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策略探析

时间:2022-09-11 09:53:02

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策略探析

摘 要: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就倍受世界各国重视的全球性教育运动:媒介素养教育(media literacy)―诞生、发展于西方的媒介环境和文化语境中。目前普遍应用于英、法、加拿大、日本等国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上世纪 90 年代,学界将媒介素养概念引入中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发展阻力很大,中国化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尚在探索中。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策略

一、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从专业性向普适性发展

由于上世纪90年代末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才引入我国,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其仅以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教育活动的形式存在。近年,平台课、通识课、选修课等形式被不少高校采用,以便于对非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开设媒介素养类课程。 2006 年 4月云南大学率先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公共课;而后, 2007 年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公共课,而且其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2009 年 8 月);在2008 年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新闻传播院系协作会上,30 多所高校的与会代表提出在我国中小学和大学非新闻传播类专业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并向教育部有关部门提交了相关问题的建议书;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于2009 年 3 月开展了首批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培训,2009 年 4 月长春市小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二)从个别学者的个人研究向团队、集群化研究发展

卜卫等少数学者开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一篇,但近几年媒介素养教育则成为研究热点,呈现出团队化和集群化的研究趋势。各大高校为扩大其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中的学术影响力,纷纷开展起有关媒介素养的学术研讨会。例如,中国传媒大学于2004 年 10 月成功举办了“信息社会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同年 10月 1 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媒介素养小组成立,且创建了第一个专业网站。而后于2007年,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还成功主办了主题为“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的论坛。而且,首届的“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也在当年由浙江传媒学院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联合推出,且双方还合作成立了媒介素养研究培训基地和媒介素养研究所,该论坛至 2010 年已成功举办三届,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地位。

(三)由思辨性研究扩展到经验、实践性研究

早期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消化的是西方的学术理念,基本上属于思辨性研究。近些年,不少研究者运用实证p实验研究方法,在一线尝试本土化研究。例如, 2007 年 3 月至 7 月, 以“小小看媒体”命名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行动在复旦媒介素养教育行动小组的推动下开展起来,其开创了国内媒介素养教育实验研究的先河。从 2008 年 9 月开始,誉为“中国第一次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实验”即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室与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合作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试验课程,正式实施。

(四)从仅有高校提倡到社会多元力量共同推进发展

由西方媒介素养教育推广经验看,政府、媒体、高校等社会多方力量应该共同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其中政府主导。21 世纪后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开始吸引社会多元力量的关注。例,主题为“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于2004 年 12 月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多家单位的推动下成功举办,且发表了《媒体与未成年人上海宣言》;北京神州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在2009 年 3 月创刊了口号为“以行动影响行动”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参考》,神州媒介素养教育网也随之开通,其主要是呈现一些中小学教师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和经验。

二、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加速发展的策略思考

西方的社会环境同我国不同,不能照搬照抄,要在吸收其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认为目前可行策略如下:

第一,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可由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提议成立由专业教育工作者组成的媒介素养教育协会,以民间论坛、“两会”议案等形式,及早立法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可推行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试点工作,抽取一二个省作为试验点,评估效果和总结经验,便于全国推广。

第三,国内高校独自发展势单力薄,应成立媒介素养教育联盟,选出联盟领导者,像台湾政治大学媒体素养研究室那样,编写相关教材和专著,宣传相关理念,在联盟内部及早开设具有相关针对性的通识课,加强联系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要进入社会,对民间组织和媒体组织的工作进行指导。

第四,对于缺乏专业师资人才这一现状,国内高校尤其是师范大学、传媒类院校应及早制订培养种子计划,成为培养此类人才的基地。还可以发动大学生志愿者以社会实践等形式走进中小学和社区,以便于向全社会进行推广和传播。

第五,发挥共青团、青基会等组织力量,联合媒体、高校等作用,针对青少年群体发动相关主题活动或论坛,如,邀请资深媒体工作者及学者专家开讲;进行“媒介素养走进中小学”等活动,为其进入中小学做好铺垫。

第六,发挥公共媒体(公共频道、少儿频道等)作用;针对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制作相关节目。切实打造出为公共利益服务、为少儿服务的专业频道。同欧美相比,我国缺乏专门的公共电视台,但省级电视台有所谓的“公共频道”、“少儿频道”,目前是有“公共”之名,无“公共”之实,节目多数还是商业形式。其可借鉴港台公共媒体机构联合高校专业人士打造的具有有影响力的媒介素养教育节目,例如,“别小看我”系列节目,就是由台湾公共电视联合台湾政治大学媒体素养研究室持续制作的。以便于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李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解析[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陈勇.2010年以来国内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

上一篇:房屋银行:我国发展机构住房租赁的切入点 下一篇:电商环境下区域型零售企业顾客开发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