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要坚持做到“五要”

时间:2022-09-03 08:55:31

教育活动要坚持做到“五要”

摘要:开展德育教育要利用新教育理念,利用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利用好地方课程资源,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评议。

关键词:新理念 核心内容 课程资源 多种形式 角色体验

完善学生的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德育的内涵,丰富德育形式,加深对德育的认识。

一、要利用新教育理念开展德育教育

首先,德育要注重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每周写“成长足迹”,在低年级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评“小红花”、开展“我能行我最棒”等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还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德育内涵的游戏,引领学生根据游戏中伙伴的评价,主动进行自我调整,自觉按照游戏规则和游戏角色进行调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自我评价,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学生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对错,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德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其次,德育要坚持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糸是促进德育内化的关键,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的爱,还有民主平等的氛围。所以,教师应将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转化为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行为。要做到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关爱每一个孩子,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架起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只有先获得学生的肯定和喜欢,德育工作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二、要利用德育核心内容开展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涉及育人方向的“大题”。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把它点点滴滴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使它成为学生思想感情中最纯、最真、最朴实的一种情怀。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严峻,我国面临重重危机之际,更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作为教育者,必须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掘分散在教学内容中的爱国主义因素,唤醒受教育者深沉的爱国思想和浓烈的爱国情怀。如,在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2.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班队会课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有一次班队会,我给学生讲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故事,同学们被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所深深折服。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读书活动、观看影视作品、举行歌咏比赛、参加重大节庆、国旗下的演讲等课内外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

三、要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展德育教育

教材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乡土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将本土化的资源与教材资源相结合,形成具有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家乡金张掖进行了大规模的湿地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宜居宜游城市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张掖的转型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交流资料、观看视频资料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对社会的发展感受得真切,了解得深刻,心中的自豪感就会在不经意间得到提升,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用家乡的事说家乡的人,用家乡的人表达对家乡的情,这样的课程资源来自于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起学生的亲近感和共鸣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不言自明。

四、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阶段,也是一个人基础素质初步形成的阶段,更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期,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行为习惯。

首先,要用训练的方法培养。训练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一种本能。当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了他们的第二天性,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尤其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在训练中要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唯此,才能形成学生的意志品质。

其次,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特殊的作用。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可以激励他们向着积极的方向努力。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时常对照,以便发现自己的缺点及不良习惯,及时改正。

再次,要用评价机制督促。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纪律、卫生等日常行为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月月总结”。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能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五、要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受到德育教育

儿童对生活的认识源于真切的体验和感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学有所获。著名心理学家柯伯尔指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从理智发展,角色承担发展,再向道德能力发展的。”这说明角色承担发展既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制约其他道德发展的条件之一。角色承担,就是让学生对未来所承担的角色提前预演或对他人角色进行尝试。在教学中,当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情感需要被唤起后, 要把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角色引入校园,让其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感悟、评议各种社会角色的善恶美丑。这样,儿童的身心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德育,不仅仅是存在于课堂里,也不仅仅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学校生活的全过程、学生生活的全部,都是德育必须关注的。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每一个教师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快使学校德育走出单纯传授知识的误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既是今后学校德育方法改革的核心,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09(11):P22-P25.

[2]班主任.2009(12):P13-P14.

作者简介:

戴淑花(1965- ),女,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中心学校,曾在《甘肃教育》《教育学》等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同时有多篇论文在甘肃省、张掖市组织的教学论文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自任教以来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师。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多媒体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事实论据脚不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