修理等能力,新的职业教育的目标促进了新的标准的产生。

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传递职业行动能力,联邦职业教育法2005年第一条第三款是BIBB的研究基础。“通过有序的教育过程,传授为在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中从事合格的职业工作所必需的职业技巧、知识和能力――职业行动能力”。这在德国是统一的标准,就是他们的框架教学计划,德国有近350个职业(不断在更新),在全德国范围内都按这个框架执行,BIBB在法律上接受联邦教育研究部管理,还有经济部、劳工部也可以对他们实行委托和指令。BIBB接受多方的任务来研究职业教育。

一些老的职业在取消,一些评估指标来决定哪些职业需要增加、修改和取消。比如风力发电是新产生的行业,不仅是风力发电机的制造,还有运行、维护等,不仅在陆上有,海上风电也在发展,都需要新的技术工人。

新职业的设立由BIBB下设的委员会决定,也是由四方(劳方、雇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四者)来决定。职业条例的开发过程是先由劳资方协调,首先研究旧的条例,看内容是否满足现有需求,是否适应新的职业,如不适应,需提出申请,企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找到相应主管部门,如机械找经济部,农业找劳动部,由主管部门召开大会(劳资双方、协会、州政府有表决权,BIBB无表决权),一旦通过审核,报联邦教育部,教育部向BIBB授权开发职业培训框架教学计划,BIBB专委会组织开发企业培训大纲,联邦州专委会开发职业学校框架教学计划。整个职业条例以法律形式批复需要2年的时间。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设计出来的,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各州职业培训的最低标准,各州可以充实内容。

以学生的职业资格考核来体现职业教育的目的。考试内容全德国统一,同一时间、同一内容,它由不同的行业协会主办,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行会,不同的行会组成了考试委员会,至少三人组成,劳方(工会)、资方(企业)、学校代表,有个考试委员会专门出题,小的工种由考试委员会自己出题。考试出的是典型的题,考的是职业行动能力,考试的基本原则是确认学生是否有职业行动能力。考试有两种形式,一是模拟工作任务,二是直接到企业工作现场进行实践考核,后者鉴于企业条件难以实施,多数以模拟形式实施。在制定考试条例时就制定了考试形式及考试的工作任务,如机电工有20小时的考题,有14个小时的考试文献记录。

企业实践的考题形式是:汽车的机械手安装,机电工定期对机械手进行维护检修,定时给传动带和机油进行保养,对于这样的一个情景,他们就会设计,让学徒在20小时独立进行工作,并记录(计划等),按工作进行2.5天的考核。这两天半,学生在企业独立工作,专家可在场,也可不在场。最后有30分钟的专家谈话。30分钟主要进行工作的展示,剩下的时间由专家提问,进行解答。这是在企业的情境。第二种形式是在跨企业的培训中心,在教具上进行模拟工作,20分钟的答辩。实践考试后还有书面考试,工作计划、功能分析(借助图纸、程序、电路图等)等,也是以工作情境为导向的,最后的考试是劳动经济法律方面的考试,这四个方面占总成绩的60%,也是在培训完成后的考试;还有40%的分数是第一阶段的考试,两年后的中间考试,中间考试难度低,时间短,但形式一样,综合性少一些,整个培训考试形式都以文字形式写在了职业教育培训条例里。考试大纲是需要写入条例的,相对不变,但内容每年是不一样的。

通过在BIBB的学习使我们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有了更明晰的了解,同时也为德国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由多部门参与的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职业教育机构而惊叹。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制;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6-0060-06

近年,随着中德职业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内关于德国职业教育的资料越来越丰实,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学者与专家也越来越多。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有幸亲临德国职业教育三个月,对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有了更多的理解。

一、双元制:一元突出,二元并进,行业统筹,政府分管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涉及的主体不只是传统上所介绍的“双元”(企业和学校),而是“多元”。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主体:企业、职业教育的学校、行业协会和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之所以称为“双元”,主要是基于《联邦职业教育法》中第二条第1款“职业教育学习地点的规定”[1],在该条款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和地点是“企业和职业教育的学校”。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四大主体的职能和参与比重是不均衡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一元突出,两元并进,行业统筹,政府分管”。

(一)一元突出

“一元突出”是指在“双元”实施主体中,企业培训的比重和作用相对职业学校来说要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企业是学徒(学生)培训合同的签署方。个人(未满18岁者需要监护人参与)要自己申请或通过劳工局职业介绍,经过考核面试筛选,与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得到一个企业培训岗位。然后,到区域范围内专业相关的职业学校注册,取得职业学校的学习资格。这样就具备学生(相对于职业学校)和学徒(相对于企业)的双重身份。培训合同规定了学员学习的期限、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期间的报酬、学徒的权利与义务,等等。

学徒(学生)学习的主要地点在企业。职业教育期间,约2/3的时间是在企业培训,参与企业生产;职业学校学习时间所占的比重约为1/3。也就是说学徒(学生)大部分时间是与企业的培训师一起度过。

企业支付学徒(学生)工资和毕业考试费用。企业要根据学徒(学生)所处的岗位,按月发放学徒(学生)工资,而且随着培训年限的增加,要逐步增长。例如,一年级的月工资,花匠460欧元、保险公司员工830欧元、机电一体工850欧元、内航服务1000欧元。职业教育学徒(学生)的毕业考试费用由所在企业支付,每人约400欧元①。

毕业后绝大部分会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学徒(学生)在申请企业培训岗位时,就已经开始考虑未来在该企业工作了。企业参与学徒培养的目的也在此。这一预期目标的存在,使得企业与学徒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二)二元并进

“二元并进”是指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学习是穿行、相互渗透,并没有时间前后的区别。

在双元制中,企业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形式”;职业学校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其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学习场所实训设备非常好,实施的是理实一体化课程。

学徒(学员)在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培训时间与内容是培训合同中规定的,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和职业学校在学徒(学员)培养方面的合作是由《联邦职业教育法》第二条第2款,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分工如表1所示。企业培训的规定由联邦负责,职业学校教育由各州自决。

(三)行业统筹

“行业统筹”是指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特别是企业培训部分中所发挥的协调、监督和管理作用。

行业协会是《联邦职业教育法》中规定的职业教育的主管机构。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双元制职业教育运行的关键环节。

德国最大的行业协会主要有两个:一是工商界紧密联系的工商业协会(IHK),所辖行业主要有机械加工、酒店管理、金属加工等;二是手工业协会(HWK),主要涉及的行业有汽车、理发、木工、泥水工等。协会分为中央和各州市两级。

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一是企业学徒培训资格的审查与证书发放,企业是否具有学徒培训的资质,以及资质的取得和取消都由行业协会审定;二是监督企业学徒培训,企业培训的合同是否合法合规,实施情况等都由行业协会监管;三是受理学徒投诉,如果学徒发现在培训期间企业有违法或违反合同的行为,可以向行业协会投诉;四是毕业考试的组织,牵头成立考试委员会,组织学员考试;五是举办行业学校,行业学校主要职能是完成各自企业培训所难以完成的内容,即专业通用技能的培训,以使学徒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

(四)政府分管

“政府分管”是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分工合作,企业培训主要由联邦政府主管,职业学校教育主要由州政府主管。

联邦层面主要通过《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中企业培训框架、各级机构的权限;通过《职业教育条例》规定国家承认的职业的名称、教育期限,职业的基本技能、知识和能力;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商确定《框架教学计划》,规定职业学校教学的全国要求,以便全国职业学校参考。各州享有文教,可以自主规定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事务。各州根据《框架教学计划》职业教育的内容、教学大纲和框架的规定,制定本州相关专业的学习领域与考试大纲,组织职业学校考试[2]。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是全免费的,经费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承担,企业培训经费由企业承担。但是,如果学生找不到培训企业,由劳工局介绍和推荐的企业岗位,则学员在企业培训期间的工资由政府出资。

(五)协调机制

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四大主体,尤其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机制运行的保障。

1.通过法律协调

通过法律协调全国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条例》对企业培训的内容作了规定,是企业人才培训方案的国家来源,企业可以根据条例进一步细化和个性化;《框架教学计划》对职业学校的教育内容作了规定,各州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来源[3]。

2.行业协会协调

企业之间培训的协调与监督主要由行业协会完成。企业与学校的合作,除法律方面有明确规定外,行业协会在其中也进行协调,行业协会可以把企业培训中的问题向州政府提出要求,州政府与所属学校进行沟通。

3.委员会协调

职业教育委员会由雇主(企业)代表、雇员代表和职业学校代表组成,是一个常设性协调机构,可以协调相关事宜。

4.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

该会议是一个官方协调机构,协调《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的一致性,协调各州职业学校教学的相关规定等。

5.学校与企业其他交流途径,见表2。

(六)证书准入

德国公认的职业培训有344项,都设置了培训证书制度,即上岗前需要完成相应的培训,获取企业、行业协会和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如屋顶木匠、泥瓦工、理发师、面包师、服务员、收银员等都需要2.5~3.5年的职业教育时间,毕业证书门槛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德国制造”员工的水平与质量。也是推动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法律保障[3]。

二、职业教育教学法:学为主,师为辅,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德国职业教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贯穿从招生到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企业培训再到毕业证发放等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定向分流,因材实教

在现实中,我国参与职业教育的学生总体上是文化课成绩相对(本科、重点高中)较弱的学生。在德国,学生职业意向的确定则完全不同。德国的中学主要分为三类,见表3。一般来说,小学毕业以后,孩子们就可以选择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哪一类中学,主要根据教师的建议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进行选择。教师的建议主要依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优秀会被建议上高级文理中学,其次是实科中学,最后是职业预科。选择进入职业预科学校或实科中学,可视为其接受预备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就读中学类型的选择,并不是“一锤定音”的,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还可以重新选择,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三类中学之间继续进行转换。

进入职业预科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在8~9年级时会专门安排时间到工商管理协会和手工业协会所举办的培训学校进行参观和交流,并在里面实习1~2周。学生实习期间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不同的职业岗位。毕业后就能向企业申请培训位置。

进入培训企业时,在学徒试用期期间,学徒还可以选择适合的部门和岗位,培训师傅会给出建议。建议的依据主要是中学成绩和试用期间的表现。

(二)小组合作,行动导向

1.以现代职业教学法为主,传统与现代教学法共存

传统的教育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围绕着知识的传授进行,如报告法、教学对话和四步法等。现代职业教育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能力的培养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通常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计划法等。这些教学法遵循完整的行动模式“信息―规划―决定―执行―检查―评估”六个阶段。

传统教学法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各有优势,应用的领域与对象不同,不能因为有现代教学法而抛弃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在当今课堂依然适用,而且面对一些情景和对象时还具有优势。例如,对于汽车专业初学者,就不能让其直接拆装发动机。一方面,发动机成本昂贵;另一方面,车上有可能存在高压的危险。在这种危险情况下,用传统的四步法比较合适。

2.分组形式下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训

在学习和参观过程中发现,德国的课堂活动,几乎都是以小组方式呈现的,这与以学生为中心是相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不管是引导文法、案例法,还是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都需要在分组情况下进行。

小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在分组中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养成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对团队负责,学会组织协调;同时,小组学习也有利于学员在学习中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集体创造等。

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教育在团队合作和企业培训师傅的“传帮带”中养成。在德国,没有专门直接开设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职业道德与伦理更多的是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形成。例如,责任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学会对团队负责;在企业培训中学会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在与培训企业打交道中学会对所签的培训合同负责。又如,汽车专业学徒独立完成冬季换轮胎活动,可以展现两方面职业能力:一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所换轮胎负责。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在企业和职业学校教育中养成,亦即把职业道德等职业核心能力和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镶嵌在专业学习和企业实践中。

3.以“解决问题为主导”,充分展现学以致用的育人思想

德国课堂教学中,强调以解决问题为主导。课堂开始时,教师会根据学习领域中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情景(即客户委托书),以解决此问题为目标和载体,组织课堂和安排学生任务。

教师要明确要解决设定的问题,学生需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如何应用?如何解决问题?”即以问题为导向,划分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级。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分成小组,设定工作计划,讨论、修订工作计划,并按照工作计划实施,直到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小组之间需要相互挑刺。

4.“学习地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过程

学习地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以一项客户委托为导向,通过图解的形式展现如何通过符合学习逻辑的结构来逐步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养成针对的实践能力。学习地图体现了课堂教学和课程组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也有利于主讲教师理清思路,在国内课程中可以大范围推广。

5.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教师帮助我,我自己解决问题”,这些教育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者,才是学习问题的解决者。教师应把“学习的主体”交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

理念运用中,要求教师把课堂的准备、组织、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大到课程整体设计,小到教案的撰写用词,都应当时刻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切勿占据“学习的位置”。如小组在撰写学生技能类型时,写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当场被教师指出,这是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写法。应当改为“(学习者)对工作结果负责”,其主体是学生。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还要求教师不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学生才是课堂时间的主要使用者。教师只是引导、观察和陪伴学生,当学生有问题时,教师给予引导,不可过多干扰学生的学习。

6.“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室设计

在企业,学生的学习就是跟着师傅直接在工作车间中开展,一些大型的企业,还有“学习岛”“学习角”之类的学习场所。在行业学会,学生的学习场是专用的学习车间,车间中分为学习区和设备区。在学习车间里既有教学设备,学习场所,又有汽车实训设备。当教师讲到某个点时,学生可以随时到汽车上试验,遵循职业教育的“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在职业学校则以活动桌椅为主,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配置。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所设计,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也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生动。

(三)教考分离

统一的结业考试和教考分离,是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目的是确保考试不受培训机构影响,保证考试的独立性、客观性,使企业培训毕业证书更具权威性,是德国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保证,也是“德国制造”的重要源头。

1.考试类型与时间

统一的教育考试从时间上来分:分为中期考试和结业考试。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第二年培训结束进行中期考试,中期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从考试内容分:分为书面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结业考试是在统一时间内进行的。

2.考试的组织与评价

考试由考试委员会在行业协会下属的培训学校组织。考试委员会由雇主(企业)、雇员(员工)、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培训师、行业协会的代表组成。

《职业教育条例》中规定了每一位职业考试的最低标准。经考试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发给结业证书。如考试通不过,学生就不能从事所学行业的工作,需要延长培训时间,再参加一次考试,补考费用由企业支付。学生考试通过率在90%-95%⑤。

(四)“学习领域”方案

1996年,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新的《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方案,代替原有的学科课程为基础的方案。

1.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领域=能力型学习目标+任务型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领域依据工作过程开发为学习情景,具体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2.职业学习领域

职业学习领域,是以《联邦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为基础,经过专家研讨,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确定。各州在各职业学习领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增加学习内容。各职业学校根据“学习领域”开发具体的职业课程,企业培训机构根据“学习领域”方案确定培训的内容。职业学校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的实施主体。依据“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路径开发具体的职业课程。

三、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逐步为我所用

(一)强化政府主导:以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政府及其研究机构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1.加快加大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力度

当前,我国一些省市教育管理部门正在着手推进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制定,这类似于德国所研制的各职业的“学习领域”。例如,广东省所推进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项目,其核心部分就是各专业的“学习领域”。

2.成立机构逐步推进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在区域范围内实施

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制定工作的使用和实施,是此项工作的重点。在德国,各州文教部统筹制定的“学习领域”,在所属的区域范围内的职业学校都必须使用,这有利于按标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教考分离提供基础。

3.以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依托,尝试“教考分离”

在专业标准和课堂标准实施后,为了更好地使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可以参照德国的作法,尝试设立“统一的结业考试”制度。结业考试的标准就是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或者依据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的考试大纲。

(二)力推现代学徒制:以现代学徒制改革为抓手,构建新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

1.加快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现代学徒制,其做法非常像德国的“双元制”。例如,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学生在企业培训的时间长;毕业后在企业工作等。现代学徒制较好的搭建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沟通平台,明确了企业、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造了条件。

2.制定现代学徒制法规,明确校企双方权利与义务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同时,可以尝试制定相应的区域性法律法规,用以规范现代学徒制的运行,约束企业和学校在现代学徒制办学中的随意行为,进一步保障学生权益。

(三)推进教学法应用: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为抓手,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向纵深发展

教室需要革命。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室都是以活动桌椅为主,教室内配有三块以上活动小黑板,以及与小黑板配套的长条纸,这些设备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基本条件。然而我国的职业学校教室,大部分以固定桌椅和阶梯教室为主,这给行动导向教学法大面积的推广带来了困难,教室建设急需革命。要以教室的改革,实训室的建设,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为思考点,建设或者改造成相适应的教学场所。

分组学习方式需要改进。分组学习益处多多,但是我国学生人数多,50人及以上的合班上课情形经常存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分组学习,分组的组数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协调的时间,但是单组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学生的参与度。这就需要在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会教师如何来克服学生上课班级人数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上课时配备和选定学生助教,分担分组指导的困难,协助完成教学。

制度约束与激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要大面积推广,不仅需要教师理解与运用,更需要学校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进与鼓励,对使用行动教学法的教师和专业给予奖励。

(四)系统推进职教改革:“理念-制度-教学法-教学场所―教学设备”自成体系,需要整体设计、逐步实施

1.整体设计

学校职业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设计。理念先导、物质基础、方法应用和制度规范,缺一不可。学校教学改革推行者必须通盘考虑,有整体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计划。

2.逐步实施

方案的实施,可以遵照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全局的思路,逐步推进。比如,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可以先行,受条件制约,教室和实训室的改革可以逐步进行,制度上的规范与约束可以尽早制定。

参 考 文 献

[1]姜大源,刘立新.联邦职业教育法(BBiG)[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56-62.

[2]姜大源,刘立新.联邦职业教育法(BBiG)[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49-57.

[3]杨雁.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政府主导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4(12):165-167.

Abstract As the two prominent features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dual system and voc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make the German technicians the way they are. The dual system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one system while keep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demonstrating th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ies and the govern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starting as early as high-school, advocate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of teaching,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micro level. The experiences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bring enlightenments to the administration, school management,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eaching reform of China.

Key words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dual system; Germany;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作为职业教育战线的群众性、学术性社会团体,中国职教学会在办会宗旨里始终强调: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尊重职业技术教育规律,团结、组织全国热心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活动,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繁荣社会主义职业技术教育科学,为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占山强调,总结学会以往的工作经验,这四点需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一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不动摇,二是始终坚持“面向基层、紧贴基层”的工作原则不动摇,三是始终坚持“学术立会、科研强会”不动摇,四是始终坚持“加强学会自身建设”不动摇。

学会会长纪宝成认为,这一届理事会,可能会经历和见证职业教育60年来最大的变革。他希望学会的工作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迈个大步子,上个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从“学会”这个特定的角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4月27日于郑州召开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上,下发了学会未来5年工作规划和2013年工作计划。其中贯穿总的工作原则,也是纪宝成上任后几次强调的“学术立会、科研强会、服务兴会”12字方针。

学术立会

在纪宝成看来,学术是立会之本。只有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中国职教学会才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真正发挥其观念引领、决策咨询、指导实践以及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作用。

纪宝成在几次会上都强调,今后学会将紧定不移地坚持学术立会的优良传统,把抓好学术研究工作作为立会之本。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并努力打造品牌,提升并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力。

新一届理事会明确,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学会学术团体的专业优势,促进职业教育学术繁荣。选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集中力量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开好每年一次的学术年会。本届学会的学术年会将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与集团化办学、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题目为主要内容进行,注重提高年会的学术水平,重视年会成果的转化,扩大年会的影响和效益。

二是鼓励和支持地方职教学会、行业教育协会(学会)、学会分支机构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办好一批由分支机构举办的具有品牌特色的学术活动。2013年的有关活动有:举办第九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和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组织召开产教融合和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探讨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机制、制度等,推进职业院校与产业和企业深度融合;举办职业院校“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内涵建设”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推进职业院校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四化”同步发展的需要;以创新教育和内涵建设为主题,举办第五届全国民办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推动民办职业院校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举办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论坛,促进职业院校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召开职业院校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交流研讨会, 探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形式、制度、机制与政策, 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是加强学术基础建设。比如,资源建设,建立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人才库、专家库、案例库、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库。比如,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化办公,完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再比如,宣传工作,继续办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动态》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简报》。

科研强会

主持了两届学会常务工作的刘来泉表示,中国职教学会的科研工作等还缺乏成体系的有影响力的拳头项目和品牌成果。

从哪里切入?纪宝成提出,解决问题就是发展。

他认为,十就给职教工作者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是什么?如何加快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职业院校如何体现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如何办好人民满意、企业满意、学生满意的职业教育?等等。

纪宝成希望中国职教学会能够聚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阐释。

学会将制定职教科研规划,规划项目指南,继续组织学会级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和项目科研实施工作。同时,将对规划中的重点课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本届学会也第一次将“积极申报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写入工作规划中,彰显了提升学会研究层次的意图。

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经验;积极开展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实验,推广研究实验成果,形成一批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也是本届学会5年任期的目标之一。

在科研力量上,中国职教学会将继续发挥社团的优势,充分调动地方职教学会、行业教育协会(学会)、学会分支机构在职教科研中的积极性和骨干作用,广泛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支持有条件的组织和机构与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研究、协同创新。

评选、表彰、奖励是推动科研工作的重要方式。

已经评选了两届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逐步引起业界的关注。中国职教学会将修订《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条例(草案)》,继续做好评选表彰奖励工作,逐步提高这一奖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同时,将继续开展对学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选表彰奖励活动;与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开展“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选表彰活动,表彰杰出校长、杰出教师、优秀职业院校等单位和个人;与新闻媒体合作,开展“职教之星 ”系列评选、宣传活动;并鼓励和支持分支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评选表彰活动,如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全国职教期刊优秀论文评选、职业教育专业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以及教学名师评选、创业之星宣传等活动。

服务兴会

对任何一级、任何一类学会组织来说,服务都是既定的宗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2月23日举行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学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基层、服务一线”。

对此,纪宝成的理解是,未来五年学会工作要抓住两头:其一,参与顶层设计;其二,服务基层。同时,要加强自身建设。

——参与顶层设计

刘占山说,中国职教学会作为教育部党组领导下的一个全国学术性社团组织,必须始终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国家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教育部对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部署和战略重点来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

袁贵仁在换届会上,除了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之外,还讲了今后工作任务,纪宝成将之概括为:一是重要地位;二是综合改革;三是职教体系;四是办学质量;五是保障机制。他表示,这5个方面是当前职教工作的中心内容,也是贯穿今后几年中国职教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职教学会的工作规划是:

第一,参与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参与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等工作;针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专题报告和有关建议,每年撰写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年度专项研究报告,为宏观决策和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服务。2013年将继续编写《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报告2013》,继续配合做好《2013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的调研与编写工作,组织撰写《2013中国民办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第二,组织力量对国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制度体系、政策法规和标准评价等进行比较研究,为促进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战略服务。

第三,积极搭建平台,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为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服务。紧密围绕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引导和推动职业院校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2013年,中国职教学会将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开展职业教育系统“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主题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配合举办第十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 参与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举办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研讨会。

第四,配合教育部积极开展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办好由学会牵头与煤炭、建材、贸促会、外贸企协等行业的对接活动,配合举办第十一届全国职业教育现代技术装备展览会。

——服务基层

中国职教学会成立于1990年12月,目前历经4届理事会。每届理事会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都会有不同,但大家的共识是学会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面向基层,密切联系基层,紧贴基层,为基层服务;坚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凝聚民心,反映民意;坚持尽力而为,多办实事,尽可能为职教战线基层的广大校长、教师、管理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多年来,这成为学会开展工作、举办各种活动始终坚持的原则。

学会目前的计划是:

第一,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参与制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优秀案例”评选奖励活动;继续参与组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继续与东软等6家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支持这些企业向职业院校捐赠一批信息化软件。

第二,围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内涵建设为重点,选择若干专题,与有关院校和机构合作,开展对职业院校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三,开展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与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同类社会组织或团体、有关职业院校建立起交流合作关系,搭建若干交流平台,着力打造一批职业教育民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品牌;积极开拓渠道,努力为会员单位的经营管理干部和教师提供更多到国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积极帮助单位会员中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职业院校吸纳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帮助他们走出去办学,大力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提升服务能力

目前,中国职教学会拥有34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职教学会,15个行业教育协会,30个分支机构及内设机构,会员遍布各地和主要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作网络。

未来5年,中国职教学会将致力于两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学会的组织建设,根据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立或调整分支机构,完善分支机构自主自律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会员范围和规模,建立会员登记、发证等动态管理系统。制定和完善学会的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会议制度、会员管理办法、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等。每年重点开好学会年度工作会议和学术年会,及时召开会长工作会议和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议。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形势,主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工作任务,通过优质服务增强学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你们好,很荣幸我能第一个发言,拜读过赵书记在四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务实,结合我自身的工作,我引用全会报告的部分标题指导我明年的工作那就是“解放思想、迎难而上”。我从乡镇来到市委统战部,两地无论从工作内容还是从工作状态都有很大的不同。统战部是一个需要理论知识很强的部门,所以我在11年的工作中要“迎难而上”,其中首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一要向书本学,利用我在办公室工作,协助研究室、党派科的便利条件,全面的掌握统战知识和统战政策;二要向前辈学,统战部的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前辈,无论从业务还是从知识都是专家,平时我会“多看、多听、多学、多问”,请前辈们“多讲、多教、多点”。

在业务方面,一要圆满的完成办公室及协助科室分配的各项任务,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好助手的角色。二要做好信息工作,特别从各县(市、区)的优秀信息中了解基层动向,从中央和省的文件中了解工作重点,从瞬息万变的时事中抓紧时代脉搏,为党委工作服务,多写、多出精品信息。三是要做好统战宣传工作,除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宣传任务外,更要利用自身的计算机优势做好统战宣传,这就需要“解放思想”。比如说网站,今年的网站信息量已经超过04到07的总和,11年我的目标是再翻一番,同时,为了让社会和更多的统战成员关注统一战线、参与网站,我打算上半年在网站上开一个投票板块,充实下留言板块,装饰好网站,然后在下半年做一个网站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廊坊统一战线,我想如果我们多一些关注社会和统战成员的信息,同样我们就会赢得社会和更多统战成员的关注。在这里我期待11年的到来,期待领导在11年能给我压担子,让我更快的成长。最后,我引用的一句话表达我的心声:“我爱我的事业,这是我奋斗的源泉”。

汇报完毕,谢谢。

>>更多同主题文章 统战部办公室工作个人工作计划

办公室信息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1年公司办公室工作计划

文学社工作计划

2011年学校办公室工作计划

县扶贫办公室工作计划

志愿者协会办公室工作计划

志愿者协会办公室个人计划

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思路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和广东省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方案,协会将继续面向会员服务,以引领为前提,以服务为手段,以会员受益为目标,在2016年将重点围绕13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1.及时宣贯国家、省有关政策

根据物流业的产业特点和物流企业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化和规模化发展要求,国家先后在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整合物流设施及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协会将及时掌握新政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将国家、省市出台的最新政策消化好并及时提供给会员单位,更好地为会员提供正确的政策讯息和发展新契机,快速开展行业诉求,让会员在政策解读中获益。

2.继续办好每年四次品牌大会

2016年,协会将继续举办4个品牌活动。3月10日,举办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部署协会"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同期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交流洽谈对接会;5月26日,举办第三届第三次理事扩大会,同期举办"第5届亚太国际物流高峰论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大会"、"2016年第七届国际物流装备及技术展览会"、"广东省物流诚信展览",同期还将举办系列专业论坛;11月15(日期待批)举办广东省物流师职业大赛,同期举办产学研对接会和创新成果展示会;12月18日,举办协会会员大会(年会)并同期举办行业诚信、标准化大会。

3.开展国家商务诚信试点建设

协会被列入商务部"2015年商务诚信建设重点推动行动计划"首批重点推进单位。围绕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商务诚信建设2015年重点推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行业树立"质量可靠"的商品意识,打造"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恪守"诚信兴业"的职业道德,秉承"诚信为本"的品牌文化。加强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宣传推广,积极落实试点工作要求,继续推动和加大全省诚信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培育和遴选工作,打造物流行业诚信品牌。启动建设"广东省物流315维权热线",完善全省物流业"黑名单"制度,扩大全省物流寄递业实名制平台的覆盖范围,总结成功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在全省物流业全面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工作。

4.继续提升会员业务对接会水平

结合广东省供给侧改革以及"广货北上、北货南下"去产能活动,配合会员单位转型升级和业务板块调整,全年将举办8场大型产协学研对接会;举办14场会员企业国内业务对接会(项目、技术和业务);结合协会推动的五条物流大通道节点(江苏徐州鼓楼、云龙、睢宁,四川遂宁,贵州黔南,广东惠州、珠海,新疆哈密,江西赣州,安徽铜陵等)建设,举办8场跨省、跨区的项目投资招商合作对接会。

5.开展国际物流大通道节点商贸物流对接

2016年协会将拟定组织5批国际物流大通道节点地区商贸物流项目业务投资合作对接活动。3月10日,前往澳大利亚北昆士兰、珀斯对接中国商品城、物流园区、牛肉冷链、港口投资等项目;3月17日,前往巴基斯坦拉合尔,参加中巴商贸论坛并举办国内商贸物流精品展,进行商贸物流、物流园区、物流职业教育、货物、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的对接活动;5月8日,前往斯里兰卡开展冷链物流、商贸物流、捕捞养殖、茶叶农产品、旅游休闲等项目;5月29日,前往德国、比利时参加两年一次额度德国国际物流展览会,参观考察国际陆港(无水港)等。下半年将组织会员前往泰国参加物流装备展并进行业务对接,参加日本两年一次的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开展澳大利亚汤斯维尔中国商品城对接、莫桑比克物流科技园合作(拟)、肯尼亚蒙巴萨临港物流园投资考察、科特迪瓦PK24产业园区投资考察(拟)等活动。

6.提高物流统计核算质量,深化国家A级企业认定

继续完善广东物流社会统计核算的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2016年统计年报编辑出版,4期物流统计数据及企业景气指数,完善全省物流动态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开展广东省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力度,积极开展全省信用等级,以及广东物流行业诚信度的评定工作。今年,协会将对全省诚信物流园区和诚信物流企业的资格进行复审,并按照各项标准和条件,继续在全省培育和遴选诚信物流园区和诚信物流企业。

7.通过自律净化行业发展环境

协会秉承"服务、诉求和自律"的宗旨,狠抓自身建设,强化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净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去年,协会在配合完成了《广东省禁毒条例》修订和全省范围内物流寄递业实名制5个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广东陆丰物流寄递监管新平台在开展物流寄递业实名制推进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今年,协会将继续联手中国移动、金泽集团等单位,全力协调推进物流寄递业实名制、"四位一体禁毒"模式及成果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

8.进一步发挥协会咨询顾问委员会和学术技术委员会的作用

2016年,两个委员会将在行业中遴选年轻并拥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增补进入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拟通过举办论坛和进行企业业务对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年举办6场活动(物联网+、企业发展战略、国际物流合作、农村物流、活牛冷链、物流创新),共同研讨物流业的前沿理论、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

9.扩大标准化宣贯工作

充分发挥广东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4的平台作用,结合国家确定的广东省物流标准化试点(中山、佛山、东莞、肇庆、广州),结合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标准化宣传月活动,举办好6月份的全省物流标准化年会及论坛。同时,为进一步落实《2016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将在全省启动一批标准化的修、制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广东省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今年将增补部分标委会专家,充实全省行业标准化的专家力量。(范_文_先_生_网)继续办好《物流标准化简报》刊物,加强标准化信息的及时。

10.积极推动会员企业模式创新

结合广东省确定的《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工作要点》,通过项目策划和拥有的社会资源在业内进行资源整合并形成产业链的合作。通过转变会员的发展观念,加大力度配合和推动会员创新经营模式。通过项目合作、市场联盟等形式,致力加强会员单位的业务增值服务,通过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服务,重点开展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的融合,尽早引导会员企业进入物流新兴领域进行发展。

11.配合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

广东省委十一届五次会议指出,广东在"十三五"期间要在补齐短板上有更大突破和进展,必须把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让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充分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的要求,更加符合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真正走出一条行稳致远的新路子。协会根据与韶关市政府签订的全面合作协议,将全力配合政府在航空物流、大通道物流及铁路物流三大项目上进行规划建设。在取得经验和具备条件时,进一步扩大与粤东西北地区政府的合作,配合推动粤东西北的振兴发展。

12.推动物流职业教育走出去

2015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协会依托目前开展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项目,配合实施广东省提出的到2018年建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进省的计划,形成具有广东特色、适应发展需要、基本达到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结合协会教育平台资源,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国际化发展战略,支持优质职业院校抱团参与职业教育国际竞争,积极向港澳、东南亚等地区输出我省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升我省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13.进一步加强物流行业的培训工作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培养;职业能力;工学结合;管理与评价

前言:本人随湖南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于2014年9月至12月在德国霍夫应用技术大学和莱比锡手工行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研修,深感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生产力,职业演变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每3-5年就有约50%的职业技能需要更新。就业人员既要有心理承受能力,还应具备适应职业技能更新变化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技术与职业教育计划应考虑迅速变化着的技术的本质,使所提供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不断适应时代需要。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改善基本的技能,且要提供更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使技术工人、技术员和工程师或工艺师能够迅速地适应新的工作方法,使他们有能力在未来得到提高。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指从事某个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

1、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即任职资格;

2、进入就业岗位后的职业素养;

3、具备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能力。

对于教师职业,除要求有良好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还应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与分析取舍能力,对教学问题和教学效果的洞察、判断能力,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积极的教育,这是教师的职业能力。

职业兴趣决定着一个人未来择业方向及乐于为之付出努力的程度,职业能力能说明就业者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完全胜任,也能说明就业者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程度。

职业能力通常表现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指学习能力、文字及语言的运用能力、数学运算与空间判断能力等;此外团队协作、环境适应也是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指胜任某一具体职业应具备的能力,即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对教师职业岗位而言,则是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职业综合能力是职业的“关键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1)方法能力:信息收集整理及筛选能力;制定职业活动工作计划、决策和实施的能力;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的能力。2)社会能力:团队协作、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具有准确判断力和良好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3)个人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诚信度,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工作细节的职业人格。4)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运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

通过在德国三个月的学习和考察,觉得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非常完善,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成熟的模式被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借鉴。在德国,要新开办一个企业,企业主必须取得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证、必须加入行会并缴纳会费,行会收集各个企业的意向经汇总后向政府反映意见,行会中有各个企业的代表,任何重大的决定都要经过代表同意。企业聘用的员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职业培训的“双元”主体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培训中心),其特点是每周有3天在企业实践,2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职业学校负责理论知识的培养,工作着重点是使学生拥有必备的知识、基本的素养与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企业培训中心或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对学生工作技能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无需适应过程就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德国的“双元制”起源于手工业协会的师徒制度,行业协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监督调节机构,负责“双元制”教育企业的资格认定、教育合同的履行管理、考试考核的命题主持、资格证书的制定发放等。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培养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企I培训遵循的是《联邦职业教育法》,学校办学遵循《州立学校法》;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进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则按照州文教部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进行。《联邦职业教育法》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保障体系。学校和企业培训机构严格按照法律条例进行教学组织。无论《职业培训条例》还是《框架教学计划》都明确规定了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及每个学习领域的学时安排,它们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职业学习结束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依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尊重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原则。学生为职业发展和生活需求学习知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和独立精神,强调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体现在多个层面,学生分别以学生和学徒的身份在学校和企业,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使其既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企业生产需要的技术和技能。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除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健全的法律保障、全社会重视外,精良的职业教师队伍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德国的职业学校教师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企业工作实践,经过三年见习教师教育学院的学习和实习学校的教学实习,并参加国家的职业教师考试才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若担任实训教师,则必须经过“师傅”考试并取得师傅的资格。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在德国工商业行会(IHK)和手工业行会(HWK)的指导和监督下,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完成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核心技能的培养,以满足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需要的一种高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法律上规定了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规范教育流程。“双元制”培养以职业岗位进行,其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与职业学校的不同特点既分工又合作。在企业进行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颁发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联邦经济部公布了500个可培训的职业,其中341个职业有全国统一的职业培训标准,其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及考核办法等,由联邦经济部与联邦教科部联合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结合本企业特点制定具体详尽的培训计划并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教育部制定并形成法律,在满足企业培训要求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的专业理论。各行业公会负责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的考核、成绩认定和证书发放。考核方式分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考核内容分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可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职业的合格技工。

三、对国内高职教育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的思考

我国于1996年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社会经济格局变化很大,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要求出现许多新变化,《职业教育法》部分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急需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也缺乏与其配套的相关法规和条例。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我国还缺少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尚不能完全实施,但许多做法却是可以借鉴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构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立交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德国社会得到广泛认可,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有很好的成才之路,成功人士中相当部分是受过职业教育的。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普教c职教、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之间尚未形成相互沟通、有机衔接的教育体系。事实上成为了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明显的、截然不同的社会定位和培养目标,两者的教育标准差异是很大的。通过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形成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支撑服务体系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体系相对应,形成对应的教学内容体系、技能培训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评价管理体系。

2、制定并完善全国统一的职业考核标准。学习和借鉴德国行业协会在组织实施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权威作用,让行业协会成为企业和学校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我国许多行业的职业标准还不完善,新型职业缺少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传统的职业多数也面临着标准落后,地区之间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行业协会在职业标准方面有权威性,可由行会制定、颁布职业标准;职业院校以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培养目标,按照职业活动要求设计课程,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以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职业教育法制化和制度化。

3、培养、造就“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德国的职业学校教师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企业工作实践,经过三年见习教师教育学院的学习和实习学校的教学实习,并参加国家的职业教师考试才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若担任实训教师,则必须经过“师傅”考试并取得师傅的资格。国内大多数职业教育师资主要来源于各类师范院校和非师范类普通高等学校,其格局基本是职教师资或受过师范教育但不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或懂专业技能但缺少正规师范职业的系统教育,且缺乏专业实践技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尊重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原则。学生为职业发展和生活需求而学习知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和独立精神。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学习与就业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 改革

2010年12月7日,欧盟27个成员国政策研究及相关人员聚集比利时的布鲁日商讨建立未来10年(2011~2020)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长期战略,制定了2011~2020年的发展目标,具体设计了2011~2014年的工作计划。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促进学习和就业(Learning for employment),是这个计划的核心。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the European Council)在2012年4月指出,要在2020年达成战略目标,还需要创造176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增加对就业的投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影响工作前景的重要一点,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点,同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政策体系

1.1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的职责。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The 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简称CEDEFOP,成立于1975年2月10日,是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中心,职责包括:提供信息,制定政策,开展研究和建立机构。CEDEFOP作用于一个网络基础,每年从欧盟预算中接受相对较小的奖助金。其管理团队中除了各成员国的政府代表之外,还包括雇员协会和行会的代表,在通过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建立起一个终身学习的欧洲教育体系的过程中,CEDEFOP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1.2欧洲关于职业教育、培训与终身教育的政策体系的关键点。

2.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政策体系的启示

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政策框架是全面的,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1加强合作方面。

经济全球化促使雇佣者、雇员与独立的企业家都把眼光投向了本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趋势,提供国际性的职业与培训,建立国际教育网络势在必行。应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各种鼓励措施,促进当权者与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支持与合作。利用欧洲工具如职业教育学分转换系统(ECVET)及欧洲通行证促进学生的跨国流动。同时为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促进交流。

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根据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使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从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在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内也可以尝试学分转换体系,学分互认,制定共同原则(主要以学习成果为基础)验证各校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严格而统一的质量标准。

2.2终身教育。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要实现2020年成人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比例达到15%的目的,为适应终身学习的浪潮,教育与培训领域应该向更广泛的人群扩散,为15~64岁的低技能者提供教育与培训机会。同时设计单个或短期项目以增强成人的职业技能,通过加强培训机构与雇佣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成人员工开发适宜的课程,提高低技能工人的从业水平。

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要加大从教育与培训到工作的转换力度。通过提供联合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技能指导保障学生的就业方向,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与培训向高等教育领域输送人员的职能。要根据终身学习的要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使它充分体现对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的质量保证要求,从而全面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在常州高职园区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使它符合知识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新要求,从而持续提升园区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

2.3职业教育质量方面。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把整个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过程分为计划、实施、评价和检查四个阶段,并明确规定了每一阶段的具体质量指标,这些质量指标既涉及从学生入学到就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全过程,又涉及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方方面面。职业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概念,制定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应适当考虑差异性。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工作基本还处在职业教育的实施层面,缺乏从计划、实施到评价和检查的全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涉及职业教育各个方面、各环节的具体质量指标,对职业教育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并将相关的质量信息反馈给职业院校,使职业院校能及时改进工作。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中,各职业院校都应建立和完善内部评价和外部监控相结合的制度,做到定时评估和不定时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校外评估与校内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与互相评估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1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以“双元制”为特征,为世界公认的成功模式,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

1.1依法治教,法律保障体系健全

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制比较健全,联邦德国的《基本法》中对教育的条款是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监督、组织实施,也主要采用立法的形式来保证。先后颁布了许多职教法规,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街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川。德国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对各级各类职业培训的组织、实施、考试制度等作了原则性规定,对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也作了一定要求,这是德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法令。这部法令的出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全面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和稳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之后,德国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诸如《企业基本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培训员资格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等。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1981年12月,联邦政府又颁布了《职业教育促进法》,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需求挂钩,使“职业教育成为公共事业的责任和义务”「2口。此外,各部门、行业、地方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条例或实施办法,同时还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监督系统。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还对职业教育经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内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但国家对承担职业教育的企业有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正是由于德国政府通过建立体制、机制、制定法规以及提供经费等来发展和规范职业教育,使参与职业教育成为企业义务并有利可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外部环境与教育保障,从而保证了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

1.2优化配置,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德国是16个州的联邦制国家,每州都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减少资源浪费,又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为国家通用,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都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专业和培训项目。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方面政府都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叫。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监督系统的监督,减少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方面的重复,形成了各有侧重、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学校既不需要为生源苦恼,也不需要为学生就业发愁。

1.3规范行为,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充分

德国十分注意发挥手工业协会和工业与贸易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负责制订职业教育技能标准与培养方案,以及组织职业资格考试川,监督检查企业与学徒(学生)签订的合同是否合法、企业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是否规范、各工种的劳动强度及给学生的薪酬是否合适等,同时接受企业和学生咨询、调解企业与学生的矛盾,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对中小企业因为设备不够先进、师傅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和涉及的实习实训内容,则由协会下属的职业学校(科技中心或培训中心)负责。协会下属的职业学校(科技中心或培训中心)除为学生提供培训外,也为企业工人进修和成为满师提供再培训。

1.4产教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特色突出

“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制度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在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后,自己或通过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经过考核得到一个培训位置,再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然后再到相关的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学校里接受理论教育。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进行。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500一60。欧元的生活费用。学校只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学生的选择和最后的考核都以企业为主,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服务企业培训,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训的比例大(如三年制职业学院学生前三学期n周在企业、12周在学校,后三学期15周在企业、8周在学校)。各行业协会负责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工作。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工人。正是由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将学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或工程实践中去,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因而学习更有针对性,就业也更有保证。

1.5严格准入,教师任职资格标准高

德国教师是国家公务员,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严格的规定,强调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是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在大学学习五年,获得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在大学学习期间除开设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专业教学理论课程以及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另外还要开设实践课,主要通过教育实习来完成,时间各州不一,有的州四至五周,有的州一周去对应学校实习专门学科一天。这些实习都有相关法律保障,职业学校或企业都要设置相应的实习岗位。教师毕业前要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由州教育部批准,大学教授或考试委员会商定,考试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书面考试、试讲和教育实习。通过后进人第二阶段即教师准备期,共二年时间,由实习(录用)学校教师培训中心负责评定,准备期到期后要进行第二次国家考试,考试内容分为职业教育主修和副修两门。第二次考试主要考察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困。大部分州规定应用科学大学(faehhoehsehul-en)(相当于我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n)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和本专业实际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闲。有的州还规定专职教师任教满4年后脱产半年时间去专业对口企业进修,了解最新技术成果,或从事应用研究,以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开发的需要。应用科学大学和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师中除专业教师外,还有实训教员。实训教员为既有经验又掌握职业教学理论的一线技术人员。只有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从理论的角度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

1.6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行动导向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川,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德国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很多具体的教学法都是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蓝图和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如项目教学法、工作计划分析法、案例教学法等等,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1.7目的明确,学生求知欲旺盛

“双元制”教育要求企业必须按规定设定培训岗位并在媒体上公布,学生向企业申请想获得的培训岗位,企业审查申请学生的资格,并将合格的经批准的学生名单交职业学校,接着企业与学校商定教学安排,并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将来于什么,现在学什么,对未来职业发展认识比较清晰,方向很明确,加上德国技工、技师的社会地位高,形成了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学生把大学毕业后当高级技工看作比当工程师更重要。因而学生在职业技能的学习、锻炼上表现出特别的主动、专注和刻苦,具有较强的敬业爱岗精神和求知欲望。

2德国职业教育对武汉市高等教育的启迪

德国职教的运行机制,教育和实训时间的分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方案、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对武汉市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1调整学科专业,服务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市属高校无论是本科高校还是高职院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市属高校必须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强服务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对符合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战略的学科、专业,如光通信、移动通讯、激光、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集成电路、软件、汽车及零部件、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光电子信息、钢铁及钢材深加工、船舶制造、纺织服装、金融、物流、会展等予以政策倾斜,加大经费投人。对社会需求少的学科专业予以调整、改造,甚至停招,从而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藕合,使市属高校为武汉支柱产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实现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2.2突出办学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同德国职业院校资源优化、特色鲜明相比,武汉市市属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趋同,专业和实验实训设施建设重复,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人,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市教育局应引导市属高校根据各自的发展目标、师资水平、学科特色,妥善处理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办学理念,各有侧重,从武汉城市圈的区位特点出发,建设优势学科、品牌专业,形成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群,强化自身的稀有性,减少同质化竞争的威胁,以获得持续竞争的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3注重实践经验,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在德国,大学工程技术领域里的教授和专家必须来自企业,来自工业界,不允许直接从高校毕业生或博士生中聘用。德国的这一措施保证了大学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所以,德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懂得实践,了解企业,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非常受企业的欢迎。市属高校应该向德国高校学习,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是要按市教育局要求,认真实施“高校教师企业锻炼计划”;二是从企业聘请一部分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达到既请他们讲课,又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解决毕业生实习和就业问题;三是聘请身体健康的企业退休技师和工程师为学生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既保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又可以减少学校的师资队伍,提高办学效益。

2.4强化技能培养,加大实验实训设施投入

德国职业教育校内实操实训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除企业非常关注“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未来市场的占有”阁,主动向行业协会教育中心或职业院校实训室捐助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外,德国职业教育经费比较充裕,有能力购置较精良的设备。为此,市属高校要加强与企业互动,寻求企业部门支,在学校或企业建设实验实训设施或工程实训中心,使学生能与生产一线紧密接触,增强学习目的性;同时,市政府和市教育局要加大对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建设市属高校共享、产学研一体的公共专业实训基地和工程实训中心,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5满足岗位要求,推进市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德国职业教育以岗位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设置课程,编写教材。借鉴德国职业院校经验,市属高校一是要准确定位,将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实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模块式教学”,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积极探索产学结合的培养方式,走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道路;三是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以职业工作为导向,以工作中主要任务或环节为对象,结合相应能力来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五是深化教学方法研究,开发和推广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2.6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尊重劳动的品德

劳动能对自我品行的养成、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生成、价值认同和劳动观念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为个人顺利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市属高校应把劳动教育作为每位学生顺利毕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并计算学分。在利用思政课、专业课对学生进行系统职业观教育的同时,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征文活动、演讲比赛、专题讨论,邀请劳动模范座谈或作报告,开展职业观教育,使学生明白在第一线工作同样能取得社会的承认,实现人生的价值,培育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热爱和尊重劳动。

2.7政府统筹协调,引导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

德国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为每位从业者或准备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本领和选择工作机会作为政府的职能。政府不仅按各校在校学生规模拨付教育经费,还利用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训实习等叫。市属高校重视与企业建立联系,有的请企业派人来学校指导学生,有的是把学生送到企业实习等。但是这些联系都是比较松散的,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很难长期维持下去。要想根本扭转局面,还需要政府从根本上立法,用法律来保障职业教育,让企业像德国那样真正参与进来,这样学校与企业是双赢,学校得到长足发展,企业获得优秀员工。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行业协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7-0068-05

2014年12月,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中提到,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行业组织要履行好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制度。

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是校企双方沟通的桥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离不开行业协会这个桥梁和纽带。

一、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业协会可以组织行业内的企业来参与职业教育,在当前的校企合作中,学校的主动性要高于企业,学校为了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必须与企业进行合作,而企业考虑到成本收益,不太愿意付出太大的代价来培养人才,这就需要行业协会这样的中介机构来组织,架起企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1.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指导

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行业的指导[1]。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要围绕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战略任务的新要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

2.职业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指导

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是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还不够健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职责。政府支持行业协会根据发展需要举办职业教育,并对本系统、本行业的职业教育发挥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作用;明确举办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完善管理模式,促进学历教育与培训有机衔接;整合行业内职业教育资源,引导和鼓励本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发挥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职业技能鉴定及相关管理工作;收集、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鉴定与推广,引导职业教育贴近行业、企业实际需要;提出制定行业职业教育规划咨询建议,参与国家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等工作[2]。

从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政策制度的制定,到中观层面的行业标准、社会需求的确定,再到微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教材的开发、质量的监控与监督,都须有行业企业的指导,无论是代表的数量还是发挥的作用,行业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建设中都占据了很重的分量,而行业协会就是连接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纽带。

二、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有三种:一种是通过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来发挥作用;一种是通过行业学院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种是通过职业教育集团来促进校企合作。

行指委是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专家组织,是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的重要力量。发挥行指委的作用是保障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3]。行指委要按照工作职能和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计划、目标和任务,积极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帮助和指导职业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政策的建议者、信息的传播者、校企合作的推动者、职业学校的服务者和相关活动的组织者。

行业学院要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指导推动学校和企业创新校企合作制度,积极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4]。通过整合实训资源,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等方式,推动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促进职业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职业教育集团是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职业教育集团的多元化成员中,行业企业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集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集团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经验表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逐步显现,但是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关系不紧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支持与保障政策不完善,集团化办学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5]。这就需要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职业教学集团化办学,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特点,组建面向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支持行业部门、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围绕行业人才需求,牵头组建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地方之间、行业之间的合作,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复合型职业教育集团。

三、行业学院――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行业学院是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但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发展变化,而且与单个企业校企合作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与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深圳地区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具有分散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和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与行业协会及会员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协会秘书处及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电子商务行业学院的企业联络部开展工作,将各会员单位分散的人才需求订单汇总成一定规模的行业订单;由电子商务行业学院与协会或企业签订行业人才委托培养协议,分层次、分岗位组织人才的订单培养。同时也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他行业协会组织和企业签订培训订单协议,为企业在岗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服务,为合作企业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

(一)电子商务行业学院的组织架构设置

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与行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服务。院长由商务管理学院院长担任,副院长由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执行副会长或秘书长、商务管理学院副院长或专业主任担任。下设企业联络部、项目管理部和企业培训部。企业联络部负责校企合作具体事务的联系和项目开发。项目管理部负责诸如行业人才培养订单班、实训实习基地、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具体合作项目的组织管理。企业培训部具体负责兼职教师团队、兼职教师工作站、企业名师工作室、在企业设立的教师访问工作站建设,并组织各类教学培训工作,如图1所示。

以合作协议的方式明确合作办学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如表1所示。

(二)设立专门机构协调多元关系

在学校校企合作体制下,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成立商务管理学院合作办学管委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院合作办学管委会由学校、行业、企业等方面的代表组成,制定《合作办学管委会章程》,建立健全制度,具有师生管理、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督导评价等多种综合性管理职能,侧重于对校企合作项目的管理。积极主动吸引行业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开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从而实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的目标。院合作办学管委会由商务管理学院院长担任主任,合作单位代表担任副主任。

院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机构,由学校、行业和企业人士构成,具体指导本专业开展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办学实践,具有咨询、议事与指导的职能。委员会负责修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规范运行机制,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设立商务管理学院校企合作办学办公室,作为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保证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负责管理各种项目的短期合作协议,协调校企合作办学;处理与行业协会、企业、校内部门的业务关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保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依托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校企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

1.岗位需求调研机制

为及时跟踪企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要求,本专业每年都要参与电子商务协会对会员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对实习基地等有典型代表性的合作企业进行重点调查;组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企业专家委员座谈分析企业岗位需求情况;形成深圳地区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年度调查分析报告。

2.建立稳定的校企人才输送机制

重视企业需求,校企签订诸如人才订单培养等内容的协议,实现人才共育共管和互利多赢。企业可以通过稳定的合作途径获得人才;通过订单培养可以提前锁定人才,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保障;共享学校的场地、设施和师资等资源,节省企业员工招聘、培训等成本,提高用人效益;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

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合作协议共享学校的共建实训基地从事培训、科研等工作。学校根据协议,共享利用企业实训学生的实训实习和社会培训服务。通过健全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管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校内实训管理、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企业评价、意外工伤保险等制度和措施,形成良好的工学结合运行的保障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好工学结合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动力机制;采取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通过双证融通、基于模块化教学和工作过程的改革,形成工学结合运行的课程改革机制。

4.共建共享师资机制

从企业聘请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名师,聘请合作企业的优秀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企业聘请学校的专任教师从事企业员工培训、科研、咨询服务等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整体方案的制定。共同确定实践项目和内容,编写实训指导书;引入企业文化,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任务,营造职业氛围;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共同制定考核标准。

5.社会服务共担共赢机制

与行业协会和企业一道,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社会宣传、业务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扩大学校、行业和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组织师生参与行业协会的会员服务和会务活动,协助协会履行职能,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参与企业社会服务可以增强企业的电子商务实施和推广力量,协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扩大社会影响力;学校师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锻炼提高。

(四)依托电子商务行业学院,构建“两园三阶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优化专业定位,主动适应产业需求,为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熟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商务平台从事各类商务活动或相关工作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专业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定期调查企业电子商务岗位及人才需求情况,形成调研分析报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分析会,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及时优化专业定位,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电子商务行业学院,凭借良好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采用“两园三阶段”组织工学交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即“双核”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如图2所示。

“两园”,即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和校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及企业实践园,主要功能是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并组织生产性实训和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包括互联网商贸实训基地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基地。企业实践园即“校中园”,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入企业特定部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项目等进校园运作,并承担学生的实习任务。校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即深圳市主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行业学院的产业园校区(即“园中校”),主要功能是开展岗位职业训练课程教学,进行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毕业实习。

“三阶段”,是指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工学交替。第1阶段,侧重专业基础知识,利用校内多媒体教室和公共机房等场所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并完成课内实践项目和专业基本技能集中实训。第2阶段,侧重培养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利用校内的电子商务实践园和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专业课程或订单班课程教学,期间学生完成校内虚拟实训项目训练,期末利用“生产实训月”组织完成校内企业实践项目及部分顶岗实战演练。第3阶段,侧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学生首先在校内(外)接受岗位职业训练课程培训,完成岗位综合项目训练后转入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实习基地或订单委托培养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

(五)推行“双导师”制,组织行业人才培养订单,提高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建立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

1.推行“双导师”制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双导师”制,即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学生的职业导师,学校专任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企业导师指导学生了解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导师则指导学生的学业、实习实训、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热情,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度,不仅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帮助学生尽早完成从“学生准员工员工”的顺利过渡。

2.组织行业人才培养订单

行业人才订单培养可以提高工学交替的效果。深圳地区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具有分散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学校作为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和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与行业协会及会员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协会秘书处及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电子商务行业学院的企业联络部开展工作,将各会员单位分散的人才需求订单汇总成一定规模的行业订单,然后由电子商务行业学院与协会或企业签订行业人才委托培养协议,分层次、分岗位组织人才的订单培养。同时也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他行业协会组织和企业签订培训订单协议,为企业在岗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服务,为合作企业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

3.建立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

建立以学校、行业(包括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企业(包括订单委托培养单位、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社会(学生家长、社会公众、第三方就业核查机构等)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及系统,追踪记录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实施就业率核查和回访制度,根据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对学生实习(或用人)单位评价表、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毕业生追踪调查、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等资料进行专门研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为优化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教职成[2011]6号.

[2]王建梁,魏体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15-18.

[3]候炜征.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动力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4(11):17-19.

[4]方俊,梁师俊.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途径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7):69-71.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2009年我县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以及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三个强县”建设规划,牢牢把握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这一农村经济工作中心,大力发展农村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和社区教育,加强乡(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教育机构建设,以农民和新增劳动力为培训重点,普遍开展农村科学种养技术培训和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进一步促进教育、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和谐农村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结合当地实际,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开展农村科学种养实用技术培训,争取完成各类农村实用种养技术培训2万人次以上,使全县6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农村种养实用技术或就业职业技能。

(二)认真抓好全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主导产业技术培训工作。

(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争取培训农民工2000-4000人。

(四)结合教育强县规划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乡(镇)村化技术学校等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创建示范性乡(镇)化技术学校的工作。

(五)认真抓好应届初中毕业生“3+X”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教育工作,使2009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全部参加“3+X”实用技术知识教育。

(六)积极开展有益于终身教育的活动,倡导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事业单位、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等多种类别的学习型组织。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工作要求与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

要充分认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真正把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议事日程。要把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列入乡(镇)、行政村(居委会、社区)、中心小学年度目标管理工作内容,各乡(镇)要及时调整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并充实人员,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出成效。对在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部门协调密切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工程,必须在政府领导下,部门主动协调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才能抓出成效。各级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领导小组要做好部门协调工作,财政、农业、农办、科技、科协、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畜牧兽医水产、烟草、林业、移民开发、司法、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劳动力开发办、裕农协会等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主动参与抓好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法律法规知识,振兴农村经济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目标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并结合部门特点认真制订2009年农村成人科学种养实用技术教育和公民道德文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

(三)结合教育强县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依托乡(镇)、村化技术学校、各社区教育机构、县成人教育中心,广泛开展农村实用职业技术培训和社区终身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培训效益。

1、乡(镇)、村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播放农村实用职业技术录相,采取举办讲座或培训班,印发资料、出版科技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村科学种养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宣传教育。各乡(镇)应依托乡(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教育机构,全年举办20期以上农村种养实用职业技术和公民道德、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和培训;村(居委会、社区)应依托村级化技术学校和社区教育机构,全年至少要举办10期以上农村种养实用职业技术和公民道德文明知识培训或讲座。培训工作要长短结合。紧密结合农村生产实际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学习和掌握商品生产、市场营销、管理服务知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各乡(镇)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时,要将各项培训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直各部门各单位,并认真抓好计划的实施。各乡(镇)直各部门应将培训计划内容及时报送各所在乡(镇)化技术学校。各乡(镇)化技术学校教导主任和中心小学分管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副校长要积极主动与乡(镇)直各部门各单位取得联系和配合,每月要检查了解各门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收齐各类办班的有关档案材料和办班照片、资料等,并认真做好培训效果的跟踪调查反馈工作。

2、县农业局要认真抓好全县农民科技培训和主导产业培训教育工作。县教育局和各乡(镇)农业部门、乡(镇)化技术学校和各社区教育机构要积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3、县成人教育中心、县农村劳务开发办、裕农协会等有关单位,要立足当地劳务需求,继续通过校企联办、订单培训等形式,以就业为导向,在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认真贯彻落实*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努力做好社区教育工作。

(1)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乡(镇)终身教育领导机构,做到有专人分管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终身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凤城镇是*省社区终身教育工作实验单位,城关中心小学是*省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凤城镇人民政府必须结合开展*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学习活动,进一步丰富各社区终身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活跃社区文化,认真建立社区终身教育工作机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快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步伐,努力倡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积极构建和谐社区。为进一步促进我县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3)认真开展终身教育“9·28活动日”活动。每年9月28日是我省省定终身教育活动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老干局、科技局、文体局、总工会、团县委、教育局等,应积极开展相关活动。

(四)确保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经费是做好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规定,预算和安排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经费并及时投入,确保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五)加强乡(镇)化技术学校等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

各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乡(镇)化技术学校等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做到有固定的校舍场所,并不断完善办学设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为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六)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干部队伍的管理。

1、继续实施对乡(镇)中心小学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目标的年度管理和成教干部队伍的年度目标管理,严格年度考核,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上一篇:村级老年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防艾协会会长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