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呼唤“自主”

时间:2022-09-10 05:33:10

创新呼唤“自主”

要学生能创新,首先必须使学生能“自主”,即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自己主宰学习活动,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策略:

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教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 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教学中,常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创情境、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教学中我们常借助于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元角分等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定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借用多媒体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并给每幅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的转动。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 ①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 服务者“地位”。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②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教者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错答情况,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的全员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者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我们习惯于先让学生沿长边对折,量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对折,量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看似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际上是让学生按教师既定的方案一步一步走到终点。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创新更上无从谈起。

其次,教者要确保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一般在做好铺垫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决不让部分人代替。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四、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需借助于直观。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并组织适当的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概括的支柱。

(二)训练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1.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教者要尽可能多地给全体学生说话的机会,鼓励学生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对于那些不善言语表达的同学,更要热心鼓励。2.交给方法,使学生能说。低年级可以让学生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问题。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适当的外部活动,如有顺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幻灯投影、实际操作等,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从而把用概括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方法主动地迁移到其他问题学习中去。

(三)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温习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一想,怎么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学生会主动地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去,指导了学生的思考方法。又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当出现:2+2+2=6,3+3+3+3=12,5+5=10后,可以提问: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促使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四)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回族小学)

责编/齐鲁青

上一篇:浅谈责任教育模式 下一篇:让“体验”融入学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