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发展工作意见

时间:2022-09-02 08:47:37

公共文化发展工作意见

根据《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保政办发〔〕66号)要求,为将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到实处,按时完成“”期间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建立和完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县各族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公共文化产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山区,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实现和保证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二、加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技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当前,要大力加强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作用,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加大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至年,达到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三、积极实施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努力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

要把文化站建成具有文化、广电、体育、科普、宣传等服务职能,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的文化站。要进一步更新建站、办站观念,根据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搞好定位,搞好选址,搞好规划、设计,积极整合资源,增强综合文化站建设力量,提高办站水平,加强管理,并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和管理评价机制,使文化站不仅能够较好地服务乡镇机关所在地的干部群众,不断满足当地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能够辐射带动所属各村文化室。要坚持公益性的性质,认真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职能。到年底以前全县各乡镇力争建成综合文化站。

(二)实施“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

“”期间,整合宣传、组织、教育、文化、科技、广电、体育、青年、妇女、老干等各方力量,因地制宜,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开展活动为中心,积极为广大村民提供综合服务。到年,力争全县基本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60%以上的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到“七有七落实”的建设标准。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在每个乡镇选择一个基础较好的村作为建设试点。“七有”:一有必要的文体用房;二有电脑1至3台;三有电教设备;四有“农民健身工程”规定的篮球场和乒乓球桌;五有文化体育科技活动骨干队伍和相应的文化体育科技用品;六有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七有宣传栏。“七落实”:一落实综合建设管理机制,形成宣传、组织、教育、文化、科技、广电、体育、青年、妇女、学校、老干共建共管共享村文化室的格局;二落实启动资金和长期支持活动的资金来源;三落实专人(兼职)管理责任制;四落实管理人员及村文体科技骨干培训辅导措施;五落实对群众进行电脑、科普培训措施;六落实组织文体活动的措施;七落实持续发展评价管理机制。

(三)实施“城乡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工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1.广泛开展“全民读书用书活动”,使读书用书成为全县一种基本的社会风气,成为多数人搞好生产、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成为“乡风文明”的一种基本标志。

2.积极开展“五个一乡村文化活动”,即:每月每村组织中小学生和村民看一场电影;每季度每村组织村民开展一次体育活动;每半年每村组织中小学生和村民开展一次文艺活动;每村每社培养一批“信息共享”骨干人员;每季度每村组织村民开展一次实用科技、经济信息、政策法规或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3.每个乡(镇)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乡村文化体育演赛活动”,每两年县级分别举办一次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县职工篮球运动会,时间交错进行,把全县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特别是乡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形成全县公益性文化工作特别是乡村文化工作的一个新亮点,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4.进一步加大“歌曲大家唱活动”推进力度,大力开展歌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等“五进”活动。

5.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逐步形成社区文化活动与行业文化活动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的格局。

6.广泛开展城乡广场(晒场)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

7.组织文艺团队,加大送戏下乡力度。加强县文工团建设,扶持香柏演艺公司搞好市场开拓,提高综合实力,使之既能积极推出代表本地最高水平的大型精品节目,又能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创作、排演短小精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小节目,同时还能积极面对旅游接待市场需求,搞好旅游文化服务。

8.组织好“千场节目”进乡村活动,每年每村组织一场文艺活动。

9.进一步修改完善和实施好“县文学艺术政府奖”。

(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充分发挥电影放映的宣传、科普、娱乐和教育作用。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从年开始启动“农村电影放映”二期工程,积极支持配合好市级实施数字电影试点,实现胶片放映向数字化转化。建立健全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确保运营规范,管理有效,服务优良,实现全县所有乡镇和村委会(社区)的群众真正每月能看到一场电影,使电影放映的宣传、科普、娱乐和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文化信息共享实惠。

到年,努力完成乡(镇)图书馆和社区文化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使之初步形成覆盖全县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同时积极整合农村信息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教学设备、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相关设备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相关设备等综合服务功能,使之既能服务教学,服务党组织活动,又能服务当地村民群众。以乡镇为基础、村为单位,广泛开展“百万村民共用共享信息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切实让广大村民尽快走进信息网络,学会利用信息网络,让信息资源惠及乡村民众,把全县信息共享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六)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提高文化产业支撑和文化市场供给能力

大力发展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影视制作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重点文化产业,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双重作用,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坚实的支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引导农民和社区居民自办文化,开发独特文化资源,丰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采用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安全便捷的公共文化产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农村出版物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等文化市场。要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和繁荣。

(七)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工程”,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1.全面落实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监管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救性维修,确保全县各级重点文物安全。

2.对已颁布的民族文化保护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重点保护,确保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全。

3.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任务,积极组织申报一批省级、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重点保护项目,公布一批县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重点保护项目,认真组织“申遗”工作。

4.进一步引导和深化赏石文化、温泉文化、史前文化、侨乡文化、滇西抗战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充分利用全县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创新设计一批文化产品,建设推出一批文化旅游景区、景点。

5.积极整合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力、财力,建立健全新的管理机制,开创文化遗产保护新局面。

6.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尽可能做到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益服务作用。

四、加强领导,制定措施,狠抓落实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为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文体局,由李绍元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乡(镇)、村(社区)要相应成立公共文化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或“协调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

对公共文化建设的协调管理,形成投资建设、管理和开展活动的合力。

(二)多渠道筹资,加大投入力度

1.从年起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20万元的乡村公益性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特别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捐赠。在文体局设立“公益性文化建设捐赠接收管理办公室”,统一接收和监督管理社会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捐赠,指导和协助捐赠人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按照捐赠人的意愿监督管理受赠单位用好社会捐赠资金。

3.年起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三)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各乡镇、各部门要组织文化管理干部、中高级文化专业技术人员和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通过到国内外进行考察、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加强宣传和扶持,培养和造就一批水平较高的文化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知名的作家艺术家;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业务骨干、文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与大中专学校合作,有计划地把优秀的文体人才提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为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强县”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多种方式培养后继文化人才。

(四)加强指导,抓好试点

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抓好试点建设,搞好示范带动,做好协调服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抓出成效。

(五)落实责任,稳步推进

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从的起,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逐级落实责任制,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要层层落实业务考核责任制,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上一篇:人才管理工作改进计划 下一篇:政风行风热线规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