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孩子忧思录

时间:2022-09-10 05:30:47

农村留守孩子忧思录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力的不断增多,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家庭,夫妻双双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尚未成年的孩子。这些孩子,或由爷爷奶奶照管,或寄托在亲戚朋友家,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孩子。在一些乡村,这样的孩子占同龄孩子的百分之十,是个不小的数目;在一些学校,这类孩子也有近百分之十。那么,这些孩子的生存状况如何呢?“没妈的孩子……”

有一首歌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象根草,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小丽今年12岁,上初中二年级,性格活泼,热情好动,是个开朗的小姑娘。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小丽变得不爱说话,经常一个人站着发呆,有时还偷偷抹眼泪。老师问她.她不作声,只是流泪,同学哄她,她不理睬,默默无语。直到有一天.下了晚自修,已经9点多种,同桌发现她一下课就出去了.以为她是去休息,也没在意。10点多种,上床睡觉时,发现她不在宿舍.便立即报告了班主任。班主任发动全班同学到处找,就是不见她的踪影。老师和同学们都心急如焚,该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还是找不到,并通知了她的爷爷奶奶。12点半,她才回到宿舍。一问.原来她是一个人坐在小山坡上,说是想妈妈,说是”知心的话儿向谁说,”大家一场虚惊。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没有爱,特别是父爱母爱。父母亲的爱,是孩子心灵的避风港,是孩子情感世界的重要依托。生活在家庭的温馨中,孩子的心灵世界才有了情感的生长点,孩子的个性才能健康形成。相反,孩子如果长时期生活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里,其情感世界将会象得不到阳光雨露滋润的花朵,没有灿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父母如果远离故乡,逢年过节才回家一趟,短暂的欢聚,便意味着长久的分离.孩子内心的痛苦又向谁诉说,

小男孩黄青平,4岁时,父母亲就外出打工,从小就由爷爷奶奶照看。两位老人虽然视他为掌上明珠,但孩子却偏偏天天哭着要爸爸妈妈,白天哭,晚上也哭,爷爷奶奶拿他没办法。打电话给他爸爸妈妈,可他爸爸妈妈根本没当回事,依然没有回家。过年时,只在家呆了一个星期,又出去了。临走时,孩子哭得象个泪人,死活不让他们走,可他们表面上答应,等孩子出去玩耍时,又偷偷溜走。孩子回家,发现爸爸妈妈骗了他。这次,孩子不哭了,爷爷奶奶很高兴,还以为孩子懂事了,不想爸爸妈妈了。他上学后的一天,老师找上门,问这些天孩子是不是病了,为什么没有来学校上课,爷爷奶奶很奇怪,他天天都高高兴兴背着书包去上学,怎么就没有进校门,难道他在骗我们,孩子回家后,爷爷奶奶怎么问,他都不开口。在老师的耐心开导下,他才告诉了老师,几天来,他确实没有上学,一直躲在外面玩。老师问他为什么要骗人,他的回答令老师感到惊讶 “反正爸爸妈妈不在家,学不学无所谓。”是啊,爸爸妈妈不在家,生活中自然少了那么一缕阳光,对小孩而言,生活的意义就大不相同。因为正是这一缕阳光,照亮了孩子的心田,照亮了孩子的生活空间,孩子的生活就更灿烂,就更有意义啦。

一个享受不到家庭生活乐趣的孩子,对未来就不会有坚定的信心。在座谈中,我们发现,一些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的孩子,在问到他们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时,大多表现出一脸的茫然,有的表示还没想好,个别的甚至说走到哪步算哪步.现在还说不清。虽然,一个人的理想.随着知识经验和社阅历的丰富会发生变化.儿时的想法并不一定就能决定人的一生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了精神支柱。

现代育儿科学早已告诉我们 自己的孩子自己抚养,要比隔代抚养更科学,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方面,日本人以他们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日本妇女在结婚后,一般都要辞去工作,专门在家相夫教子。因为日本人相信.隔代抚养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对爷爷奶奶而言,孩子属于第三代。在老人们的心目中,他们是心肝宝贝,是掌上明珠。我们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生活,把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看作人生的一太快事,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向来都被当作家庭幸福的重要标志。老年人如果子孙满堂,那是他们最大的快乐。让老人带孩子,他们一般都非常乐意,而且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他们都希望有个孩子在身边,可以给生活增添一点欢乐。所以,老人们对孩子一般都疼爱有加。我们说,过分的疼爱就是溺爱。而溺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任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差。

有这么一个男孩,12岁,都已经上初中一年级了,是寄宿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老人对他百依百顺,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12岁了,还要大人给喂饭。要上离家10多里路的初中了,两位老人很是担心.担心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两位老人一合计,干脆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子,专门陪读。生活问题解决了,但孩子由于在家娇生惯养10多年,非常任性,在学校经常惹是生非,今天与张三打架,明天与李四吵口,老师同学大伤脑筋,两位老人也拿他没办法。这都是溺爱惹的祸。

在农村.隔代养育还意味着由文盲来抚育孩子。我们知道,中国的文盲主要集中在农村,虽说近年来随着“两基”工作的有力进行,农村文盲人口绝对数在减少。但不可否认的却是,由于文盲基数过大.短时期内还难以完全消灭,再加上弄虚作假,上报数字有水分.因此,实际上的文盲人口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文盲人口主要是50周岁以上人口。他们大多都是50年代初或解放以前出生,那时,国家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缺乏上学读书的条件。正是这一部分人,他们现在都是“爷爷””奶奶”一辈。如果让他们教育孩子,那恐怕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难以成为现实。

女孩李丽红,父母都是高中文化.长期在外打工,也由爷爷奶奶照管。但两位老人都是文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孩子的父母买了很多书邮寄回来,想让孩子早早接受现代文明,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不料,两位老人却以为看书容易成近视眼,不让孩子看,整天让孩子玩。结果,小孩养成不愿看书的坏习惯。上学了,回家也从不看书,从不做作业,说是拿起书就头疼,可想而知女孩的学习成绩如何了。后来,女孩的父母,费尽心力,才让她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学习成绩也好起来了。但毕竟走了一段弯路,交了一笔不该交的学费。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六种力量在同时对学生施加影响。这六种力量是教师、家庭、学生集体、学生本人、书籍、街头结交。这六种力量都是学生的成长所不可或缺的,缺了任何一种,都对儿童的成长不利。有的留守孩子,被父母亲寄养在亲戚朋友家,对这部分孩子而言,家庭教育就不是那么正常了。

小宁是个男孩,从他懂事的时候起,父母就出去打工了,把他送进了武术学校。星期六星期天他有家难回,只能去去亲戚家。可以说,除了学校教育,他几乎没受到什么家庭教育。这样的日子,小宁过了十来年。小学五年级时,父母亲看见他因学武术而荒废了学业,就把他送进了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但仍然寄养在亲戚家。在学校,由于他学了一点拳打脚踢的功夫,经常结交一些不求上进的不良儿童少年,聚众斗殴,校园被他搅得不得安宁。家长经常到学校来告状,老师、班主任大伤脑筋。进中学后,他不但不思改过,而且变本加厉,更加有恃无恐,仗着自己有点所谓的功夫,老师、同学都不放在眼里,上课从不认真听讲.自习课时,教室里便成了他的天下。他大错不犯,小错天天有。上课捣乱,课后,打架,被人称为”混世魔王”,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而且,他还经常偷偷摸摸,今天偷东家,明天偷西家,学校附近的几户人家,经常来学校告他的状。有几次.在学校违犯了纪律,学校通知他的亲戚,几个亲戚竟互相推诿。最后,还是学校多方面做工作,才被亲戚领了回去进行教育。

我们说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农村,一些家长片面认为,孩子一上了学校.有老师管教,家庭教育便可有可无。其实,人的健康成长,如果真有这么简单,接受了学校教育的孩子.就没有成不了才的。学校教育毕竟不是万能的,也有它自身的缺陷。这首先是因为学生除了在校求学之外,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而在家里,老师就鞭长莫及,只能靠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生身亲人,又是他们的抚养者。孩子如果离开了父母,就没有生活来源。在这个意义上,父母亲的话,他们不敢不听。否则,就没有生活来源。这往往是孩子最怕出现的结果。还有,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亲怎样启蒙,往哪一方面启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家长千万不能忽视。

况且,中国素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古人就说过“养不教,父之过”的话,表明在那个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孟母三迁的故事,今天都已经家喻户晓了,今天.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它在下一代成长中的意义。

一些孩子在学校违犯纪律,有时老师怎样苦口婆心地劝导、教育,可能效果并不怎么理想,如果家长一配合,那结果就两样了,这就是合力的作用。

一些孩子反映,自己自控能力差,有些时候还需要大人的监督,尤其是学习。爸爸妈妈在家,当我们一天到晚玩得不亦乐乎而耽误了看书、做作业时,他们一提醒,我们基本能完成。现在,爸爸妈妈不在家,情形可就两样了。有时控制不了自己,一玩就把学习的事情给忘了,家庭作业很少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也大受影响。

还有的孩子反映,爸爸妈妈都是高中毕业,对初中小学的内容比较熟悉,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时,问问他们,可能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问题就可迎韧而解。现在就不同了,遇到难题,问爷爷奶奶吧,他们是文盲,问了也白问, 问同学吧,同学又不见得时时在身边,只有等到第二天上课时去问老师,真烦人。

小强原先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爸爸具有高中文化。小学时,一碰到难题,小强总是向爸爸请教.爸爸也总能给他满意的解答。在爸爸的帮助下.他的数学成绩特别好,常常引来很多羡慕的目光,小强自己也天天笑意写在脸上。可是后来,他爸爸妈妈双双外出打工。从此,小强在家做作业时,遇到难题就不知该问谁了,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好在他爸爸知道后,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毅然辞去外面的工作,赶紧回家.给孩子以辅导、以帮助。“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小强的成绩才慢慢好了起来。

学习中的苦恼,还远不止这些。有一次,语文老师布置写作文,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丽丽写着写着,突然哭了起来,边写边哭。最后写不下去了,她就在作文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 ”老师.我实在写不下去了,我太想妈妈了。我想死。老师.快救救我吧,”老师改作文时,一看到这几个字,吓了一跳.赶快把她找来,一问才知道她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她由于很长时间没看见妈妈,很想妈妈。现在突然想起妈妈,就哭了,并写下了那行字。自然,学习成绩肯定受到影响。

农村留守孩子,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很多很多。目前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已经显露出来。有的地方犯罪青少年中,有一部分就是这些留守孩子。他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那是更直接的。违纪学生中,留守孩子占到近30%,而且还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让我们正视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

(责编/容若)

上一篇:谁能从着火的房地产业逃出来 下一篇:垃圾场里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