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21 04:41:10

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第1篇

关于民办职业教育的举办,在我国职教法中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说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社会需要基础上已经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理论上的研究与实践基础的验证。关于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诸如能否营利、对民办职业学校管理薄弱诸类问题,在此我们不作太多的议论,仅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民办职业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在探讨此问题前,首先应明确民办教育的概念及应用领域。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办学主体是否具有政府权能为标准而将学校划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指由政府直接举办的学校,私立学校指由非政府机构举办的学校,包括不具有政府权能的社会力量。在此我们也认为,民办学校即私立学校,所有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都可称民办教育。按照国际习惯一般将民办教育称为私立教育较为合适,在中国则以民办教育较符合国情与教育发展形势。故在一般描述国外民办教育时冠之以私立教育,而在研究中国情况时则以民办教育统称之。

国际私立教育发展与成熟的历史研究表明,教育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教育的自主性与公共性,二者是保证私立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教育的民主化将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广泛的民办教育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建立,则促进和保证了私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而教育的自主性和公共性,则为私立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基础。这些属性,保证了私立教育在欧美等国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与公立教育相比日益显示出其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如美国私立教育已逐渐从昔日的宗教教育为主发展为与公立教育同等教育目的与内容、在教学及管理上独具一格的学校。日本私立教育的产生及内容更多地受西方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通过法制化手段保证及促进了私立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从贵族阶层的特权普及入一般民众社会,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可以说,私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基础上,社会的需求最终促成了它的存在与发展,补充公立或国办教育之不足,提供公民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其性质与任务也是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而定的。所不同在于,如果说以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私立教育以进行知识传授及普及教育,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为主,而现代社会的私立教育则更多地倾向于满足个体需要,追求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内容与要求。这也反映出现代社会对教育系统的价值与内容的重新认识与定位。可以说,私立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是随着不同的社会发展与需求而进行变革,以保证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

二、私立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与规模

从世界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公、私立并举的教育体制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它是人类社会传递文化遗产的一种工具,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中各级各类学校都是由国立、公立、私立三类学校构成。从教育类型来看,各类教育中都存有私立学校,但相对而言,属于普通教育内容的私立教育比私立职业教育易得到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教育体制中属普通和高等教育之私立教育较为发达;从各类学校发挥的作用来看,传播宗教知识内容一直作为私立普通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这也就限制了以传授技能与技术为主的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现实要求,如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限制。何种类型与层次的私立职业教育发展最为合适,或那一层次的教育最适合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发现在大多数国家的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由国家承担,而中学后或培训性质的职业教育则大多数为私立的职业教育,如美国,由于其教育体制中完全的或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职业中学相对较少,因此所有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均是在公立中学实施,这类公立中学设有一定数量的职业课程。而属高中后非学术性、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学校则大多为私立性质,据统计在美国这类学校目前已达7071所,其中私立6514所,占有92.8%;同时由于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都将在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因此在美国除为继续进行学位课程的公立性的社区学院外,大量的是属于私立性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据统计这二类机构的比例为1比6,也就是说在美国属于中学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大多数为私立的。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据有关统计资料,到1992年底,在日本属于高中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中最为发达的是私立高等专科学校和专门学校,共有2494所,占总数的86.7%,另有私立短期大学499所,占84.4%。总结美日二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经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私立职业教育或培训在非学历教育和中等层次之上发展较为合理并能获得较大的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或在属于职业技术培训内容方面更易获得发展。美日二国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私立高中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承担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民办职业教育与企业办职业培训的关系

关于此问题,主要的模糊认识在于①企业教育是否也是民办教育,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后,企业的办学行为与办学主体与企业的所有制间的关系问题;②如果企业办学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范畴,但现实的反映表明它又不等同于纯粹意义上的民办职业教育,其与民办职业教育的不同点在何处;③如果企业教育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作相应的改革,企业作为民办教育如何发展;④我国企业教育与国外企业教育的不同,也就是企业教育不能成为企业内的独立存在体,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其民办意义体现在何处。

对此类问题,本人认为,①企业职业教育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这是由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和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变化,决定了其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的性质,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合资企业所进行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当然属于民办职业教育或私立职业教育,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教育尤其是企业开展的培训,是以企业发展为本,企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提供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需要。企业教育成为企业发展行为,企业教育与企业生产与经营纳入同步发展轨道,这样企业教育行为也属于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但是企业办学由于企业性质的复杂性,使得办学主体及性质也呈现出多种特性。在企业教育类型上,从国外情况来看,有企业与企业联办,企业与社会联办,企业委托其他企业、行业、社会办等,企业给予经费资助或提供教学实习场所。

②企业职业培训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而且随着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发展,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将成为今后民办职业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理由在于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鼓励与支持政策和企业职业培训发展为民办职业教育的社会必然性。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其中明确指出社会力量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这样企业所承担的教育形式在法律上已成为社会力量办学的组成部分。另从我国国情来看,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及职业培训的机构,大多数是一些企业或由行业组织的培训机构,可以说,企业办学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但企业的改革冲击最大的也是企业办学这一领域,如何在企业所有制形式转变过程中,使企业的办学适应企业转变需要并及时作相应的改革,是企业教育继续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目前企业教育向民办教育体制转变,并与其它培训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四、民办职业教育与政府的资助

目前,世界上大多国家的私立学校大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受政府资助,政府在经费上的资助,使私立学校具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也是维持和发展私立学校的必要条件,同时政府通过对私立学校的资助,有效地实现对私立学校发展的控制,保证私立学校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发挥作用。可以说,政府的扶持政策与财政资助,是私立教育发展的保障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私立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国外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包括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政府资助,在日本最为著名的为1970年的《私学振兴财团法》和1975年的《私立学校振兴援助法》,自此,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经常费用补助金,最高达学校经常费用的50%。另有一种形式是通过对民办学校学习者进行资助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主要以学生贷款、奖学金、专项补贴等方式进行资助,这种资助保证了有才华、但受经济困扰的学生能够接受平等的、较好的教育机会与权利,学校则通过稳定生源、质量提高而间接受益。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国家对私立教育的资助,是私立教育获得与公立教育发展的同等条件,承担相同的任务,且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来扶持私立教育发展,并通过资金资助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如果在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发挥在私立教育中的管理职责,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五、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与形式

私立教育在实行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很快的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驱动,东西方经济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我国如果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纯私立教育只能是少数,民办教育的发展还是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与现实需要。对于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能还是以通过对现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形成办学主体多样化的形式而实现,诸如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政企联办、依托名牌学校来办、中外合资办学等多种类型。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试验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绩,如浙江省开展的公办职业学校改制试点,实行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与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加强企校联合,推行“国有民办”相结合。宁波在职业学校推行的“国有民营”改革试点,在办学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国有学校实行民办运行机制,逐渐减少政府投入,增强学校活力。温州市所属瓯海区301所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中,属于国有民办的3所,民办公助的138所,企业家合作办学的18所,部门、社会团体办学的11所、私人办学的131所。而江西省则探索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出路,如新余市职业教育实行的“一校两制,校中设校”的模式。可以说,目前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在改革原有单一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一些发展的途径与模式,民办职业教育已成为当地发展职业教育的生力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了与办学体制改革的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第2篇

一、职业教育的办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存在误区。一些职业学校对于学生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比实践课的重视程度有明显的倾斜,仍然没有摆脱固有教育理念的束缚。缺乏对学生实践环节的专业性培训,对于专业最新消息的变更没有了解,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都存在不足,造成了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技术落后,专业更新过慢的情况,使学生毕业即失业,造成社会评价愈发降低。2、办学资金不足,实践环节脱节。由于固有思想的作用,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有着明显的不重视,导致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紧张,各种教学器材老旧和不足,基础性设施落后,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不能很好的展开,学生的专业技术由于设备的不足而缺少联系,严重影响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对策

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及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管理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1、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政府机构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管理力度,使管理阶层和社会方面都能够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所处地位。职能机构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才能够有效运作,制定科学有效、统筹发展、畅通和谐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责任,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是科技转化的桥梁。职业教育在实际应用中,承担着科技与产品之间的“转化”作用,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环节,熟练的、专业化的操作技能培训,对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挥着巨大作用,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正因如此,在国外企业里,职业培训成本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着办学形式活、入学条件低、人才培养周期短,职业技能性强、学以致用等特点,是一种大众化的全民教育,伴随劳动者的职业终身。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专业型人才。职业教育应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过硬的专业型人才。在制定教学课程时平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保证学生在实践课上能够真正的学到技术,学生能够将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驾齐驱,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另外职业学校应及时更新专业内容,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一些老专业进行更新,对新专业要及时研发,过时的专业要予以淘汰。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实践环节的高质量进行。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全面认识促进了职业教育地位的转变,而要想使得职业教育发生跨越式的发展则必须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扭转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的不公平倾斜,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备,提高学院硬件的综合水平。对实践环节的投入应重点照顾,加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实现学生高就业率的目标,保障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培养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职业学校应明确这一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制定办学计划,开展专业技术的授课,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只有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瞄准社会需求,提供社会急需的技术人才,才能够更好更快速的发展,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

作者:武丽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职业教育中心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第3篇

关于民办职业教育的举办,在我国职教法中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说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社会需要基础上已经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理论上的研究与实践基础的验证。关于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诸如能否营利、对民办职业学校管理薄弱诸类问题,在此我们不作太多的议论,仅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民办职业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在探讨此问题前,首先应明确民办教育的概念及应用领域。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办学主体是否具有政府权能为标准而将学校划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指由政府直接举办的学校,私立学校指由非政府机构举办的学校,包括不具有政府权能的社会力量。在此我们也认为,民办学校即私立学校,所有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都可称民办教育。按照国际习惯一般将民办教育称为私立教育较为合适,在中国则以民办教育较符合国情与教育发展形势。故在一般描述国外民办教育时冠之以私立教育,而在研究中国情况时则以民办教育统称之。

国际私立教育发展与成熟的历史研究表明,教育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教育的自主性与公共性,二者是保证私立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教育的民主化将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广泛的民办教育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建立,则促进和保证了私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而教育的自主性和公共性,则为私立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基础。这些属性,保证了私立教育在欧美等国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与公立教育相比日益显示出其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如美国私立教育已逐渐从昔日的宗教教育为主发展为与公立教育同等教育目的与内容、在教学及管理上独具一格的学校。日本私立教育的产生及内容更多地受西方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通过法制化手段保证及促进了私立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从贵族阶层的特权普及入一般民众社会,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可以说,私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基础上,社会的需求最终促成了它的存在与发展,补充公立或国办教育之不足,提供公民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其性质与任务也是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而定的。所不同在于,如果说以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私立教育以进行知识传授及普及教育,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为主,而现代社会的私立教育则更多地倾向于满足个体需要,追求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内容与要求。这也反映出现代社会对教育系统的价值与内容的重新认识与定位。可以说,私立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是随着不同的社会发展与需求而进行变革,以保证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

二、私立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与规模

从世界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公、私立并举的教育体制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它是人类社会传递文化遗产的一种工具,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中各级各类学校都是由国立、公立、私立三类学校构成。从教育类型来看,各类教育中都存有私立学校,但相对而言,属于普通教育内容的私立教育比私立职业教育易得到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教育体制中属普通和高等教育之私立教育较为发达;从各类学校发挥的作用来看,传播宗教知识内容一直作为私立普通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这也就限制了以传授技能与技术为主的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现实要求,如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限制。何种类型与层次的私立职业教育发展最为合适,或那一层次的教育最适合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发现在大多数国家的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由国家承担,而中学后或培训性质的职业教育则大多数为私立的职业教育,如美国,由于其教育体制中完全的或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职业中学相对较少,因此所有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均是在公立中学实施,这类公立中学设有一定数量的职业课程。而属高中后非学术性、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学校则大多为私立性质,据统计在美国这类学校目前已达7071所,其中私立6514所,占有92.8%;同时由于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都将在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因此在美国除为继续进行学位课程的公立性的社区学院外,大量的是属于私立性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据统计这二类机构的比例为1比6,也就是说在美国属于中学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大多数为私立的。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据有关统计资料,到1992年底,在日本属于高中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中最为发达的是私立高等专科学校和专门学校,共有2494所,占总数的86.7%,另有私立短期大学499所,占84.4%。总结美日二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经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私立职业教育或培训在非学历教育和中等层次之上发展较为合理并能获得较大的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或在属于职业技术培训内容方面更易获得发展。美日二国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私立高中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承担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民办职业教育与企业办职业培训的关系

关于此问题,主要的模糊认识在于①企业教育是否也是民办教育,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后,企业的办学行为与办学主体与企业的所有制间的关系问题;②如果企业办学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范畴,但现实的反映表明它又不等同于纯粹意义上的民办职业教育,其与民办职业教育的不同点在何处;③如果企业教育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作相应的改革,企业作为民办教育如何发展;④我国企业教育与国外企业教育的不同,也就是企业教育不能成为企业内的独立存在体,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其民办意义体现在何处。

对此类问题,本人认为,①企业职业教育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这是由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和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变化,决定了其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的性质,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合资企业所进行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当然属于民办职业教育或私立职业教育,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教育尤其是企业开展的培训,是以企业发展为本,企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提供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需要。企业教育成为企业发展行为,企业教育与企业生产与经营纳入同步发展轨道,这样企业教育行为也属于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但是企业办学由于企业性质的复杂性,使得办学主体及性质也呈现出多种特性。在企业教育类型上,从国外情况来看,有企业与企业联办,企业与社会联办,企业委托其他企业、行业、社会办等,企业给予经费资助或提供教学实习场所。

②企业职业培训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而且随着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发展,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将成为今后民办职业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理由在于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鼓励与支持政策和企业职业培训发展为民办职业教育的社会必然性。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其中明确指出社会力量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这样企业所承担的教育形式在法律上已成为社会力量办学的组成部分。另从我国国情来看,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及职业培训的机构,大多数是一些企业或由行业组织的培训机构,可以说,企业办学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但企业的改革冲击最大的也是企业办学这一领域,如何在企业所有制形式转变过程中,使企业的办学适应企业转变需要并及时作相应的改革,是企业教育继续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目前企业教育向民办教育体制转变,并与其它培训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四、民办职业教育与政府的资助

目前,世界上大多国家的私立学校大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受政府资助,政府在经费上的资助,使私立学校具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也是维持和发展私立学校的必要条件,同时政府通过对私立学校的资助,有效地实现对私立学校发展的控制,保证私立学校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发挥作用。可以说,政府的扶持政策与财政资助,是私立教育发展的保障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私立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国外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包括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政府资助,在日本最为著名的为1970年的《私学振兴财团法》和1975年的《私立学校振兴援助法》,自此,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经常费用补助金,最高达学校经常费用的50%。另有一种形式是通过对民办学校学习者进行资助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主要以学生贷款、奖学金、专项补贴等方式进行资助,这种资助保证了有才华、但受经济困扰的学生能够接受平等的、较好的教育机会与权利,学校则通过稳定生源、质量提高而间接受益。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国家对私立教育的资助,是私立教育获得与公立教育发展的同等条件,承担相同的任务,且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来扶持私立教育发展,并通过资金资助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如果在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发挥在私立教育中的管理职责,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五、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与形式

私立教育在实行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很快的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驱动,东西方经济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我国如果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纯私立教育只能是少数,民办教育的发展还是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与现实需要。对于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能还是以通过对现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形成办学主体多样化的形式而实现,诸如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政企联办、依托名牌学校来办、中外合资办学等多种类型。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试验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绩,如浙江省开展的公办职业学校改制试点,实行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与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加强企校联合,推行“国有民办”相结合。宁波在职业学校推行的“国有民营”改革试点,在办学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国有学校实行民办运行机制,逐渐减少政府投入,增强学校活力。温州市所属瓯海区301所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中,属于国有民办的3所,民办公助的138所,企业家合作办学的18所,部门、社会团体办学的11所、私人办学的131所。而江西省则探索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出路,如新余市职业教育实行的“一校两制,校中设校”的模式。可以说,目前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在改革原有单一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一些发展的途径与模式,民办职业教育已成为当地发展职业教育的生力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了与办学体制改革的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第4篇

本论文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困境;对策

据统计,2004年,我国普通高中招生85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30万人,两类教育招生相差约300万人。在2005年6月14日召开的全国县级职教中心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未来的几年内,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将维持在850万人左右,主要任务将转到提高质量上来;从2005年开始,中等职业教育每年要扩大招生100万人;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努力形成高中阶段两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这300万人的增量,解决问题的重点在农村。目前,全国已有1.4亿农民进城务工,还有1.5亿农民需要转移,无论是向非农业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农民群众都必须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2001年,中国总人口127627万人,乡村总人口93383万人,占总人口的73.2%,其中生活在农村者79563万人,占62.3%,另有13820万人生活在城镇。中国人口9亿以上是农民,实际上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国家。更为严峻的是,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据测算,至少在40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最艰巨的任务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解决致富问题。而农民致富的关键,就在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顺利就业和农业劳动者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二)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家乡。一些中小学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无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

但与众多农村孩子“无学可上”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大多农村职业学校“等米下锅”。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德元指出,与现在农村劳动力80%以上没有经过任何技能培训形成鲜明反差的是,80%以上的职业学校正面临生存危机。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一)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职业技术人才的严重缺失和职校生源的校度匮乏。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总量求大于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2005年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制造业用人需求比上年上升6.2%,各类技术人才明显供不应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技校的招生不容乐观。许多学校每年暑假都要派出招生教师到学生家里做工作,甚至开专车接学生和家长到学校参观,先考察后报名,但仍有很多学生和家长表示没有兴趣。为完成招生计划,不少学校还出台了奖励政策,但就读学生依然很少。

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基础设施跟不上,许多农村职业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农业优质品种的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等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室里讲养猪、黑板上搞科研的现象比比皆是。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职业高中年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44.3%;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大多数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职业学校任教,没有实践经验,而一些老的专业教师又无法适应新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农村职业学位的毕业生就业难农村职业学校普遍成立毕业生就业专门机构,通过联合办学,与用人单位签订安置协议等办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但效果并不理想。据某职高对本校毕业生400人进行走访调查,专业定向教育从业率,农学、水产、财会的对口从业率分别为19.70%、7.07%、8.30%。从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看,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农民基本上是“种田管温饱,致富往外跑”,职业学校许多毕业生走上州出务工经商的路子,用非所学。

科技培训开展难。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教育部把农村教育工作的“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重中之重”。各个乡镇均兴办了乡镇化技术学校,各地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开展乡、村两级应用技术培训,对普及农村科技知识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两基”目标的实现,目前扫除剩余青壮年文盲和脱盲巩固提高工作基本停顿,大规模的应用技术培训也无人组织,不少乡镇化技术学校已改作他用,教育资源严重流失。

(二)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人们重视普通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校被视为二流学校。许多家长都不愿送自己的孩子进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同时,应试教育传统使许多教师、家长把与考试、分数无关的都归为不务正业,这就使许多学生鄙视职业教育。

“两高”扩招的影响。近两年来,国家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即通常所说的“两高”(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扩招。“两高”扩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其中应当包括城乡职业高中的扩招。但是,我们看到的是高教和普教热气腾腾,而不少地方的职业教育却滑入低谷。

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不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力图改变职业教育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弊端,试图借助市场的力量搞活职业技术学校。但是,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职业教育的所有问题,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仍需承担主要责任。尤其在财政投入方面,政府不增加甚至减少投入的做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简直是雪上加霜。中等职业教育成本一般是普通高中的2—3倍,市场无法代替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投入。职业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有更多的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没有政府的高投入,职业教育很难实现专业化教育目标。据统计,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只占职教事业经费的20%左右,这种理论重视、实际忽视的做法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

从职校的收费标准来看,政府投入不足势必导致职校收费标准提高。在我国,一般来说,各级职业学校比普通学校要高出1~2倍的收费标准。职校所实行的高收费政策,无疑会进一步促使学生去挤高考“独木桥”,从而影响职业教育的生源。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的目的,加大职业教育比重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是人们追求上高中、升大学,鄙薄职业教育,认为普通教育是一流的正规教育。职业教育是二流的非正规教育。这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必须消除,我们应该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两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目的,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农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各级实用人才,要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加大职业教育比重。无论是高中阶段还是义务教育阶段,都应当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在小学阶段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在中学阶段设置职业技术课程,培养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乡土人才是农村教育的根本。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中高级人才。

(二)政府要适当加大对职校生均经费的投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职校的经费支持。鉴于许多职校的资金利用效率低,政府可以改变投入方式,可根据每年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拿出应当投入的职业教育经费,在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进行科学评估和认证的基础上从优选择,并在验收合格后直接购买教育成果,将职业教育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果,而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增强政府加大对职校财政支持的自信心。政府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可以将行业、企业作为职校的合作伙伴,将其纳入职业教育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以优惠政策为职校与企业合作牵线搭桥。

(三)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为农民学习和培训提供良好的场所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门办学”和“单一办学”,学校只注重对在校生的学历教育和培养,办学形式单一,这种办学形式和培养方式显然不利于农民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改变办学形式。

在办学体制上,要建立健全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教、职教、成教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农民终身教育和培训的体制。

在办学形式上,加强对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进行学历教育,有规划分步骤地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科技的致富领路人。同时,定期吸收农民参加专业进修,为农民开设与农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大专专科课程,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

在教学方式上,实行产、教、研相结合,把学校的实验场所建立在农民的试验田上,把学校已有的农业科技园区、生物科技园区建设与对农民的示范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使学校的教学实验场所也成为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园地,为农民提供一个学习、进修、培训的良好场所。

(四)要适应市场需求

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要与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如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和制作光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户授课讲解,现场回答问题,培养科技示范户。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如家政、建设、服务、修理、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运用等,但所有内容都必须有针对性,要根据自身的特长,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使其尽快掌握1-2门实用技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要多方扶持

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而快捷的途径,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要真正从农民利益出发,为他们搞好技术和信息等多项服务。农业、教育、卫生、劳动等各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把此项工作搞好。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历程;特点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综合国力的增强,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因此,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解决劳动力就业和提高人力资源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其改革和发展更应有世界的眼光。美国是世界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也较为先进,通过对美国教育体系的分析研究,也许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的地方。

一、美国职业教育的历程及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格局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类生产方式也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美国社会那时的生产方式己不能适应变更的社会生产关系了,因此美国工人的失业人数剧增。旧的工人不能适应有更高技术要求的新工作,而正处在发展状况的新的生产领域也因为缺少有技术的熟练工人而得不到充分发展。这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职业教育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58年,美国通过了《国防教育法》,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肯定了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与作用,并明确表示政府将在经济等方面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美国职业技术学校的数量和专业门类都大大增加了,其中服务业占了相当的比例。职业课程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许多企业也参与了对学生的职业培训,形成了美国职业教育钓一个高潮信—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美国成立了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美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真正的成熟期应该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新技术革命的强大冲击下,职业教育走向成熟,并进一步向终身教育体系转变。当美国社会进入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信息时代,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终身教育必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而职业教育也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形式,它必将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阶段。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以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工作技能的内涵和水平,要求教育进行相应改变,帮助学生为适应这种新经济特征做准备。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了生涯咨询与指导,体现了升学预备性教育与就业预备性教育统筹、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结合、学校里的普通教育与企业内的职业教育交替进行等发展趋势。

二、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1.教育体系完善,功能齐全、方式多样。美国职业技术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并及时调整专业门类:学生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需要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主要有:一是副学士学位课,一般为二年,学生毕业可转入大学(学院)继续深造;二是职业培训证书课,分为两年制、一年制、不到一年的短期培训课,重在就业的岗位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三是学徒培训课,学徒可在职业技术学校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接受培训。总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都与300多个职业有关,专业领域主要包括类:农业综合企业、工商业、市场与销售、建筑与工程制图、家庭经济、公共卫生、服务行业和技术培训。

2.教学方法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能力为本,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是美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课程开发、教学组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并突出实践教学伪重要性。美国职业技术学院规模较大,教学硬件建设十分先进,建有实习车间,教学环境就是工作环境的模拟,有些课程甚至到企业去完成,使学生置身工作现场,教学效果非常好,学校各专业科目和课程经常调整,针对市场行业变化情况,增加或减少教学科目和课程。同时,学校和各大公司和企业联系紧密,互动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3.教师分专职和兼职两种,其中大部分为兼职。职业技术学校聘请教师实行资格证书制,即必须持有州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方能任教。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学校聘任教师时非常重视教师的直接工作经验,一般要求必须有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还要求在聘用期限内修完规定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等六门课程,否则不算合格教师。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教学模式;关键能力

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在招生方面,一些职业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另一边一些适龄的青年情愿初中毕业后直接去一些地方打工也不愿意去职业学校去学习。在就业方面方面一些企业感觉招到人容易,招合适的人难,即招到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很多不能满足企业本身需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毕业生对于企业的就业、工资待遇并不十分满意。存在以上以上矛盾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1.招生方面

目前职业教育在招生方面还是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随意承诺降低分数线,不考察以前的操行;降低培训费,不遵循填报志愿;不要档案;提前发录取通知等等,这种招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一些人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只为赚钱,在那里读书的学生就是去混日子,只要出钱,无论什么人都可以进职业学校,无论在校期间怎么度过都能拿到毕业证书。今后职业教育学校应进一步规范的招生制度,必须遵守招生制度,并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未来企业应与学校加强合作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就业,使初中毕业的学生更愿意主动的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质量。

2.教学方面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教材多注重理论方面的阐述,而对于实践应用方面却相对缺乏,这就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上造成了困难,并且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也有较大差距,学生在上课时是被动接受,课堂上老师和学校仍然是主题,很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被抑制了。如果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加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从企业各部门的岗位名称,到绩效评估。将班级考核制度转变为班级“工资”制度,实现竞聘上岗以及岗位轮换制度,实现学生在就业前对企运营模式的了解与熟悉。这种方法是一个有效的缩短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距离的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1]。

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方面做得不到位,学生毕业后,作为员工在工作中,只是把所学的技能当做赚钱的手段,心里并不热爱工作,更不会把工作当成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学校应该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将环境育人、活动与社团育人、文化育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文明守纪、有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合格中职生[2]。

3.成绩考核方面

学生的学业考核是对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检验[3]。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学业评价的理论是多元智能理以及职业能力开发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可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分层教学、多元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加大企业评价力度,大力倡导以鉴定机构为主体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核[4]。我国职业教育目前还是主要注重理论方面考核,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还是次要的,要想打破这种单纯以成绩考察学生的方式,应该对于学生考核不能是片面的而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对学生期中和期末进行考试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察,加强学生对于学习态度和学风的建设,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考试时除了学校老师外企业员工甚至老板也可以参与考核的评分,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考察。对考试未能通过的学生,必须让其重新进行学习,并直到通过考试后才能毕业,通过这种严格的考核和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

4.师资队伍方面

在我国,目前专门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学校很少,无法满足我国职业教育所需教师的需求。即使接受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者,由于学校的较底要求,因此在学校也无法掌握精湛的技能和深层次理论知识。这两点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发展。另外,目前职业院校过于看重学历,然而事实证明,高学历占比例高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未必就更好,教学质量更不一定高。我们需要的是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都具有一定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很受欢迎,国家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目前人数仍然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新的形势下要求教师摒弃原学科体系的建构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确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设计;要求引入了生产实际的案例,通过教学改造,融入职业关键能力,使学生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匹配[5]。

5.社会地位方面

在我国父母往往认为上普通高中后能够考进“好大学”是第一选择。 而职业教育学校认为是学习不好的无奈之选,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适龄青年选择职业教育的目无非是想凭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我国对于毕业学生是否能真正的掌握以后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法律保证。因此有些学生在毕业后技能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自然也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在我国的就业、工资待遇取决于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企业对于招聘的标准大多看中的只是文凭,因此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份工资丰厚的工作。

但是,社会需求终将决定观念变革。随着低端劳动力被机器取代,未来一线劳动者将主要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国家应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大政府和地方对职业教育的监管和投资,促进校企结合达到学以致用,使职业教育实用性与创造性得以体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学生自身的价值,实现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亚英.加强企业参与 发展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2017,16(3):105-107

[2]吕建朝.对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9):190-191

[3]教鑫.中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4]王铁钢 王珂 赵巍.浅议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J].海外t望,2017(5):86-89

[5]王建 姚水洪 何百通.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构成与提升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7(5):45-47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生存型 发展型 策略

一、前言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对在""期间遭受重大破坏的职业教育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们开始认识到,中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问题使得专业与发展需要严重不平衡。因此,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刻不容缓的。2011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33个年头,也是其发展的关键时期。怎样正确看待3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这对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

1.国家颁布的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意见

1985年5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对普通高中进行改造、建设职业高中的热潮。

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第一章总则里规定:“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度”。

200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加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以上可以看出,这30多年来,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的文件内容大都一致,再多的建议、措施还是没能解决一直存在的问题。

2.职业教育学校发展的情况

1980年至1997年,是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增加到22229所,学生数猛增至1355.9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上升到61.47%。

1998年至2001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低谷。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从526万人锐减了395.22万人,在校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也下滑至45.44%。

2002年到2004年,为了拜托职业教育发展的低谷,政府多次召开全国性的职业教育会议,加大投入力度。此后职业教育发展才慢慢复苏,招生数从469.73万人增加到566.2万人。

2005年,中职业教育开始扩招,2006年招生数量达750万人,在校生数达到1800万人。截至2007年底,高职院校共1168所。据有关资料显示,1978年至2008年,职业教育学校向社会输送各类学生总计1亿多人。

3.职业教育投入经费与师资的情况

2001年,在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构成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只占全部经费的10.3%,大大低于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一直在下降,而这种局面得到真正的扭转是在2007年。相比于以2006年,2007年全国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2163.69元,比上年增长9.25%。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人数已达80多万人。高等职业的专任教师数量大约为30多万人。然而职教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教师数量不足;二是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专业课教师人数不多;三是制度方面还有待完善。

三、现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生存型”职业教育

以上是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一些基本情况的介绍。笔者认为,这30多年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可以归为“生存型”职业教育。所谓“生存型”职业教育是指贯彻生存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职业教育自身的生存。具体概述如下:

1.出发点。

“生存型”职业教育发展是以满足经济发展与国家规划的要求为出发点的,通过培养出符合规格的人员,来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这样极大地抑制了人自身的发展。

2.定位

“生存型”职业教育坚持的是实用主义发展观。从改革开放思想提出开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始,到近些年来的“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等相关措施,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实用主义”发展观愈来愈烈的趋势。

3.模式

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就已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以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成立为标志,之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民国、新中国成立。但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没有找到一条属于自己发展的道路。

4.内容与方式

“生存型”职业教育因为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其内容是强调简单的实操技能和“够用”的文化技能,而忽视学生作为一个全面的人应该所受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发展的后劲完全不足。在教学上面,“生存型”采用的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的方式,按照国家统一的程序化标准要求,忽视了学生实际的学习体验。

5.机制

“生存型”职业教育发展观是国家意志为前提的。国家的人是政府,通过政府的政策体现出来的其实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校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教育活动,对教育内容与形式难有选择权。因此这30多年来,职业教育没有获得过自主发展的机会,更不说用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6.社会的认同程度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认同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内部认同;二是其社会认同。良好的社会认同是很重要的。但“生存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程度还比较低,这可以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看出。

四、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向:“发展型”职业教育

和“生存型”职业教育不同的是“发展型”职业教育,它是着眼于长远,各方面都是为了人的发展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其特点如下:

1.出发点

“发展型”职业教育是以满足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的,通过考虑学习者自身的特点与需要,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但其并不是说完全不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只是更加强调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建立在选择自由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

2.定位

“发展型”职业教育与“生存型”职业教育是相对的,它肯定了自身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作用,认为职业教育的价值更具实际作用。对个人来说,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对社会来说,职业教育能够通过加速经济发展而促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模式

“发展型”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它是在很好的借鉴和吸收其他优秀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国国情,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而形成的。

4.内容与方式

“发展型”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人本主义”,十分重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个人的学习体验,能够按照个体差异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5.机制

职业教育会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后慢慢形成自我发展的一套有效机制,即“发展型”职业教育体系。而国家和政府只要保证个体的自由并通过法规等方式给予支持和引导就可以了。这种体系比较健全,不仅自评制度,还有与其他类型教育沟通的通道。

6.社会认同程度

“发展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比“生存型”职业教育高出很多,不仅其整个整体,连同其从业人员都会有较高的社会认同。

五、我国要走“发展型”职业教育道路的策略

以上只是“发展型”教育的介绍,相对于我们国家,想要实现是件非常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但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

1.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角度来定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会伴随着城市话与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其作用只能放在过程中去认识。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中,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人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不仅要教给人技能,还要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现代工业文明。因此,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不应仅仅局限于操作技能的教育,而是更注重培养新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开发也要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从生活方式、思想素质、操作技能等多方面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知识与能力兼备的储备人才,为现代化创造更多的素质条件。

2.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机制体系

发展经济要以市场为导向,而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以需求为导向。这种需求既包括国家、社会的需求,也包括个人的需求。要建立这种导向型的体制,就必须要求职业教育能将这些需求信息及时捕捉并及时分析与反馈。传输关于需求信息的机制对职业教育十分必要,就相当于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一样。当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时,首先应该通过需求的信号反映出来,从而引起有关部门根据这种信号进行教学内容、或是学科的调整,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3.增强投资的力度,加强管理

走向“发展型”职业教育发展,政府的支持与干预是不不可少的。政府不仅要将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区分开来,使职业教育不再盲目扩招,而且要采取确切的具体措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资。最少也应该要做到其经费投入和同等阶段的普通高中大体一致或略多。在管理上,必须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职业资格证书审核机构等。政府统一管理地方,但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证书的审核与发放必须由社会机构管理。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贯彻县(市)管理的体制;经济不发达地区则可以采取大市(地级市)统一规划管理的体制;大力支持发展专职学校。

六、结语

实现“发展型”职业教育虽然是件非常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但只要能始终坚持做到站在现代化的高度看待职业教育、构建导向型的机制体系、加强管理与加大投资,笔者认为,实现目标的时间会越来越近的。

参考文献:

[1]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2007.

[2]董伟.职业教育仍然“长大未成人”.中国青年报,2007-6-12.

[3]庄西真.职业学校自主性问题的再思考.职教论坛,2007,(8).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育一体化 学术水平

在人类历史上,工业技术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程度不断提高而发展的,不同科技水平时代要求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很不协调,如何健康有效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起源于英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而产生。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形成的现在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以德国的职业教育被公认为是最为成功。

德国的教育体系的四个基本层次分别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在其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在职业教育中为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经过长期的实践,德国采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资格。这样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其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这样的职业教育制度很明显会给学生带来学术和职业两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很强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使企业积极的参与到职业培训的行列中来。

除此之外,德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为各类教育形式互通建立了平台,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科技的发展,西方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旧职业消亡,同时又有许多新职业产生,职业中的科技含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美国为例:在过去20多年中.美国的工作结构与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非熟练、半熟练工作减少,另一方面需要劳动者具备多种及更高水平技能的工作增加。这个时候,职业教育不仅要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学术水平。事实上传统的职业教育也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学术教育培养。正如美国职业教育评估协会(nave)在2002年度报告中指出的一样。“职业教育在2o世纪9o年代初的时候依然非常传统,并且基本没有看到学术能力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对于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讲,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开始从注重职业技能转向职业技能和学术水平并重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国际上各界普遍要求的建立一体化教育体系的技术背景。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显示出诸多方面的不和谐,其首要的表现形式为职业教育规模偏小、发展速度太慢,前一阶段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较少。职校固定资产总值水平偏低,2002年全国各类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中,高等学校占27.13%,普通高中占31.74%,小学占27.08%,而中等职业学校仅占9.35%。远低于其他几类教育。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失衡,正是前几年投资和关注不足的后果,虽然这些年不断加大投入,毕竟刚刚起步,相对于高等教育来讲,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来讲,显然不成比例。要达到国家的目标以及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次,职业教育缺乏层次。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知识密集型行业、服务行业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由单一层次的技校向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占比例还是非常少,而且基本上是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但是这些高职学校又存在着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形成办学特色。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办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性,而不注重技能培养,有盲目攀高升格和办学向学科型靠拢的倾向。这种现象和国外的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有着本质不同,国外的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基于职业教育水平已经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另一种倾向是简单的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完全忽视基础的课程的学习。选择这一类职教模式的高职院校,主要是由中专技校合并而成的高职学校。从这一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潜力。

职业教育质量差,又是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现状。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由于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使得设备短缺,师资流向高等院校。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生源差。形成职业院校生源差的主要因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国的科举制度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的目的主要是做官或从事管理工作,至少是从事“白领”阶层的工作。而对于从事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行业的“蓝领”工作则不屑一顾。绝大多数的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后都希望升入普通高中,而后升入普通高校,读硕士、博士。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愿,并使他们的愿望大多变为现实。此外,没有好的生源和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偏低,学生一旦就读职业院校就意味着个人发展的终结。学生除非万不得已,宁可选择复读也不会报考职业院校。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职业教育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表现出其特有的不平衡性,由此而导致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的不平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部差距的拉大,这种不平衡性还在继续加剧。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无法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层次相对单一,教学质量偏差,地区间职教发展的不平衡就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应该如何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学生,这就要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的现状来考虑和分析。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可以说依旧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这样的教育扼杀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又是进入职业学校或高等院校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因此,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的首先就是要有具备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没有动手能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无从谈起,非常遗憾,应试教育的现状依旧没有得到改观。此外,除了改变中小学的应试教育现状,要对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这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和进入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备的素质。

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是职业教育规模偏小的主要原因。除了加强投入外,笔者认为需要对原有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和分配。第一、继续合并那些规模较小的职业学校和培训点,使之成为具有规模的职业学校,形成规模优势,避免浪费;第二、我国的高等院校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发展,现在规模庞大。但是其中有些院校,事实上是起到职业教育的功能。因此,笔者认为那些实施职业教育的功能的院校需要进行调整、转轨和相应的改革,成为真正具有高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第三、考虑到国际上教育一体化的趋势,高等院校应加强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和培训,为将来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刚等院校为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多层化,做出贡献。

一个人接受教育,有两个最直接目的:寻求职业和个人的发展。许多优秀的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就读职业学校或是职业学院,就是因为职业教育层次单一,我们几乎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或硕士。同时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之间没有升学通道,学生一旦就读了职业院校,他的个人发展的潜力和机会失去了。因此,职业院校对优秀学生毫无吸引力。造成的结果是出现“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差生读职业学校的”的观念,当然这也是事实。

解决的方法有两条,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段或更高的层次,使学生在这个系列可以继续升学和求索;同时要从教育体制上搭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互联互通的教育平台,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

当代的职业教育已经不完全是简单的操作工的培养,而是培养具有较高技术水准的技术人员,甚至就是培养从事管理的技术人员。学术能力的高低对于他们从事的职业有很深影响。这一点在国外的职业教育中已经引起重视,这就是国外各界提出的教育一体化。而在我国还是一个误区,大多职业学校的老师以为职业教育不需要学术。这个观点在实践中如果得不到纠正,同样也会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永远处于从属地位,成为次要教育。

四、结论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职业教育 建议

1 福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0.6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167.54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6632.06亿元,增长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972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1%[1]。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的66.37亿元增长了262倍[2],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与全国经济状况相似的问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为此在2011年11月15日召开的中共福建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孙春兰在报告中提出:切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三群”联动,继续打好“五大战役”,拓展战役的领域和内涵,壮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3]。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以上诸多转变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人才,特别需要一大批技术工人、高级技术人才队伍来支撑,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工人队伍的摇篮,在福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大有可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2 加强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2.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三化”并举、“三群”联动的重要举措

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造提升主导产业和传统主业、加快推进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形成若干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打造东南沿海新兴钢铁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着力把物流、文化、旅游等培育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创新中的源头作用,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公共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就必须实施“三化”并举、“三群”联动的发展战略,而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工人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例如打造钢铁和不锈钢生产基地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新型的高技能人才;要构建现代服务体系,需要具备高质量服务意识的实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摇篮,在福建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福建省劳动力结构不合理,不时出现“用工荒”,企业一方面找不到所需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社会就业压力大。要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必须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应该看到福建省经济要腾飞,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应用性、操作性的实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是完善人力资源结构、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解决产业用工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对职业教育来说,应该多渠道培养人才,为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再就业和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大量劳动者下岗、转岗、带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不断提高这些人员从业能力、竞争能力、生活能力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中开设的涉农专业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阳光工程”培训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保证。因此,推进就业与再就业,让更多的在岗工人掌握一门乃至数门劳动技能,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让更多的下岗职工通过培训重新获得再就业技能,职业教育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福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建议

3.1 深化专业结构调整,对接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福建各类职业学校规模、质量、投入渠道、办学效益差别很大,存在专业重复建设现象,只有对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调动政府、行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结构优化,采取合并、重组、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调整。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第10篇

全民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主导的国际社会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全民教育坚持人人都有受教育权利的原则,主张要满足所有儿童、青年及成人的教育需求。在全民教育发展的初期,国际社会普遍将全民教育的重心放到基础教育上。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和技能开发也成为全民教育的核心关注领域。其基本主张是,全民教育不仅要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获得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也要使所有的人获得基础的生计技能和生活技能培训,成为一种为人们生存和工作作准备的基本教育。

近年来,作为一种主流教育思潮,全民教育对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从理念的角度来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意义直接关涉到个体发展和生活幸福,要从人权和整体人发展的角度发展职业教育;从政策或战略的角度来说,全民教育使世界各国都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或培训,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对象、范畴和目标。具体来说,很多国家都从面向全民的视角制定了职业教育或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如澳大利亚2012年《面向全民的技能》,提出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支持社会弱势群体对劳动力市场的参与,通过贷款及经费支持给予每个公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权力和机会。UNESCO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2》首次把关注点投向技能人才培养,报告的核心思想是:全民教育不仅要确保所有儿童都能上学,还要培养青年人的基本技能,使其能够安身立命,有机会找到体面工作,谋取生计,为所在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其倡导的核心战略是加强城市流动人口和贫困青年以及农村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

总体来看,从“全民基础教育”走向“全民职业培训”已经成为世界全民教育的基本趋势。我国近年来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发展策略也体现了这一点,如总理很早就提出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发展思路,并逐步建立了针对职校学生的助学和免费制度。根据国际趋势,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应进一步将全民教育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相结合,不断拓宽职业教育发展视野、对象和范畴,将全民职业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核心政策领域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农村流动人口、残疾人、失业人口、贫困人口、弱势女性技能发展作为职业教育重要领域,针对这些特定对象发展积极有效的职业教育形式,并将其纳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来,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的普惠性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上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 下一篇: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