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的传承重在教育

时间:2022-09-10 11:07:04

戏曲文化的传承重在教育

与古代建筑、古代绘画等凝固的经典不同,戏曲艺术的变化性特别强,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中国古典戏曲的覆盖面广,影响巨大。因此,它那一举一动的变化就特别惹人注意。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一个民族的存在,其根底是文化的存在,而民族文化的存在靠的是不断积淀和不断创造。

作为一门鉴赏课程,戏曲进入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时间是在2004年。当年的12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这个《方案》距1985年教育部颁布的同一性质的《方案》,已有二十余年了。在这二十余年间,我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已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戏曲所面临的危机更为严重。

虽是选修课程,但将戏曲教育纳入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虽然已三年过去,戏曲教育的动作幅度依然有限,但戏曲教育这一做法事实上已被高师音乐院、系所理解和接受。福建、北京、上海、四川、广西、黑龙江等地的师范院校开始相继设置了戏曲鉴赏课程。

几十年来的教训是深刻的。许多音乐界人士(尤其是年轻人)熟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巴赫、莫扎特,却不知昆曲为何物,不知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这种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匮乏,造成了年轻人鉴赏传统艺术能力的不足。因此,把戏曲鉴赏课纳入高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意义是重大的,它表明戏曲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再只局限在戏曲专业院校这样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进行以技术技能为主的教学,而是从广义的大文化方面介入,让青年一代感受戏曲艺术的风姿和风采,感受古典艺术之美,进而加深对我们民族文化如戏曲文化的学习、理解和认识。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以京剧为例,它讲求唱念作打,手眼身法步;在唱腔上有西皮,二黄,还有快板、慢板、流水板诸多板式;在人物造型方面,单是面部就有各种脸谱,服饰更是五彩缤纷。观众如果不具备这些鉴赏知识,便难以引起观赏共鸣。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不具备这些鉴赏知识,没有受过古典戏曲的美感教育,人们也就不会走进剧场欣赏京剧了――这是个恶性循环。传统戏曲之所以陷入困境、出现危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戏曲教育在普通人群中的缺失。或许有人会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戏曲没有危机的时候,戏曲教育也没有进入学校,为什么那时的戏曲舞台生机勃勃?很简单,当时是戏曲盛世,观赏戏曲是全民文化生活中的一项普遍内容,人们自然能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看戏,学会欣赏其间的美学奥秘。而今戏曲盛世已去,剧场观众多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因此,把戏曲教育纳入到高师音乐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培养现代戏曲观众便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戏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综合艺术,至今为止,我们对戏曲的认识和理论上的总结仍然无法完结。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中国戏曲艺术是精美绝伦的。体验派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到梅兰芳的表演,着实被迷住了――原来一个身段、一个兰花指、一个眼神既可表现出某种情境来;布莱希特看到中国戏曲演出后惊讶不已,发现中国戏曲早就实现了他的艺术理想,解决了他多年来想方设法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戏曲艺术是对世界舞台的一个卓越贡献。仅从演唱艺术来说,戏曲的发声方法并不逊于意大利美声发声方法,这是连国外音乐界专家和学者都一致认同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对戏曲艺术的科学化总结还远远不够,我们的音乐专家、学者至今也没有能担负起这一项使命,这是因为他们过于忽视、小觑本土艺术了。俗话说“家有千担外有戥”,自家的好东西自己不晓得,外人却知道得很清楚,这,就是戏曲艺术在当代的处境。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将戏曲纳入到教学中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教学,是教导年轻人认识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信力的有益举措,将使戏曲得到有力的普及和传播。

所谓的普及和传播,是从戏曲作为传统文化遗产的立场上来阐述的。如果从受教者方面来看,高师的戏曲鉴赏课程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戏曲专家和学者。当然,不把学生培养成专家和学者,并不意味着降低戏曲艺术的教学水准。高师戏曲教学的实质,首先是一种素质教育,却又高于一般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具有种子的意义。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赴中学或小学担任本专业教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能通过对学生的反复传授,以几何裂变的方式迅速扩散,为更多人所了解和认识。

高等教育的作用及其师范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保护传统戏曲遗产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继承和传播的天然优势与特殊功用。

高师教育是一项系统传播专门知识,规范培育综合修养,在造就高等及专门人才的过程中进行文明传承、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系统工程。对于戏曲艺术的教育来说,高师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不仅如此,由于长期形成的高等人才培育生产机制,使其在解决戏曲传播后继乏人的困难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我认为,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对戏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广泛传播的问题,也要围绕戏曲艺术的自身特点,从既定教学目标出发来设定课程。不单要传授给学生戏曲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相应的表演技能,更要宣传艺术理念,尤其是要通过系统的强化的戏曲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深厚感情,更不能因戏曲课程属于选修鉴赏课而放松对教学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长期以来的较偏颇的教育理念,使众多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偏狭。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有外国的艺术才是先进的,中国的文化总是落后的,戏曲当然也不例外。所以,高师戏曲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强调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及系统性,而必须重视戏曲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和思想性。要把思想观念的教育寓于知识技能的教育之中,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从而使《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的人文新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如果这样做,相信几年、十几年后就会有一批批、一代代戏曲新观众涌现出来,为戏曲艺术的发扬光大凝聚力量。

上一篇:昆山浦东软件园:打造世界级软件产业创新社区 下一篇:无心插柳成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