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展现

时间:2022-09-04 01:28:17

中华传统美德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展现

摘 要: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的优秀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言传身教的精神支柱。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了很多蕴含有传统美德思想的课文,教师要善于从情感目标中挖掘,并将其施与教学中,让这些不朽的美德在语文课堂中展现出来。

关键词:传统美德;高中教学;语文课堂

在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中都渗透了中国的传统美德思想,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课堂上这种庄重的传授更具可行性。翻开语文教材,体现崇高的民族思想、民族情操的课文随处可见。有的教人孝顺知礼,严己宽人;有的教人志向高远,振兴中华;有的教人清廉节俭,天下为公;有的教人爱好和平,团结互助;有的教人忠于职守,诚信做人……内容丰富,意义深远,这就是语文课本独有的情感魅力,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玩味。有志者,事竟成。在语文教学中,要时时渗透给学生奋发立志的思想,理想要高远,可以仰望星空,但不要忘了脚踏实地。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奋发立志要从小做起,从小处着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人生旅途中要不断坚守操行,努力拼搏,从而完成大志。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方向。少年志则中国志,少年强则中国强啊!

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是极为深邃的,科研发明层出不穷,这都与古人勤学好问等优秀品质分不开。韩愈的《师说》中就提倡多学多问以及不耻下问的精神;《劝学》中也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坚持不懈,用心专一,要多积累,重方法;《论语》中阐述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不可以已”的学习态度,在语文教学中要逐步向学生渗透。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要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始,这样才能让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实现理想。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程门立雪”“三顾茅庐”“孔融让梨”等以诚相待、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礼仪渗透。在当今时代,很多独生子女被捧成明珠,宠成骄子,但真正的人才更需要具备“礼”。培养学生敬长、明礼、知谦、懂耻的美德对于教师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细细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提取其深厚的精髓。

在我们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一定要重视传统美德在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让学生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接班人。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深层挖掘教材中传统道德的核心,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使之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教育、熏陶青少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人格,担当起振兴中华、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张文婧.语文教育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08(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都梁中学)

上一篇:别把目光“定格”在学生的错误上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