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期望效应,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15 03:53:14

应用期望效应,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搏,传统教育的负面影响,致使部分初中生对科学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高,逐渐成为学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卑心理,使得学生没有自信,体验不到成就感,自我观念不够积极等。以“期望效应”去改进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是一种有效的好办法。所为的“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本文就谈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期望效应,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

[关键词] 期望效应 促进 科学学习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叫做皮格马利翁(Pygmalion)的国王。他非常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塑像,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并不具备可信度,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那就是如果我们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寄予越大的期望并付出努力,我们就越有可能得到我们期待的结果。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工作。其实教学过程不就是一个“雕刻”的过程吗?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着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25分。”由此可见,若把期望效应很好地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必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我校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缺乏自信,学习兴趣低等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应用期望效应,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

一、充分了解学生,分析个体,因人而异,对学生提出可望又可及的期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对任何学生的期望值都一致,要求每个学生达到统一高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教师的期望应建立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期望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心理状态和水平,由底到高循序渐进地提出,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过低的期望易使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然学生也觉得教师不够信任自己;过高的期望超出了学生的实际可接受性,学生虽然努力也达不到要求,学生会对科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所以,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寄予适当的期望,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一些,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例如:对于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可以对他们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增加科学的课外知识,了解部分科学家的故事,以增加自己的科学素养;自主选择科学竞赛题进行训练,以提高科学思维。每星期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一次,对于一些好的科学故事与竞赛题将其在教室展示角展示出来。学生在实现这一期望目标的过程中,切实发现自己的潜能,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这样就不断的激励学生进步。对于科学学困生,我们期望他能及时完成作业,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能理解,基础问题能顺利的回答,当学生对老师上课不理解的时候,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讲解,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多要给予鼓励,对他们抱着“我能行”的期望,让学生体会老师的关心,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而努力学习科学。

二、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抱良好的期望,时时关注学生的变化,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观念,实践证明,从教师提出期望到期望的实现,首先需要把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的追求

如果缺少这样的中间环节,教师的期望只能是奢望。因此,对学生提出期望要抓住时机,适时提出。

1.课堂上,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让学生觉得谁都可以学好科学,原来科学是这样的有趣

首先,科学教学中会有大量的例题与练习题,例题与练习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增强学生的信心。例如:我校地处经济开发区,在9年级科学教学中我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要求一组学生在课外去调查环境污染问题,根据你的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另一组根据调查报告,把调查报告送到环境保护局,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把课堂知识内化,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勒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对于第一组练习学生只要注意一下调查方法便能顺利的完成,第二组练习是在第一组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跳一跳才能解决,在练习时我发现学生脸上的笑容是如此的灿烂,终于有一位平时学习不是很认真的学生忍不住说了出来:“今天的课真简单,我多会了”于是,我抓住时机,今天大家表现的多很好,我相信明天你们会做的更好。此时的期望正符合学生的胃口,学生摸默默的点头,表示要下定决心学好科学。

其次,科学课堂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这样才能调动其整个课堂的热情气氛,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中的积极因素。学生受教师情感的影响和情绪的暗示,对自己有自信,产生渴求知识的情感,和谐、热情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感知过程不受阻碍,同时也使记忆、思维能力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这样,在热情中号召学生,在热爱学生的情感中去期望学生,学生会更有上进心,否则,期望则失去了号召力,成为奢望和苛求。

2.利用作业本与学生交流,激励他们,对他们抱以期望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因此,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作业本中书写激励性的评语,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老师是关心他的,把老师的评语作为激励,看到自己的进步,给自己一个定位,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从内心里发出“我要学”的想法。例如:批发作业时遇到做的干净、字体规范、思维简练、正确率高的,批:“你真棒,全对了,再接再厉!”等语言评价;对做的对,但写的乱的同学的作业,则以你的思维正确、方法简练、很好,若要是再做的规矩点则更好,相信你,下次作业一定是“优秀”的。经过一个学期的作业评价,现所任教班级的学生都能很认真的对待作业,从中体现一种自主性。并有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写到“老师,我现在很期待写科学作业,因为每次我都会在你的激励之下完成,我感到有人在信任我,有人看重我。”这时我更意识到“老师”这个名字的价值所在,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一句激励语言,一个关爱眼神,课堂上的一句话,一段字,一举手,一投足,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3.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自我,原来我那方面不行,但我这方面又行,从而更有信心的学好科学

例如:在学期的中间举办科学小报比赛,内容要有与科学知识有关,可以是科学小故事,好的解题方法,经典的科学例题等等,在这一活动中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评比之后在给予展示。之后获得优胜组的同学对我说:“我们组的项黎波虽然科学成绩不是那么优秀,但他的板报设计能力很不错,这次我们组的其他同学多要感谢他”。在一旁听着的他心里美滋滋的,我便说:“对呀,我们一起感谢他,并希望他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就这么一个随时的期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位同学的学习变的更加认真、有自信了,上课发言也更积极了,学期期末考试竟然考了“优秀”。这样的活动能发现并发挥学生的个人长处,让学生在同学与老师的称赞中成长。

三、鼓励性评价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找出学生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的问题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要多表扬多鼓励。每个学困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只要我们抓住其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并以此为突破口,激发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就能使他们对自己作出新的认识评价,就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语言流露出对学困生的肯定,让他们知道教师在深切地期待着他的成功,让他们把教师的期待化作巨大的动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并努力去发现。这样,教师就会对每一个学生产生一定的期望值,就会有意无意的通过各种态度、表情和行为方式将这种暗含期望巧妙的传递给学生。当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会产生鼓励的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学习科学,教师得到学生良好的反应,就会更把自己的情感及期望投射到学生身上,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引起良性循环。

上一篇:《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