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高效听课策略

时间:2022-09-01 05:32:32

数学课堂的高效听课策略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同学们学习书本知识的最佳场所,所以掌握好的听课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就数学课的特点和同学们谈谈数学课堂的高效听课策略。

一、认真预习,提前入戏

数学课的预习非常重要,通常放在前一天晚上进行,针对老师布置的预习题或自主预习,要求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熟悉一下老师明天的教学内容,搞清要学习的知识点,看懂例题,尝试做好课内练习题。二是对预习中碰到的问题,先划下来,明天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有的放矢的听课。预习时间在15分钟左右。预习有两大好处:一是能清楚老师的重点教学内容,提前入戏,轻松的驾驭课堂,二是能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有助我们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认真听课,适当笔记

有人说,预习了,就不要认真听课了,听听重点就行了。这话看似有理,其实不然。因为同学们对数学的认识还比较浮浅,与老师的理解、与书本的要求、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仍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听课。听课时要听清这一节课知识的形成过程;听清本课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横向联系;听清本课老师补充的知识点及例题和习题;听清老师对知识点的拓展和总结归纳。对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例题、习题及知识归纳应该适当做做笔记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反之,如果上课走神、开小差甚至“梦游”,就会错过许多精彩和巧妙,这是十分有害的。

三、大胆质疑,积极互动

对老师设计的课内提问,要认真思考,积极配合,努力争取发言的机会,认真作答,不要害怕出错。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可以锤炼我们的口才。对听课出现的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质疑,及时提问,与老师同学形成新的互动,汲取老师和同学对你所提问题的的理解和补充。对课后产生的新的问题应及时与同学或老师研究,直到解决为止。这样既能培养我们研究问题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培养我们知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四、勤于思考、当堂反馈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老师每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同学们做针对训练或拓展训练。对课内老师布置的训练题要勤于思考,寻求最佳解法,认真解答,按时完成。对老师安排的板演要求能完整全面的作出解答。还要及时关注老师的讲评和其他同学黑板上板演的方法。因为老师的方法往往更有代表性、更为合理或简便,别人好的方法也可以借鉴,正所谓“博取众家之长”。对于老师安排的板演不要认为是件倒霉的事,因为你在黑板上出现的错误或书写不规范的地方经老师点评纠正以后,印象会特别深刻。所以板演也是锤炼自己的极好机会,要主动争取。

五、认真复习,巩固提高

学习一节课的完整环节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再作业。课外作业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和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巩固提高的重要环节。每天课后老师都应留下40分钟左右的课外作业,巩固当天的所学内容,那么怎样完成作业才能达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呢?首先要认真复习当天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所谓“温故而知新”,适当作小结和笔记,在此基础上做好作业。对作业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结合学过的内容,有机的思考,也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讨论,激发思维的火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切实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课堂学习固然十分重要,但课后的一些细节上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巩固学习的成果,不断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取得事半功倍的收效。

有人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三清”法则,同学们可以参考:即天天清、节节(单元)清、章章清。每天进行复习,弄清当天学习的知识,并能准确完成当天作业,谓之天天清;每一小节(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总结学习的内容,总结近期练习中的错题,总结解题规律,记牢解题方法,寻求一题多解,谓之节节清;每一章学习结束后,对本章的内容进行回顾,进行总结思考,找出本章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本章的重难点,弄清本章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章问题的形式和解法特点,达到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目的。

好了,本文重点是课堂听课,但是有些功夫必须延续到课后,因为学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收获最大的效益。最后就听课的方法再给大家提出几个关键词:重预习、善质疑、勤互动、快反馈。以上各条,仅供同学们参考,并不断完善和改进,争取课堂效益最大化,逐步走向成功!

上一篇:激发学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下一篇:让数学课堂走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