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充实育美课堂框架

时间:2022-09-06 01:46:12

课堂教学改革充实育美课堂框架

摘 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学习习惯、疑难问题和点滴进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当堂训练、检测、纠错,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会用,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改革;育美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42-01

2010年,我校提炼出基于“奠基美丽人生”办学理念下的“一二三四‘育美课堂’框架”:一个核心(以课堂实效为核心),两个充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三动三会”(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达到“学会、会学、会用”的目的),“四个关注四个当堂”的总体要求(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疑难问题、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当堂检测、当堂纠错)。“孩子”顺利出生了,却成长缓慢,特别是灵魂难以成长――总感觉“框架”的理念难以真正落实。自从我校开展“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之‘育美课堂’”教学改革后,我们便逐步找到了“框架”的落脚点。

一、深度研读文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则是课堂的最高指挥官,想要打一场漂亮的课堂教学效果仗,指挥官应该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精准地把握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度研读,包括对教材、教参、教辅、练习题集等的研读。

1、首先要读透教材。教材表面内容很简单,就几幅主题图、或是几句对话、或是几个活动,但表达的内涵却很丰富。这就要求老师理解编者意图,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读,使学生对省略的部分充满丰富的想象,把静态的文本还原成动态的生活情景,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活动的分析、操作、讨论、交流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思考真正发生,产生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师生的追问,让思考向纵深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完全激发出来,课堂效果当然不错。

2、文本研读的另一重要内容则是课标。仔细研读课标,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知识层次,理清本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及在不同领域的地位,真正做到引在疑惑处、教在转折处,以期落实老师的“不教之教”。

3、文本研读还应包括教学参考书的研读,准确领会“教什么”,更好落实“怎么教”,以提高课堂效率。

文本也是教学之源,教师只有深度研读了文本,才能较准确的进行课堂预设和生成处理,就会引领学生的学习想纵深进行,体现课堂高效。

二、“大问题”引领,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的主导

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理解一些基础知识,也能提出一些问题。每一节新课之前,孩子们把这些雏形问题写在黑板的一角,老师根据学生的雏形问题提炼出本节课的“大问题”。学生带着这样指向本课核心的“大问题”进一步思考讨论,老师或观察、或参与讨论,或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适当的帮助。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只是一个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生命得到尊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好。

三、“让学”保证学生“三动三会”

“育美课堂”在于“育”的过程,只有过程真正“动”起来才能达到“会”的目的。通过“让血”创设让学生“动”情境,奠定“会”的基础。“让”出课前,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提出困惑,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课中“让”出角色、讲台和黑板,新课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当小老师到台上讲,小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其他同学对他的错误和不足给予纠正和补充,老师只在学生的疑惑处、转折处做适当的引导和补充。学生无论是讲还是为小老师纠正补充都必须进行深入思考,要使自己的思路更具条理性,他们还会写出自己相信的“教案”。久而久之,不仅所有学生都“学会”了基础知识,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会学”“会用”。

四、小组合作落实“四个当堂四个关注”

在以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超大班额中老师无法关注全体,两极分化较严重。经常是老师在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解,学生在台下奋笔疾书,课后孩子在埋头苦写,偶尔还会出现“复制”誊写专家。深究原因,后进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较差。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讲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在分组过程中,采用前后两桌4人一组的形式,把学生的成绩分成A、B、C、D四个等级,每组都有四个等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对一督促帮扶,按不同等级积分:优生讲解回答一次计1分,中等生计2分,后进生计3分,表现优异的可计4分。孩子们想为了自己小组获得更多积分,就会主动去帮助中等生和后进生,问题在小组内解决,使全体同学都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也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的养成。因此新课学习的效率便提高了,练习也在课内完成,真正落实“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当堂检测、当堂纠错”。

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学习习惯、疑难问题和点滴进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当堂训练、检测、纠错,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会用,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上一篇: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 下一篇:探讨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