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9-08 01:41:53

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 要:阅读在语文的学习里面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考试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们接触的语文阅读就开始有了一定的难度,对老师来说,阅读理解的教学有了难度,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老师需要花心思多实践、多探索,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阅读理解;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其实就是在说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自能”这一能力是老师们应该追求的目标。而考验学生能力的标准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能力有多强,而是学生的“自能”能力。

“自能”也就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设计作业、自己完成、并自己找出不足来改正,知道一切都完成为止,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有难度的,也不是所有的学生能够拥有,这不仅仅知识面得广,做的题多,对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要求也很高。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自能”能力?我们就“阅读理解”这一内容来进行闲述。

在阅读理解的教学课堂上面,老师要尽量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并且,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主体,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能够帮助老师培养学生的“自能”能力。“自主、自立、自强”是现在老师教学的目标,这也是学生们考验自己能力的体现。语文老师应逐渐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以及生活方面慢慢发掘学生的自身潜能,从而更好设定一些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加上培养学生“自能”能力的目标,设定了一个比较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可分为三个步骤:自己阅读,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我考查。

一、自己阅读,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们在看到阅读题时,自觉主动的去阅读,并且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问的问题,这个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真正的提出有深意的问题,就说明学生已经深入的研究了文章。在平时的基础的练习里面,大多阅读理解的问题都是事先就有的,学生只需要为了回答问题而阅读。有很多的问题考查的太深,甚至超出小学高年级生的能力范围,如果一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浪费时间就得不偿失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成为出题的主人,能够让学生有成就感,将以前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久而久之,会慢慢的喜欢上这种感觉,并且保持着一种学习的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找寻知识的能力。

阅读是这个环节最基本的步骤,学生不仅仅要阅读,还要懂得阅读的方法。这时就需要将一些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交给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水平就阅读的范围有一个要求,否则学生没有目标的读会浪费很多时间。让学生学会勾画重点内容、做笔记等一些很细的东西,这样会对之后的提问题、回答等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就是提出问题的环节,就难以程度来说应该有个适当的比例,简单的问题一个就行,最难、最有深意的问题一个就够,剩下可以设置两三个中难度问题,这样合理的安排对提问题者、回答问题者是最合适的。最后,呈现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口述,也可以写下来给学生或老师,但在这里面最重要的应是问题的表述必须准确。

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在阅读文章提出问题后,需要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单独解决,也可以采取师生、生生来讨论的方法,总之,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且自己来解决,不仅能够让他在解决的过程中看出自己提出的问题的合理性,难易程度如何,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点,学生们可以互相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求助老师,让老师经过对一个细节的指导,能够给你一个找到答案的路径。在课堂上,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当老师要求自己阅读、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当要求学生互相讨论来解决问题时,可以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能力,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指导方法下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人才,也可以说,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从中可以发现自己在提问和解答过程中的一些失误,进入的误区,在同学们回答问题时,你自己可以作为一个考官来听别人的回答,来进行点评,而当你回答时,也得接受别人对你的点评、质疑等,然后,综合每位学生的观点和老师的提示、知道来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三、自我考查

今天解决的问题,明天拿出来再想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所以,当我们学会一个知识、做完一道题后,不能扔一边不闻不问,要经常拿出来再看一下、想一下,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效果。就阅读来说,一篇做完了或是一个类型的阅读做完了,我们要适时的对自己有一个考查,也是对自己前面阅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总结。自我的考查需要坚持下去,才能够对自己前面的不足有所弥补,才能够使自己一步步走向完美,这样的训练,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养成自我审视的习惯,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能”能力。

在自我考查中,不仅仅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比如,帮助学生弥补不足,老师就学生之前上课的情况进行一些总结,并就学生们在解决题是没想到的点,来出试题,来考察学生有没有记住,对学生也是一个提醒。除此之外,老师应不断的增加一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能”能力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不断的进步。

上一篇: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下一篇:论如何更好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