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应注意从厚到薄

时间:2022-09-09 10:49:15

历史复习应注意从厚到薄

高中历史,内容丰富,头绪纷繁,上下五千年,左右欧非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包罗天文、地理、风俗,单是历史课本就有大小五本,而高中生还有语文、数学、外语……,那怎样才能在繁重的复习中学好历史呢?我们的最深体会是:从厚到薄。我们认为读书有三个过程:(1)由薄到厚,这是知识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的过程;(2)由厚到薄,这是把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化、凝炼在头脑中,即把知识"缩小";(3)再由薄到厚,这是把简化、凝炼过的知识"点"作为思考回忆的路标,把历史知识的"放大"。可见,由薄到厚这是量的积累,由厚到薄是质的变化,再由薄到厚这是新质的飞跃。这里,由厚到薄是关键,是中心环节。那怎样才能完成由厚到薄呢?

一、提取。

第一,提取出教材的体系。历史事件,虽则头绪纷繁,但都是有章可循的。一节历史教材,一个课题,都有它严格的体系。大体说,一节教材,有的叙述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意义,有的叙述某一历史变革的条件、内容、意义或影响,有的用几个历史事件说明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有的从几个方面说明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全貌等等。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得把教材的几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第二,在把教材的体系提取出采之后,接着应该把各部分内容和主要史实提取成要点,把它条理化,便于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有的要点是很明显的,有的则不明显,需要提取。例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我们把它提取成下列要点:内因--1.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2.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语言,美利坚民族形成;外因--英国对北美殖民统治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这样不仅把知识条理化、简单化,并且便于学生对北美独立战争性质的理解。

第三,要提取出史论。历史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我们要善于提取出来,这样在复习中能发展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对比、评价的能力。如讲述了秦始皇、隋炀帝等历史人物,可以自然地揭示出要"一分为二"的理论观点,要求学生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要看到事物矛盾的几个侧面,坚持两点论,要全面不要片面;讲述了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后,就得自然而然提取出其中包含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点,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讲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复辟和反复辟,最后确立资产阶级时,可以提取出社会发展的观点。这样,将历史知识隐含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提取出来,在理论上拓展学生历史知识的深度,提高学生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二、归纳、总结。

以归纳、总结为主的复习可以称之为系统性的复习。系统性的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加深理解,提高效率,掌握知识体系,这是实现知识自我内化过程的重要阶段。随着一节一节、一章一章的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归纳起来,那就越学越乱,简直是"一盆浆糊"。例如复习中国近代史,我们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条线索:1.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2.中国人民的反抗史;3.中国近代的经济。接着理顺每一条线索上的重大事件发展过程及相互区别和联系。如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我们就把它列成表格,表格中纵向内容为战争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即1937-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表格中横向内容为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表格中具体内容由师生共同完成,从一目了然的表格中,学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这样,不仅使用文字少,表现力强,而且能够较完整地体现出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容和特点,能够明确地揭示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实践证明,许多学生是从长期的学习中,渐渐心领神会,进而学会了比较自觉地去把握教材中的主线索,收到以简驭繁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

在总复习阶段,这也是一种尝试回忆,即对所复习的目录"过一次电影",看看比较熟悉的有哪些章节,比较陌生的有哪些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系统复习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这也是将书变薄的方法。

综上所述,历史复习,依据在于"一纲一本"。教学大纲对于当今高考的作用已经淡化,或者说从高考的特点来看可以忽略,而大纲则是命题的"圣经"。具体地说,考纲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筛选、排列,对各考点知识做不同的层次的要求比如:识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我的观点是识记是基础,主干知识是必须理解掌握的知识。本就是教科书,教科书里主干知识提取尤为重要。什么是主干?主干知识有三大特点为:一是考纲有规定;二是对历史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三是与现实热点有密切关系。紧紧抓住主干知识不放,这是提高复习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这样说,主干知识抓 得准不准,讲得透不透,学得好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高三的成败。我们在复习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取、归纳、总结、看目录,使学生抓住知识的精华与内在联系,完成复习过程中的飞跃,把厚书变薄,从而到达"升华"的境界。不过我始终坚信,高三历史复习的一句格言;落实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只有落实、落实、再落实,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接上页) 影视,参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象,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当我们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时,讲述当年邓世昌在抗击日军的海战中,率领致远号全体官兵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时,播放场景,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热泪。还有在讲述工农武装割据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莲花一支枪纪念馆、旧居、莲花苏维埃旧址等历史遗迹。

4、比较法。

在历史教学中以不同的角度使学生鉴别历史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加对民族英雄和对祖国的感情。例如讲述到中共"一大"代表时,我们突出李汉俊,邓恩铭等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相反的周佛海等却叛变革命,成为头等汉奸。通过鲜明对比,突出爱国者形象。揭露卖国贼的奴颜媚骨丑恶面貌。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判断美丑,树立光辉的爱国主义形象。增强民族自尊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从而深化爱国主义思想。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或某一历史内容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最终一定能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

上一篇:精心设计,提高复习效率 下一篇: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